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寫作的學術目的在于通過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探究影響各國參加全球性公共問題領域內國際合作的因素。作者認為,當國際公共問題領域內集體利益本身不足以吸引各國順利達成新的協(xié)議和制度并促成有效國際合作時,100多個成員組成的國際社會在試圖提供公共物品的過程中,總是遵循著奧爾森所說的“集體行動的邏輯”行事,即在全球性公共問題上,一國是否參與新的國際制度,很大程度取決于公共利益之外的選擇性激勵因素和能夠獲得的非集體性收益的多少。如果新的國際制度不
2、能為單個成員提供這種額外收益(或單獨施加懲罰),那么整個國際社會在這一領域就會面臨集體行動的困境,國際公共物品就很難被提供。這一點是由公共物品“聯(lián)合供給”和“聯(lián)合消費”以及國家行為體理性、自利的特性所決定的。 文章以國際社會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所進行的曠日持久的國際談判和所達成的《京都議定書》為例,分析了各方在控制本國溫室氣體排放上所承受的巨大成本和《京都議定書》在減緩氣候變暖這一國際公共利益上所能實現(xiàn)的有限成效,以及議定書這一
3、氣候變化領域新的國際制度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前蘇聯(lián)、東歐國家等不同類型的締約方所提供的額外收益(選擇性收益),論證了選擇性激勵因素和非集體性的收益對各國參與公共問題領域內國際制度的重要影響作用。文章以美國退出議定書、俄羅斯的長期猶豫和最后批準、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要求主動減排以換取加入排放貿易體系以及歐盟、77國加中國集團、日本等締約方在這一問題上的不同立場為論據,進一步證實了文章開始提出的假設,即當集體利益不足以補償個體參與集體行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京都議定書》及后京都時代的國際氣候制度.pdf
- 日本圍繞《京都議定書》的國際氣候談判.pdf
- 《京都議定書》簽署以來中國政府的國際環(huán)境合作.pdf
- 國際談判與國內政治:對美國與《京都議定書》的雙層博弈分析.pdf
- 《京都議定書》的經濟法對策.pdf
- 集體行動邏輯與區(qū)域性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構建與發(fā)展中的激勵因素.pdf
- 美國為什么拒絕《京都議定書》.pdf
- 美國與《京都議定書》關系研究.pdf
- 從《京都議定書》的實施機制看國際環(huán)境合作原則的發(fā)展趨勢.pdf
- 國內跨域治理中政府間合作的策略選擇——基于制度性集體行動邏輯框架.pdf
- 京都議定書及其溫室氣體減排機制
- 《京都議定書》之排放權交易機制初探.pdf
- “單位人”集體行動的實踐邏輯
- 《集體行動的邏輯》讀后感
- 淺談奧爾森集體行動邏輯的分析
- 認同與國際合作.pdf
- 關于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的書評
- 《京都議定書》下溫室氣體減排機制研究.pdf
- 《京都議定書》與中國新型工業(yè)化道路.pdf
- 京都議定書與WTO法之間的潛在沖突問題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