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代初期學術繁榮,文人在總結前代各種學術理論的同時加入自己的見解,融入特殊的時代性。清代詩論出于對明代空疏學風的矯正,普遍注重學術性與總結性,同時文學的地域性特點越加突出。張謙宜詩學理論在此背景下展開,主要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詩人主體的要求,注重詩品與人品的統(tǒng)一,尤其推崇杜甫詩歌的含蓄蘊藉與其中正平和的人品的統(tǒng)一,用一種發(fā)展性的眼光去看待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tǒng),通過對平和概念的重新詮釋拓寬了傳統(tǒng)詩學框架的范疇,豐富了清初詩壇對于作者
2、人格修養(yǎng)與作品關系這一命題的研究內容,同時,其提倡的溫厚和平的作詩風格也為后生學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第二,關注詩人才學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認為詩人的能力主要靠后天養(yǎng)成,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方法,吸取前人詩作之精華,廣泛涉取,不偏一隅,同時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體驗,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第三,張謙宜肯定意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主體地位,認為詩人應該善于造意,所造之意應具有渾厚的特點,在造意的同時,要注意字句的琢煉,并且運用比興等
3、各種手法使詩歌具有味外味,景外景。在此基礎上,總結張謙宜的詩論是出入于神韻和格調學說之間的。
首先,張謙宜的詩論遠承明代的格調派而來。張謙宜在詩論中明顯具有崇唐抑宋的傾向,認同明代格調派的基本詩學論點,同時又轉益多師,在認同格調作用的同時也注重性情的抒發(fā),擴大了格調詩學的范圍,對明代的格調理論到清乾隆年間的沈德潛的格調詩學起了一個橋梁作用。
第二,對于神韻學說提倡的清遠詩風也加以贊賞,站在詩品反映人品的角度認為清高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張問陶詩學理論研究
- 張謙宜詩學研究.pdf
- 金元詩學理論研究.pdf
- 朱光潛詩學理論研究.pdf
- 張問陶詩學理論研究_1105.pdf
- 朱庭珍詩學理論研究.pdf
- 洛特曼文本詩學理論研究
- 李東陽詩歌及詩學理論研究.pdf
- 《筱園詩話》詩學理論研究_12912.pdf
- 瑞恰慈“科學化”詩學理論研究
- 徐泰皇明風雅及其詩學理論研究
- 艾略特詩學理論探析
- 加斯東巴什拉元素詩學理論研究_6517
- 張子和情志學理論研究.pdf
- 實踐自我的主體論詩學——七月詩派詩學理論研究
- 徐泰《皇明風雅》及其詩學理論研究_21526.pdf
- 傳播學理論研究
- 陸時雍詩學理論批評研究.pdf
- 艾略特詩學理論探析_41858.pdf
- 張謙宜文論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