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研究采用肱動脈(brachiAlartery,BA)和脛前動脈(anterior tibiAlartery,TA)作為雙靶點,以內皮依賴性舒張(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EDD)和非內皮依賴性舒張(endothelium-independent dilation,EID)雙指標來綜合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的血管舒張功能,旨在探討E
2、H患者的血管舒張功能、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CA-IMT)與左心室質量指數(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之間的關系,并初步分析三者的影響因素。
方法
選擇2000年8月~2011年3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307例EH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受試者在實驗前測量身高、體質量、心率、血壓,測定空腹血糖、血脂
3、、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纖維蛋白原,檢查超聲心動圖,并計算LVMI。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彩超技術測定反應性充血前后靶動脈內徑的變化率,作為EDD;含服硝酸甘油前后靶動脈內徑的變化率為EID。同時測定雙側頸動脈的內膜中層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當任何一側頸動脈有斑塊形成時,以1.3mm表示CA-IMT。根據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診斷標準:LVMI≥125
4、 (男) 或 ≥110g/m2(女),分為LVH組(n=217)與非LVH(non-LVH,NLVH)組(n=90)。
結果
1.307例EH患者中,男性185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齡62.38±12.51歲。與NLVH患者相比,LVH患者的BA-EDD[(8.56±5.12)%vs(7.20±4.72)%,P<0.05]、TA-EDD[(8.76±6.69)%vs(6.99±6.62)%,P<0.05]
5、、BA-EID[(16.48±9.71)%vs(12.39±6.23)%,P<0.01]和TA-EID[(17.19±11.92)%vs(12.51±9.44)%,P<0.01]降低,而CA-IMT(mm)、LVMI和LVM/H2.7(g/m2.7)增加(分別為:0.760±0.269vs0.921±0.227,94.41±15.06vs138.02±21.65,42.06±7.22vs61.91±10.77;P均<0.01)。
6、 2.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無論有無左室肥厚,同一靶動脈的EDD和EID之間都相互影響。年齡是BA-EID、CA-IMT和LVMI的共同影響因素,CA-IMT是BA-EDD、BA-EID和LVMI的共同影響因素。
3.隨著年齡增長,TA-EDD、BA-EID和TA-EID逐漸降低,CA-IMT、LVMI和LVM/H2.7均增加。BA-EDD是CA-IMT和LVMI的共同影響因素。
4.CA-IMT
7、增厚(CA-IMT≥1.0mm)患者的雙靶動脈的EDD和EID均降低, LVMI和LVM/H2.7增加。
5.無論在哪一個年齡段,同一靶動脈的動脈EDD和EID之間都相互影響,血壓都是CA-IMT的重要影響因素。
6.無論CA-IMT是否增厚,同一靶動脈的EDD和EID之間都相互影響,BA-EID與TA-EID之間都有相關性。
結論
1.年齡是血管舒張功能、CA-IMT和L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內皮功能、動脈彈性及頸動脈IMT的變化.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功能與血壓變異性的相關性.pdf
- 他汀對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血管舒張功能的影響.pdf
- DTI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右室舒張功能.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baPWV與左室舒張功能的相關性研究.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與MCP-1的關系.pdf
- 組織多普勒成像技術評估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室舒張功能.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與腎功能的關系.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脈壓和脈壓指數與心功能及血管內皮功能的關系.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血管緩沖功能的臨床研究.pdf
- DTI-Tei指數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室舒張功能的研究.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血管內皮功能與左室重量指數的關系.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血清HMGB1與左室重構及舒張功能的關系.pdf
- 心肌速度梯度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左室舒張功能.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肱動脈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早期損害的研究.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腔內血流和左室構型及舒張功能關系的初步研究.pdf
- 螺內酯對絕經后女性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室舒張功能的影響.pdf
- Tei指數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室收縮及舒張功能的臨床研究.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