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社會網絡視角下的旅游規(guī)劃決策研究</p><p>  [摘 要]文章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潮州古城在旅游發(fā)展的規(guī)劃決策中,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社會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就網絡中心性而言,整個利益相關者網絡向某一點集中的趨勢較小,但以專業(yè)知識參與的規(guī)劃專家團隊、掌握資源的潮州古城管理委員會及其屬下的旅游發(fā)展公司,以及作為重要“中介”的街道辦中間中心度最高,而居委會、古城居民、非旅游類商戶處于邊緣地位

2、;就網絡結構洞而言,利益相關者網絡存在一定的結構洞,其中,當?shù)厣鐓^(qū)作為最龐大的東道主利益相關群體,卻與其他利益相關者聯(lián)系較少;就網絡密度而言,利益相關者之間沒有形成全網關系,處于核心地位的潮州古城管委會及其屬下的旅游發(fā)展公司的密度較低,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還不夠密切。因此,在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要加強邊緣利益相關者,如當?shù)鼐用?、居委會、一般商戶的中心性,提高整體網絡的網絡密度,建立橋連接,使利益相關者網絡實現(xiàn)良好的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

3、。 </p><p>  [關鍵詞]社會網絡分析;旅游規(guī)劃決策;利益相關者;潮州古城 </p><p>  [中圖分類號]F59 </p><p><b>  [文獻標識碼]A </b></p><p>  [文章編號]1002-5006(2016)12-0076-09 </p><p>  Do

4、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12.014 </p><p><b>  引言 </b></p><p>  Mitchell曾提出,“社會網絡是連結一系列人、事物或事件的特定類型的關系”,這一系列人、事物或事件稱為“能動者”(agent)或“節(jié)點”(node),能動者之間的各種關系稱為“聯(lián)結”(tie),這種“聯(lián)結”往往會對規(guī)劃決

5、策產生重大影響[1]。旅游規(guī)劃決策是一項涉及眾多相關群體的規(guī)劃決策,它本質上是各利益相關者通過利益協(xié)商與權力博弈后形成解決旅游發(fā)展問題共識的動態(tài)過程。在該過程中,以各利益相關者群體為節(jié)點,以因交換信息、解決矛盾、協(xié)調目標和共享資源等而建立的各種正式或非正式關系為聯(lián)結,共同交織成了一個多重、復雜的社會網絡――旅游規(guī)劃決策網絡。該網絡具有怎樣的關系結構以及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等,密切關系著規(guī)劃決策的方向。本文研究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以潮州古城為例

6、,剖析其在旅游規(guī)劃過程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結構,探究這種社會結構對旅游規(guī)劃決策過程的影響情況。 </p><p>  社會網絡分析法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社會學研究,它著重從關系結構、社會網絡等來揭示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項社會科學研究范式,并被應用于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研究中。然而,在旅游研究中,社會網絡分析法的應用卻較晚,直至20世紀80年代,才有西方將此方法應用于旅游資源

7、管理研究,隨后的相關研究領域有所拓寬,但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結構、旅游政策網絡、旅游企業(yè)成長和知識管理 等[2]。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西方旅游決策由集權式的官僚方式向多元利益相關者共同合作與決策的方向轉變,各利益相關群體圍繞旅游決策 形成的關系網絡也逐漸引起西方學者的研究興 趣[3-4]。Pforr分析了澳大利亞北部地區(qū)旅游規(guī)劃的交流網絡,認為利益相關者由于在旅游政策網絡中所處位置不同,對決策結果的影響力會有所差異,其中,政府機構

8、和地方旅游協(xié)會是規(guī)劃的核心行動者,可以左右決策的最終結果[5]。Scott等對比傳統(tǒng)旅游決策和網絡化旅游決策方法,得出后者比前者更民主、更透明以及更具參與性的結論[6]。但網絡化旅游決策是把雙刃劍,基于共同目標的共識有助于信息共享,但參與者拒絕接受他人觀點時會削弱</p><p>  隨著社會網絡分析法逐漸成為國外旅游研究的熱點之一,我國學者也開始運用該方法對我國的一些旅游現(xiàn)象展開分析,主要集中在旅游線路[10-

