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探討鮑曼不動桿菌感染重癥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
方法:
選取2015年07月至2016年03月入住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確診為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患者,記錄患者年齡、入ICU診斷、基礎疾病、APACHEⅡ評分以及鮑曼不動桿菌感染部位等一般資料。入組當天記錄為第1天。(1)記錄第1、3、7天體溫、心率、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全身炎癥性反應指標以及SOFA評分;記錄2
2、8天內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時間,機械通氣時間,CRRT治療時間等;記錄患者總住ICU時間和總住院時間。(2)留取第1、3、7天外周血標本2ml,用流式細胞術檢測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mHLA-DR、CD4+T、CD8+T、Th1、Th2等免疫功能指標。(3)記錄28天病死率,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組內及組間差異。
結果:
研究期間確診為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79例,符合納入標準44例,35例因不同原因排除,
3、有4例患者入組后7天內死亡試驗終止,最終40例納入研究。其中,存活組23例,死亡組17例,28天病死率42.5%。
1.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
兩組患者入組時年齡、性別、基礎疾病、APACHEⅡ評分、鮑曼不動桿菌感染部位等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
2.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全身炎癥性反應指標無明顯差異
兩組患者第1、3、7天的體溫、心率、呼吸頻率以及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全身炎性指標均
4、未見明顯差異。
3.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不同免疫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
(1)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Th2/Th1的動態(tài)變化: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第1天Th2/Th1分別為0.45(0.34-0.94)、0.55(0.42-0.75),均發(fā)生Th2向Th1偏移。存活組患者,與第1天比較,第3天的Th2/Th1呈升高趨勢[0.45(0.34-0.94) vs.0.58(0.45-0.97),P=0.231];與第3天[0.58(0.4
5、5-0.97)]比較,第7天的Th2/Th1明顯降低[0.47(0.32-0.62),P<0.05]。死亡組患者,Th2/Th1持續(xù)升高,第3天的Th2/Th1[0.86(0.70-1.19)]明顯高于第1天[0.55(0.42-0.75),P<0.05];第7天的Th2/Th1[1.19(1.00-1.37)]明顯高于第3天[0.86(0.70-1.19),P<0.05]以及第1天[0.55(0.42-0.75),P<0.05]。與存
6、活組[0.58(0.45-0.97)、0.47(0.32-0.62)]比較,死亡組第3天和第7天的Th2/Th1明顯升高[0.86(0.70-1.19)、1.19(1.00-1.37),P<0.05]。
(2)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mHLA-DR表達的動態(tài)變化:存活組患者,與第1天[86.3(85.2-90.2)]比較,第3天的mHLA-DR表達明顯降低[80.4(63.3-86.3),P<0.05];與第3天[80.4(63.3
7、-86.3)]比較,第7天的mHLA-DR表達明顯升高[93.3(84.4-98.4),P<0.05]。死亡組患者,mHLA-DR的表達持續(xù)降低;與第1天[81.9(73.4-87.9)]比較,第3天、第7天的mHLA-DR表達均明顯降低[65.3(61.8-76.4)、58.3(36.9-71.5),P<0.05]。與存活組比較,死亡組第7天的mHLA-DR表達明顯低于存活組[93.3(84.4-98.4) vs.58.3(36.9-
8、71.5),P<0.05]。
(3)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CD4+/CD8+的動態(tài)變化:存活組患者,與第1天比較,第3天CD4+/CD8+有降低趨勢(P=0.676);與第3天比較,第7天CD4+/CD8+呈升高趨勢(P=0.339)。死亡組患者,第1、3、7天的CD4+/CD8+呈持續(xù)降低的趨勢,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存活組比較,死亡組患者第1、3、7天CD4+/CD8+無明顯變化(P>0.05)。
(4)
9、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淋巴細胞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存活組患者,與第1天比較,第3天淋巴細胞水平有降低趨勢(P=0.775);與第3天比較,第7天淋巴細胞水平有升高趨勢(P=0.072)。死亡組患者,第1、3、7天的淋巴細胞水平呈持續(xù)降低的趨勢,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存活組比較,死亡組患者第1、3、7天淋巴細胞水平無顯著變化(P>0.05)。
(5)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NLCR的動態(tài)變化:存活組患者,NLCR呈持續(xù)降低趨勢;與
10、第1天比較,第7天的NLRC明顯降低(P<0.05)。死亡組患者,NLCR呈持續(xù)降低趨勢升高的趨勢;與第1天比較,第7天的NLRC明顯升高(P<0.05)。死亡組患者第7天的NLRC[16.2(13.2-22.9)]明顯高于存活組[6.5(3.9-8.9),P<0.05]。
4.兩組患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礙比較
與存活組比較,死亡組第1、3、7天SOFA評分明顯升高(P<0.05)。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機械通氣時間無顯著性差
11、異。與存活組比較,死亡組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時間、腎臟替代治療時間明顯延長(P<0.05)。
5.不同免疫指標對鮑曼不動桿菌感染重癥患者28天死亡的預測價值
分別對第1、3、7天不同的免疫指標進行ROC曲線分析,以評估它們對鮑曼不動桿菌感染重癥患者28天死亡的預測價值。其中,第7天Th2/Th1的AUC為0.969,明顯高于其他免疫指標,最佳預測閾值為0.89,敏感度為1,特異度為0.91,陽性預測價值0.92,陰性預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相關因素分析.pdf
- 鮑曼不動桿菌感染
- 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預后分析.pdf
- 軍事應激致免疫功能變化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研究.pdf
- 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吳金
- 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的特征及血流感染預后的危險因素研究.pdf
- 重癥監(jiān)護病房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研究.pdf
- CarO蛋白與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的相關性研究.pdf
- 鮑曼不動桿菌生物膜形成與耐藥的相關性研究.pdf
- 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與Ⅰ類整合子的相關性研究.pdf
- ICU鮑曼不動桿菌血流感染預后危險因素的研究.pdf
- 主動外排泵AdeFGH與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的相關性研究.pdf
- 鮑曼不動桿菌
- 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特性及其與生物膜的相關性研究.pdf
- 醫(yī)院分離鮑曼不動桿菌外排泵基因與耐藥表型相關性研究
- 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研究.pdf
- 體外誘導鮑曼不動桿菌突變耐藥與主動外排機制的相關性研究.pdf
- icu多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治療
- 神經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中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肺炎患者預后因素分析.pdf
- 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及耐藥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