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 題目:從《世說新語》看江南顧氏門風</p><p> 學 院:中文系</p><p> 學生姓名:</p><p> 專 業(yè):漢語言文學</p><p> 班 級:</p><p> 指導教師:</p>
2、<p> 起止日期:</p><p> 從《世說新語》看江南顧氏門風</p><p> [摘 要] 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大量名門望族成員的言行,如占據(jù)半壁江山的望族王、謝家族,同時也大量地記載了江南名門望族,他們雖王謝家族有著雄厚的實力,卻也孜孜不倦地引領著社會的發(fā)展,其中關于顧氏家族成員言行的約有40篇,世代的門風以及魏晉時期的世風使得他們形成了獨特的性情:思想品德上
3、的深厚的感情,愛好文藝的馥雅感情和坦率的真性情。</p><p> [關鍵詞]《世說新語》 魏晉 顧氏 精神風貌</p><p> From 《the new ShiShui》 see GuShi jiangnan common</p><p> Abstract:Iin <the new shishuo>,record
4、ed a lot of famous family memebers,such as Wang and Xie.there are also other famours family located in jiangnan.They may not as strong as Wang Xie,but still work hard to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Among<the new shishuo
5、>,there are about 40 articles of the Gushi.The commom of there own and Weijin formed the unique temperament: :he moral character of the deep feelings, love of literature and art Fu jas feelings and frank of true tempe
6、rament.</p><p> Key words:《the new shi shuo 》 Weijin dynasty GuShi spirit features</p><p> 魏晉南北朝是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宗白華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就曾說:“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
7、代?!比绱艘粋€富有藝術(shù)精神的時代也就造就了許多的名門世族。漢末時期,各郡已經(jīng)紛紛形成了大姓強宗,有會稽虞氏、賀氏,錢塘全氏,陽羨周氏,丹陽朱氏,吳郡朱氏、張氏、顧氏、陸氏等,漢末的大姓、名士也是魏晉士族的基礎,從漢末的大姓世家到魏晉的士族的發(fā)展,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家族的繼承發(fā)展史,魏晉時期的士族重視門第,重視家譜,士族與庶族之間已有了不可逾越的鴻溝。而魏晉時期的第一流大士族當屬瑯琊王氏與陳郡謝氏,此外江南也有不少名門望族,顧氏就是其中一個
8、。史書中記載了大量的關于顧氏家族成員的活動。</p><p> 《三國志?陸凱傳》載陸凱上疏:“先帝外仗顧、陸、朱、張,內(nèi)近胡綜、薛綜,是以庶績雍熙,邦內(nèi)清肅?!薄度龂尽肪砦宥秴菚?顧雍傳》中記載著“孫權(quán)領會稽太守,不之郡,以雍為丞,行太守事,討除寇賊,郡界寧靜,吏民歸服。數(shù)年,入為左司馬。 權(quán)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封陽遂鄉(xiāng)侯,拜侯還寺,而家人不知,后聞乃驚?!鳖櫽罕粚O權(quán)重用,位及丞相,又封侯還鄉(xiāng)
9、,可見當時的顧家在吳地又是名噪一時了。</p><p> 又見《世說新語?德行篇》[1]“顧榮在洛陽”條注引《文士傳》:“榮字彥先,吳郡人。其先越王勾踐之支庶,封于顧邑,子孫遂氏焉,世為吳著姓。”顧榮為雍之孫,顯名于兩晉之際?!稌x書》 卷六八《顧榮傳》:顧榮字彥先,吳國吳人也,為南土著姓。祖雍,吳丞相。父穆,宜都太守。榮機神朗悟,弱冠仕吳,為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吳平,與陸機兄弟同入洛,時人號為“三俊”。例拜
10、為郎中,歷尚書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縱酒酣暢,謂友人張翰曰:“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耳。”這里記載顧氏為“南土著姓”,《建康實錄》卷五也稱顧氏“世南土著姓”??梢妳强ゎ櫴鲜来@名,為江南著姓,名聲早已遠揚。</p><p> 而究其來源,主要有三種說法[2]: </p><p><b> 1、出自昆吾氏</b></p><p>
