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在磁共振成像基礎上,對抑郁癥患者海馬體積及腦血管變化進行分析研究,并通過動物抑郁模型動態(tài)觀察海馬體積、海馬組織及腦血管的變化,探討抑郁癥海馬體積及腦血管間的影像學變化特征,為抑郁癥血管性發(fā)病機制做進一步探索性研究。
第一部分:抑郁癥患者海馬及腦血管變化的臨床研究
目的:探討不同組別抑郁癥患者海馬體積及腦血管變化,揭示兩者間潛在關聯(lián)。
方法:選取首次就診單向抑郁癥患者,共60例,按漢密爾頓抑郁癥量表評分
2、后,分為輕、中、重三組,各為30、17及13例。同時選取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別行顱腦3D-FLASH序列及MRA3D-TOF序列掃描。所得圖像以DICOM格式傳入GE Centricity DICOM Viewer3.1.1軟件及Mimics12.0軟件,進行圖像后處理。分別由課題組3名成員盲法對圖形進行分割和勾畫,分別計算左右側海馬體積及海馬總體積,并進行標準化處理。同時測量MRA3D-TOF序列大腦后動脈在環(huán)池區(qū)分支動脈(即海馬供血動
3、脈)的最大直徑及長度。對比分析海馬供血動脈及海馬體積變化兩者間潛在關聯(lián)。統(tǒng)計方法采用方差分析。
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抑郁組海馬體積縮小。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左右側海馬體積及海馬總體積分別為:輕度組:(2137±63)mm3、(2143±59)mm3、(4280±122)mm3;中度組:(1928±86)mm3、(1949±84)mm3、(3877±168)mm3;重度組:(1788±79)mm3、(1793±87)mm3、(
4、3581±166)mm3;正常組:(2164±73)mm3、(2172±65)mm3、(4336±138)mm3。中度及重度組海馬體積較對照組明顯縮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Dunnett-t值分別為-13.96,-21.02,p均<0.01),輕度組較正常組僅表現(xiàn)為數(shù)值上的縮小,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Dunnett-t=-2.02,p>0.05)。MRA3D-TOF序列顯示大腦后動脈環(huán)池區(qū)分支動脈的最大直徑及長度分別為:輕度組:(0.51±
5、0.13)mm、(13.97±2.18)mm;中度組:(0.42±0.09)mm、(11.28±2.87)mm;重度組:(0.33±0.11) mm、(9.46±2.63) mm;正常組:(0.58±0.12)mm、(15.32±2.54)mm。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抑郁組供血動脈的最大直徑及長度隨著疾病程度的加重,逐漸變細變短,中度及重度組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
結論:抑郁癥患者,海馬主要供血動脈及海馬體積均發(fā)生顯著變化,且
6、兩者間具有一定相關性。
第二部分:大鼠抑郁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目的:探討慢性不可預見溫和應激聯(lián)合孤養(yǎng)模式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動態(tài)觀察其行為學,分析并評價該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將30只SD雄性大鼠依行為學評分,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應激組,各15只。對照組不處理,應激組按慢性不可預見溫和應激及孤養(yǎng)模式建立抑郁模型,共應激8周。兩組分別在實驗前及實驗開始后每周末依次進行體重測量、糖水消耗百分比試驗及Mor
7、ris水迷宮試驗,直至第8周末實驗結束。
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應激組體重、糖水消耗百分比及Morris水迷宮平均潛伏時間于建模第3周發(fā)生顯著性改變(t值分別為3.88,4.12,-3.19,p值均小于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隨著應激時間的增加,三者較對照組呈動態(tài)變化,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慢性不可預見溫和應激及孤養(yǎng)模式相結合,在第3周成功建立大鼠抑郁模型,該模型能很好的模擬抑郁癥主要臨床
8、癥狀,且抑郁模型行為學的改變可維持較長的時間,為動態(tài)觀察抑郁癥組織結構及生理生化改變提供了優(yōu)良條件。
第三部分:抑郁模型大鼠海馬與腦血管變化的實驗研究
目的:對抑郁模型大鼠腦血管、海馬組織及細胞形態(tài)進行動態(tài)分析,揭示三者變化的內在關聯(lián)。
方法:將30只SD雄性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及應激組,各15只。對照組不處理,應激組按制備抑郁模型處理。分別于第0、2、4、6、8周對其進行MR掃描,后摘取海馬組織,HE染色,
9、顯微鏡下觀察海馬各區(qū)細胞形態(tài),同時采用Mimics12.0軟件勾畫受試大鼠腦血管及海馬。分析不同應激時間,大鼠腦血管變化、海馬組織及細胞形態(tài)變化的潛在關系。
結果:與對照組相比,隨著應激周齡增加,應激組大鼠大腦后動脈管徑及長度逐漸變細縮短,于第8周時最為顯著[左側:對照組(0.31±0.04、5.53±0.62)mm,應激組(0.25±0.02、4.64±0.61)mm,p值均<0.01;右側:對照組(0.30±0.03、5.
10、59±0.64)mm,應激組(0.24±0.03、4.72±0.67)mm,p值均<0.01]。與此同時,海馬細胞形態(tài)也發(fā)生顯著變化,隨著受試大鼠應激周齡增加,海馬DG區(qū)、CA1區(qū)及CA3區(qū)的細胞數(shù)目逐漸減少,體積逐漸縮小,核染色加深,排列紊亂、疏松。另外海馬體積隨著應激周齡增加亦發(fā)生相應變化。與對照組相比,應激組海馬體積逐漸縮小,于第8周時最為顯著[左側:對照組(40.62±2.32)mm3,應激組(34.18±2.25)mm3,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ta在腦血管疾病中的運用
- 腦血管疾病臨床用藥及藥品
- 老年心腦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現(xiàn)象的研究.pdf
- mri在腦血管性疾病中的應用
- 長春西汀在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 水果攝入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的隊列研究.pdf
- hs-crp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意義
- 腦血管疾病的研究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腦動脈測量、變異及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pdf
- 腦血管疾病
-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研究.pdf
- 腦血管疾病臨床合理用藥及藥品ppt課件
- 心腦血管疾病與脂質細胞異常的關系
- 320排動態(tài)容積CT在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pdf
- 腦血管疾病臨床藥物治療學
- 腦血管疾病的識別與預防
- 心腦血管疾病與竹
- 腦血管疾病與情感障礙
- 心腦血管疾病與魚油
- 營養(yǎng)與心腦血管疾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