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建立紅芪ISSR-PCR反應體系,研究甘肅紅芪的遺傳多樣性,分析遺傳多樣性與生態(tài)因子相關性,為分子水平闡釋紅芪的道地性成因及遺傳圖譜的構建奠定基礎。
方法:采用中心復合設計與單因素設計結合的方法,篩選紅芪ISSR-PCR反應體系中的模板DNA、ISSR引物、10xPCR Buffer(Mg2+)、dNTPs、TaqDNA聚合酶濃度(數(shù)量),并選取最佳退火溫度確定的、具有多態(tài)性的引物。采用POPGENE1.32軟件計算表征
2、遺傳多樣性的參數(shù),MEGA5.05軟件進行UPGMA分析,分析紅芪遺傳多樣性。采用SPSS21.0軟件對紅芪DNA位點進行聚類分析,并對遺傳多樣性與生態(tài)因子進行Person相關性、逐步回歸分析。
結果:1、采集了不同產(chǎn)地的52份紅芪葉片樣本,分布于甘肅紅芪的道地產(chǎn)區(qū)及非道地產(chǎn)區(qū)。按區(qū)域的大小可分為三類居群:①武都居群、宕昌居群、定西居群;②野生居群、栽培居群;③19個鄉(xiāng)鎮(zhèn)居群。
2、建立的反應體系為:25μL反應體系
3、中含3.5μL10xPCR Buffer(Mg2+)、2μL模板DNA(30 ng/μL)、2μL引物、1.25 U TaqDNA聚合酶、2.0μL dNTPs,14.5μL dd H2O;最佳循環(huán)數(shù)為34;篩選出高多態(tài)性的引物17條,17條引物總共擴增出484條條帶,其中多態(tài)性條帶(位點)數(shù)為479條,多態(tài)性比率為98.97%,平均每個引物擴增出28.2個多態(tài)位點。
3、遺傳多樣性分析發(fā)現(xiàn):①武都、宕昌、定西3個居群的遺傳變
4、異在不同的分布區(qū)域具有差異性,遺傳多樣性順序為:宕昌居群>武都居群>定西居群,說明宕昌居群的遺傳基礎較寬,適應性較好,武都、宕昌、定西3個分布區(qū)間的紅芪居群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②野生紅芪居群與栽培紅芪居群之間存在的遺傳變異,遺傳多樣性順序為:野生居群>栽培居群,表明野生居群的遺傳基礎較寬,抗逆性、適應性好于栽培居群,野生與栽培紅芪居群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③19個鄉(xiāng)鎮(zhèn)居群遺傳變異在不同的分布區(qū)域具有差異性,安化鎮(zhèn)遺傳多樣性最高,將臺鄉(xiāng)
5、最低,安化鎮(zhèn)居群的遺傳基礎較寬,適應性較好,19個分布區(qū)間的紅芪居群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
4、遺傳分化分析發(fā)現(xiàn),武都、宕昌、定西居群總體遺傳變異中7.61%的變異來源于群體間,92.39%的遺傳變異存在于群體內,群體內的遺傳變異占相當大的的比重,基因流系數(shù)為遠大于1,說明紅芪種群間的遺傳分化不明顯。武都居群與宕昌居群的親緣關系較近,定西紅芪居群與武都、宕昌紅芪居群的親緣關系較遠。
野生與栽培居群總體遺傳變異5.44
6、%的變異來源于群體間,94.56%的遺傳變異存在于群體內,群體內的遺傳變異占相當大的的比重,基因流系數(shù)為遠大于1,說明野生與栽培紅芪居群間的遺傳分化不明顯。野生居群與栽培居群在遺傳距離及遺傳一致度上具有差異性,野生居群為一支,栽培居群為一支。
19個鄉(xiāng)鎮(zhèn)總體遺傳變異48.59%的變異來源于群體間,51.41%的遺傳變異存在于群體內,群體內的遺傳變異高于群體間的遺傳變異,基因流系數(shù)小于1,說明紅芪居群間的遺傳分化不明顯。19個紅
7、芪居群之間的遺傳距離范圍為0.0692-0.4133,遺傳一致度范圍為0.6614-0.9332,安化鎮(zhèn)居群與郭河鄉(xiāng)居群的親緣關系最近,漳縣居群與甘泉鄉(xiāng)居群的親緣關系最遠,19個居群在遺傳距離及遺傳一致度上具有差異性。19個居群聚為兩類,漳縣居群為第一類,其他18個居群為第二類,其中第二類又可以分為四小類。5、紅芪的遺傳多樣性高于蒙古黃芪、膜莢黃芪、葛根、苦豆子及貓豆的遺傳多樣性,野生紅芪、栽培紅芪的遺傳多樣性高于野生、栽培黃芪的遺傳多
8、樣性,表明豆科藥用植物紅芪具有較豐富遺傳多樣性。
6、通過DNA位點可以區(qū)分野生與栽培樣品;通過引物807、809、826、834建立紅芪的數(shù)字指紋碼,可以鑒別紅芪居群的52個個體。
7、紅芪遺傳多樣性與生態(tài)因子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表征紅芪遺傳多樣性的指數(shù)與紅芪生長的部分生態(tài)因子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或正相關關系,影響紅芪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的主要生態(tài)因子為:經(jīng)度、極端最高氣溫、年平均干燥度、平均無霜期、≥0℃積溫。
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ISSR標記的草地早熟禾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甘肅地產(chǎn)藥材紅芪的質量評價研究.pdf
- 31824.基于issr標記的蠟梅遺傳多樣性研究
- ISSR標記的早熟禾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SSR標記技術在小麥遺傳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pdf
- SRAP標記技術優(yōu)化與湖北油茶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基于形態(tài)性狀和ISSR標記的朱頂紅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及ISSR指紋圖譜構建.pdf
- 紅麻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子標記研究.pdf
- 果梅ISSR標記與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應用ISSR分子標記對雁鵝遺傳多樣性的研究.pdf
- aflp標記技術在湖北釘螺遺傳多樣性中的應用研究
- 利用AFLP分子標記技術對部分菊花品種遺傳多樣性的研究.pdf
- 利用MFLP分子標記技術分析栽培種花生遺傳多樣性.pdf
- 利用RAPD標記技術進行春小麥遺傳多樣性分析研究.pdf
- 應用ISSR和RAMP標記研究黑麥屬遺傳多樣性.pdf
- 利用RAPD,ISSR,SRAP標記方法對白樺遺傳多樣性的研究.pdf
- 殼菜果遺傳多樣性的ISSR研究.pdf
- 利用ISSR標記對甘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利用ISSR標記對海南保亭檳榔遺傳多樣性的研究.pdf
- RAPD和ISSR標記對果蔗種質遺傳多樣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