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豆芽汁培養(yǎng)乳酸菌條件的優(yōu)化【畢業(yè)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設計</b></p><p><b> ?。?0_ _屆)</b></p><p>  蘿卜——豆芽汁培養(yǎng)乳酸菌條件的優(yōu)化</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生

2、物工程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錄</b>

3、</p><p><b>  引言1</b></p><p><b>  1材料和方法2</b></p><p>  1.1 實驗材料2</p><p>  1.1.1 菌種2</p><p>  1.1.2 蘿卜與豆芽汁的制備2</p><p&

4、gt;  1.1.3 培養(yǎng)基2</p><p>  1.1.4 溶液和試劑2</p><p>  1.1.5 儀器3</p><p>  1.2 乳酸菌生長的條件優(yōu)化3</p><p>  1.2.1 蘿卜與豆芽汁比例對乳酸菌培養(yǎng)的影響3</p><p>  1.2.2 溫度對培養(yǎng)乳酸菌的影響3</p

5、><p>  1.2.3 培養(yǎng)基初始pH 培養(yǎng)乳酸菌的影響3</p><p>  1.2.4 最適培養(yǎng)條件正交試驗3</p><p><b>  2結果與分析4</b></p><p>  2.1 乳酸菌培養(yǎng)的條件4</p><p>  2.1.1 蘿卜與豆芽汁比例對乳酸菌培養(yǎng)的影響4<

6、;/p><p>  2.1.2 溫度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4</p><p>  2.1.3 培養(yǎng)基初始pH乳酸菌生長的影響5</p><p>  2.1.4 正交試驗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結果6</p><p><b>  3討論7</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

7、<p>  摘要:[目的]本文對蘿卜——豆芽汁培養(yǎng)乳酸菌條件優(yōu)化,以期得出乳酸菌的最佳培養(yǎng)條件。[方法]利用單因素法和正交試驗法對培養(yǎng)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并用可見分光光度計對培養(yǎng)液測量。[結果]在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中,單因素法確定了乳酸菌最適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35℃,pH=7.0,蘿卜:豆芽汁為1:5;正交設計法確定了乳酸菌最適培養(yǎng)條件為度35℃,pH=7.0,蘿卜:豆芽汁為1:5。</p><p>  關鍵詞

8、:乳酸菌;條件優(yōu)化;蘿卜;豆芽</p><p>  Abstract: [Objective]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ith radish -- bean sprouts juice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get the best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

9、tio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Methods]Through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studied. And nutrient solution was measured by using spectrophotometer. [

10、Results] In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single factor determin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p><p>  Keywords: lactobacillus;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Turnip; Bean sprouts</p><p><b>

11、;  引言</b></p><p>  凡是能從葡萄糖或乳糖的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乳酸的細菌都統(tǒng)稱為乳酸菌。這是一群十分龐雜的細菌,目前至少可分為18個屬,共有200多種。除了極少數(shù)外,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人體內(nèi)必不可少的而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廣泛存在于人體的腸道中。</p><p>  乳酸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源乳酸菌,一類是植物源乳酸菌[1]。因為動物源取自于動

12、物,因菌種常處于相對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其生物功效也不是很穩(wěn)定,且在大量食用的同時,很容易導致人體動物蛋白過敏,即排斥反應。而植物源乳酸菌,因為取自植物易被人體認可,不論攝取多大的量,人體不會產(chǎn)生異體蛋白排斥反應,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動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動物源多8倍的數(shù)量到達人體小腸內(nèi)定植,從而發(fā)揮其強大而穩(wěn)定的生物功效。 </p><p>  乳酸菌均歸類于乳酸菌科[2]。這些細菌形態(tài)上差異頗大,既有長桿狀或短桿狀的

13、,又有圓形的;所有種類都是革蘭氏陽性菌,不形成芽孢,也不會運動(有例外)。它們從碳水化合物得到能量,分泌乳酸。是專性發(fā)酵菌。乳酸菌能夠在空氣或氧氣下生長,它們是厭氧菌,但是耐氧的。一方面乳酸菌的生長需要輔助因子,他們大多需要某些維生素(核黃素、硫胺素、泛酸、煙酸、葉酸、生物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3]。另一方面乳酸菌具有大部分微生物所沒有的利用乳糖的能力。乳酸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與他們的特殊營養(yǎng)要求和能量產(chǎn)生類型(完全通過發(fā)酵)有關。土