11、 相傳帝顓頊有個曾孫子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女貴)為妻,并且生了六個兒子,大兒子叫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在今河南許昌東),后代便是昆吾氏。到了夏朝,昆吾氏有子孫被封在了顧國(今河南范縣東南),稱顧伯。夏末時顧國被商湯攻打滅亡了,散居在各地的顧伯子孫就以國名為姓,稱為顧氏。</p><p> 2、出自越王勾踐的后裔。</p><p> 公元前221
12、年,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在境內(nèi)用郡縣來代替分封。因為受到強大的秦王朝的壓力,東越的首領安朱被迫向秦稱臣,東甌國變?yōu)榍氐拈}中郡,安朱也就成為秦帝國在閩中的郡守。秦末大亂,這支越人在首領騶搖領導下加入楚漢戰(zhàn)爭。據(jù)《史記·孝惠本紀》(即漢惠帝本紀)記載,騶搖和另一位叫無諸的閩越王舉族投奔了原秦鄱陽令吳芮,干涉打擊了項羽的軍事活動,為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功勞。后因為其戰(zhàn)功,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冊封安朱之子搖為東海王,都城在東
13、甌,所以又叫東甌王。父親稱王,兒孫們封侯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東海王搖的一位庶子(非正妻所生)由于受封于顧邑,號為“顧余侯”,其后代酒以顧為氏,因此顧余侯就被認為是顧姓的得姓之祖。 </p><p><b> 3、為少數(shù)民族的姓</b></p><p> 滿族 ,根據(jù)《清通志?氏族略》記載,清禮部尚書顧八代,“本姓伊爾根覺羅氏,自八代始,子孫以顧為氏”。 </
14、p><p> 錫伯族, 固爾佳氏改姓顧。 </p><p> 裕固族, 出于本姓“顧勒都斯”,都是取第一個字諧音而改宗顧姓。</p><p> 這三種來源說,尤以第二種越王后裔之說著稱,無論是哪種起源說,我們都可以看出顧氏家族的悠久歷史,這也為這個家族的發(fā)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p><p> 顧氏作為江南的名門望族,又有著極長的家族歷史
15、,在《世說新語》中就大量記載了顧氏成員的一些事例。本文通過對《世說新語》中顧氏成員的言行研究,探究出顧氏成員有著深厚的品德,喜愛文藝的馥雅之情和率真的性情等等眾多品質(zhì),以下幾則則是對吳地顧氏的精神風貌略作剖析。</p><p><b> 一、德之厚</b></p><p> 溫柔敦厚向來都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傳統(tǒng)詩教,《禮記·經(jīng)解》中有言:“孔子曰‘入其國,
16、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溫柔敦厚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溫和,柔潤,誠樸,寬厚。這其中尤以“寬厚”更為重要。而敦厚,在《漢語大辭典》和《辭源》中都是解釋為“誠樸寬厚”。這種“溫柔敦厚”是當時上層社會人們應該有的風度氣場,《禮記》借孔子之言,想要表達“厚”的一種形式,而這種“厚”也就一直被沿襲了下來。</p><p> 吳郡顧氏作為吳地四姓之一,就
17、有著“顧厚”之稱,在《世說新語賞譽》(8)有記載:“吳四姓舊目云: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世說新語》中以下幾則可以體現(xiàn)顧氏家族的敦厚。如《世說新語?雅量》(1)</p><p> 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 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于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p><
18、p> 三國時期,作為吳國的丞相的顧雍對于兒子的死,雖然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了一種氣度,但悲憤難抑之情,也讓我們看到顧家人對于親人的一份愛厚。</p><p> 又如《世說新語?德行》(25)和《世說新語?言語》(29):</p><p>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zhí)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亂渡江,每經(jīng)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問其
19、所以,乃受炙人也。</p><p> 這是顧榮與行炙人之間的故事,也是顧榮比較有名的一則故事,同坐的人都嗤笑,他們覺得常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沒吃過魚,而事實上在水里的,未必都是吃魚者,顧榮的對于下人的宅心仁厚,讓他能夠細心地發(fā)現(xiàn)送炙的心理活動,并給予了肉吃,當然,后來的行炙人的回饋幫助,也正是說明了“給予他人一點點,手留余香一大串”的道理。</p><p> 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
