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圖像已經全方位進入了大眾視野,其簡便直觀的傳播,絢麗多姿的形象讓越來越多的受眾沉迷其中,欲罷不能。人們開始習慣于依賴視覺形象來認知和把握現實世界,以往文字獨霸天下的格局被逐漸打破,視覺革命的硝煙在傳統(tǒng)媒介領域迅速蔓延。于是,當視覺文化的來勢洶洶讓傳統(tǒng)期刊無路可退時,利用這一契機實現“華麗轉身”便成了它們的明智之舉?!吨袊鴩业乩怼纷鳛橐槐境粮?0余載的人文科普雜志,可謂是這種轉型的成功代表。它廣受好評的變革與實踐
2、需要我們學習借鑒,其建構的視覺文化更值得我們探討與反思。鑒于此,筆者將從傳播與文化這兩個視角出發(fā),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國家地理》的視覺傳播和視覺文化進行詳盡而深入的剖析。
首先,在梳理《中國國家地理》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上,筆者指出該雜志順應視覺文化時代的“讀圖轉向”,實現了由文字主導到圖文共舞的蛻變,并在這一轉型過程中憑借其直觀性、實效性、典藏性、重構性的視覺文化特征,迅速地吸引了讀者的眼球。改版后的雜志不僅一掃以往地
3、理雜志沉悶、單調、費解的刻板形象,而且還傳遞出了《中國國家地理》獨有的文化氣息。
其次,筆者從傳播學的角度切入,借用議程設置、敘事學以及消費主義等多元理論,從傳播理念、傳播內容、傳播策略三個層面對《中國國家地理》的視覺傳播實踐展開了全面考察。論文指出,《中國國家地理》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順利開疆拓土,與其對新聞理念、視覺傳播理念的科學運用密不可分;同時它始終奉行“內容為王”的原則,并通過獨具匠心的議程設置,精心打造的
4、視覺奇觀,圖文并重的全新敘事模式為自身的成功奠定了基礎。當然,《中國國家地理》的成功,也離不開其精準的受眾定位,因為只有講究品味又具備了一定消費能力的中產階層才樂于追逐商品的符號價值,并對視覺消費津津樂道。此外,《中國國家地理》巧妙地運用視覺說服的傳播策略,也讓其在傳播之路上“更上一層樓”。
最后,從視覺文化背后的構建邏輯來看,《中國國家地理》利用豐富多彩的圖像,建構起中國東部和西部這一組典型的二元對立,在展現其地理、文化
5、的“差異之美”的同時,也表達了希望它們在交流溝通、取長補短的基礎上走向共同繁榮的美好愿景。此外,《中國國家地理》在傳播實踐中還順應了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讓其對自然地理知識的傳播逐步走向了生態(tài)主義;同時,它還通過巧妙的話語建構對各種人文地理知識進行傳播,充分利用各種文化與歷史資源來建構一種地理疆域之上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隱含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導向。
當然,在肯定《中國國家地理》的輝煌成就時,我們也必須注意,作為一本面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傳播研究.pdf
- 《中國國家地理》封面的視覺美學分析.pdf
- 分眾傳播視角下《中國國家地理》研究.pdf
- 《中國國家地理》文本風格研究.pdf
- 中國國家地理研究(1950—2013)
- 《中國國家地理》研究(1950—2013).pdf
- 《中國國家地理》辦刊特征研究.pdf
- 《中國國家地理》的英譯實踐報告.pdf
- 中國國家地理品牌策略研究
- 視覺文化時代的武術傳播研究.pdf
-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編輯特色研究.pdf
- 《中國國家地理》品牌策略研究.pdf
- 從《國家地理》看布里亞特作者在文化傳播中的貢獻.pdf
- 80101.大數據時代中國國家地理營銷戰(zhàn)略研究
-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編輯特色研究
- 84509.中國國家地理辦刊特征研究
- 視覺文化時代的中國審美文化研究.pdf
- 《中國國家地理》發(fā)展研究及給媒介的啟示.pdf
- 視覺文化時代的中國審美文化研究
- “國家地理”應用于初中地理情境教學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