14、壤和水中幾乎從未發(fā)現(xiàn)過它們。</p><p>  乳酸菌按其發(fā)酵葡萄糖僅僅產(chǎn)生乳酸還是有附加產(chǎn)物而分為同型發(fā)酵菌和異型發(fā)酵菌-兩種類型。</p><p>  同型乳酸發(fā)酵:同型發(fā)酵乳酸菌通過糖酵解途徑產(chǎn)生純的或差不多(90%)純的乳酸。</p><p>  C6H12O6→2CH3CHOH-COOH</p><p>  異型乳酸發(fā)酵:異型乳酸

15、發(fā)酵菌缺乏果糖—二磷酸途徑的關鍵酶—醛縮酶和丙糖—磷酸異構酶。因此葡萄糖的起始降解完全是通過戊糖—磷酸途徑,根據(jù)產(chǎn)物不同,又分為2種類型:</p><p>  (1)明串珠菌按下式發(fā)酵葡萄糖:C6H12O6→CH3-CHOH-COOH+CH3-CH2OH+CO2</p><p> ?。?)雙歧桿菌按下式發(fā)酵葡萄糖:2C6H12O6→2CH3-CHOH-COOH+3CH3COOH</p

16、><p>  乳酸菌的應用歷史非常悠久, 但真正科學地研究和利用始于19世紀中葉。食品級乳酸菌的優(yōu)良特性已引起食品微生物界的注意, 在對其生理作用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 它在食品方面的應用亦越來越廣泛。目前, 乳酸菌已廣泛應用于乳制品、肉制品、蔬菜制品、軟飲料等食品中[4-9], 隨著濃縮、冷凍干燥等相應技術的發(fā)展, 乳酸菌與人們的生活的關系將越來越密切。</p><p>  乳酸菌不僅可以提高

17、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改善食品風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近年來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營養(yǎng)功能,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夠調節(jié)機體胃腸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態(tài)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價,降低血清膽固醇,控制內(nèi)毒素,抑制腸道內(nèi)腐敗菌生長繁殖和腐敗產(chǎn)物的產(chǎn)生,制造營養(yǎng)物質,刺激組織發(fā)育,從而對機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生理功能、細胞感染、藥物效應、毒性反應、免疫反應、腫瘤發(fā)生、衰老過程和突然的應急反應等產(chǎn)生作用[10-11]。由

18、此可見,乳酸菌的生理功能與機體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梢哉f,如果乳酸菌停止生長,人和動物就很難健康生存。也正因為如此,乳酸菌被廣泛用于輕工業(yè)、食品、醫(yī)藥及飼料工業(yè)等許多行業(yè)上[12-15]。</p><p>  乳酸菌是一種存在于人類體內(nèi)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夠將碳水化合物發(fā)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夠幫助消化,有助人體腸臟的健康,因此常被視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內(nèi)。在人體腸道內(nèi)棲息著數(shù)百種的細菌,其數(shù)量超過百萬億

19、個。其中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雙歧桿菌等為代表,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腸桿菌、產(chǎn)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等為代表。益生菌是一個龐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個不小的菌群,當益生菌占優(yōu)勢時(占總數(shù)的80%以上),人體則保持健康狀態(tài),否則處于亞健康或非健康狀態(tài)。長期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以乳酸菌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們數(shù)量的多和少,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壽命長短,科學家長期研究的結

20、果證明,乳酸菌對人的健康與長壽非常重要。 </p><p>  而人體腸道內(nèi)乳酸菌擁有的數(shù)量,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會逐漸減少,當人到老年或生病時,乳酸菌數(shù)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老年人臨終完全消失。在平時,健康人比病人多50倍,長壽老人比普通老人多60倍。因此,人體內(nèi)乳酸菌數(shù)量的實際狀況,已經(jīng)成為檢驗人們是否健康長壽的重要指標?,F(xiàn)在,由于廣譜和強力的抗菌素的廣泛應用,使人體腸道內(nèi)以乳酸菌為主的益生菌遭受到嚴

21、重破壞,抵抗力逐步下降,導致疾病越治越多,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所以,有意增加人體腸道內(nèi)乳酸菌的數(shù)量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乳酸菌,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菌種,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腸內(nèi)益生菌,人體腸道內(nèi)以乳酸菌為代表的益生菌數(shù)量越多越好。也完全符合諾貝爾得獎者生物學家梅契尼柯夫“長壽學說”里所得出的結論,乳酸菌=益生菌=長壽菌。</p><p>  人類面對抗生素的日漸無能為力的現(xiàn)狀,正在不斷尋求新的更加有效的生物抗

