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屬配合物被廣泛用于催化、醫(yī)學、分析化學、腐蝕和光致變色等領域,是生物無機科學領域非常重要的研究熱點。順鉑是第一類抗腫瘤金屬配合物藥物,它是通過DNA相互作用,破壞DNA的結構和功能,導致其在腫瘤細胞增殖過程中失效。近年來,泛素-蛋白酶體通路(UPS)成為抗腫瘤活性研究的重要課題,其中蛋白酶體成為抗腫瘤藥物研究的重要靶點,蛋白酶體活性抑制劑成為一類重要的抗腫瘤藥物。Daniel等人報道合成的Cu[8-OHQ]2具有較強蛋白酶體抑制活性,

2、且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美國韋恩州立大學Dr.Dou課題組和本課題組報道的多種金屬配合物可以作為蛋白酶體抑制劑,選擇性誘導人體乳腺癌細胞MDA-MB-231、人體前列腺癌細胞PC3、人體乳腺癌細胞MCF7等腫瘤細胞凋亡。金屬配合物作為抗腫瘤藥物的研究,成為配位化學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本文合成了19種希夫堿金屬配合物,5種三元金屬配合物,通過自然揮發(fā)方法培養(yǎng)得到三種金屬配合物晶體。通過單晶衍射分析、紅外光譜分析、元素分析、紫外

3、光譜分析、熱重分析、核磁氫譜分析和摩爾電導率分析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結構,并對所得金屬配合物晶體進行了量子化學理論計算。研究了部分金屬配合物的熒光性質以及與DNA的相互作用。對合成的所有金屬配合物進行了抗腫瘤活性研究,探討了金屬配合物作為蛋白酶體抑制劑誘導癌細胞凋亡的機理。本文還研究了雙硫侖金屬鎘混合液(DSF+Cd)對人體前列腺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討了其作用機理。主要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1)合成了L-鳥氨

4、酸縮2,4-二羥基苯甲醛希夫堿金屬配合物,這類金屬配合物的組成為:[M(L1)2]·nH2O(M=Cu(Ⅱ),Pb(Ⅱ),Ni(Ⅱ),Zn(Ⅱ),Co(Ⅱ),Cd(Ⅱ)n=0,1,2)。通過MTT實驗篩選出了L-鳥氨酸縮2,4-二羥基苯甲醛希夫堿金屬配合物中[Cd(L1)2]·2H2O可以抑制人體前列腺癌細胞LNCaP、人體前列腺癌細胞C4-2B和人體乳腺癌細胞MDA-MB-231增殖。通過蛋白質印記實驗、CT活性實驗和細胞形態(tài)學分析等

5、對配合物[Cd(L1)2]·2H2O誘導癌細胞凋亡的機理進行了研究,證明金屬配合物[Cd(L1)2]·2H2O可以作為蛋白酶體活性抑制劑誘導人體癌細胞LNCaP、C4-2B和MDA-MB-231的凋亡,金屬配合物[Cd(L1)2]·2H2O的抗腫瘤活性具有一定的廣譜性。
  (2)合成了L-鳥氨酸縮2-羥基-Ⅰ-萘甲醛希夫堿金屬配合物,該類配合物的組成為:[M(L2)2]·2H2O(M=Cu(Ⅱ),Pb(Ⅱ),Ni(Ⅱ),Zn(Ⅱ

6、),Co(Ⅱ),Cd(Ⅱ)n=2,3)。通過MTT實驗篩選出了L-鳥氨酸縮2-羥基-1-萘甲醛希夫堿金屬配合物[Cd(L2)2]·2H2O、[Cu(L2)2]·2H2O、[Zn(L2)2]·3H2O和[Ni(L2)2]·3H2O可以抑制人體前列腺癌細胞LNCaP、人體前列腺癌細胞C4-2B和人體乳腺癌細胞MDA-MB-231的增殖。并研究了配合物[Cd(L2)2]·2H2O和[Cu(L2)2]·2H2O誘導癌細胞凋亡的機理,證明金屬配合

7、物[Cd(L2)2]·2H2O和[Cu(L2)2]·2H2O可以作為蛋白酶體活性抑制劑誘導人體癌細胞LNCaP、C4-2B和MDA-MB-231的凋亡,配合物[Cd(L2)2]·2H2O和[Cu(L2)2]·2H2O的抗腫瘤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廣譜性。
  (3)合成了三丙酮胺縮3-氨基吡嗪-2-羧酸希夫堿金屬配合物,該類配合物的組成為:[M(L3)2](M=Cu(Ⅱ),Pb(Ⅱ),Ni(Ⅱ),Zn(Ⅱ),Co(Ⅱ),Cd(Ⅱ),Mn