20、人國土,心常懷慚。”榮跪?qū)υ唬骸俺悸勍跽咭蕴煜聻榧?,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愿陛下勿以遷都為念。” 該則是一直輔助西晉司馬氏政權(quán)的顧榮,在當時任驃騎時,因晉元帝司馬睿剛渡江到江南,感傷寄人籬下之苦,遂以中肯之言來寬慰君王之心,顧榮雖世代處于江南,對于中原不太相熟,不能了解遠渡之人的感情,但是此情此景下地回答仍是恭謹敦厚的,以寬慰元帝之心,我們姑且不論晉元帝的用心何意,單就顧榮的這種敦厚,就已經(jīng)顯示了顧氏作為臣子之
21、心了。這兩則都是孫吳時期的顧榮在當時表現(xiàn)的“敦厚”之情。</p><p> 除了“敦厚”之情,“仁厚”之心也是顧家所倡導的,他們在與比肩的陸氏家族對峙時,顧氏雖在軍事上比不上陸氏,卻也是卯足了勁在政治仁義上“欲與陸氏試比高”,他們對于文化修養(yǎng)的沿承更是要求“仁厚”?!叭屎瘛敝囊彩侨寮宜恢背珜У?,一個“仁”字就包含了許多深意,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道德思想史上,它包括了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
22、、惠等內(nèi)容。這種行為準則世代沿襲,雖到了崇尚玄風的魏晉,顧氏成員也沒有忘本。</p><p> 如《世說新語?言語》(37):</p><p> 王敦兄含為光祿勛。敦既逆謀,屯據(jù)南州,含委職奔姑孰。王丞相詣闕謝。司徒、丞相、揚州官僚問訊,倉卒不知何辭。顧司空時為揚州別駕,援翰曰:“王光祿遠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群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p><p>
23、該則是顧和對王導的關切之情,雖族弟叛變,但是王導仍是丞相,作為丞相,他感到愧對國家,作為兄長,他感到愧對君王,當時的顧和作為揚州官吏,就先問候了王導,對待上級及朋友,顧家人也仍然是本著“仁厚”之心,來竭誠相待。 </p><p> 又如《世說新語?言語》(51)</p><p> 張玄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皆少而聰惠。和并知之,而常謂顧勝,親重偏至,張頗不懨。于時張年九歲,顧年七歲,
24、和與俱至寺中,見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問二孫。玄謂:“被親故泣,不被親故不泣?!狈笤唬骸安蝗弧.斢赏楣什黄?,不能忘情故泣?!?</p><p> 馮友蘭在《論風流》中提到“ 能忘情比不能忘情高,這也是晉人所都承認底。。。。。。真正風流底人,有情而無我,他的情與萬物的情有一種共鳴。他對于萬物,都有一種深厚底同情。”顧敷的忘情之說,在延續(xù)了先輩的對他人的敦厚中,又融入了更多的自我感情的仁厚,讓我們
25、看的了顧氏家族的對于感情的一種仁厚。 </p><p><b> 藝之雅 </b></p><p> 謝靈運在《游名山志》中(《全宋文》卷三三》)有言:“夫衣食,人生之所資;山水,性分之所適?!迸c豪飲、談玄、服食一樣,漫游山水也已經(jīng)成為魏晉名士重要的精神表現(xiàn)之一,魏晉名士的山水田園其實正是莊子心目中的江湖,他們用現(xiàn)實的漫游山水的形式來實現(xiàn)了莊子逍遙游的
26、人生理想,并將它成功地轉(zhuǎn)化成為一種有現(xiàn)實可操作性的精神生活形式——自然審美。魏晉人士普遍染上了戀愛山水之癖。</p><p> 歷來江南地區(qū),是被詩人所游歷的美好地方,流觴曲水,花紅柳綠,江南水鄉(xiāng),裊裊娜娜,也是詩人夢境中迤邐的地方, 自然山水在《詩經(jīng)》是被作為起興的手法使用,在孔子時代,則是以山水比德,如《論語?雍也》“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保ā墩撜Z?雍也》)許多詩人面對江南的
27、山山水水,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情懷,已經(jīng)達到了甚至是超越了北方的雄壯景色。詩人們在江南留下足跡、留下筆墨,當然也就留下來一顆賦予顏色的心靈。</p><p> 顧氏家族作為吳地的名門望族,在吳地的寶林山氣中存蘊了許久,被這山水熏陶地有了更加美好的人生體悟以及剛?cè)岵钠沸?。而魏晉時期,社會對于文學的重視也日益提高,具體表現(xiàn)在:這一時期,社會上流如許多君王在內(nèi)(曹氏父子),熱衷于文學創(chuàng)作,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上層社會既
28、然如此,士族更是重視文學,以能文自矜,是普遍的風氣,如南渡后的西晉,以陳郡謝氏和瑯琊王氏最為顯赫,謝氏家族中有作品在《文選》中的就有6人,至于王氏,“其一門七代,人人有集,為史傳所未見”(王筠《與諸兒書》)。因此,文學在期間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上層社會的一種必備的素養(yǎng),作為名門的顧氏,自然而然地需要稟賦著這些素養(yǎng)。</p><p> 魏晉時期的詩畫,是成為了古代園林史上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山水畫也開始茁壯發(fā)展起來。顧氏
