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的:觀察來氟米特(LEF)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EAE)的防治作用。探討LEF對EAE防治作用的免疫學機制。方法:將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隨機分成5組:空白對照組、EAE對照組及小、中、大劑量LEF防治組,每組12只。使用粗制髓鞘堿性蛋白(MBP)及完全弗氏佐劑制成免疫抗原,皮下注射制作 EAE 模型,空白對照組僅注射等量完全弗氏佐劑。自造模之日前三天起,小、中、大劑量LEF防治組分別予以LEF0.5mg/kg/d、2m
2、g/kg/d、8mg/kg/d灌胃,空白對照組及EAE對照組每日以生理鹽水2ml灌胃,連續(xù)10天。記錄Wistar大鼠發(fā)病率、發(fā)病潛伏期、進展期及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評分。在發(fā)病高峰期時處死大鼠,未發(fā)病及空白對照組4周后處死。留取大鼠腦脊髓組織、胸腺及眶靜脈血。大鼠腦脊髓組織處理后做HE 染色,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ELISA )測定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分泌 IL-4 及 IFN-γ水平,通過放射免疫法檢測腦組織細胞因子IL-
3、2、IL-6、TNF-α含量,通過流式細胞儀測定外周血T細胞亞群分布以及胸腺細胞凋亡率。結果:(1)Wistar大鼠發(fā)病情況:空白對照組大鼠未發(fā)?。籈AE 對照組發(fā)病率 100%;小、中、大劑量LEF防治組部分動物發(fā)病,發(fā)病率分別為83.33%、66.67%、58.33%。EAE對照組發(fā)病潛伏期11.00±1.28天,小、中、大劑量LEF防治組發(fā)病潛伏期分別為17.10±0.88天、20.63±1.06天、22.71±0.95天, LE
4、F 各防治組發(fā)病潛伏期均比 EAE 對照組長(P<0.01),劑量依賴關系明顯。EAE 對照組發(fā)病進展期 6.83±0.72 天,小、中、大劑量LEF防治組發(fā)病進展期分別為5.20±0.79天、4.00±0.76天、3.00± 0.82天,LEF各防治組發(fā)病進展期均比EAE對照組縮短(P<0.01),呈劑量依賴關系。EAE 對照組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評分為 4.00 ±1.54 分,小、中、大劑量 LEF 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
5、評分為2.67±1.83、1.83±1.80分、1.17±1.34分,大、中劑量LEF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評分較EAE對照組評分低(P<0.01),小劑量LEF防治組與EAE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 LEF 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評分較小劑量LEF防治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劑量LEF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評分較小劑量 LEF 防治組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6、);大劑量LEF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評分較中劑量LEF防治組低,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EAE對照組及小、中、大劑量LEF防治組Wistar大鼠腦及脊髓病理學改變情況:空白對照組大鼠腦組織無異常。EAE對照組及LEF各防治組大鼠腦組織實質內血管周圍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其中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同時伴有少量的單核細胞,典型者形成“袖套”樣的改變。LEF各防治組炎性細胞浸潤嚴重程度與EAE對照組相比病理改變減輕,
7、且劑量越大減輕程度越明顯。(3)LEF對EAE大鼠發(fā)病高峰期腦組織中 IL-2、IL-6、TNF-α含量的影響:EAE 對照組發(fā)病高峰期腦組織中IL-2、IL-6、TNF-α含量較空白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LEF 各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腦組織 IL-2、IL-6、TNF-α 含量較EAE 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大、中劑量 LEF 防治組大鼠發(fā)病高峰期腦組織IL-2、IL-6、TNF-α含量較小劑量LEF防治組組降低(P<
8、0.01),大劑量 LEF 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腦組織 IL-2、IL-6、TNF-α含量較中劑量LEF防治組降低(P<0.01)。(4)EAE對照組及LEF各防治組大鼠發(fā)病高峰期PBMC分泌IL-4及INF-γ能力及其比值:EAE對照組大鼠發(fā)病高峰期PBMC分泌IL-4能力、IL-4/INF-γ值較空白對照組降低(P<0.01),分泌 INF-γ 能力較空白對照組增強(P<0.01);LEF各防治組PBMC分泌IL-4能力、IL-4/IN
9、F-γ值較EAE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分泌INF-γ能力較EAE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大、中劑量LEF防治組大鼠發(fā)病高峰期PBMC分泌IL-4能力、IL-4/INF-γ值較小劑量LEF防治組明顯增高(P<0.01或P<0.05),分泌 INF-γ 能力較小劑量 LEF 防治組降低(P<0.01);大劑量 LEF防治組大鼠發(fā)病高峰期PBMC分泌IL-4能力、IL-4/INF-γ值較中劑量LEF組明顯增高(P<0.01)
