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遠程與繼續(xù)教育學院</b></p><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 題目: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研究 </p><p> 學習中心:鄭州學習中心 </p><p> 學 號:
2、 </p><p> 姓 名: </p><p> 專 業(yè):資源勘查工程 </p><p> 指導教師: </p><p> 2016 年 8 月 29 日</p><p><b> 摘要</b></p&
3、gt;<p> 為了使內蒙古長山壕金礦更好的進行開采工作,本文就以往勘探成果的前提下,對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分為四部分進行了研究,在該研究中可以發(fā)現:長山壕金礦床比魯特組中,變質巖較多,由于這兩種巖石直接與成金作用有關,因此,金元素主要存在該地層中;該礦床形成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中遠古時期、新遠古時期與二疊紀時期,中遠古時期形成了白云鄂博群,新遠古時期與二疊紀時期形成了比魯特組,是長山壕金礦床的主要形成時期;該
4、礦床的東部,主要以比魯特組為主,金含量相對較高,西部以尖山組與哈拉霍疙特組為主,含金量較低;根據該礦區(qū)的銣、鍶等元素推算,該金礦床的形成時間大約為290.8±2.8Ma。通過本文對內蒙古長山壕金礦的研究和分析,將為日后礦區(qū)內開采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理論性支持,為該礦區(qū)的合理開發(fā)提供保障。</p><p> 關鍵詞: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地質特征,礦床成因</p><p><
5、b> 目錄</b></p><p><b> 引言1</b></p><p> 一、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簡介2</p><p> 二、礦床地質特征3</p><p><b> ?。ㄒ唬┑貙?</b></p><p><b> (二)
6、構造3</b></p><p><b> (三)侵入巖4</b></p><p><b> ?。ㄋ模┳冑|巖4</b></p><p> (五)礦區(qū)地球化學特征5</p><p> 三、礦體地質特征6</p><p> ?。ㄒ唬?礦石特征6<
7、/p><p> ?。ǘ┖V侵入巖脈群巖石學特征6</p><p><b> 1、 巖體產狀6</b></p><p> 2、 巖相學特征7</p><p> ?。ㄈ┑厍蚧瘜W特征7</p><p> 1、 主量元素特征7</p><p> 2、 微量元素特征
8、7</p><p> 3、 稀土元素特征8</p><p> ?。ㄋ模┩凰靥卣?</p><p> 三、礦床成因分析9</p><p> ?。ㄒ唬?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區(qū)構造演化9</p><p> ?。ǘ?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9</p><p><b> 1、 巖漿活
9、動9</b></p><p><b> 2、 成礦作用9</b></p><p><b> 四、 結論11</b></p><p><b> 致謝12</b></p><p><b> 參考文獻13</b></p>
10、<p><b> 引言</b></p><p> 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礦產材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基礎的保障,很久之前,我國就對金進行了利用,如古代中的飾品與一些錢幣的鑄造,而由于其存在的含量較少,具有非常珍貴的特點,因此,被譽為五金之首(金、銀、銅、鐵、錫),稱其為“金屬之王”,礦產資源中,具有無法比擬的地位。而內蒙古長山壕金礦作為我國當前階段主要的產礦基
11、地,從上世紀70年代初就開始對其進行了勘探工作,根據勘探的結果編制出了相應的地質圖,為之后的勘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據;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斷的創(chuàng)新,對其探勘工作也不斷地進行,勘探成果也再不斷的增加,但是,由于存在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的成果相對而言還比較落后,到當前階段為止,礦床的形成原因還沒有相對完善的研究成果。因此,對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進行研對該金礦勘探與開采具有重要的意義。</p><p&g