29、家族作為魏晉的名士,也附庸高雅,鐘情于山水詩畫,古玩樂器。《世說新語》中的描寫顧氏家人工于詩畫、喜好音樂大有篇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好音樂,2.工于詩畫。</p><p> 1.好音樂 。在音樂之中,魏晉人最喜歡的當數(shù)琴了,琴之所以為眾人所喜愛,究其原因,與其“高雅”的格調(diào)是密不可分,魏晉時人所做琴賦中,常常在琴前作一“雅”字,嵇康就在 《琴賦》里寫到:“至人攄思,制為雅琴“。琴的高雅,不僅僅在其融入
30、自然之風,合乎自然之數(shù),更需要鼓琴者具備豐厚的素養(yǎng),超越其自身的心境,以及高妙的意趣,即嵇康在《琴賦》中所說的“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游;非夫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夫非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吝;非夫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lt;/p><p> 《世說新語?傷逝》(7)就有記載顧彥先的愛琴:</p><p>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渤,遂徑上床鼓琴,作
31、數(shù)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賞此不?”因又大渤,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p><p> 對于一個大家族而言,詩書琴畫那是必備的,這種文化修養(yǎng)能夠熏陶他們的身心,顧彥先也是不例外,從這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好琴之深,讓人對于已經(jīng)逝世的他還要奏琴數(shù)首,為之哀痛。宗白華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提出顧彥先平生好琴歸結(jié)為“不僅是基于他們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個性,生機活潑,更主要的還是他們的‘一往情深’!”</p
32、><p> 2.工于詩畫。 說到畫,那么又不得不提到顧家極其杰出的一位人物——顧愷之,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其擅長繪畫。精耕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他的畫絕在《世說新語》中也有大量記載,謝安就把他的畫抬到了人類史上最高的境地,如:《世說新語?巧藝》(7)</p><p> 謝太傅云:“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p>&l
33、t;p> 又如《世說新語?言語》(85)</p><p>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麗,會賓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賞?!鳖欓L康時為客,在坐,目曰:“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桓即賞以二婢。</p><p> 《世說新語?言語》(88)</p><p> 顧長康從會稽還, 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lt;/p
34、><p> 這兩首分別是顧愷之為城出品題和品會稽山水之美,都是是對山水的贊美的一種由衷的表現(xiàn),怡情山水,也賦予了他更加高尚的情操。尤其是會稽之美,文人多留有寶墨,如書法家王羲之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季,尤難為懷?!薄皬纳疥幍郎闲?,如在鏡中游!”(皆見《世說新語?言語》)更有甚者,于永和九年,集聚會稽之蘭亭,譜寫了一首流觴曲水,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王羲之的《蘭亭序》的內(nèi)容了。</
35、p><p> 史書記載的顧愷之,是位工于詩畫,卻又有點奇怪,也就是“癡”的人,中興書曰:“愷之博學友才氣,為人遲鈍而自矜尚,為時人所笑?!北热珙檺鹬?jīng)常吃甘蔗,當然也很喜歡吃甘蔗,但是總是從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說:“漸入佳境?!庇梦覀儸F(xiàn)在的說法,就是把壞的先吃掉,把好的留到最后吃,那放到現(xiàn)在,就要被人稱做“傻子”了,而古人就把他的這種性情稱為“癡”。又相傳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年春天,他要出遠門,于是就
