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半結直腸癌中Ki-67、Nm23及多藥耐藥蛋白的表達差異及臨床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和目的: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根據(jù) WHO發(fā)布GLOBOCAN2012統(tǒng)計數(shù)據(jù)[1],2012年全球結直腸癌估計新發(fā)病例136萬,在所有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中排列第3。全球結直腸癌死亡69.4萬例,在癌癥所致死亡順位中排第5位。中國結直腸癌發(fā)病數(shù)和死亡數(shù)在世界結直腸癌發(fā)病和死亡總數(shù)中排第1位。當前針對結直腸癌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手術切除仍占主導地位,并輔以化療、放療及靶向治療,但總體治療療效欠佳,因此尋找結直

2、腸癌個體差異并尋求精準化治療方案迫在眉睫。芬蘭學者Bufill[2]于1990年首次從結直腸胚胎起源、生理解剖(如動脈供應、靜脈回流等)及分子學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出發(fā),將結直腸從橫結腸近2/3為分界將其劃分為右半結腸和左半結腸。大量研究均采用這一分界方法[3-5]。另一類分界方式是以結腸脾曲為分界點[6-7],而CALGB80405研究[11]采用將橫結腸排除在左半或右半結腸的范圍外的分界方式,目前尚未完全統(tǒng)一。
  研究證實,左、

3、右半結直腸癌存在諸多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某些臨床表現(xiàn)、生物學行為特征、發(fā)病分子途徑、預后及對抗腫瘤藥物的反應性等方面。例如已有研究[8-9]表明左、右半結直腸癌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MSI)狀態(tài)存在顯著差異,右半結腸癌通常以高度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MSI-H)多見,而左半結直腸癌以微衛(wèi)星穩(wěn)定性(MSS)多見,進一步指出MSI-H相比低度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MSI-L)或MSS惡性程度更高,這種基因類型上的差異同樣可能影響抗腫瘤藥物對結直腸癌的敏感性[10]

4、。CALGB80405研究[11]結果證實轉移性左半結直腸癌相比右半結腸癌生存期更長,并發(fā)現(xiàn)靶向藥物對左、右半結直腸癌的敏感性同樣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可見左、右半結直腸癌的差異性研究已成為當下熱點,但國內外在許多問題上尚缺少統(tǒng)一結論。近年來也有研究顯示,右半結腸癌預后差也與炎癥反應、更具轉移潛能以及其對化療藥物敏感性差有關,但該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見。
  本研究將采用Bufill的分界方式,即將結直腸分為右半結腸(盲腸、升結腸、結腸肝

5、曲及橫結腸近端約2/3)和左半結直腸(橫結腸遠端約1/3、脾曲、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以回顧性研究的方法,將原發(fā)部位不同的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結合生存隨訪數(shù)據(jù),利用免疫組化檢測多藥耐藥蛋白、增殖性及轉移抑制性相關蛋白的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情況,旨在進一步觀察左、右半結直腸癌的生物學差異性,觀察多藥耐藥蛋白、增殖及轉移抑制蛋白表達情況、中性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

6、R)及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在左、右半結直腸癌間的差異及與預后的關系,以臨床和分子生物學角度進一步認識左、右半結直腸癌的差異性,為合理選擇針對不同原發(fā)部位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方法:
  本回顧性研究納入了108例于2013年7月1日-2016年7月1日間于我校第一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住院,經手術治療后病理檢查證實為結直腸癌患者的病例資料。患者術前未進行化療、

7、放療、生物治療等輔助治療手段。收集患者完整臨床病歷資料包括全血細胞分析、生化全套、消化道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資料和術中情況將患者分為右半結腸癌組和左半結直腸癌組。選取谷胱甘肽-S-轉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胸苷酸合成酶(TS)、拓撲異構酶-Ⅱ(TopoⅡ)為多藥耐藥的指標,選取Nm23為轉移抑制指標,Ki-67為增殖性指標,利用手術切除標本石蠟塊通過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其在結直腸癌組織中表達水平?;?/p>

8、者預后的評估選擇總生存期(OS),從患者出院時開始隨訪至2016年10月1日,直至患者死亡或本研究結束,隨訪期限1-38個月,中位隨訪時間18個月。結果:
  1.右半結腸癌組與左半結直腸癌組在手術方式及術后化療方案上無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左、右半結直腸癌中性別、術前癥狀、術前白蛋白、術前PLR、術前遠處轉移、腫瘤直徑、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發(fā)病年齡、術前NLR、術前 CEA、漿膜受累、脈管

9、或神經浸潤、術后并發(fā)癥、大體分型以及淋巴結轉移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 Ki-67在左半結直腸癌和右半結腸癌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84.48%和88%(P=0.304)。Nm23在左半結直腸癌和右半結腸癌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72.41%和84%(P=0.32)。
  3.右半結腸癌患者組GST‐π、Pgp、TS、TopoⅡ的陽性率分別為48.00%、63.00%、32.00%、46.00%,左半結直腸癌組分別

10、為26.60%、48.30%、6.90%、31%,且 GST‐π(P=0.028)和 TS(P=0.001)在左、右半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4.108例結直腸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別為89.5%,78.8%和65.2%。單因素分析顯示腫瘤的原發(fā)部位、TNM分期、遠處轉移情況、分化程度、脈管浸潤、神經浸潤及術前NLR是結直腸癌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術前 NLR是結直腸癌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

11、HR=4.528,95%CI:0.099-0.909,P=0.033)。
  5.I-II期右半結腸癌和左半結直腸癌患者的 OS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674)。III-IV期右半結腸癌和左半結直腸癌患者的 OS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42)。
  結論:1.本地區(qū)右半結腸癌與左半結直腸癌在臨床病理及預后存在差異,尤其是III-IV期腫瘤患者預后差異明顯,與文獻報道相似。
  2.右半結腸癌的PLR水平明顯高于左半結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