12、t;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簡介</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是我國當前重要的金礦之一,其位于我國內蒙古的中部,屬于烏拉特中旗的范圍內(東經107°16~109°42?,北緯41°07~41°58?),其北部與外蒙古國接壤,交通非常的方便,礦區(qū)的具體坐標為東經109°11'00"~109°17'00",北緯41
13、176;38'00"~41°41'00"。當前階段為止,內蒙古長山壕金礦探明的資源儲量非常豐富,其中,礦石量達到了28000余萬噸,金儲量190噸以上;而且低品位礦體中,礦石的儲存量也達到了6800余萬噸,占該金礦礦石總量24.26%,同時,金的含量30噸以上,占據總金儲量的15.79%。當前階段探明的礦石中,大部分礦石中的金含量相對較低,使其具有規(guī)模大、低品位與易冶煉的特點。而隨著該金礦的
14、開采,不斷的向著礦體深處前進,金礦品位逐漸的升高,其更深處還應該有大量未探明的高品位金礦存在。</p><p> 該礦區(qū)地形為丘陵地形,起伏不是很大,較為平緩,其高度1550~1750m之間,總體上由東向西逐漸的降低。該區(qū)域中,大部分的巖石都是裸露地表的表面,不利于植被的成長。而且其位于歐亞大陸的內部,距離海洋較遠,并且干旱情況較為嚴重,年降水量為233.7mm,而蒸發(fā)量卻達到了2646.2mm,同時,冬季非常
15、的寒冷,最低溫度可以達到-32℃以下,夏季又非常的炎熱,最高溫度可能接近40℃,屬于大陸性干旱氣候。</p><p><b> 二、礦床地質特征</b></p><p><b> ?。ㄒ唬┑貙?lt;/b></p><p> 該礦區(qū)地層主要有:白云鄂博群尖山組,哈拉霍疙特組,比魯特組。白云鄂博群尖山組是通過火山噴發(fā),經過常年
16、積累而形成的,除了礦區(qū)的東部,其他區(qū)域都有出露。而且,其內部,還存在著碳酸鹽巖,從其內部結構上來看,該類地層的最下層中存在著海侵層序,這一層結構存在的時間較長,類地層的最上層,存在著海退層序,形成的時間較短,通過這兩個層序,將白云鄂博群尖山組以沉積旋回的方式體現出來。其與周圍的各種地層類型均為不整合接觸;哈拉霍疙特組是通過大陸架相沉積形成的,與白云鄂博群尖山組地層的接觸界限非常的明顯,該礦區(qū)的南北兩側均能發(fā)現;比魯特組地層是通過大陸斜坡
17、或半深海相沉積而形成的,主要該礦區(qū)的中部出露,由粗砂巖、玄武巖等多種原始巖石構成,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變質活動的不斷進行,就其中增加了變質砂巖等新種類的巖石。該礦區(qū)中,含礦層分布在比魯特組中。地層圖如圖1所示。</p><p> 圖1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礦區(qū)地層圖</p><p><b> ?。ǘ嬙?lt;/b></p><p> 該礦區(qū)的構造主
18、要有: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褶皺構造為一軸向呈北東東向展布的浩堯爾忽洞向斜,形狀為橢圓形,呈現出較為緊密的褶皺形態(tài),整個軸長為12500m,軸寬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不同的寬度,最寬可以達到2000m。而且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走向,走向總體近東西向,東段為北東走向。向斜核部就為比魯特巖組,內側為哈拉霍挖特巖組,外側為尖山巖組,并且兩側地形之間,產狀較為陡峭。而其受到一些地質活動的影響下,還會使一些褶皺區(qū)域出現較輕的倒轉;斷裂構造中,根據產狀
19、的不同,又可以將其分為加壓擠壓破碎帶與平移斷層,前者形成的過程中,會受到北部逆沖斷層的影響,不同的部位呈現出不同的走向,該斷裂帶的東部,其走向為北東向,中部的走向為東西向,西部的走向為西向,其長度為4.5km,寬度為200m。而每個小的破碎帶中,寬度差距的較為明顯,其中最窄的只有0.2m,而最寬的可以達到11m,其兩側的巖石片中,均以理化發(fā)育的方式存在。平移斷層中,是通過對該地區(qū)地質活動不斷的進行,使該部位出現應力的疊加,從而形成了該種
20、斷層結構,因此,該斷層的多期性與連續(xù)性較為明顯。</p><p><b> ?。ㄈ┣秩霂r</b></p><p> 該地區(qū)侵入巖主要有:早古生代形成的侵入巖,晚古生代時期形成的侵入巖,以及中晚二疊世至三疊紀(257~205Ma)之間形成的侵入巖,早古生代形成的侵入巖中巖漿的活動非常頻繁,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巖石,如花崗閃長巖、黑云母花崗巖等,有些巖石與金礦化帶的距離較
