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與心血管病危險.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⑴對常用的幾種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檢測方法學進行評價;⑵驗證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檢測各指標對心血管危險的預測價值;⑶探討各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檢測指標對不同器官易損性的預測價值。 方法:①驗證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檢測各指標對心血管危險的預測價值。以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89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60.7±9.5歲。其中單純高血壓患者330例,高危的心血管病人560例,包括慢性腎臟疾病(CKD)、2型糖尿病(DM)、腦卒中、冠心病(CHD)等。通過

2、Framingham方程估計十年心血管疾病危險。采用c-f PWV、PWA、C1、C2、IMT等四種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檢測方法,觀察動脈僵硬度指標與心血管病風險的關系。②探討各動脈僵硬度檢測指標對不同器官易損性的預測價值。以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764例為研究對象,年齡60.3±10.0歲。其中,單純高血壓(EH)組330例,靶器官損害包括高血壓伴慢性腎臟疾病(EH-CKD)、腦卒中(EH-ST)、冠心病(EH-CHD),采用c-f PWV、P

3、WA、C1、C2、IMT等四種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檢測方法,觀察動脈僵硬度指標與器官損害的關系。 結果:⑴健康成人c-f PWV、中心動脈壓、C1、C2兩次測量值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Pearson相關分析c-f PWV(r=0.72)、中心動脈的cPP(r=0.73)和AIx(r=0.88)兩次測值相關性好,cSBP、cDBP、C2相關系數分別為0.70、0.59、0.53,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但C.兩次測

4、值的相關性差(r=0.39,P>0.05);c-f PWV、cSBP、cDBP、cPP、AIx和C2前后兩次測量值間的ICC分別為0.83、0.82、0.74、0.82、0.91和0.68(P<0.01),C1的ICC為0.55(P=0.046)。⑵肱動脈SBP(156.0±30.2 mmHg)高于有創(chuàng)中心動脈SBP(148.0±30.4 mmHg,P<0.01)。⑶與單純高血壓比較,高血壓高危組年齡較大,高血壓病程較長、空腹血糖及血肌

5、酐水平較高(P<0.001)。⑶在不調整心血管危險因素時,高血壓高危組與單純高血壓組比較,肱脈壓(BPP)、中心脈壓(CPP)、中心增強壓(CAP)、c-f PWV、頸總動脈平均內-中膜厚度(IMT)均顯著升高(P<0.05),C2降低(P<0.05);在調整年齡、性別、心率、病程、吸煙、服用降壓藥物情況,上述動脈僵硬度指標BPP(62.5mmHg vs58.1mmHg)、CPP(49.1mmHg vs45.4mmHg)、CAP(13.

6、8mmHg vs12.8mmHg)、c-f PWV(13.2m/s vs12.2m/s)仍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進一步調整肱動脈收縮壓之后,高血壓高危組較單純高血壓組c-f PWV水平增高(12.9m/s vs12.3 m/s.P=0.001)。⑷將c-f PWV作為連續(xù)性變量進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年齡(P<0.001)、肱動脈收縮壓(P<0.001)、心率(P<0.001)、高密度脂蛋白(P=0.032)、高血壓高危組(P=0

7、.023)是影響c-f PWV的獨立危險因素。⑸以高血壓高危為二分類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其獨立危險因素是:年齡(P=0.02)、性別(P=0.001)、吸煙(P=0.012)、空腹血糖(P<0.001)、血肌酐(P<0.001)、c-f PWV(P=0.015)。(6)單純高血壓組的患者通過Framingham方程估計10年發(fā)生心血管疾病危險,與c-f PWV的相關性較高(r=0.415,P<0.001),未來十年

8、發(fā)生心血管危險與BPP、CPP均正相關(r=0.431 vs0.437,P<0.001),進一步調整年齡、性別、心率、血肌酐、膽固醇、吸煙、服用降壓藥物情況后,發(fā)現BPP每增加10mmHg,十年發(fā)生心血管OR為1.961,而CPP為2.072;(7)在整個研究對象中,通過ROC曲線發(fā)現c-f PWV為12m/s時,能夠檢測出高血壓較高危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是60%和60%;單純高血壓患者c-f PWV能預測10年后發(fā)生心血管疾病最佳切點

9、是11m/s,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是70%和60%。⑺與單純高血壓比較,EH-CKD、EH-ST、EH-CHD組年齡均較大,高血壓病程較長、尿蛋白比肌酐水平較高(P<0.01),而eGFR、CG水平較低(P<0.05),EH-CHD組男性吸煙患者高于其他組(P<0.01)。⑻在不調整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時,高血壓伴器官損害組與單純高血壓比較,BPP、CPP、c-f PWV、IMT均顯著升高(P<0.01), EH-CKD組小動脈彈性(C2

10、)明顯降低(P<0.01),EH-ST組有較高的中心增強壓(P<0.05),EH-CHD組頸動脈斑塊發(fā)生比例明顯增高(74.2%,P<0.01);在調整年齡、心率、病程、吸煙、服用降壓藥物情況、空腹血糖、膽固醇及肱動脈收縮壓等心血管危險因素之后,EH-CKD、EH-ST組c-f PWV水平均分別高于EH組(P<0.01),其中EH-CHD組男性患者c-f PWV水平高于EH(P<0.05)。⑼在原高伴或不伴慢性腎病的患者中,隨著eGFR

11、的降低,c-f PWV和IMT逐漸增高(P<0.01),C2降低(P<0.01)。在不調整心血管危險因素時,EH-CKD組log ACR與BPP、CPP、CAIX@HR75、CAP、c-f PWV正相關(r>0.10,P<0.05),C1、C2負相關(r<-0.10,P<0.05);eGFR與BPP、CPP、CAP、c-f PWV負相關(P<0.05),C2正相關(r=0.10,P<0.05);在調整心血管危險因素之后,log ACR、

12、eGFR與動脈僵硬度指標均無顯著關聯(P>0.05)。 結論:①在健康人中c-f PWV和中心動脈的CSBP,CDBP,CPP和AIx測量結果的重復性較好;2肱動脈血壓不代表中心動脈壓;無創(chuàng)性中心動脈SBP與有創(chuàng)直接測量值一致性好;但無創(chuàng)性中心動脈DBP、PP與直接測量值間相差甚遠。②四種無創(chuàng)性動脈僵硬度檢測指標中c-f PWV可作為預測心血管危險的替代終點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在中老年單純高血壓患者中,c-f PWV>11m/s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