8、(Ⅱ))。該系列希夫堿金屬配合物中[Cd(L3)2]可以誘導人體前列腺癌細胞LNCaP凋亡。對配合物[Cd(L3)2]誘導癌細胞凋亡的機理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金屬配合物[Cu(L3)2]可以作為蛋白酶體活性抑制劑誘導人體癌細胞LNCaP凋亡,并且活性也較強。另外通過熒光活性測試發(fā)現(xiàn)三丙酮胺縮3-氨基吡嗪-2-羧酸希夫堿配體L3和希夫堿金屬配合物[Zn(L3)2]具有一定的固體熒光活性,而其它配合物均沒有表現(xiàn)出固體熒光活性,說明Cu(Ⅱ)、P

9、b(Ⅱ)、Ni(Ⅱ)、Co(Ⅱ)、Cd(Ⅱ)、Mn(Ⅱ)對希夫堿配體L3的熒光活性具有一定的猝滅作用。
  (4)合成了鄰氨基苯甲酸(o-AB)和鄰菲羅啉(phen)三元金屬配合物,該類配合物的組成為:[M(phen)(o-AB)2](M=Cu(Ⅱ),Pb(Ⅱ),Ni(Ⅱ),Zn(Ⅱ),Cd(Ⅱ))。其中得到三種配合物晶體[Zn(phen)(o-AB)2]、[Cd(phen)(o-AB)2]和[Pb(phen)(o-AB)2]。配

10、合物晶體的晶體學數(shù)據(jù)如下:①配合物[Zn(phen)(o-AB)2]為單斜晶系,所屬空間點群P2(1)/c。晶胞參數(shù):α=7.6397(6)(A),b=16.8761(18)(A),c=17.7713(19)(A),α=90°,β=98.9570(10)°,γ=90°,V=2.2633(4) nm3,Z=4,F(000)=1064,S=1.058,Dc=1.520 g·cm-3,R1=0.0412,wR2=0.0948,μ=1.128

11、mm-1獨,立衍射點數(shù)為3968。②配合物[Cd(phen)(o-AB)2]為單斜晶系,所屬空間點群P2(1)/c。晶胞參數(shù):α=7.6462(6)(A),b=17.1758(17)(A),c=17.7436(18)(A),α=90°,β=100.1000(10)°,γ=90°, V=2.2941(4) nm3, Z=4,F(000)=1136,S=1.035, Dc=1.635 g·cm-3,R1=0.0360,wR2=0.0851,

12、μ=0.994 mm-1,獨立衍射點數(shù)為4037。③配合物[Pb(phen)(o-AB)2]為三斜晶系,所屬空間點群P-1。晶胞參數(shù):α=7.8127(6)(A),b=12.9880(11)(A),c=13.4150(12)(A),α=63.4960(10)°,β=84.243(2)°,γ=77.5180(10)°, V=1.18937(17) nm3, Z=2,F(000)=636,S=1.073,Dc=1.842 g·cm-3,R1

13、=0.0388,wR2=0.0987,μ=7.133 mm-1,獨立衍射點數(shù)為4125。配合物皆為中性化合物.其中含有兩個鄰氨基苯甲酸配體和一個鄰菲羅啉配體,鄰氨基苯甲酸分子脫去一個質子,以二齒配體的形式與金屬原子配位,形成一個四元環(huán)。鄰菲羅啉同樣以二齒配體的形式與金屬原子配位,形成一個五元環(huán)。配合物中金屬原子總配位數(shù)皆為六。
  對上述三個配合物晶體進行了理論計算,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FT) B3LYP方法在計算機上使用Gaus

14、sian03程序進行計算,原子坐標數(shù)據(jù)來自配合物的晶體數(shù)據(jù),初始模型采用的是配合物物晶體晶胞中的一個分子。通過計算得到了配合物分子的鍵長、鍵角、前線軌道分布、自然電荷分布,確定了晶體結構的穩(wěn)定存在。結果表明,實驗值和理論計算值基本相符,說明了理論計算模型的合理性。
  測定了Zn(phen)(o-AB)2]、[Cd(phen)(o-AB)2]和[Pb(phen)(o-AB)2]的熒光性質,得到了它們的熒光發(fā)射光譜,并與鄰氨基苯甲酸

15、和鄰菲羅啉的發(fā)射光譜進行了比較。研究了金屬配合物[Cd(phen)(o-AB)2]與CT-DNA的相互作用,通過紫外可見光譜研究、熒光發(fā)射光譜研究和粘度測定研究等證明,金屬配合物[Cd(phen)(o-AB)2]是以靜電結合方式與CT-DNA作用。通過抗腫瘤活性篩選發(fā)現(xiàn),金屬配合物[Cd(phen)(o-AB)2]可以抑制人體乳腺癌MDA-MB-231、人體前列腺癌細胞LNCaP和C4-2B的細胞增殖。
  (5)研究了金屬鎘和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