21、短,只有數百米,有些巖石與金礦化帶距離較長,可達幾公里,對侵入巖進行研究發(fā)現,其內部金的含量非常稀少。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南、北兩部,侵入巖的產出規(guī)模不等,南部產出的較多,而北部產出的較少。</p><p> 金礦化帶與非礦化帶相比,兩者存在很大的不同,隨著開采工作的進行,其內部就會出露出一些巖脈,這些巖脈中,存在著很多類型的巖石,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種巖石,分別為輝綠巖、煌斑巖、閃長玢巖、細晶巖與偉晶巖,巖脈侵位的
22、過程中,就是按照輝綠巖、煌斑巖、閃長玢巖、細晶巖與偉晶巖的順序來進行的。而這些巖脈當中,煌斑巖往往與金礦的分布有很大聯系。巖脈當中,通常的情況下是金的含量非常稀少,但巖脈出露的位置,特別是煌斑巖脈較多的部位,金的含量往往較高。根據金礦化帶內部構造的不同,就會推斷出含金量較高的部位煌斑巖的數量較多,而含金量低的部位煌斑巖的數量則較少。</p><p><b> ?。ㄋ模┳冑|巖</b></
23、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變質巖主要有:板巖、千枚巖與角礫巖。板巖原巖可能為泥制巖石,也可以是粉砂質巖石。板巖的顏色為黑色或灰色,其內部結構為隱晶質,呈現致密狀。將其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fā)現,其呈現出變余泥質結構。其形成的后期中,由于外部作用力的影響下,還會使其形成一些節(jié)理,節(jié)理中,存在著一些石英細脈;千枚巖原巖與板巖基本相同,顏色一般為灰綠色,或者是黃褐色,顯微鏡下對其進行觀察可以發(fā)現,其內部是由很多細小的晶體
24、組成,呈現鱗片變晶結構。并且,其內部也存在著片理,片理中不僅有石英,而且還有金屬硫化物的存在;角礫巖主要存在斷裂構造中,分布破碎帶的內部和四周,具有非常明顯的破碎特征,通常情況下,角礫成分分布其上下兩側,巖石顆粒之間起粘結作用的化學沉淀物引大部分為硅質,少數情況下也可以為碳酸鹽類。</p><p> (五)礦區(qū)地球化學特征</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處于高勒圖斷裂帶,屬于地球
25、化學異常區(qū)。礦區(qū)金背景值為1.86×10-9k,地殼中金的克拉克值為4×10-9k,是該地區(qū)的2.1倍,但是,該地區(qū)金含量的均方差為62.96%,這種情況就表示,該區(qū)域中,金元素出現了嚴重的分散與遷移現象,使該地區(qū)的出現分布不均的現象,很容易在比魯特組形成金礦。并且各地質背景中,以地層的金含量最高,侵入巖金含量最低。</p><p> 比魯特組中,不同巖層的礦石具有不同的金背景,其中一、二巖
26、層較高,變異系數較大,地層當中,會出現異常規(guī)模大的現象,并且異常的范圍較廣,富集部位非常的明顯,最大值為15×10-6g/m3,這就表明,該地區(qū)的地層中,金富集作用非常的強烈,是金礦中有效的含金層。該地層中,三、四巖層中的金背景最高,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其自身的變異系數,還是標準差都非常的大,這就說明,這一巖層也出現了分散與遷移的現象,但是異常的范圍不是很大,異?,F象不是很明顯,只是一部分地段出現異常現象,其峰值為0.91
27、15;10-6g/m3。不能滿足礦體邊界品位的要求,因此,就說明這一巖層的富集程度較低,富集的范圍較小,只有一小部分出現了金礦化的現象。</p><p><b> 三、礦體地質特征</b></p><p> 長山壕金礦中,其整體呈東西-北東走向,其中以一條北東向的壓扭性斷裂構造為界限,將其分成兩個礦帶,兩者共同組成了整個金礦區(qū),呈北東向展布,其整體的長度為4500
28、m,礦體中最窄的不到20m,最寬的可以達到200m。整個礦區(qū)中,東礦帶具有的礦體數量較多,共有46個,占據礦產總量的86.11%,其中,E2號礦體儲量最多,占整個礦區(qū)礦產資源的55%;西礦帶礦體較少,只有20個,出礦量占總量的13.89%。礦體的分布上來看,東礦帶是以平行順序而排列的,每兩個礦體之間的距離10~20m之間;西礦帶的礦體以雁行狀排列的,不同礦體之間的距離與東礦帶基本相差不多。整個礦區(qū)中,最長的礦體長度為1644m,最短礦體
29、的長度為50m,平均長度為303m。東礦帶中,大部分礦體傾角75°~85°范圍內,很少的部位內,幾乎處于直立的狀態(tài)。該區(qū)域的礦體中,平均品位為0.82×10-6g/m3;西礦帶中,礦體傾角75°~85°之間,平均品位為0.83×10-6g/m3。</p><p><b> 礦石特征</b></p><p>
