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相關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與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相關性研究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 nm(oi)ne thr onbccyt openi a, I TP)是一組免疫介導的血小板過度破壞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對于ITP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體液免疫方面,認為ITP的病因主要是抗體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增多,其免疫機制是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但多位學者研究了I TP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這些臨床和實驗室資料表明了I TP患

2、者抗血小板自身抗體的產(chǎn)生與T淋巴細胞亞群數(shù)量及功能異常密切相關。
  T淋巴細胞,簡稱T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來源于骨髓的祖T細胞,在胸腺中發(fā)育成熟。它通過對抗原的識別、處理、遞呈等作用,從而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的生理狀態(tài)。初始T淋巴細胞活化擴增,成為效應T細胞,即CD4+T(T helper cells,Th)淋巴細胞和CD8+T(Tc)淋巴細胞。CD4+T淋巴細胞具有輔助免疫功能,CD8+T淋巴細胞則成為殺傷T細胞(CTL)

3、,識別并殺傷靶細胞。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 nmu ne thronbocytoperi a,I 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CD3+淋巴細胞)及其亞群(CD3+CD4+淋巴細胞、CD3+CD8+淋巴細胞)的水平變化,探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細胞免疫發(fā)病機制,可能為闡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免疫發(fā)病機制和尋找新的免疫調(diào)控治療策略提供有價值的實驗依據(jù)。
  方法:選取30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

4、21例,平均年齡46(29歲~60歲)歲,均為初治患者。對照組正常健康體檢者3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43(25~65)歲。各取肝素抗凝新鮮血液標本3nh,采用流式細胞術分析淋巴細胞亞群。實驗結(jié)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shù)的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ITP患者外周血中平均CD3+T細胞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百分數(shù)為(74.00±6.93)%健康體檢組平均水平為(69.33

5、±5.13)%他們之間相比存在差異(p<0.05),CD4+T淋巴細胞占CD3+T淋巴細胞的比例為(29.33±5.03)%健康體檢組平均水平為(38.33±3.06)%ITP患者組較健康體檢組下降,有顯著性差異(p<0.05),CD8+T淋巴細胞占CD3+T淋巴細胞的比例為(41.67±1.15)%健康體檢組平均水平為(29.67±3.51)%ITP患者組較健康體檢組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jié)論:
 ?、?/p>

6、I TP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存在異常改變,CD3+CD4+T淋巴細胞百分率明顯下降,CD3+T淋巴細胞和CD3+CD8+T淋巴細胞百分率均升高,T淋巴細胞亞群的紊亂在I TP發(fā)病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贗 TP患者體內(nèi)存在細胞免疫紊亂,破壞自身免疫耐受。
  第二部分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相關性研究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 asti C anema,簡稱再障)是血液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性疾病,以貧血

7、、出血和感染為主要癥狀。再障發(fā)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以往認為其病因與發(fā)病機制大致包括造血干祖細胞缺陷、造血微環(huán)境異常、機體的免疫異常。近年來,隨著免疫學理論方法的進展,免疫異常在再障發(fā)病中的作用已成為再障基礎研究方面一個最活躍的領域,大量臨床、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T淋巴細胞在再障的發(fā)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T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中的主要效應細胞。不同的亞群往往具有不同的表面標志和功能,人體的正常免疫應答依賴于各種免疫細胞,尤

8、其是T淋巴細胞亞群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和相互制約。正常機體內(nèi),T淋巴細胞總數(shù)、CD4+與CD8+細胞亞群的數(shù)量及兩者的比值均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保持著一種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T淋巴細胞數(shù)量異常變化,CD4+與CD8+兩類亞群的上調(diào)或下調(diào),以及兩者比值(CD4+/ CD8+)的改變,均可能提示體內(nèi)免疫功能發(fā)生紊亂。
  目的:研究再生障礙性貧血(Ad asti C anema,AA,簡稱再障)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CD3+淋巴細胞)及其亞群(C

9、D3+CD4+淋巴細胞、CD3+CD8+淋巴細胞)的水平變化,探討再障的細胞免疫發(fā)病機制??赡転殛U明再障免疫發(fā)病機制和尋找新的免疫調(diào)控治療策略提供有價值的實驗依據(jù)。
  方法:選取24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44(20歲~67歲)歲,所有患者取標本前3個月內(nèi)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對照組正常健康體檢者30名,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43(25~65)歲。各取肝素抗凝新鮮血液標本3m,采用

10、流式細胞術分析淋巴細胞亞群。結(jié)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shù)的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AA患者外周血中平均CD3+T細胞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百分數(shù)為(75±6.56)%與對照組平均水平(69.33±5.13)%相比亦存在差異(p<0.05);CD4+T淋巴細胞占CD3+T淋巴細胞的比例為(30.67±2.31)%較健康體檢組(38.33±3.06)%下降,有顯著性差異(p<0.05);C

11、D8+T淋巴細胞占CD3+T淋巴細胞的比例為(40.00±1.53)%較健康體檢組(29.67±3.51)%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jié)論:
 ?、貯A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存在異常改變,CD3+CD4+T淋巴細胞百分率明顯下降,CD3+T淋巴細胞和CD3+CD8+T淋巴細胞百分率均升高。提示T淋巴細胞亞群的紊亂在AA發(fā)病過程中有著重作用。
 ?、赥淋巴細胞亞群的數(shù)量和功能的異常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fā)生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