22、菌產(chǎn)品,世界發(fā)達國家首先認識并開創(chuàng)了以使用乳酸菌為代表的免疫療法革命。瑞典科學家研究發(fā)布的結果是,治療胃和大腸炎癥時直接喝乳酸菌比用抗生素更好,危險性幾乎為零。而在日本,乳酸菌制品已占日本乳制品市場的85%以上,二十年來日本青年平均身高增加15厘米,人口平均壽命達85歲,居世界第一位。這都是乳酸菌制品所帶來的直接健康功效。</p><p>  其實普通的乳酸菌,活力極弱,它們只能在相對受限制的環(huán)境中存活,一但脫離

23、這些環(huán)境,其自身也會遭到滅亡。只有經(jīng)過特殊工藝處理的乳酸菌才能到達腸道。進入腸內(nèi)的乳酸菌,必須具備數(shù)量多、活力強,才能發(fā)揮其生物功效。如何研制出高濃度且活力強的乳酸菌,成為了當今微生學家們追求的夢想。</p><p>  本試驗從溫度、pH值、蘿卜—豆芽汁比例這三個方面探討乳酸菌的培養(yǎng)條件[16-23],以期得到乳酸菌的最適培養(yǎng)條件。</p><p><b>  1材料和方法&l

24、t;/b></p><p><b>  1.1 實驗材料</b></p><p><b>  1.1.1 菌種</b></p><p>  MRS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葡萄糖20g,檸檬酸二銨2g,硫酸鎂0.58g,牛肉膏10g,磷酸氫二鉀2g,碳酸鈣 20g,硫酸錳0.25g,乙酸鈉5g,吐溫80

25、1mL,蒸餾水1000mL,pH 6.2~6.4,121 ℃滅菌15 min。 固體培養(yǎng)基需加入瓊脂粉15g 將挑選的菌種接種到MRS斜面并在30℃恒溫培養(yǎng),待菌落豐滿時,4℃保藏備用。</p><p>  1.1.2 蘿卜與豆芽汁的制備</p><p>  將豆打漿后,先用4層紗布過濾;濾液煮沸20min,再次過濾后,即制得澄清透明的豆芽汁;新鮮青蘿卜洗凈、去皮、切塊、打漿,4層紗布過濾

26、,3000r/min離心5min取上清液,置于4℃冰箱中保存。</p><p><b>  1.1.3 培養(yǎng)基</b></p><p>  將蘿卜與豆芽汁按試驗所需的比例混合,調配成不同的pH,121℃滅菌20 min。</p><p>  1.1.4 溶液和試劑</p><p><b>  調pH用的酸堿溶液

27、</b></p><p>  1)1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p><p>  稱取氫氧化鈉40.0 g,用蒸餾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即可。</p><p>  2)0.1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 </p><p>  1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 10 ml</p><p>  蒸餾水

28、 90 ml</p><p>  3)1 mol/l的鹽酸溶液</p><p>  吸取36%的濃鹽酸86.2 ml,用蒸餾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得到1 mol/l的鹽酸溶液。</p><p>  4)0.1 mol/l的鹽酸溶液</p><p>  1 mol/l的鹽酸溶液 10

29、ml</p><p>  蒸餾水 90 ml</p><p>  pH=4.0的標準溶液(實驗室)</p><p><b>  1.1.5 儀器</b></p><p>  新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寧波江南儀器廠</p>&l

30、t;p>  SL-502電子天平 上海民橋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p><p>  Acculab ALC210.3電子天平 Acsulab公司</p><p>  PHS-25型顯數(shù)PH計 上海民橋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p>

31、;<p>  LRH-190-S微電腦控制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 廣東省醫(yī)療器械廠 </p><p>  DNP-9162型新型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 寧波江南儀器廠</p><p>  SPX型智能生化培養(yǎng)箱 寧波江南儀器廠</p><p&

32、gt;  T6新悅型可見分光光度計 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p><p>  LDZX-40BI型立式自動電熱壓力蒸汽滅菌鍋 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 </p><p>  TDL-5臺式低數(shù)大容量離心機 江蘇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p><p>  JX-2168金熊食品加