30、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富礦礦石類型主要有:石英細脈礦與混合型脈礦。石英細脈型中,主要巖石為石英,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等,產于于巖石的劈理、片理面內。這類礦石在整個礦區(qū)中占有3~5%,其顏色為灰色,根據礦石種類與形狀的不同,通??梢苑譃榧毭}、網脈狀等;混合型脈礦中,巖石組合為板巖、片巖等,通常呈現灰黑色,通常為片狀構造與千枚狀構造,主要由黃鐵礦、磁黃鐵礦構成,并伴隨少量的黃銅礦,這類礦石整個礦區(qū)中約占0.5~3%。而且,根據礦石的氧化程度不
31、同,可以將其分為氧化礦石與原生礦石,氧化礦石與氧氣接觸的較為頻繁,因此,大多數存在于礦體頂部(???),存在的厚度為20~70m之間,主要包括了銅藍、針鐵礦等;而原生礦主要存在礦體的深處,以黃銅礦、辰砂等形式體現出來。兩種礦石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原生礦含金量的0.85×10-6g/m3遠遠地高于氧化礦含金量的0.68×10-6g/m3。</p><p> ?。ǘ┖V侵入巖脈群巖石學特征<
32、/p><p><b> 巖體產狀</b></p><p> 礦區(qū)金礦化帶存在不同類型的巖脈,與劈理產狀相類似,礦區(qū)金礦化帶內的巖脈分布主要按照輝綠巖脈、煌斑巖脈、閃長巖脈、花崗巖斑脈以及偉晶巖脈的侵位順序進行排列。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特殊的地質面貌,花崗斑巖的產狀上形成了特殊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現:巖脈侵入到當地的礦區(qū)金礦化帶的面積大約為百分之二十,長度都五十米以上,且基
33、本為東西走向分布,形成特殊的地質分布帶,大多數的地質巖脈通常集中底部,構成整個巖脈的底板。并且在礦區(qū)的北部,侵入巖與金礦化帶的距離不等,短至數十米,長達數公里,并未發(fā)現金礦化</p><p><b> 巖相學特征</b></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地質類型主要為花崗斑巖、二長花崗斑巖以及黑云母花崗巖為主。斑晶主要為斜長石,一般呈它型。斑晶的含量10%以下,
34、呈現雜亂分布的狀態(tài)。二長花崗斑巖基本結構為一般典型的花崗結構,具有聚片雙晶的特性,斑晶含量10~20%,是內蒙古長山壕金礦的主要構成巖石之一。黑云母花崗巖的結構為一般花崗結構,具有發(fā)育環(huán)帶的特征,石英分布較為廣泛,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內蒙古長山壕金礦中的黑云母花崗巖存在輕微的蝕變情況,導致其組成成份中,斜長石占據礦石總量的40%左右,且能少量產出多種副礦物,其中以磷灰石為主。</p><p><b>
35、 (三)地球化學特征</b></p><p><b> 主量元素特征</b></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巖石中分布,由于花崗斑巖分布最為廣泛,黑云母花崗巖內蒙古長山壕金礦中存在特殊的蝕化情況,因此,對地球化學特征中的主量元素特征研究時,主要采用了花崗斑巖以及黑云母花崗巖,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器,測量出花崗斑巖中的二氧化硅平均含量為74.62%
36、,氧化鉀含量變化范圍為4.07~4.79%,平均值為4.21%,數據顯示花崗斑巖硅的含量較高,且內蒙古長山壕金礦中花崗斑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異演化過程。對黑云母花崗巖進行測量時,利用先進的熒光光譜儀器,測量出黑云母花崗巖二氧化硅含量為74.18%,二氧化硅與氧化鉀變化范圍為7.54~7.95%,平均變化范圍為7.69%,堿度律變化范圍為3.01~3.78,平均值為3.64,說明黑云母花崗巖富含硅和堿。</p><p&
37、gt;<b> 微量元素特征</b></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中存在著多種微量元素,在閃長玢巖中,相對原始地幔值而言,微量元素的含量往往較高,其中,銣與鍶的比值為0.346~0.366t/T,鋇的含量為750×10-6~779×10-6g/m3,鍶的含量為516×10-6~561×10-6g/m3,兩者的含量均高于400×10-
38、6g/m3,鐿的含量為2.08×10-6~2.23×10-6g/m3,其與鍶的比值為25.8~26.09t/T。所有的微量元素中,銫、銣、鋇、鈾、鉀等為親石元素,鉈、釹等為虧損高場強元素;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閃長巖中,相對原始地幔值而言,微量元素的含量往往較高,其中,銣與鍶的比值為0.087-0.213t/T,鋇的含量為419×10-6~644×10-6g/m3,鍶的含量為488×10-6