36、把自己滿意的畫作集中起來,放在一個柜子里,又用紙封好,題上字,交給一位叫桓玄的人代為保管?;感盏焦褡雍?,竟偷偷地把柜子打開,一看里邊都是精彩的畫作,就把畫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兩個月后,愷之回來了,桓玄把柜子還給愷之,并說,柜子還給你,我可未動。等把柜子拿回家,打開一看,一張畫也沒有了。愷之驚嘆道“:妙畫有靈,變化而去,猶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太妙了!”藝術(shù)家好像普遍都有這種帶“癡”的悲觀思想,所以他的繪畫技術(shù)也就在這種如癡如醉
37、的心境中更加高超了。</p><p> 對于人物繪畫,顧愷之更是十分注重,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云:“以行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神之趨失矣。一像之明珠,不若悟?qū)χㄉ褚?。與點睛之節(jié),上下、大小、濃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矣?!庇衷凇墩摦嫛分性疲荷駥仝っ#尤挥械靡恢?。制衣服慢(漫)之,亦以助醉神耳。如小吳神靈,居然為神靈之器,不似世中生人也。美麗之形,尺寸之制,陰陽之數(shù),纖妙之跡,世所并貴。
38、神權(quán)在心,而手稱其目者,玄賞則不待喻。”他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的著名論點,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奠定了許多基礎。</p><p> 如:《世說新語?巧藝》(9)</p><p> 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笨串嬚邔ぶ?,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p><p> 《世說新語。巧藝》(11)<
39、/p><p> 顧長康好寫起人形。欲圖殷荊州,殷曰:“我形惡,不煩耳?!?顧曰:“明府正為眼爾。但明點童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云之蔽日?!?lt;/p><p> 《世說新語?巧藝》(12)</p><p> 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巖石里。人問其所以,顧曰:“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丘壑中?!?lt;/p><p> 《世說新語?巧藝》(13
40、)</p><p> 顧長康畫人,或數(shù)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量,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lt;/p><p> 顧長康為裴楷畫像添三根毛,為荊州刺史畫像,為謝鯤畫像,畫眼珠,為我們所熟知的當屬“點睛之筆”了,他的重點都是在于“傳神”。講究形神俱體的風格,為顧家的藝術(shù)氛圍更添了一層。當然,他只是顧家中工于詩畫的一絕,在顧家中,與之相較的的也應該不計其數(shù)。 <
41、;/p><p><b> 三、情之真</b></p><p> 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南渡后的西晉王朝地位岌岌可危,急需籠絡江南望族,而這時候的顧氏作為吳地四大家族之一,就得到了青睞。且當世世風是崇尚清談,熱衷玄理,飲酒服藥,追求談吐飄然高逸、狂放怪誕,也已經(jīng)有了“魏晉風流”之稱,竹林七賢神散形也散的風氣使得眾多的文人墨客以此為新意,紛紛仿效他們,成為該時期的風度翩
42、翩,加之世人愛食“五石散”,步履踉蹌,更是使世風變得自由散漫。顧家作為文才方面的愛好者,自然也跟隨這班風氣,延續(xù)了飄然高逸的一貫作風,也更加有了豁達的情懷。《世說新語》中對于顧氏成員率真的本性特征也作了許多記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p><p> 1.與人的對答機警。</p><p> 顧氏成員的坦率之情首先表現(xiàn)在與人的對答機警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大夫,大多不談世事,尚論玄理,用
43、今天的說法,就是不務正業(yè)。從漢末清議到魏晉玄談,談論的內(nèi)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但是談論的風氣卻有增無減,清談成為士族生活的必備品,人們的才智全傾注于談辯。玄談的課題主要有才性四本論、聲有無哀樂、養(yǎng)生論、言意之辯以及圣人有情或無情等。這些玄談的主題,經(jīng)由正始到竹林七賢時期大致結(jié)束。西晉到東晉時期,玄談發(fā)展到了最盛,特別是東晉,幾乎全被清談籠罩。 </p><p> 在這種談玄之風盛行的時代,顧氏成員的言談舉
44、止也就受到了世風的影響而表現(xiàn)的更加有趣,如《世說新語?方正》(29)</p><p> 顧孟著常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p><p> 顧顯勸周伯仁酒,雖只是耍了點小聰明,或是發(fā)些感嘆之詞,卻也讓人眼前亮了一遭。</p><p> 又如:《世說新語?言語》(33)</p><