9、11]或旅游流網絡結構[12-14]、旅游空間結構[15-16]、旅游空間經濟關系[17-19]、旅游網站[20]等領域,這些研究著重于對宏觀的、顯性的地理空間結構展開研究,而對于旅游發(fā)展中涉及的人及其社會關系的研究卻極少。當前,伴隨旅游快速發(fā)展而爆發(fā)出來的各種問題,很多是由于沒有處理好利益相關者而引發(fā)的。王素潔[21]已開始關注目的地利益相關者和旅游規(guī)劃決策,但總體上,現(xiàn)階段學者們尚未從社會網絡視角給予旅游規(guī)劃決策足夠的關注。旅游發(fā)展

10、涉及許多不同利益相關者,隨著人們權力意識和參與意識的增強,以往的集權式旅游決策也將向多元利益者合作的方向發(fā)展變化。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不同利益相關者會左右決策的制定與落實,同時這些利益相關者并非孤立的,他們會就旅游發(fā)展進行相關的合作或博弈。社區(qū)參與旅游發(fā)展已在我國實踐嘗試,但對這些利益相關者構成的復雜社會網絡的研究卻相對滯后。本文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以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為案例研究,期望探索決策網絡在規(guī)劃決策中的影響,并為其他相關</

11、p><p><b>  1 研究設計 </b></p><p><b>  1.1 研究方法 </b></p><p>  1.1.1 社會網絡分析法 </p><p>  社會網絡分析法是一種跨學科的,對社會關系進行分析的一套規(guī)范和方法,主要目的是探查和分析行動者之間的社會紐帶模式[22]。它以數(shù)學中

12、的社群圖法和矩陣代數(shù)方法,分析社會網絡中的點和關系,其中,點代表行動者,關系即是行動者之間的聯(lián)系。本文關注的是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的利益相關者網絡,其中,各利益相關者是點,他們之間就旅游規(guī)劃決策所建立的正式工作聯(lián)系為研究的重點關系。 </p><p>  根據(jù)網絡類型,社會網絡分析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個體網、局域網和整體網。個體網是由一個核心個體和與之直接相連的其他個體構成的網絡,旨在研究個體網諸多結構性質,以及個體與其

13、他個體之間的關系。局域網由個體網加上與個體網絡成員有關聯(lián)的其他點構成,局域網的邊界和相關研究由研究的具體問題來確定。整體網是由一個群體內部所有成員及其間的關系構成的網絡,旨在分析整個網絡的關系結構[1]。本文嘗試揭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結構,從而對旅游規(guī)劃決策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解釋,因此本研究采用整體網的研究范式,對旅游規(guī)劃決策的利益相關者關系網絡展開分析。   1.1.2 指標選擇 </p><p>  整體網

14、的社會網絡分析將行動者集合為一個整體,對這個整體的構成、關系模式展開研究。在本研究中,選取網絡中心性、網絡結構洞、網絡密度作為測量指標。 </p><p>  網絡中心性(entrality),指的是某個個體或者組織在社會網絡中相對于其他行為者而言,所處的地位,或者說其通過網絡結構所獲得的權力,常被用來考察行動者取得或控制資源可能性的結構屬性。本研究選用的具體測量指標是點的中間中心度(betweenness ce

15、ntrality),測量的是個體對資源控制的程度。 </p><p>  網絡結構洞(structural holes),是由社會學家 Burt用來表示非冗余的聯(lián)系,他認為“非冗余的聯(lián)系人被結構洞所連接,一個結構洞是兩個行動者之間的非冗余聯(lián)系”,也就是說,結構洞能夠為其占據(jù)者提供獲取“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的機會,從而獲得競爭優(yōu)勢[23]。結構洞的主要考慮指標有:(1)有效規(guī)模(effective size),

16、即一個行動者的個體網規(guī)模減去網絡冗余度;(2)效率(efficiency),即一個行動者的有效規(guī)模與實際規(guī)模之比;(3)限制性(constraint),即一個人在自己的網絡中擁有運用結構洞的能力;(4)等級度(hierarchy),即限制性在多大程度上集中在一個行動者身上。 </p><p>  網絡密度(network density),包括整體網密度和整體網中的“個體網密度”。整體網密度等于網絡中“實際存在的