39、~645×10-6g/m3,兩者的含量均高于400×10-6g/m3,鐿的含量為1.79×10-6~1.91×10-6g/m3,其與鍶的比值為28.54~35.64t/T.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網圖上,顯示為親石元素,虧損高場強元素。</p><p><b> 稀土元素特征</b></p><p> 本次研究中通過花崗斑巖和黑
40、云母花崗巖反應內蒙古長山壕金礦中的稀土元素特征,花崗斑巖的稀土含量較低,∑REE含量為99.04×10-6~100.30×10-6ng/g.LREE與HREE的比值為11.47~12.51t/T,說明輕稀土分異較大,輕稀土富集。黑云母花崗巖的稀土含量同樣較低,∑LREE含量范圍為95.74×10-6~142.49×10-6ng/g,,∑LREE與HREE的比值為6.57~17.84t/T,說明輕稀
41、土富集,研究表明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區(qū)域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較少,輕稀土富集較大,一些成巖母漿中存在部分稀土元素,礦石形成過程中,可能發(fā)生斜長石分離結晶作用。</p><p><b> ?。ㄋ模┩凰靥卣?lt;/b></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的巖石中,主要同位素元素有銣、鍶、釤、釹四種,其中,前兩種同位素的含量差別不是很多,銣的含量179×10-6-
42、185×10-6g/m3范圍內,鍶的含量為581×10-6~588×10-6g/m3,不同同位素之間具有不同的比值,如銣87與鍶86同位素之間的比值為0.89~0.9093t/T,變化的幅度不是很大。根據鋯石LA-ICP-MS U-Pb年齡值進行計算,推測出鍶同位素比值,其范圍為0.71253~0.71310t/T,大于標準值的0.707t/T,結合前文地球化學特征的分析,就可以說明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巖石來
43、自富集地幔區(qū)域;而后兩種元素中,釤的含量為5.17×10-6~5.24×10-6g/m3,釹的含量為29.1×10-6~29.5×10-6g/m3,兩者含量的差距不是很大。釤147與釹144之間的比值為0.1777~0.17864t/T,而地殼當中,這兩種元素的比值為0.17~0.21t/T,這就說明了巖漿演化的階段中,沒有發(fā)生較為明顯的分異作用。推測出εNd(287Ma)的變化情況為-12.4~
44、-15.0,根據鋯石LA-ICP-MS U-Pb計算方式,可以</p><p><b> 三、礦床成因分析</b></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區(qū)構造演化</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構造演化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中遠古時期與新遠古時期。中元古時期是形成克拉通的過程中,使大陸邊緣出現了陸內裂陷,逐漸形成白云鄂博群,導致濱海相到淺
45、海相中的碎屑巖沉積,與此同時,該區(qū)域的堿性玄武巖出現噴射的現象,形成了洪積扇、濁積巖等形式的沉積結構。從總體上來看,其就是一個不斷擴張的過程;新元古時期中,盆地邊界活動越加頻繁,使盆地繼續(xù)的張陷,導致該盆地慢慢的發(fā)生了改變,變成了被動大陸邊緣盆地,該區(qū)域中出現了半深水沉積,或者是深水沉積現象,同時火成巖的作用下,使該區(qū)域形成了比魯特組。</p><p><b> 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b>
46、</p><p><b> 巖漿活動</b></p><p> 華北克拉通北邊的地區(qū),一直進行著巖漿活動,而二疊紀時期,活動得更加劇烈,因此,形成巖漿巖的過程中,就將巖漿巖帶到了更遠的地區(qū),使其分布的范圍更廣,其中包括了巖石類型也有很多,如輝長巖、輝綠巖等。同時,對花崗巖鈾-鉛定年時還可以發(fā)現,花崗巖形成于249~291Ma,這一時期當中,板底墊托作用開始出現,對
47、華北克拉通被沉積巖層不整合覆蓋的結晶變質巖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其逐漸的出現熔融現象。之后,二疊世中晚期,隨著巖漿侵入活動的不斷進行,巖漿巖逐漸的被帶到了更加廣泛的范圍內,經過長時間的巖漿活動后,最終形成了長山壕金礦床。</p><p><b> 成礦作用</b></p><p> 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形成的過程中,根據成礦作用的不同,主要有兩個成礦階段:第一個階段