45、p> 顧司空未知名,謁王丞相。丞相小極,對之疲睡。顧思所以叩會之,因謂同坐曰:“昔每聞元公道公協(xié)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必┫嘁蛴X,謂顧曰:“此子珪璋特達,機警有鋒。”</p><p> 顧司空,顧和,字君孝,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其祖顧容,三國時吳國荊州刺史;其父顧相,西晉臨海太守。顧和是顧榮的族子,顧和很小的時候,顧榮就很看重他,說:“此子吾家之騏驥也,必振衰族?!焙髞硪泊_實沒有讓顧榮
46、失望,當然也得到了貴人的相助,就是王導了。這則故事就是講述顧和拜訪王導時的情形的,當時王導名聲很大,《晉紀》云:“晉中興之功,導實居其首?!彼裕闯雒麜r的顧和初次拜訪他,他老人家便以假寐敷衍著。想來,許多與顧和一樣有求于人的朋友,對此一定體會深刻。碰到這種場面,不外乎兩種結(jié)果。一是很“知趣”地退下;二是迎難而上。然而顧和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表現(xiàn)了他的勇敢機警,毅然用巧妙的言語勸醒王導。這一句“暖心”的話,使得王大丞相也只得乖乖地從假寐中醒來
47、,入到顧和“暖心”之言的陷阱中,而且為他打開了一片美好的天地,前程也從此無限光明。后官至吏部尚書,拜光祿大夫,死后贈侍中司空。</p><p> 2.無所畏懼的言語行動</p><p> 其次是表現(xiàn)在無所畏懼的言語行動中,如:《世說新語?言語》(95)</p><p> 顧長康哭桓溫。顧長康拜桓宣武墓,作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人問之曰:“卿憑重桓乃爾,
48、哭之狀其可見乎?”顧曰:鼻如廣莫長風,眼如懸河決溜?;蛟唬郝暼缯鹄灼粕剑瑴I如傾河注海。 </p><p> 《晉書?顧愷之傳》記載:“桓溫引愷之為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親昵”二字,可以看出桓溫對顧愷之是十分器重的,這不僅僅是上下級的關系,也還有著親密的朋友關系。處于東晉政府的立場上,真要治顧愷之一個大逆不道之罪,然后將他五馬分尸、誅夷九族,他也只會無處申冤。唐德宗時期的日本學問僧??沾髱熡幸槐娟P于漢詩學的著
49、作,叫《文鏡秘府論》,他看到了顧愷之著一行徑問題,在文章中就說:“忌諱病者,其中意義,有涉于國家之忌是也。如顧長康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奖?、海竭,于國非所宜言,此忌諱病也。”顧愷之對這些卻全然不顧,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地展現(xiàn)自己的心情,體現(xiàn)了他的真性情,也展示了他的“率性”之癡,真正不愧于他的大名。</p><p> 又如《世說新語?輕詆》(26)</p><p>
50、 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p><p> 顧長康不作老婢聲,覺得那是一種庸俗的表現(xiàn),是北方文化的一種,而他作為江南文化的代表,對于北方文化的這種表現(xiàn)尤為的鄙視,甚至是嗤之以鼻的程度。他的強烈的言辭,既是對北方文化的不滿,也是對于他真性情的一種體現(xiàn)。</p><p> 看起來愷之應該是很聰明的一個人,他的真性情又是那么的豁達,但又不盡然,《晉書?列傳第
51、六十二?文苑》桓玄嘗以一柳葉給之曰:“此蟬所翳葉也,取以自蔽,人不見己?!睈鹬?,引葉自蔽,玄就溺焉,愷之信其不見己也。甚以珍之。顧愷之竟以為桓玄真的看不見自己,因此很珍愛那片柳葉,不知道桓玄有沒有尿到他這則故事,讓大家對于他的“癡”哭笑不得。</p><p> 3.苦中作樂的泰然。</p><p> 再者是體現(xiàn)在苦中作樂的泰然中,如《世說新語?雅量》(22):</p>
52、<p> 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 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敝芎罴热?,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lt;/p><p> 《世說新語?排掉》(56):</p><p> 顧長康作殷荊州佐,請假還東。爾時例不給布帆,顧苦求之,乃得發(fā)。至破冢,遭風大敗。作箋
53、與殷云:“地名破家,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lt;/p><p> 這兩則分別是顧和和顧愷之的一個小故事,顧和停車等候時,邊抓虱子邊看風景的樣子,應該讓人忍俊不禁,而他的搏虱如故的回答,卻又讓人不得不佩服,作為一個小吏,能夠搏虱,能夠應答自如,算是一種絕佳的世風了。接下來的顧長康,也就是顧愷之,之前我們已經(jīng)說了他的“癡”了,在這則中則看到了他苦中作樂的樣子,“長風破浪會有時”,云帆是否濟滄海了呢?他的回答
54、是“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我們可以看到乘船過會狼狽相的顧愷之,還念念不忘著他的“帆”。</p><p><b> 4.演變而來的自信</b></p><p> 最后是以之演變而來的自信,如《世說新語?文學》(98):</p><p> 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顧曰:“不賞者,作後出相遺。深識者,亦以高奇見貴。”顧愷之對于自己的