17、關系總數(shù)”除以“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最多關系總數(shù)”。實際的關系數(shù)量越接近于網絡中的所有可能關系的總量,網絡的整體密度就越大,網絡中所有成員的關系越緊密,該網絡對其中行動者的態(tài)度、行為等產生的影響越大。整體網密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p><p>  [D=2Lg(g-1)] (1) </p><p>  式(1)中,D為密度,L表示網絡中線的數(shù)目,g 為網絡中節(jié)點的數(shù)量。 </p>

18、<p>  整體網中的“個體網密度”計算方式與整體網密度類似,是某一個行動者的“實際存在的關系總數(shù)”除以“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最多關系總數(shù)”。 </p><p>  1.1.3 案例地選擇 </p><p>  潮州古城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q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一直是粵東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獨特的潮州文化、潮州建筑、民間工藝和民俗構成了潮州古城獨特的旅游吸引力。

19、21世紀以來,潮州古城通過修復廣濟橋、牌坊街,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已形成一定的旅游規(guī)模,是粵東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潮州古城集聚了潮州最優(yōu)秀的旅游資源,其旅游發(fā)展一直被當作城市旅游發(fā)展的重中之重來考慮。然而,經過了20多年的發(fā)展,潮州古城在全國的知名度仍然不高,旅游發(fā)展的層次和帶來的收入十分有限。調研發(fā)現(xiàn),潮州古城雖然有十分優(yōu)秀的旅游資源,但由于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存在復雜的社會關系,許多良好的規(guī)劃都不能得到落實。旅游發(fā)展需要政府、社會、市場的有

20、效協(xié)調,但在潮州,不僅政府、社會和市場三者之間存在博弈和矛盾,即使政府內部、古城范圍內不同街道之間也存在互相搶奪資源的情況,這歸根結底是沒有充分考慮和協(xié)調好各方利益群體,這也是很多社區(qū)類型旅游地遇到的問題和困境,潮州古城是該類型代表。 </p><p>  1.1.4 數(shù)據(jù)收集 </p><p><b> ?。?)總體目標 </b></p><p&

21、gt;  根據(jù)對潮州古城的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當?shù)厣鐓^(qū)、政府機構、旅游企業(yè)、旅游者、壓力集團1、自然或人文旅游資源,共6類。由于自然或人文旅游資源不具備主觀能動性,因此可排除在外。另外,雖然旅游者是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但在我國的現(xiàn)實中,幾乎沒有旅游者參與旅游規(guī)劃決策的情況,且旅游者的出現(xiàn)要滯后于旅游規(guī)劃,所以在規(guī)劃決策階段無法獲得旅游者的真實意見,所以本研究也將其排除在外。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旅游者不

22、能參與決策,但旅游企業(yè)出于招徠旅游者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旅游者的利益代言人。因此,本研究關注的利益相關者可以分為當?shù)厣鐓^(qū)、旅游企業(yè)、政府機構和壓力集團四大類。 </p><p>  社會網絡分析法著重對社會關系展開分析,無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展開調研。本研究借鑒其他學者在進行社會網絡分析時主要采用的抽樣方法――參與法2和滾雪球法。首先,本研究通過查閱《潮州古城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潮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

23、和潮州市各級政府有關工作報告,運用參與法確定潮州古城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決策的部分核心行動者。其次,運用滾雪球法邀請核心行動者推薦與他們日常工作關系密切或他們認為對旅游規(guī)劃決策非常重要且有影響力的其他利益相關者。隨后訪談被推薦者,并請他們進一步推薦,不斷重復這一過程,直到沒有新的被推薦者。最后確定的利益相關者群體構成了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網絡。最終的調查結果顯示,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網絡的目標總體包括了4個大類20個子類的利益相關者(表1)。

24、</p><p><b> ?。?)樣本選擇 </b></p><p>  理想的整體網資料收集是進行總體調查,但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網絡中部分利益相關群體的總體規(guī)模過大,難以進行總體調查,且個體間同質化非常明顯,亦無須分別進行調查,因而采取從總體中抽取代表性的個案樣本的方式,如小商戶、社區(qū)居民等;對于規(guī)模較小的,且個體間存在較大差異的群體,則采用總體調查。本研究選取