10、,分泌INF-γ能力較中劑量LEF防治組降低(P<0.01)。(5)EAE對照組及LEF各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T細胞亞群的分布變化:EAE組發(fā)病高峰期外周血T細胞亞群CD4+、CD8+分布比例較空白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CD4+/CD8+值明顯增高(P<0.01);LEF各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期外周血CD4+、CD8+分布比例較EAE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CD4+/CD8+值明顯降低(P<0.01);大、中劑量LEF防治組大
11、鼠發(fā)病高峰期外周血CD4+、CD8+分布比例較小劑量 LEF 組明顯增高(P<0.01),CD4+/CD8+值明顯降低(P<0.01),大劑量LEF防治組發(fā)病高峰外周血CD4+、CD8+分布比例較中劑量LEF組明顯增高(P<0.01),CD4+/CD8+值降低不明顯(P>0.05)。(6)EAE對照組及LEF各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胸腺細胞凋亡率變化:EAE 對照組胸腺細胞凋亡率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LEF各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胸
12、腺細胞凋亡率較EAE對照組降低 (P<0.01);大、中劑量LEF防治組胸腺細胞凋亡率較小劑量LEF防治組低(P<0.01),大劑量LEF防治組胸腺細胞凋亡率較中劑量LEF防治組低(P<0.01)。(7)相關性分析:EAE對照組及LEF各防治組發(fā)病潛伏期與發(fā)病高峰期 IL-2、IL-6、TNF-α、CD4+/CD8+及胸腺細胞凋亡呈負相關(P<0.01或P<0.05),與IL-4/INF-γ值呈正相關(P<0.01或P<0.05);EA
13、E對照組及LEF各防治組發(fā)病進展期與發(fā)病高峰期IL-2、IL-6、TNF-α、CD4+/CD8+及胸腺細胞凋亡呈正相關(P<0.01或P<0.05),與IL-4/INF-γ值呈負相關(P<0.01或P<0.05);EAE對照組及 LEF 各防治組發(fā)病高峰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評分與發(fā)病高峰期 IL-2、IL-6、TNF-α、CD4+/CD8+及胸腺細胞凋亡呈正相關(P<0.01或P<0.05),與IL-4/INF-γ值呈負相關(P<0.01或P
14、<0.05)。結論:1. Wistar大鼠通過注入豚鼠脊髓勻漿可以成功制作EAE模型。2.EAE大鼠高峰期腦組織炎性細胞因子產(chǎn)生增多,Th1/Th2比例失衡,Th0分化向Th1漂移,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異常,胸腺細胞凋亡異常。3. LEF可以降低 EAE 大鼠發(fā)病率,延長其發(fā)病潛伏期、縮短進展期,同時減輕高峰期臨床癥狀、減輕腦脊髓炎癥細胞浸潤,LEF對EAE大鼠發(fā)病具有防治作用。4.LEF 通過抑制 EAE 大鼠炎性細胞因子產(chǎn)生、糾正T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發(fā)病機制與防治的研究.pdf
- 蘇木醇提物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防治作用的研究.pdf
- 辛伐他汀抑制大鼠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研究.pdf
- 苦參素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大鼠防治作用的研究.pdf
- 雌激素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 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病理學研究.pdf
- 多西環(huán)素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防治作用的研究.pdf
- 骨橋蛋白在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發(fā)病中作用的研究.pdf
- α-黑素細胞刺激素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防治作用的研究.pdf
- 利妥昔單抗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作用機制研究.pdf
- 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小鼠軸索損傷與tau蛋白關系研究.pdf
- 他克莫司對大鼠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實驗性治療.pdf
- 胍丁胺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EAE)的干預作用.pdf
- 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及MMP-9的表達.pdf
- 咖啡因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保護作用及其可能的機制.pdf
- 雷公藤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大鼠細胞凋亡的影響.pdf
- 樹突狀細胞在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發(fā)病和耐受中作用的研究.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小鼠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治療
- 口服髓鞘素防治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及口服免疫耐受機制的研究.pdf
- 穹窿下器的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發(fā)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