48、是裂陷盆地不斷地擴張過程中,就會將其周圍的有機物進行還原,而這些有機物具有非常強的吸附能力,就會將其周圍的金等元素進行吸附,使成礦物質集中到一起,經過沉淀的作用,最終慢慢形成了最初級的金礦石;第二個階段是裂陷的過程中,一些地段就會出現海相火山噴發(fā)的動作,這種動作下,就會使成礦物質產生移動,將其帶到海底,從而形成了沉積巖,使該地區(qū)出現了礦胚。而對含金礦石進行同位素檢測時就可以發(fā)現,距離現今246~256Ma的海西晚期,與成礦作用有直接的聯
49、系,這一時期內,海西期構造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從而引發(fā)出了熱液活動,經過長時間的熱液活動,逐漸的形成了金礦床的主體。</p><p> 綜上所述,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形成的過程中,初始階段為中元古代,該地區(qū)出現了構造演化的現象,之后受到海西期巖漿活動的影響,使尚未結晶的部分液體從已結晶的粥狀物中擠出來,而使其富集成礦床,最后在成礦的作用下,使殼幔中的金元素活動劇烈,逐漸的出現了金礦化作用。</p>&
50、lt;p><b> 結論</b></p><p> 長山壕金礦位于白云鄂博群尖山組中,由于其侵入巖中,因此金的儲存量較低,侵入巖中幾乎沒有金元素的存在。</p><p> ?。?)在對礦體地質與礦石特征進行研究時,發(fā)現比魯特組區(qū)域的含金量相對較高,金礦化現象明顯,在該礦床的東西兩部分中,東部比魯特組的含金量較高明顯高于西部比魯特組。</p>&
51、lt;p> ?。?)通過對礦體的地球化學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進行分析,發(fā)現花崗巖的年齡值為290.8±2.8Ma,因此可以推算出此金礦床是于早二疊紀由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所共同形成的。</p><p> ?。?)長山壕金礦床形成的過程中,主要原因為:遠古時期的構造演化、二疊紀時期的巖漿活動以及海西晚期的成礦作用。</p><p> (5)通過上述成礦原因分可以發(fā)現,長山壕金礦
52、床成因類型為變質-熱液金礦床。</p><p><b> 致謝</b></p><p> 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老師不僅在學業(yè)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我還要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畢
53、業(yè)論文小組的同學們,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 </p><p>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最后我還要感謝培養(yǎng)我長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謝謝你們!</p><p> 最后,再次對關心、幫助我的老師和同學表示衷心地感謝!&l
54、t;/p><p><b> 參考文獻</b></p><p> [1]武廣,王國瑞,劉軍等.大興安嶺北部主要金屬礦床成礦系列和區(qū)域礦床成礦譜系[J].礦床地質,2014,09(06):1127.</p><p> [2]鐘日晨,李文博,霍紅亮.內蒙古霍各乞Cu-Pb-Zn礦床~(39)Ar/~(40)Ar年代學研究:元古代預富集疊加印支期變質
55、熱液礦化實例[J].巖石學報,2015,08(06):1735.</p><p> [3]張雪旎,王佳新,張賦.內蒙古巴彥哈爾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初探[J].地質與資源,2015,04(03):179.</p><p> [4]密文天,辛杰,席忠等.內蒙古商都項家村金礦床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J].黃金,2015,09(11):7.</p><p> [5]曹毅
56、,聶鳳軍,肖偉等,王豐翔.初論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床的成礦時限[J].巖石學報,2014,02(07):2092.</p><p> [6]徐發(fā),張寶印,徐占亮等.內蒙古索虎溝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與找礦標志[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06(14):55.</p><p> [7]趙百勝,劉家軍,王建平等.內蒙古長山壕金礦礦床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因研究[J].現代地質,2011,08
