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方法,觀察生血合劑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選取慢性腎臟病5期腎性貧血患者80例,以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聯合鐵劑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口服中藥生血合劑,兩組患者均按需補充葉酸、維生素B12,并在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礎上治療16周。觀察對照組及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的EPO用量、全血紅細胞計
2、數(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C反應蛋白(CRP)、血清鐵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白細胞、谷丙轉氨酶(ALT)等臨床檢測指標,以評價其療效及安全性。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0.05表示結果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示結果無統計學差異。
結果:
1、兩組患者的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等指標在治療2周后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有
3、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之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2、治療組患者促紅細胞生成素用量較治療前明顯減少(P<0.05),且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
3、治療組患者血白蛋白在治療第12周時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且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
4、治療組患者血CRP在治療12周時就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且較
4、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
5、治療組患者EPO相關性高血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6、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臨床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
結論:
生血合劑用于治療腎性貧血,可以升高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減少促紅細胞生成素用量;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減輕患者的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明顯降低E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升血散治療腎性貧血22例療效觀察
- 滋腎生血沖劑治療長期血透患者腎性貧血的臨床觀察.pdf
- 健脾益腎生血法治療腎性貧血的療效觀察及延緩病程的臨床意義.pdf
- 益腎健脾法治療腎性貧血的臨床觀察.pdf
- 腎性貧血的治療
- 血鐵隆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觀察.pdf
- 健脾生血顆粒治療慢性腎衰竭腎性貧血的臨床研究.pdf
- 補血排毒湯治療腎性貧血的臨床觀察.pdf
- 益髓生血方為主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觀察及其機理探討.pdf
- 益腎健脾活血泄?jié)岱ㄖ委熌I性貧血的臨床觀察.pdf
- 益腎骨康方對癌性貧血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補鐵生血法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研究.pdf
- 腎性貧血的治療及低反應
- ckdnd腎性貧血的鐵劑治療
- 相同劑量rHuEPO一次與兩次給藥治療腎性貧血的療效觀察.pdf
- 腎性貧血診治
- 腎性貧血講解
- 腎性貧血的管理
- 兒血寶口服液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對CHr的影響.pdf
- 益中生血膠囊治療腫瘤及其腫瘤治療相關性貧血臨床觀察.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