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在不同時期對復極離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
目的:通過對首次植入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隨訪,分析CRT-D植入術后T波峰末間期(TpTe)和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VT/VF)事件隨時間的變化,探討CRT-D術后不同時期對復極離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
方法:入選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接受CR
2、T-D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記錄入選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和相關病史。所有患者均在術后24h、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和12個月行心電圖檢查及起搏器程控測試,測量TpTe間期并記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將患者分為左心室逆重構組和無逆重構組,分析比較兩組TpTe間期演變和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定義為經正確抗心動過速起搏(ATP)和(或)電除顫(shock)的VT/VF事件。CRT-D術后左心室逆重構定義為術后6
3、個月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絕對值較基線水平縮短至少10%。
結果:所有患者TpTe間期在CRT-D植入術后即刻有所延長,隨后呈逐漸縮短趨勢;與術前相比,術后12個月(102.72±19.39ms vs.108.28±18.34ms,P=0.025)明顯縮短。在1年的隨訪中,共22例(22%)患者發(fā)生VT/VF事件(VF事件5例,VT事件17例),VT/VF事件發(fā)生呈時間依賴性,術后1個月VT/VF事件6例,術后前3個
4、月內的VT/VF事件共有14例,占總事件的63.6%。逆重構組(59例,58%)術后6個月(100.29±16.37ms vs.108.12±18.78ms,P=0.001)和12個月(98.76±18.51ms vs.108.12±18.76ms,P=0.002)TpTe均較術前顯著縮短。無逆重構組(42例,42%)各時間點TpTe無顯著變化(P>0.05)。逆重構組與無逆重構組相比,TpTe間期在術后6個月(100.29±16.37
5、ms vs.109.00±16.97ms,P=0.011)和術后12個月(98.76±18.51ms vs.108.29±19.45ms,P=0.014)均明顯縮短。逆重構組VT/VF事件為8例(13.6%),無逆重構組14例(33.3%),經Kaplan-Meier生存分析發(fā)現(xiàn),逆重構組VT/VF事件發(fā)生率顯著小于無逆重構組(log-rank test,P=0.024)。
結論:CRT-D植入術后TpTe間期逐漸縮短,需抗心
6、動過速起搏或電除顫治療的VT/VF事件逐漸減少。左心室逆重構患者的復極離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發(fā)生率改善顯著。
第二部分 復極離散度改變與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預后。
目的: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對復極離散度的影響有時間依賴性,通過評估CRT對復極離散度的即刻和慢性影響,探討復極離散度改變與CRT預后的關系。
方法:入選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初次植入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1例,所有患
7、者術前、術后24h及隨訪期自身ECG均記錄完整。分別測量術前(TpTe術前)、術后24h(TpTe24h)、術后1年(TpTe1年)的TpTe間期,記錄CRT植入前后TpTe間期的即刻改變(ΔTpTe即刻=TPTE24h-TPTE術前),CRT術后1年TpTe間期的慢性改變(ΔTpTe慢性=TpTe1年-TpTe24h)。記錄術前、術后6個月超聲心動圖。CRT反應定義為術后6個月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絕對值較基線水平減小≥10
8、%。所有患者定期行起搏器程控隨訪,根據(jù)程控報告記錄患者術后1年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定義為經恰當ICD治療的室性心動過速(VT)/心室顫動(VF)事件。比較TpTe間期急性和慢性改變患者心臟超聲指標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差異。
結果:CRT-D術后24h,43例患者(43%)TpTe間期較前縮短,1年后65例患者(64%)TpTe間期縮短。59例(58%)患者發(fā)生左室逆重構,22例(22%)患者發(fā)生經ICD正確治療
9、的VT/VF事件。TpTe間期即刻改變組(ΔTpTe24h-術前<0,ΔTpTe24h-術前≥0)組間比較:CRT反應率[24例(56%)vs.35例(60%),P=0.648],△LVEF(12.51%±7.78%vs.10.50%±9.61%,P=0.365),△LVEDD(-7.19±10.53mm vs.-7.02±9.37mm,P=0.933),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1例(26%)vs.11例(19%),P=0.426]均無顯著
10、差異。TpTe間期慢性改變(ΔTpTe1年-24h<0,ΔTpTe1年-24h≥0)組間比較發(fā)現(xiàn):術后1年TpTe間期縮短患者具有較高的CRT反應率[43例(65%)vs]16例(44%),P=0.034],LVEF(△LVEF,12.66%±11.32%vs.9.00%±10.06%,P=0.04)和LVEDD(△LVEDD,-7.95±9.64mm vs.-5.53±10.12mm,P=0.01)均有明顯改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發(fā)生率
11、也明顯降低[8例(12%)vs.14例(39%),P=0.002]。