33、工機 福州金熊電器有限公司</p><p>  移液槍(10 μl、100 μl、200 μl、1000 μl) </p><p>  其他儀器:超凈工作臺,電冰箱,培養(yǎng)皿等</p><p>  1.2 乳酸菌生長的條件優(yōu)化</p><p>  1.2.1 蘿卜與豆芽汁比例對乳酸

34、菌培養(yǎng)的影響</p><p>  蘿卜與豆汁分別以1:5、1:10、1:15的比例混合,調pH為7.0,121℃滅菌20 min,冷卻后接種,在35℃下培養(yǎng),培養(yǎng)14h后,稀釋5倍,以各自的空白培養(yǎng)基調零,測波長620nm處的OD值來確定最佳比例。</p><p>  1.2.2 溫度對培養(yǎng)乳酸菌的影響</p><p>  以上面確定的蘿卜與豆芽汁比例配制,調pH為

35、7.0,121℃滅菌20 min,冷卻后接種,分別在30℃、35℃、40℃下培養(yǎng),培養(yǎng)14h后,稀釋5倍,以各自的空白培養(yǎng)基調零,測波長620nm的OD值來確定最佳溫度。</p><p>  1.2.3 培養(yǎng)基初始pH 培養(yǎng)乳酸菌的影響</p><p>  以上面確定的蘿卜與豆芽汁比例配制,分別調ph為6.5、7.0、7.5,121℃滅菌20 min,冷卻后接種,在上面確定的溫度下培養(yǎng),培

36、養(yǎng)14h后,稀釋5倍,以各自的空白培養(yǎng)基調零,測波長620nm的OD值來確定最佳PH。</p><p>  1.2.4 最適培養(yǎng)條件正交試驗</p><p>  對蘿卜與豆芽汁比例、溫度、PH進行正交試驗,由于不考慮交互作用,選用正交表L9(34)安排實驗,用可見分光光度計測波長620nm的OD值來選擇最佳培養(yǎng)條件。</p><p>  表1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37、;/p><p>  Tab.1 Orthogonal test factor level table</p><p><b>  2結果與分析</b></p><p>  2.1 乳酸菌培養(yǎng)的條件</p><p>  2.1.1 蘿卜與豆芽汁比例對乳酸菌培養(yǎng)的影響</p><p>  碳源對微生物生長

38、代謝的作用主要為提供細胞的碳架,提供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產(chǎn)物的碳架。在制作微生物培養(yǎng)基或細胞培養(yǎng)基時有重要的作用,為微生物或細胞的正常生長,分裂提供物質基礎。微生物生長和產(chǎn)物合成需要氮源。氮源主要用于菌體細胞物質(氨基酸、蛋白質、核酸等)和含氮代謝物的合成。培養(yǎng)基中使用的氮源可分為兩大類:有機氮源和無機氮源。常用的無機氮源包括各種銨鹽、硝酸鹽和氨水等。常用的有機氮源有花生餅粉、黃豆餅粉、棉子餅粉、玉米漿、酵母粉、魚粉、蠶蛹粉

39、、蛋白胨、麩皮、廢菌絲體等。由于青蘿卜富含淀粉,豆芽富含蛋白質,兩者混合后可為菌體生長提供相對充足的碳源和氮源。通過培養(yǎng)基中蘿卜與豆芽汁比例的不同,我們可以得出最適乳酸菌生長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例。由表2可知,當只考慮蘿卜與豆芽汁比例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時,蘿卜與豆芽汁比例為1:5時,乳酸菌生長最好。但從表2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蘿卜與豆芽汁比例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不是很大。</p><p>  表2 蘿卜豆芽汁比例對乳酸菌

40、培養(yǎng)的影響</p><p>  Tab.2 Carrot juice of bean sprouts the influence of propor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ivation</p><p>  2.1.2 溫度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p><p>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改變溫度一定會影響微生物體內(nèi)所

41、進行的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從而對微生物的各種生理特性的表達產(chǎn)生影響。一方面,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的上升,酶活性提高,細胞的生物化學反應速度和生長速度加快,一般溫度每升高10℃,生化反應速率增加一倍,同時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產(chǎn)物的溶解度提高,細胞膜的流動性增大,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代謝產(chǎn)物的排出;另一方面,機體的重要組成,如核酸、蛋白質等對溫度較敏感,隨著溫度的升高可遭受不可逆的破壞。每一種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物溫度區(qū),包括最低生長溫度和最高生長

