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細胞黏附分子的變化及補腎溫陽化瘀法對其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子宮內膜異位癥(以下簡稱“內異癥”)是婦科疑難病之一,多發(fā)于育齡期婦女。內異癥的發(fā)病機制有多種學說,被大多數人認可的為Sampson提出的經血逆流學說。進入腹腔的內膜在異位的生長首先是內膜細胞的黏附。近來,細胞黏附分子的黏附作用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西醫(yī)治療主要采用藥物及手術的方法,但存在停藥后易復發(fā)、副作用大、價格昂貴等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臨床觀察及動物實驗,觀察補腎溫陽化瘀法治療內異癥的療效,并從細胞黏附分子方面探討其作

2、用機制。 方法: 1、臨床研究:選自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在石家莊市四院就診,符合內異癥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排除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的內異癥患者30例,服用補腎溫陽化瘀中藥者,連續(xù)服用3個月經周期,觀察期間不得服用與本病癥有關的其他中西醫(yī)藥物,于治療前后空腹采集肘靜脈血3ml,離心取上清液,置于-70℃冰箱保存待測;行手術治療者30例,術中抽取腹腔液3~4毫升;對照組血清來自無心、腦、肝、腎、血液病及內分泌疾病

3、的自愿受試者30名,空腹采集肘靜脈血3ml,離心吸取上清液,置于-70℃冰箱保存待測;對照組腹腔液來自同期因子宮肌瘤行手術治療的患者30例,術中抽取腹腔液3~4毫升30例。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除外心腦肝腎疾病,治療前3個月無激素類藥物治療史,月經規(guī)律,各組年齡比較分布均衡,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觀察項目:(1)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擬定療效判定標準,根據標準統計治愈率;(2)檢測治療前后血清

4、及腹腔液中細胞黏附分子(sICAM-1,sVCAM-1)的含量變化及血清內分泌激素(E<,2>,P)、CAl25的水平的改變。 2、動物實驗:選用動情周期正常的健康清潔級SD雌性大鼠60只,體重200±50克。60只大鼠隨機選取10只做為正常對照組;其他50只根據Jones方法復制內異癥大鼠模型。制模4周后選擇造模成功的大鼠,隨機數字表方法分為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丹那唑組、模型組4組,每組10只。低、高劑量組分別按15

5、.41克、61.76克/千克(分別相當于臨床成人劑量的5倍、20倍)給予補腎溫陽化瘀中藥灌胃,每日一次,連用4周;丹那唑組按25毫克/日,給予丹那唑水溶液灌胃,連用4周;模型組及對照組給予同體積的蒸餾水。末次給藥后,禁食8小時,選擇動情期的大鼠斷頭處死,無菌操作剖腹測量各組異位灶的體積大??;取出各組在、異位內膜組織,吸去血液,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5 μm厚連續(xù)切片,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測定內膜組織中細胞間黏附分子-

6、1(ICAM-1)、核轉錄因子-kB(NF-k B)的表達。 結果: 1、臨床研究表明,中藥組經補腎溫陽化瘀法治療3療程后,臨床治愈7例(23.33%),顯效9例(30.00%),有效6例(20.00%),無效8例(26.67%),總有效22例,總有效率為73.33%。中藥組治療前與正常對照組血清P含量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組治療前與正常對照組血清E<,2>含量相比較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0.01)。

7、 中藥組治療后血清P與治療前比較顯著升高,有統計學意義(P<0.01),E<,2>與治療前比較顯著降低,有統計學意義(P<0.01)。血清中siCAM-1、sVCAM-1中藥組治療前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顯著升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治療前后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1);腹腔液中siCAM-1、sVCAM-1中藥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含量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0.01,P<0.05)。血清CAl25中藥組治療

8、前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顯著升高(P<0.01),治療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1)。 2、動物實驗結果表明:治療4周后,中藥高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異位灶的體積明顯減小,差異有顯著性(P<0.01),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異位灶體積明顯減小,差異有顯著性(P<0.01);中藥低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丹那唑組與模型組比較,異位灶的體積也有所減小,差異有顯著性(P<0.01)。組織學觀察:中藥高劑量治療組異位內膜組織腺體數目少,腺

9、腔小,腺上皮細胞呈柱狀,而模型組異位內膜組織,腺體數目較多。ICAM-1蛋白陽性染色定位于腺上皮細胞漿內。模型組ICAM-1表達增多,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高、低劑量組與丹那唑組ICAM-1表達均低于模型組(均P<0.01),高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NF-k B蛋白陽性染色定位于腺上皮胞質內。正常大鼠NF-k B表達較少。模型組NF-k B多表達于胞質,與對照組比較顯著升高(P<0.05),

10、高劑量組和丹那唑組NF-k B的表達與模型組比較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0.01),低劑量組NF-k B的表達與模型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位內膜組織NF-k B活性與ICAM-1表達呈正相關(r=0.698,P<0.05)。 結論: 1、補腎溫陽化瘀法治療內異癥不僅可縮小病灶,松解盆腔粘連,減輕盆腔瘀血,緩解疼痛,而且能夠調節(jié)患者卵巢功能,具有用藥副反應小的特點,不失為臨床治療內異癥的

11、有效方法之一。 2、內異癥患者體內siCAM-1、sVCAM-1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我們認為其可能干擾內異癥患者體內的免疫環(huán)境,有利于異位內膜的黏附,在內異癥發(fā)病中起到關鍵作用。 3、內異癥模型大鼠內膜內.NF-k B的活性增強,與ICAM-1的蛋白表達呈正相關,提示ICAM-1的黏附作用增強可能與NF-k B的表達增強有關。補腎溫陽化瘀法通過調節(jié)內膜中NF-k B的活性來調節(jié)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從而達到治療內異癥的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