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脛腓骨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發(fā)病率高達19.17%。傳統(tǒng)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骨折,需要廣泛切開軟組織,過度破壞骨折端的血供,常常造成軟組織壞死,感染、骨折延遲愈合及不愈合的發(fā)生率高。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為治療脛骨骨折提供了新的內固定方法,其通過專用的導向器,間接復位后經皮穿入接骨板,并通過專用的瞄準器,準確地定位釘孔置入螺釘,不
2、破壞骨折端的血供,為骨折愈合提供了必需的條件。但LISS系統(tǒng)部件繁多,術中組裝復雜,操作程序繁瑣,手術時間長,隨之導致麻醉時間增長,麻醉費用增加及麻醉相關并發(fā)癥增多,且LISS的價格昂貴,往往為普通接骨板的3-5倍,部分患者難以承受。LISS適用于脛骨近端及中段骨折,對于脛骨遠端骨折和腓骨骨折,LISS缺乏匹配的內固定物,而遠端脛骨因缺少軟組織覆蓋,是骨折不愈合的好發(fā)部位,因此如何應用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脛骨骨折,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提高療效仍是
3、骨科醫(yī)師面臨的挑戰(zhàn)。為了能在微創(chuàng)條件下將接骨板準確固定到理想的位置,我們設計了一種兩端有U型槽的新型接骨板,命名為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該接骨板兩端的U型槽可以將接骨板固定在骨折端合適的位置,解決了皮下接骨板定位難,易發(fā)生偏移等問題,不需要特殊的導向器械,操作簡單,學習曲線短,費用低,我們使用該接骨板治療脛骨骨折,并與LISS治療的脛骨骨折做對比分析,觀察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的臨床療效。
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河
4、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收治的脛骨骨折41例,分別采用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和LISS治療,采集手術時間、麻醉時間、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并發(fā)癥及肢體功能情況等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16~65歲,平均42.2歲,骨折根據(jù)AO分類,41A型6例、41B型4例、42A型5例、42B型2例、42C型4例;閉合性骨折14例,開放性骨折7例(皆為Gustilo II型損傷)。合并傷:4例合并同側腓骨骨折,1例
5、合并同側股骨干骨折,1例合并跟骨骨折,1例合并鎖骨骨折,1例合并多發(fā)肋骨骨折,1例合并后踝骨折。傷后至手術時間為2~14d,平均5.6d。LISS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16~51歲,平均39.3歲,骨折根據(jù)AO分類,41A型5例、41B型5例、42A型4例、42B型3例、42C型3例;閉合性骨折14例,開放性骨折6例(GustiloⅡ型)。合并傷:4例合并同側腓骨骨折,1例合并股骨骨折。傷后至手術時間為4~12d,平均6.2d
6、。
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組:采用脛骨前內側入路,初步手法復位后,在皮外放置一塊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透視確定其位置合適后,在骨折近端依據(jù)U型槽的位置打入第1枚定位針(2.0 mm克氏針)。在接骨板另一端處做一2cm縱行切口切開皮膚,建立皮下隧道后穿入接骨板,透視下使接骨板的近端U型槽與定位針連接。牽引患肢復位骨折,恢復患肢長度,同時由助手把持維持復位。調整接骨板的位置合適后在接骨板另一端的U型槽內打入第2枚定位針,有效維持接骨板在
7、皮下的位置。在皮外放置1個相同的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并使U型槽鑲嵌于兩枚定位針上,在皮外接骨板的導向下,標記皮膚切口的位置,移除皮外接骨板。在皮膚上做長約7mm縱行小切口,應用套筒鉆孔后向皮下接骨板釘孔內置入螺釘,固定骨折。骨折固定滿意后縫合切口。
LISS組:采用脛骨前外側入路,作3cm左右縱行切口,骨膜外鈍性剝離皮下組織脛前肌,置入LISS后安裝導向器,近端克氏針固定,用導向器經皮膚小切口置入螺釘固定骨折,術中可用提拉鉆輔
8、助復位。
結果:所有病例全部施行間接復位,經皮下隧道骨膜外插入接骨板,皮外接骨板導引下小切口置入螺釘固定,術中均未植骨。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組和LISS手術時間平均為59.0min和79.5 min(P=0.006),麻醉時間平均為76.0min和98.3 min(P=0.018),出血量平均為54.3ml和59.5ml(P=0.279)。隨訪12~19個月,平均15.5個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時間為術后11.9周和1
9、2.5周(P=0.457)。兩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分別為19.1%和10%(P=0.706),兩組各有1例開放性骨折的患者術后發(fā)生淺部感染,經口服抗生素,嚴格無菌換藥處理后,皮膚均順利愈合。兩組患者無一發(fā)生深部感染及內固定失敗等并發(fā)癥。根據(jù)Johner-Wruhs評分法進行評價,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組與LISS組的優(yōu)良率分別為85.7%和95%(P=0.3165)。
結論:自定位微創(chuàng)接骨板兩端的U型槽可以通過定位針將接骨板固定在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創(chuàng)經皮接骨板接骨術與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在治療脛骨中下段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pdf
- 脛骨平臺骨折的微創(chuàng)治療
-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干骨折.pdf
- 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SchatzkerⅠ-Ⅲ型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觀察.pdf
- 應用經皮微創(chuàng)接骨板固定技術(MIPPO)治療脛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研究.pdf
- 微創(chuàng)LISS接骨板治療脛骨近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pdf
- 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手舟骨骨折
- 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在老年脛骨粉碎性骨折的應用.pdf
- 改良微創(chuàng)經皮USS內固定系統(tǒng)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pdf
- 經皮微創(chuàng)鋼板內固定與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干骨折的療效比較.pdf
- 微創(chuàng)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pilon骨折.pdf
- 微創(chuàng)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中下段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微創(chuàng)與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對比研究.pdf
- 髓內釘與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關節(jié)外骨折的療效比較研究.pdf
- Ao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在股骨遠端骨折的應用.pdf
- 微創(chuàng)LISS鋼板治療脛骨近端骨折療效分析.pdf
- 微創(chuàng)治療跟骨骨折
- 微創(chuàng)固定系統(tǒng)倒置治療股骨轉子下骨折的研究.pdf
- 手法復位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尺骨鷹嘴骨折的臨床觀察.pdf
- 微創(chuàng)加中藥治療與內固定治療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比較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