25、樣本的原則是,當一類利益相關者總體規(guī)模小于30時,采取總體調查;當規(guī)模大于30時,采用便利抽樣。實際調查中,旅游產品經營商戶、餐館或餐飲店、非旅游類經營商戶和潮州古城居民采用隨機抽樣調查,其他相關利益群體采用總體調查(表1)。 </p><p><b> ?。?)調查方法 </b></p><p>  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展開調查,主要用于收集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的

26、關系數(shù)據(jù),及其自身的屬性數(shù)據(jù),包括三類結構性問題:第一類問題調查潮州古城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結構,構建利益相關者網絡結構圖,得出有關網絡指標,通過詢問被訪問者“在過去一年里,您或您所在的單位在潮州古城旅游開發(fā)中,與哪些組織有合作行為或共同成員?”得出關系結構。第二類問題詢問被訪問者認可的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利益相關者。第三類問題調查規(guī)劃決策網絡中各類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力1。   問卷調查從2015年3月開始至7月結束,歷時5個月,主要通

27、過直接拜訪被訪問者,發(fā)放紙質問卷并進行現(xiàn)場回收的方式收集,同時通過面對面訪談、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調查。在對有關組織進行調查時,本研究在該組織的核心領導層或居于領導職位的成員展開,并提醒他們填寫問卷時要基于組織視角而非個人視角。 </p><p><b>  2 研究結果 </b></p><p>  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63份,回收問卷225份,回收率為85.6%,剔除

28、填寫不完整或答案前后矛盾的無效問卷30份,有效問卷195份,有效率為86.7%。目前,分析整體網絡關系數(shù)據(jù)最常用的軟件有UCINET,本研究運用UCINET6.0對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的利益相關者網絡結構進行分析。 </p><p>  2.1 關系矩陣及關系結構 </p><p>  社會網絡研究要求將屬性數(shù)據(jù)轉化為關系數(shù)據(jù),基于收集的數(shù)據(jù)本研究構建規(guī)模為“20×20”的“行

29、動者-行動者”關系矩陣,該矩陣為“0”“1”二值矩陣。需要強調的是,在樣本中,酒店或客棧、旅游產品經營商戶、餐館或餐飲點、旅游景區(qū)、旅行社、居委會、街道辦、非旅游類經營商戶、潮州古城居民這9類利益相關者中只要有一位受訪者表示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有聯(lián)系,在關系矩陣中就可以表示為兩類利益相關者有聯(lián)系,但本研究并非針對某一具體個人的特殊選擇,而是在大樣本調查中,尋找整體的共性和規(guī)律性,因此,對這9類利益相關者進行了二值化處理,通過對這9類利益相關

30、者關系矩陣進行標準化處理,取標準化后數(shù)值的中位數(shù)作為臨界值,對大于或等于臨界值的數(shù)值取“1”,小于臨界值的數(shù)值取“0”,據(jù)此得到本研究網絡分析的關系數(shù)據(jù)(表2)。 </p><p>  運用UCINET6.0畫出潮州古城利益相關者網絡拓撲圖,通過拓撲圖直觀體現(xiàn)各子類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為使4大類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在圖中直觀體現(xiàn),本研究用同一類型符號對同一大類的利益相關者進行標示(圖1)。 </p&

31、gt;<p>  2.2 網絡中心性 </p><p>  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模式特點:整個利益相關者網絡的標準化中間中心勢是0.181,這說明這個網絡向某一點集中的趨勢較小,不存在一個絕對強勢群體在主導旅游規(guī)劃決策;相關專家或旅游研究機構的點中間中心度最高,這說明具備專業(yè)知識的專家團隊對旅游發(fā)展的影響十分重大,擁有資源的旅游發(fā)展公司、管委會、房管局、文物旅游局的中間中心

32、度也較高,對旅游規(guī)劃決策有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街道辦雖然不掌握旅游資源,卻是古城居民、居委會與核心利益相關者的重要“中介”,對社區(qū)參與旅游有著重大影響,因而其中間中心度也比較高;旅游類和非旅游類商戶、酒店或客棧、餐館或餐飲點、古城居民、居委會處于外層,中間中心度小,這些利益群體大多個體規(guī)模小,相互之間也沒有形成緊密聯(lián)系,因而沒能形成有影響力的組織,對決策的影響??;最后,處于中間層的是旅游景區(qū)、旅行社、規(guī)劃局、區(qū)旅游局,以及工藝美術協(xié)