55、琴技,很是自信,甚至可以說是自負了,即使是別人拿他與嵇康比較,他也毫不晦澀。</p><p> 又看《世說新語?品藻》(3)</p><p> 顧邵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世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lt;/p><p> 龐統(tǒng)稱自己比不上顧邵的“尊崇社會風尚,同社會共浮沉”的時事能
56、力,卻只能舞刀弄棍,可見顧家人的時政能力還是較強的,而顧邵的這一問,也是他自信的一種體現(xiàn),能夠讓人評辨能力,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拿的出手的。</p><p> 總而言之,《世說新語》中反映顧氏門人的精神風貌的遠遠不止這三點,本文僅限最顯著的特點簡述之。</p><p><b> 注釋:</b></p><p> [1]本文所引用的《世說新語》
57、篇都出自王曉毅,張齊明. 世說新語解讀.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p> [2] 枝上柳綿吹少.尋根溯源..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71017014/1.html 2009.10.16</p><p><b> 【參考文獻】:</b></p><p>
58、; [ 1] 余嘉錫. 世說新語箋疏.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p><p> [2]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p><p> [3] 田余慶. 東晉門閥制度.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p><p> [4] 羅宗強.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tài).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p>
59、<p> [5] 張為之. 世說新語譯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p><p> [6] 王曉毅,張齊明. 世說新語解讀.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p> [7]孟繁治.魏晉南朝時期江東顧氏考論.史學月刊.1997(3)</p><p> [8] 楊建.從《世說新語》看東晉瑯邪王氏文人心態(tài).</p><p>
60、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p><p> [9]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星期評論.1940(10)</p><p> [10]馮友蘭.論風流. 哲學評論1944(3)</p><p> [11]孔繁.從《世說新語》看清談.文史哲.1981(6)</p><p> [12]劉強.20世紀《世說新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本科畢業(yè)論文世說新語
-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清談之風
- 世說新語論文-從史湘云之美看魏晉風度
- 從人名異稱看《世說新語》的編撰
-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文論_22350.pdf
- 世說新語劉氏注研究
- 從《容止》篇看《世說新語》的人物描寫
- 世說新語
-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文人的逞才現(xiàn)象
-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的審美理想.pdf
- 從《晉書》看《世說新語》對史傳文學的貢獻.pdf
- 從《世說新語》和魏晉文獻看魏晉人體審美.pdf
- 26297.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名士之間的交往
-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時期的藝術(shù)觀及其表現(xiàn)
- 25、《世說新語》
-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文人的逞才現(xiàn)象【文獻綜述】
-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文人的逞才現(xiàn)象【開題報告】
- 《世說新語》劉氏注研究_17116.pdf
- 《世說新語》及翻譯
- 讀世說新語有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