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眼眼球結構參數的演變及其生物測量的準確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研究不同視功能狀態(tài)下高度近視眼眼球結構參數隨年齡增長的演變過程及與視功能的相關性;觀察頻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下高度近視眼視網膜外層結構顯像情況并分析其與視功能的關系;評價水浴法B型超聲用于測量高度近視性白內障患者的眼軸長度的準確性。
  方法:連續(xù)病例觀察。
  (1)40歲內人群共324例604眼,按每10歲一個年齡段分成A、B、C、D四組,各組內根據屈光狀態(tài)(高度近視組及正常對照組)及最佳矯正視力情況(高

2、度近視患者根據最佳矯正視力是否≥0.8分為高度近視1組、高度近視2組兩個亞組)分成三個亞組。觀察各年齡段不同視功能狀態(tài)下高度近視眼眼球結構參數(包括屈光度、前房深度、晶狀體厚度、玻璃體腔深度、角膜曲率、黃斑容積、黃斑中心區(qū)視網膜厚度、黃斑區(qū)平均視網膜厚度、黃斑各分區(qū)視網膜厚度)演變情況并分析眼球結構參數與視功能的相關性。
  (2)對單眼高度近視的24例患者,除進行眼球結構參數比較,應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觀察黃斑區(qū)外層視網膜結構特別

3、是第3條反射帶(COST/VM)的完整性、應用傳統(tǒng)視覺電生理和多焦視網膜電圖1環(huán)、2環(huán)、3環(huán)(與OCT黃斑區(qū)測量范圍對應區(qū)域)聯合檢測高度近視眼黃斑區(qū)視功能,分析視網膜外層結構的完整性與視功能的關系。
  (3)對102例共167只眼白內障患者,根據屈光狀態(tài)分為對照組(Group A),高度近視組(Group B)。所有患者應用水浴法B超和A超及IOLMaster進行生物測量,將三種方法獲得的生物測量值代入SRK/T公式計算人工晶

4、狀體屈光度,測定人工晶體術后的屈光度,比較三種生物測量方法對術后屈光的預測偏差。
  結果:
  (1)40歲內正常對照組所有眼球結構參數縱向比較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眼軸長度22.67mm~24.50mm、屈光度+0.75D~-5.50D、前房深度3.21mm~3.78mm、角膜曲率42.74D~43.76D、晶狀體厚度3.77mm~4.06mm、玻璃體腔深度15.68mm~16.74mm、黃斑區(qū)容積9.91mm3~10.1

5、3mm3、黃斑區(qū)平均視網膜厚度274.44μm~283μm、黃斑區(qū)中心視網膜厚度226.13μm~244.78μm、黃斑區(qū)內環(huán)視網膜厚度平均值為315.10μm~321.39μm(內環(huán)上方318.90μm~328.85μm、內環(huán)下方315.00μm~320.46μm、內環(huán)鼻側319.10μm~326.15μm、內環(huán)顳側306.70μm~309.54μm)、黃斑區(qū)外環(huán)區(qū)視網膜厚度平均值為278.62μm~280.75μm(外環(huán)上方283.

6、73μm~285.85μm、外環(huán)下方265.31μm~270.60μm、外環(huán)鼻側302.90μm~304.33μm、外環(huán)顳側262.90μm~266.93μm)。隨年齡增長,眼球結構參數中,眼軸長度、玻璃體腔深度隨年齡增長增長,其眼軸長度增長造成的近視加深由角膜曲率值逐漸降低補償。黃斑區(qū)容積及平均視網膜厚度在10~20歲內到達最高水平,之后隨年齡增加逐漸下降。
  高度近視患者中,最佳矯正視力正常患者(高度近視1組)眼軸長度平均值

7、范圍為25.67mm~27.62mm、屈光度平均值范圍為-6.78D~-9.91D,玻璃體腔深度的平均值范圍18.36mm~19.04mm,均隨年齡增加呈增長趨勢,介于同年齡段正常對照組與高度近視最佳矯正視力受損的患者(高度近視2組)。高度近視2組相對同年齡段高度近視1組眼軸長度平均值范圍更長(26.65mm~29.91mm),平均屈光度范圍更高(-8.79D~-18.46D),平均玻璃體腔深度更長(19.73mm~21.14mm)。且