33、會,其中,景區(qū)和旅行社掌握一定旅游資源,規(guī)劃局、區(qū)旅游局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力,工藝美術協(xié)會擁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這些利益群體中間中心度居中,他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古城的旅游規(guī)劃決策產生影響(表3)。 </p><p>  2.3 網絡結構洞 </p><p>  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利益相關者網絡總體上有著較好的溝通和聯(lián)系,四大類群體間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結構洞,但在當?shù)厣鐓^(qū)這一大類利益相關者

34、的子類之間卻存在結構洞,尤其古城居民和非旅游類商戶這兩類利益相關者幾乎不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產生聯(lián)系。此外,他們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中,受到的總限制性達到1,等級度也達到1,這說明他們雖然是潮州古城最大規(guī)模的東道主,在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卻被邊緣化(表3)。另外,當?shù)厣鐓^(qū)作為古城旅游發(fā)展中最基礎的利益群體卻與最核心的古城管理委員會之間發(fā)生關系斷裂(圖1)。這些結構洞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因為潮州古城旅游發(fā)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當?shù)厣鐓^(qū)的旅游參與度較低,另一方面

35、是管委會及其屬下旅游發(fā)展公司剛成立不久,還未充分整合古城旅游資源。必須注意的是,一個具有眾多原住民的社區(qū)發(fā)展旅游,當?shù)厣鐓^(qū)這一大類利益者是不容忽視的,只有充分提高他們在利益相關者網絡中的地位,使他們能夠參與信息傳播和溝通,并與他們共享資源與利益,才能有效引導居民參與旅游發(fā)展,促進非旅游類商戶進行商業(yè)轉型,從而減少旅游發(fā)展的摩擦力,不僅提高旅游規(guī)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使旅游規(guī)劃更加容易落地。 </p><p>&l

36、t;b>  2.4 網絡密度 </b></p><p>  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利益相關者的整體網密度為0.3632,這說明總體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行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在跨大類的利益相關者之間,旅游資源共享、信息溝通和聯(lián)系的程度較低。從利益相關者網絡中的網絡密度可以看出,處于核心地位的利益相關者,如潮州古城管委會及其屬下的旅游發(fā)展公司網絡密度不高,這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兩者成立時間短,

37、還未對潮州古城的旅游發(fā)展產生較大的影響,但也說明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的關系仍是比較疏遠的,增加了決策執(zhí)行的難度,阻礙潮州古城旅游發(fā)展。不過,酒店或客棧、旅游產品經營商戶、餐館或餐飲點、文物旅游局、區(qū)旅游局、民間工藝美術協(xié)會這些重要的旅游業(yè)類的密度相對比較高,可見經過多年的旅游發(fā)展,在民間已經形成了相對較好的合作網絡(表3)。 </p><p><b>  3 結論 </b></p>

38、<p>  旅游業(yè)是一個關聯(lián)性極高的產業(yè),旅游發(fā)展過程中涉及眾多類型的利益相關者。在對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的利益相關者網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一個良好的決策網絡應具備兩個特征:第一,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應就旅游發(fā)展決策問題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和聯(lián)系網,通過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使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都存在適當?shù)闹薪?,從而保持網絡整體的聯(lián)通性。第二,網絡中的利益相關者群體之間保持較高的緊密度,從而增強網絡成員的凝

39、聚力。為此就需要完善旅游規(guī)劃決策的利益相關者網絡,使網絡更加完備和聯(lián)通。 </p><p>  首先,對邊緣利益相關者進行賦權,提高其中心度。尤其是居委會和當?shù)鼐用?,作為旅游地東道主群體,在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卻被邊緣化,這不僅會破壞旅游政策的公平性,而且往往會引起旅游發(fā)展中游客與居民的矛盾。居委會是基層管理機構,溝通了居民與其他利益相關者,提高其中心度,不僅能聽到來自基層的聲音,也會使規(guī)劃決策更容易獲得理解。當?shù)鼐用?/p>

40、則可以通過政治上、經濟上的賦權,提高他們在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的地位,政治上,給予居民更多的旅游發(fā)展話語權和投票權,經濟上,與他們分享旅游發(fā)展的利益,將他們的個人權利和利益與旅游發(fā)展緊密相連。   其次,還要加強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增加“橋”的數(shù)量,減少利益相關者網絡的結構洞,強化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并增加網絡密度。在旅游規(guī)劃決策階段,不同群體之間更加緊密和頻繁的溝通,能有效地降低誤解,并使規(guī)劃更符合各方的利益,這會使規(guī)劃落地階段

