古代中韓文化交流探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中韓文化交流探析(作者:李英武(1965一),女,朝鮮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編審。研究方向:東北亞文化;郝淑媛(1962一),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學文學院副書記兼副院長,副教授。吉林長春,130012)摘要:古代中韓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對雙方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文學藝術、體育娛樂乃至日常習俗等各領域,都產(chǎn)生過深刻的影響,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傳統(tǒng)。在今的文化交流中,中韓兩國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獨特性,也要相互

2、尊重對方國家的獨特性,擴大雙方的共同性。關鍵詞:古代;中韓;文化交流;實績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山水相連,唇齒相依,自遠古以來,就有頻繁的人員往來和廣泛的交流關系。古代中國與古代韓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僅有文字記載的交往就有3000多年,在雙方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文學藝術、體育娛樂乃至日常習俗等各領域,都產(chǎn)生過深刻的影響。由于古代朝鮮半島居民常以。韓人”自稱,因此,本文將古代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的文化交流稱之為“古代中韓文化交流”。一、古

3、代中韓文化交流回顧(一)古代早期的中韓文化交流(公元7世紀前)根據(jù)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遺跡推測,韓民族的祖先大約在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即已來到朝鮮半島定居。中國史籍稱古韓人為“東夷”,他們曾散居在中國東北地區(qū)、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朝鮮半島等地。中韓文化交流始于3000多年前的箕氏入朝。據(jù)、等中國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13世紀周武王滅商時,箕子就率殷人東遷朝鮮半島立國,史稱箕氏朝鮮。記:。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耕作”。韓國最早的史

4、書和有“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國人五千入朝鮮”的記述。先進的殷文化與生產(chǎn)技術也隨之傳播到朝鮮半島。到公元前2世紀,秦末燕國舊臣衛(wèi)滿移民朝鮮,古朝鮮王曾封他為“博士”,而博士一職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漢武帝曾在朝鮮北部設置樂浪等四郡,實行郡縣制,有不少中國農(nóng)民赴四郡落戶開墾。漢文化得以通過樂浪四郡傳播至整個朝鮮半島。據(jù)韓國學者稱,孔子著述及儒家學說、等此時已傳人古朝鮮。公元前后,古代韓國開始進入三國時代,RPflt方的高句麗和南方的百濟、新羅

5、。自三國時代開始,幾乎每一個王朝的國王都曾接受過當時中國封建朝廷的冊封,使節(jié)往來,不絕于途,中國文化源源不斷地傳至各國,而中國人也開始了解韓文化。三國時期,高句麗已有用漢字記事的著作‘留記,流行的文言經(jīng)典有五經(jīng)(、、、)、三史(、)、‘三國志、(晉春秋、等,另有、(7篇、等字書,商旬麗太學用這些中國文言典籍作為貴族子弟學習文化的基礎。百濟也立有太學,傳授儒家經(jīng)典,百濟史書和新羅的曾傳人中國。韓民族的音樂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很早就已傳

6、入中國。南朝劉宋時就有商旬麗、百濟的伎樂;隋朝宮廷設“九部伎”,其中就有“高麗樂引。(二)古代中期的中韓文化交流(公元7—14世紀)公元7世紀,在中國唐朝的扶植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新羅王朝與中國的文化交流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在儒學、語言文字、天文歷法、醫(yī)學、文學、美術等領域均有廣泛而密切的交流。新羅全方位地學習唐朝政治、經(jīng)濟制度和文化藝術。政治制度仿唐設六部和州、郡、縣。二、古代中韓文化交流實績(一)儒學文化的交流儒學文化的交流在古代中韓文化

7、交流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儒家思想不僅貫穿了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也深刻影響了古代朝鮮的社會歷史,朝鮮社會的政治、教育、思想文化、法律、民風、禮俗等都深深浸潤著儒學的精神∞J。在秦末漢初,中國儒學已經(jīng)伴隨著漢字及歷史典籍而傳人古朝鮮。公元1世紀,古朝鮮就已經(jīng)有人能讀中國儒家鼻祖孔子的等著作。儒學傳播最直接的影響和表現(xiàn)形式就是教育制度的形成,朝鮮的傳統(tǒng)教育,無論是教育內(nèi)容、教育形式、教育體制、教育目的等各方面都與儒學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另一

8、方面,這種傳統(tǒng)教育又促進儒學在朝鮮的傳播與發(fā)展,深深影響到三國至高麗時期統(tǒng)治者的政治理念及實踐。三國時代,高旬麗最先接受儒家學說。公元372年,小林獸王模仿中國官方的教育制度正式設立儒學的最高學府太學,設博士,專以五經(jīng)、三史教授貴族子弟,為國家培養(yǎng)官吏。百濟也曾兩次派遣使者到中國求取儒家經(jīng)典及學者。出現(xiàn)了王仁、高興這樣的儒家學者,百濟國王義慈被稱為“海東曾子”。公元682年,新羅神文王設立國學機構(gòu),以、、、、等儒家經(jīng)典為教材教授貴族子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