42、溫度以及最適生長溫度,最適生長溫度可以刺激生長,不適的溫度可能會改變微生物的形態(tài)、代謝、毒力等,嚴重的會導致死亡。由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溫度乳酸菌生長的影響還是很大,溫度在30-40℃之間,乳酸菌都可以生長,35℃為該乳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溫度在35℃之前時,該乳酸菌的生長隨溫度的增長而加快,在35℃之后時,則隨溫度的增長而減緩。</p><p>  圖1 溫度對乳酸菌生長的影響</p><p>

43、;  Fig.1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growth</p><p>  2.1.3 培養(yǎng)基初始pH乳酸菌生長的影響</p><p>  pH對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主要通過幾個方面實現(xiàn):一是使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所帶電荷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其生物活性;二是引起細胞膜電荷變化,導致微生物細

44、胞吸收營養(yǎng)物質能力改變;其三是改變環(huán)境中營養(yǎng)物質的可給性及有害物質的毒性。不同微生物對pH 條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它們只能在一定的pH范圍內(nèi)生長,這個pH范圍有寬、有窄,而其生長最適pH常限于一個較窄的范圍,對pH條件的不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微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微生物的正常生長需要最適pH值,當環(huán)境中的pH值超過或低于其適于生長的pH值范圍時,微生物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培養(yǎng)基初始pH對乳酸菌生長是有影響

45、的,pH在6.5-7.0時,乳酸菌生長隨pH的增長而加快,當pH在7.0-7.5時,乳酸菌生長隨pH的增長反而減緩,pH為7.0時,乳酸菌生長達到最大。</p><p>  圖2 培養(yǎng)基初始pH 乳酸菌生長的影響</p><p>  Fig.2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pH for lactic acid bacteria growth</p>&l

46、t;p>  2.1.4 正交試驗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結果</p><p>  營養(yǎng)豐富而平衡的培養(yǎng)基是微生物良好生長的必備條件。培養(yǎng)基是微生物測定的基礎,培養(yǎng)基的質量因而成了保證微生物實驗成功的關鍵。極差R越大,說明該因子的水平變動時,試驗結果的變動越大,即該因子對試驗結果的影響越大,由表3極差分析結果可知,決定因子的主次順序為溫度>蔬菜汁比例>初始pH值。根據(jù)直觀分析圖(圖3)確定試驗的最適組合為A1

47、B2C2,即蘿卜汁:豆芽汁為1 :5,溫度35 ℃和初始pH值為7.0。</p><p>  表3種子培養(yǎng)條件L9(34)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p><p>  Tab.3 Designs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L9(34) on the seed cultivation</p><p>  圖3 種子培

48、養(yǎng)條件正交試驗L9(34)結果直觀分析圖</p><p>  Fig.3 Analysi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L9(34) on the seed cultivation</p><p><b>  3討論</b></p><p>  乳酸菌的應用十分廣泛,國際市場上乳酸發(fā)酵制成的產(chǎn)品,是農(nóng)業(yè)、紡織、化工、醫(yī)藥等行業(yè)

49、的重要原料,此外還有乳酸菌飲料、酸奶、醬油等舉不勝舉。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乳酸菌的生理功能極其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使乳酸菌在食品和醫(yī)藥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p><p>  因此,大規(guī)模的乳酸菌培養(yǎng),成為了各個研究所的研究目標。而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研究,乳酸菌的培養(yǎng)方法已經(jīng)很多了。在田洪濤等人的研究中表明,MRS培養(yǎng)基中添加質量分數(shù)為5.0%啤酒液、質量分數(shù)為0.3%玉米漿、質量分數(shù)為7.5%番茄汁、質量分

50、數(shù)為1%乳糖,在37 ℃下培養(yǎng)24h的嗜熱鏈球菌活菌數(shù)較對照提高了40倍。在乳酸菌的培養(yǎng)過程中,通過追加營養(yǎng)物質、排除代謝產(chǎn)物、調節(jié)pH值等措施,解除代謝產(chǎn)物—乳酸對細胞的抑制作用,延長乳酸菌對數(shù)生長期,以獲得高濃度的細胞培養(yǎng)物,主要有化學中和法: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向培養(yǎng)液加入緩沖鹽,使培養(yǎng)液的酸度在一定范圍內(nèi);膜滲析法:向乳酸菌培養(yǎng)液中不斷加入營養(yǎng)物質,代謝產(chǎn)物通過膜除去。膜滲析法是目前國內(nèi)外最先進的方法,但該法對膜材料和操作技術要求很高