41、更容易實施。因此,通過強化不同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聯(lián)系,使網絡逐漸靠近理想網絡結構,從而使旅游決策能體現(xiàn)最大多數(sh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p><p>  社區(qū)旅游發(fā)展不同于一般旅游景區(qū)發(fā)展,大量的原住民,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由于地緣和血緣而形成的復雜社會關系,使得規(guī)劃決策不能僅由少量的人員來決定,而是要充分考慮不同利益相關群體的權利、利益和意見。本文基于社會網絡視角對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的利益相關者網絡展開研究,不僅可

42、以為潮州古城完善規(guī)劃決策、促進旅游順利發(fā)展提供指導,也可以為其他社區(qū)旅游發(fā)展的利益相關者研究提供參考。更為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方法為旅游利益相關者研究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新的系統(tǒng)性思路。雖然本文僅對潮州古城進行案例研究,但任何一個社區(qū)的旅游發(fā)展,都必然涉及許多利益相關者,這些相關者并非孤立的,他們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社會關系,因此在旅游規(guī)劃決策中,應當將其考慮在內。 </p><p>  最后,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

43、性,如利益相關者的合作選擇會受到其自身屬性,如性別、年齡、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等的影響,也會受到當?shù)芈糜钨Y源特征、經濟發(fā)展狀況、社會觀念的影響。受限于研究方法,本文沒有對影響因素展開深入研究,而是著重于利益相關者相互之間的合作關系。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考慮上述影響因素對利益相關者合作行為的影響,亦可以針對特定的利益相關者子類展開相應的研究,這些都是有價值的研究方向。 </p><p>  致謝:潮州古城旅游規(guī)劃專

44、家組成員張補宏老師、周銳波老師、林旭青規(guī)劃師和陳健健規(guī)劃師等為本研究提供幫助,潮州古城領導小組也為本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p><p>  參考文獻(References) </p><p>  [1] Mitchell J C. The concept and use of social networks[A]//Mitchell J C. Social Network

45、s in Urban Situations[C]. 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ess, 1969:2-3. </p><p>  [2] Wang Sujie, Hu Ruijuan, Cheng Weihong. A literature review on overseas tourism research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46、social network[J]. Tourism Tribune,2009, 24(7): 90-95.[王素潔,胡瑞娟,程衛(wèi)紅. 國外社會網絡范式下的旅游研究述評[J]. 旅游學刊,2009,24(7): 90-95.] </p><p>  [3] Bramwell B, Lane B. Tourism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s: Policies, Practice

47、and Sustainability[M]. Clevedon: Charmel View Publications, 2000: 1-20. </p><p>  [4] Hall C M. Tourism Planning: Policies, Processes and Relationships[M]. Harlow: Prentice Hall, 2007:3-25. </p><p

48、>  [5] Pforr C. The makers and the shakers of tourism policy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of Australia: A policy network analysis of 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al constellation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

49、ement, 2002, 9(2): 134-151. </p><p>  [6] Scott N, Cooper C, Baggio R. Destination networks: Four Australian cas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8, 35(1):169 -188. </p><p>  [7] Dredge D. P

50、olicy networks and the local organization of 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2):269-280. </p><p>  [8] Dredge D. Networks, conflict and collaborative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51、2006, 14(6):562-581. </p><p>  [9] Lawrence M.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Systems: Policy Networks and Issue Cycles 1998―2005[D]. Australia: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2005. </p>

52、;<p>  [10] Liu Bing, Zeng Guojun, Peng Qing.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on travel itinerary research: A case study in Xinjiang[J]. Tourism Tribune,2013, 28(11): 101-109.[劉冰,曾國軍,彭青. 社會網絡視角下旅游線路研究――以新疆為例[J]. 旅游學刊

53、,2013, 28(11): 101-109.]   [11] Liu Hongying, Wei Liliu, Zhang Juan.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structure of area tourist flows based on the tourism routine[J]. Human Geography, 2012, 27(4): 131-136.