8、它們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幅度明顯大于同年齡段的高度近視1組及正常對照組。高度近視黃斑區(qū)結構參數中,除黃斑中心區(qū)視網膜厚度在高度近視組內、及高度近視與正常對照組之間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黃斑容積、平均視網膜厚度高度近視1組介于正常對照組及高度近視2組之間,且高度近視組間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關于分區(qū)視網膜厚度,高度近視組分布規(guī)律與正常對照組一致(上、下方>鼻側>顳側),高度近視組相對正常對照組各區(qū)視網膜厚度有不同程度變薄,高度近視

9、2組變薄更顯著,各年齡段各區(qū)變薄程度不完全一致,但總體符合內環(huán)>外環(huán),上下方>顳側>鼻側。
  視力與眼球結構相關性分析中,眼軸長度、屈光度、玻璃體腔深度、黃斑區(qū)平均視網膜厚度、黃斑容積與最佳矯正視力呈中度相關(︱r︱≥0.4, p=0.000);內環(huán)平均視網膜厚度、外環(huán)平均視網膜厚度與最佳矯正視力呈低度相關(0.2≤︱r︱≤0.4, p=0.000)。
  (2)24例單眼高度近視的屈光參差患者,高度近視眼最佳矯正視力平均

10、值為0.64(對側眼1.13),屈光度平均為-12.22D(對側眼-2.13D),眼軸長度平均為28.39mm(對側眼24.56mm),玻璃體腔深度平均為19.56mm(對側眼16.40mm),與對側眼相比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fOCT黃斑區(qū)結構參數測量結果顯示除黃斑區(qū)平均視網膜厚度較對側眼明顯變薄外,黃斑容積及中心視網膜厚度均無明顯下降。傳統(tǒng)視覺電生理檢查,與對側眼相比,高度近視眼P-VEP P100波潛伏期明顯延遲,

11、振幅明顯降低,F-ERG各項反應中,高度近視眼僅最大反應 a波,單次視錐、30Hz閃爍b波表現為振幅下降明顯(P<0.05)。多焦視網膜電圖檢查,高度近視眼較對側眼在1-3環(huán)反應密度均降低,N1波潛伏期延長和P1波振幅及潛伏期各值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外層視網膜結構觀察中,58.3%(14/24)患者視網膜外層視網膜結構第3條反射帶COST/VM層結構破壞。
  (3)非高度近視組(Group A)水浴法B超、A超及IO

12、LMaster測得的眼軸分別為(23.33±1.13)mm、(23.25±1.05)mm、(23.36±1.14) mm,兩兩比較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高度近視組(Group B)對應三種方法測得的眼軸分別為(28.41±2.06) mm、(28.21±2.15)mm、(28.38±2.04) mm,水浴法B超與IOLMaster測得眼軸長度差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t=0.726,P=0.473),水浴法B超和IOLMaster測得眼軸長均較A

13、超長(t=2.223,P=0.003;t=2.614,P=0.014),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Group A術后3個月絕對屈光誤差≤±0.50D及≤±1.00D三組間兩兩比較χ2檢驗,差別無顯著性;Group B術后3個月絕對屈光誤差≤±0.50D者水浴B超多于接觸式A超,χ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χ2=5.67, P<0.05),與IOLMaster間差異無顯著性;絕對屈光誤差≤±1.00D者,水浴法B超多于接觸式A超,χ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

14、χ2=4.19, P<0.05),與IOLMaster間χ2檢驗,差異無顯著性。
  結論:
  (1)高度近視眼的眼球結構發(fā)育過程主要表現為隨年齡的增長眼軸延長,眼軸的延長主要表現為玻璃體腔深度的增加,尤其是視力有損害的高度近視患者,這部分患者近視屈光度往往大于-10D。在黃斑區(qū)的眼球結構測量中,視網膜平均厚度最為敏感、黃斑容積次之。高度近視患者黃斑區(qū)平均視網膜厚度變薄、黃斑容積減小,分區(qū)視網膜厚度測量中,內環(huán)平均視網膜厚

15、度明顯變薄,且變薄程度隨高度近視程度增加而增加。高度近視患者黃斑中心區(qū)視網膜厚度無明顯變化。
  (2)單眼高度近視的屈光參差患者,相對對側眼最佳矯正視力明顯降低。眼球結構參數中,眼軸長度、玻璃體腔深度相對對側眼明顯增長,平均視網膜厚度明顯降低,內環(huán)區(qū)視網膜厚度明顯變薄。盡管黃斑容積及中心區(qū)視網膜厚度無明顯變化,但客觀視功能檢查黃斑區(qū)視功能均表現退行性變,其視功能的降低與外層視網膜結構COST/VM層的破壞有關。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