57、(06):1077.</p><p> [8]肖偉,聶鳳軍,劉翼飛等.內蒙古長山壕金礦區(qū)花崗巖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及地質意義[J].巖石學報,2012,01(02):535.</p><p> [9]李鳳仁,張賦.內蒙古四子王旗夏爾楚魯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J].地質與資源,2012,07(04):350.</p><p> [10]葛良勝,張文釗,卿敏等.內蒙古
58、畢力赫與侵入體有關的大型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研究[J].黃金科學技術,2012,06(05):1.</p><p> [11]毛景文,周振華,豐成友等.初論中國三疊紀大規(guī)模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背景[J].中國地質,2012,11(06):1437.</p><p> [12]王文旭,宋建中,曹曉盛等.內蒙古蓬勃山金礦床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J].世界地質,2013,09(01):35.&l
59、t;/p><p> [13]吳兆劍,韓效忠,祁才吉等.內蒙古達茂旗哈力齊金礦床地質和流體包裹體特征及成因類型[J].黃金,2013,08(05):11.</p><p> [14]聶鳳軍,江思宏,侯萬榮等.內蒙古中西部淺變質巖為容礦圍巖的金礦床地質特征及形成過程[J].礦床地質,2010,05(01):58.</p><p> [15]侯萬榮,聶鳳軍,徐斌等.內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地質大學人力資源與管理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江蘇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車輛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中國地質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測繪工程專業(yè)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
- 2016屆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 臨沂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2014屆地理科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 會展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法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護理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化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化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會展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數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食品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藥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山東建筑大學工程管理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山東建筑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延邊大學化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 大學經濟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