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用高頻超聲與320排CTA(Comput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進行檢查,觀察頸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血管內(nèi)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塊性質(zhì),分析缺血性腦血管病相關危險因素,探討癥狀性和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Carotid Arteries stenosis CAS)的影像學特點,分析兩種檢查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為臨床提供更準
2、確的影像診斷信息。
材料與方法:
選取貴陽醫(yī)學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臨床懷疑有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患者40例,根據(jù)其臨床癥狀及頭部MRI分為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組及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組,同期進行頸動脈超聲及320排CTA檢查;同時隨機抽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觀察頸總動脈、頸內(nèi)動脈、頸外動脈、
3、椎動脈等血管管徑粗細,管腔的狹窄程度,血管內(nèi)中膜厚度,血管內(nèi)斑塊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類型。
結果:
1、超聲檢查40名患者中頸動脈斑塊共37例,其中強回聲斑塊10例(26.1%),低回聲斑塊6例(15.1%),混合斑塊22例(58.7%);無癥狀對照組中發(fā)現(xiàn)頸動脈斑塊6例,其中強回聲斑塊5例(83.3%),低回聲斑塊0例,混合性斑塊1例(16.7%)。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多表現(xiàn)為混合性斑塊(58.7%),對照組中多表
4、現(xiàn)為強回聲斑塊,提示混合性斑塊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存在相關性。
2、23例CI組的頸動脈IMT為(1.19?0.30)mm,高于17例TIA組的頸動脈IMT(1.02?0.17)mm(p<0.05),兩組患者其頸動脈 IMT值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0.87?0.20)mm(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超聲檢查40名患者共26例頸動脈存在不同程度的狹窄,17例TIA組患者中頸動脈狹窄為10例(58.8%),其中
5、輕度狹窄患者為7例(41.3%),中度狹窄患者為2例(11.7%),重度狹窄患者為1例(5.8%);23例CI組患者中頸動脈狹窄為16例(69.5),其中輕度狹窄患者為8例(34.7%),中度狹窄患者為5例(21.7%),重度狹窄患者為3例(13.0%)。CI組患者其頸動脈狹窄程度較TIA組患者明顯加重(p<0.05)。
4、超聲檢查40名患者52條存在頸動脈狹窄,其中輕度狹窄為28條,中度狹窄為17條,重度狹窄為7條;320
6、排CTA檢查共51條存在頸動脈狹窄,其中輕度狹窄28條,中度狹窄為15條,重度狹窄為8條;超聲與320CTA對頸動脈狹窄的檢出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者判斷頸動脈狹窄相符的血管共計56條,總吻合率70.0%。輕度狹窄吻合率71.43%,中度狹窄吻合率66.67%;重度狹窄吻合率75.0%。
5、CI組患者頸動脈輕度狹窄的8例中3例合并低回聲斑塊,而TIA組患者輕度狹窄的7例均合并強回聲和混合回聲斑塊,提示頸動脈輕度
7、狹窄時低回聲斑塊伴發(fā)CI的比例較高。CI組患者頸動脈中重度狹窄的8例中,5例表現(xiàn)為混合回聲斑塊,提示頸動脈中重度狹窄時混合性斑塊伴發(fā)CI的比例較高。
結論:
1、CI組和TIA組的頸動脈IMT高于對照組,表明頸動脈IMT可能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預測因子。
2、頸動脈輕度狹窄時低回聲斑塊與CI關系密切,中重度狹窄時混合性回聲斑塊與CI關系密切;混合性斑塊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可能性較大,利用超聲檢測頸動脈斑塊
8、性質(zhì)對預測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fā)生具有一定臨床指導意義。
3、在診斷頸動脈重度狹窄時超聲和320CTA診斷準確性無明顯差異;多普勒超聲(Doppler ultrasound,DUS)、320排CTA聯(lián)合使用在評估頸動脈狹窄程度及發(fā)現(xiàn)頸動脈斑塊中具有互補作用。DUS可動態(tài)實時觀察血流狀況,發(fā)現(xiàn)斑塊,價廉方便,應作為篩選血管病變的首選手段;CTA可以顯示血流,血管狹窄、血管壁及其周圍組織,顯示腦灌注情況,受操作者影響較小,檢查結果可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的臨床回顧性分析.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特點的相關探討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斑塊以及狹窄的CTA研究.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頸內(nèi)動脈、大腦中動脈狹窄的血管超聲及CTA診斷價值.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動脈狹窄特點的研究.pdf
- 320排CT全腦動態(tài)容積成像聯(lián)合頸部CTA在慢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初步應用.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形態(tài)的臨床研究.pdf
- 144例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血管造影分析.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效果的臨床研究.pdf
- 138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全腦血管造影分析.pdf
- 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HCMV DNA的檢測.pdf
- 血管回聲跟蹤技術定量評價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彈性的臨床研究.pdf
- CTPI和CTA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白質(zhì)病變的臨床相關因素分析.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顱外段病變及CVDI改變的臨床研究.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與頸部動脈病變的臨床相關性研究.pdf
- 缺血性心腦血管病患者血脂譜特點分析.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顱內(nèi)外動脈狹窄分布及影響因素研究.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
- 背向散射積分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定量評價.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