54、[劉宏盈,韋麗柳,張娟. 基于旅游線路的區(qū)域旅游流網絡結構特征研究[J]. 人文地理, 2012, 27(4): 131-136.] </p><p>  [12] Peng Hongsong, Lu Lin, Lu Xinfu, et al.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cross-border tourism area based on tour

55、ist flow: A case study in Lugu Lake[J]. Progress in Geography,2014, 33(3):422-431.[彭紅松,陸林,路幸福,等.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區(qū)空間網絡結構優(yōu)化――以瀘沽湖為例[J]. 地理科學進展,2014, 33(3):422-431.] </p><p>  [13] Wu Jinfeng. Distribution of inbou

56、nd foreigner tourist flows and its property and structure characters in China[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 28(7): 177-182.[吳晉峰. 入境外國旅游流網絡分布、性質和結構特征研究[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4, 28(7): 177-182.] </p

57、><p>  [14] Zhang Yanyan, Li Junyi, Yang Min. The tourism flow network structure of Xi’an based on tourism digital footprint[J]. Human Geography,2014, 29(4): 111-118.[張妍妍,李君軼,楊敏. 基于旅游數(shù)字足跡的西安旅游流網絡結構研究[J]. 人文地理,2

58、014, 29(4): 111-118.] </p><p>  [15] Wang Degen. The impact of Wuhan-Guangzhou HSR on regional tourism spatial pattern in Hubei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3, 32(8): 1555-1564.[汪德根. 武廣高速鐵路對湖北省區(qū)域旅游空

59、間格局的影響[J]. 地理研究,2013, 32(8): 1555-1564.] </p><p>  [16] Liu Chun. Stud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m economy in middle area of China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2015,

60、24(2): 167-176.[劉春. 基于社會網絡方法的中部地區(qū)城市群旅游空間結構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5, 24(2): 167-176.] </p><p>  [17] Fang Yelin, Huang Zhengfang, Tu Wei.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econom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

61、ective of social network[J]. Tropical Geography, 2013, 33(2):212-218.[方葉林,黃震方,涂瑋. 社會網絡視角下長三角城市旅游經濟空間差異[J]. 熱帶地理, 2013, 33(2): 212-218.] </p><p>  [18] Yang Xiaozhong, Liu Guoming, Feng Lixin, et al. Spatial

62、economic contact of cross-border tourism region based on network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Hukou Waterfall Scenic Spot[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1, 30(7):1319-1330.[楊效忠,劉國明,馮立新,等. 基于網絡分析法的跨界旅游區(qū)空間經濟聯(lián)系――以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qū)為例[J].

63、 地理研究,2011, 30(7): 1319-1330.] </p><p>  [19] Zhang Kai, Yang Xiaozhong, Zhang Wenjing. Tourism economic affiliation degre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acts factors of cross-border tourism region: A c

64、ase study of Taihu Lake area [J]. Human Grography,2013, 28(6):126-132.[張凱,楊效忠,張文靜. 跨界旅游區(qū)旅游經濟聯(lián)系度及其網絡特征――以環(huán)太湖地區(qū)為例[J]. 人文地理,2013, 28(6):126-132.] </p><p>  [20] Lian Tonghui, Yu Caihua, Zong Qianjin. A study on

65、 net-work structure of China’s tourism website: Based on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Tourism Science,2012, 26(6): 80-88.[廉同輝,余菜花,宗乾進. 我國旅游網站的網絡結構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J]. 旅游科學,2012, 26(6): 80-88.] </p><p>  [21] W

66、ang Sujie, Li Xiang.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rural tourism policy based on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Yangjiabu Village in Weifang City, Shangdong Province [J].Chinese Rural Economy,2011,(3):59-69,90.[王素潔

67、,李想. 基于社會網絡視角的可持續(xù)鄉(xiāng)村旅游決策探究――以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村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2011,(3):59-69,90.] </p><p>  [22] Wouter D N, Andrej M, Vladimir B. Explorator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ith Pajek[M]. Lin Feng, trans. Beijing: Beijing W

68、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4:1-23.[沃特?德?諾伊,安德烈?姆爾瓦,弗拉迪米爾?巴塔蓋爾吉. 蜘蛛:社會網絡分析技術[M]. 林楓, 譯.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1-23. ] </p><p>  [23] Burt R S.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 M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