51、。在緩沖鹽法濃縮培養(yǎng)研究領域中,美國和意大利處于領先水平,但其配方保密。</p><p>  本試驗選擇了人們常見蔬菜價格較低的蘿卜及產(chǎn)量較大的豆芽作為原料,對乳酸菌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在本試驗條件下,通過單因素試驗,可以得出乳酸菌生長的最適蘿卜與豆芽汁比例為1:5,溫度為35 ℃,pH為7.0。而通過正交試驗,乳酸菌最適生長條件為蘿卜:豆芽汁=1:5,溫度=35 ℃,pH=7.0。并且在正交試驗中,根據(jù)極差的分析,決

52、定因子的主次順序為溫度>蔬菜汁比例>初始pH值。</p><p><b>  參考文獻</b></p><p>  [1] 孟祥晨, 杜鵬, 李艾黎等.乳酸菌與乳品發(fā)酵劑[M].科學出版社, 2009: 4-5.</p><p>  [2] 施安輝, 周波. 乳酸菌分類、生理特性及在食品釀造工業(yè)中的應用[J]. 中國調味品, 200

53、1, 25(11): 3-8.</p><p>  [3] 劉屹峰. 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學功能[J].丹東紡專學報, 2002, 6(3): 5-8.</p><p>  [4] 羅富英, 李再峰等. 濃縮鮮荔枝果汁乳酸菌飲料的研制[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6, 27(1): 2-4.</p><p>  [5] 趙玉紅, 張立鋼, 龐偉娜. 乳酸菌和酵母

54、菌共生發(fā)酵面包的研究[J ].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3 , 24 (3): 61-62.</p><p>  [6] 林燕文, 王茂先等. 具養(yǎng)顏功效的乳酸菌發(fā)酵型泡菜工藝條件研究[J]. 食品科技, 2006, 25(2): 25-31.</p><p>  [7] 梁明月. 活乳酸菌乳飲料的研究[J ] .食品科學, 2002, 36(8): 314-316.</p>

55、<p>  [8] 吳祖興. 乳酸菌在發(fā)酵香腸中的應用研究[J ]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2, 23 (8): 55-57.</p><p>  [9] 趙玲艷, 鄧放明, 楊撫林.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發(fā)酵果蔬中的應用[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04, 34(5): 56-59.</p><p>  [10] 劉麗莉, 董鐵有等. 6種乳酸菌降解膽固醇的體外試驗[J].

56、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5, 26(6): 85- 88.</p><p>  [11] 陸曉娜, 楊海燕等. 新疆馬奶酒中降膽固醇乳酸菌的篩選及性狀研究[J].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 2006, 9(1): 32-39.</p><p>  [12] 馮金曉, 薛長湖, 徐瑩等. 響應面法優(yōu)化 Protease M 酶解牡蠣工藝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09, 34(5): 184-1

57、95.</p><p>  [13] 敬思群.優(yōu)質乳酸菌的應用[J]. 中國乳業(yè), 2002, 36(6): 18- 20.</p><p>  [14] 岳春, 初峰, 侯振建. 液態(tài)法生產(chǎn)食醋工藝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5, 26(3): 113-115.</p><p>  [15] 吳定, 鄒耀洪, 王云等. 固定化酶生產(chǎn)低聚異麥芽糖工藝研究[J

58、]. 食品科學, 2005, 26(3): 125-127.</p><p>  [16] 呂加平, 于景華等. 乳酸菌發(fā)酵劑優(yōu)良菌種的選育[J ]. 中國乳品工業(yè), 2002, 50 (5): 49-52.</p><p>  [17] 段宇珩, 談重芳, 王雁萍等. 乳酸菌鑒定方法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7, 28(4): 242-244. </

59、p><p>  [18] 湯保貴, 歐柱榮, 徐中等. 乳酸菌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J]. 飼料研究, 2007, 49(8): 26-31.</p><p>  [19] Wanmeng Mu, Chao Chen, Xingfeng Li.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medium for the productionof phenyllactic acid by Lacto

60、bacillus sp. SK007.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0 (2009) 1366–1370.</p><p>  [20] S.L. Liew, A.B. Ariff.Optimization of medium composi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robiotic microorganism, Lactobacillus rhamn

61、osu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02 (2005) 137–142.</p><p>  [21] 田洪濤, 賈英民等. 嗜熱鏈球菌促生長物質研究及增殖培養(yǎng)基優(yōu)化篩選[J ]. 食品科學, 2002, 10 (5): 60-62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