結論:CRT術后TpTe間期的即刻延長或縮短有相似的心室重構及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發(fā)生率。電逆重構和解剖逆重構相互作用,CRT術后電重構患者心功能明顯改善,需要治療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顯著減少。CRT術后1年,TpTe間期縮短患者具有較高的左室逆重構率和較少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第三部分 TpTe間期對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術后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
12、r> 目的:T波峰末(TpTe)間期作為跨膜復極離散度(TDR)的量化指標,可用于篩選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但對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術后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預測價值仍有待研究。本研究旨在評估TpTe間期對CRT術后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
方法:入選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首次植入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留取CRT-D術前及術后即刻(≤24h)12導聯(lián)心電圖,分別測量TpTe間期(TpT
13、e術前,TpTe24h,TpTe1年)。術后隨訪1年,并定期行起搏器程控檢查,根據(jù)程控儀報告分析1年內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定義為經正確抗心動過速起搏(ATP)或電除顫(Shock)治療的室速/室顫(VT/VF)事件。根據(jù)CRT-D術后是否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將患者分為VT/VF事件組和無VT/VF事件組,比較兩組的基線資料,尋找室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因素。
結果:共101例患者納入研究,平均年齡(60.0±10.
14、7)歲,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7例(26.7%)。CRT-D術后1年,22例患者因VT/VF事件(VT:17例;VF:5例)接受恰當?shù)腎CD治療(ATP:14例;Shock:8例)。8例(8%)患者出現(xiàn)不適當ICD治療,其中包括竇性心動過速3例,房性心律失常5例。分析術前術后心電圖,VT/VF事件組和無VT/VF事件組相比,術前TpTe間期無顯著差異(110.55±18.01msvs.107.65±18.50ms;P=0.515),但CRT
15、-D術后24h的TpTe間期較無VT/VF事件組明顯延長(124.27±21.66ms vs.107.00±15.71ms;P<0.001),1年后的TpTe間期仍顯著長于無VT/VF事件組(120.14±21.15ms vs.97.87±15.89ms,P<0.001)。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TpTe24h(HR:1.052;95%CI:1.030-1.074,P<0.001)以及△TpTe(1年-24h)(HR:1.021;95
16、%CI:1.006-1.035,P=0.005)是CRT-D術后需ICD治療的VT/VF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中,術后即刻TpTe間期改變≥111.5ms預測CRT術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敏感性為72.7%,特異性為70.9%。對比Kaplan-Meier生存曲線發(fā)現(xiàn),術后即刻TpTe間期≥111.5ms的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率顯著增加(log rank test x2=12.580,P<0.0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心室跨壁復極離散度預測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患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pdf
-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對心室復極的影響.pdf
- 跨室壁復極離散度增加與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機制的實驗研究.pdf
- 室性心律失常治療與心臟猝死預防指南
- 左室四極導線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室性心律失常治療與心臟猝死預防指南剖析
- 心臟再同步治療對心肌復極離散影響的研究.pdf
-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對策
- 室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
- 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術后心臟的電學重構與機械重構.pdf
- 室性心律失常
- 老年冠心病QT離散度及其與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pdf
- 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
- 室性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評價
- 慢性心衰患者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術后隨訪研究.pdf
-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術后心電圖改變與左室逆重構的關系.pdf
- 早期復極與STEMI患者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pdf
-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中心臟機械重塑與心臟電重塑的臨床研究.pdf
- 不同心室起搏方式對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患者心肌復極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