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腸道菌群結構及病因學的初步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孤獨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兒童廣泛性發(fā)育障礙中最為典型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以語言障礙、交流障礙、刻板興趣和行為為特征。一般在3歲前發(fā)病,該病的患病率較高,而且近年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孤獨癥給患者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也帶來沉重的社會負擔。孤獨癥是一類多因素疾病,如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免疫學因素、孕產期因素等。近年來隨著對腸道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與多種慢性病及精神疾病

2、密切相關。孤獨癥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多數患者具有多種腸胃問題,如偏食、消化不良,吸收不好,便秘,腹瀉,有時交替出現(xiàn),打嗝,大便異味,異常的腸漏,以及腸內病菌過度生長(真菌,細菌和病毒)等。為了探明孤獨癥與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的相關性,本研究采用DGGE及SOLiD高通量測序技術等分子生物學手段對孤獨癥患者及健康對照者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進行比較,以期尋找孤獨癥新的病因,為孤獨癥的研究與治療提供生物學依據。另外,該項研究還通過腸道代謝物對大鼠進

3、行腹腔注射,初步了解孤獨癥發(fā)生與腸胃問題的因果關系。
   在該項研究中,我們收集了45份2到9歲孤獨癥患者糞便樣本(包括7個孤獨癥家庭)和20份健康兒童對照糞便樣本,抽提樣本細菌總基因組DNA。首先采用了DGGE技術對所有樣本進行了分析,然后挑選了6例孤獨癥和2例正常樣本進行高通量SOLiD測序分析。同時,我們還提取了健康兒童糞便代謝產物,腹腔注射SD大鼠,進行腸道代謝產物毒理學實驗;大鼠行為學測試采用高架十字迷宮(EPM),

4、腦組織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多巴胺(DA)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檢測。
   該項研究DGGE結果顯示孤獨癥組與正常組差異顯著,而孤獨癥組內菌群分布相似性較高。差異條切膠并克隆測序發(fā)現(xiàn),孤獨癥患者腸道中大腸桿菌與志賀菌(Escherichia/Shigella)含量相對較高,而正常對照中桿菌屬細菌(Bacteroides)含量較高。SOLiD測序結果顯示,孤獨癥患者樣本特有的細菌為Bifidobacterium

5、,Paenibacillus,Pseudomonas。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孤獨癥樣本含量較高的細菌種類多數為致病菌(Bifidobacterium除外),能夠產生毒素。由此來看,孤獨癥與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有一定相關性。腸道代謝產物毒理學實驗表明,實驗組大鼠無焦慮癥狀,同時針對實驗組大鼠海馬等腦區(qū)5-HT和DA檢測發(fā)現(xiàn),實驗組大鼠分泌量顯著降低。這些結果提示,腸道代謝物對腦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此,可以推測孤獨癥腸漏對于加重孤獨癥病情有一定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