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變式訓練1 某同學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時,畫出了如圖21-3甲所示的三條圖線,這三條圖線表示實驗中的________不同. 圖21-3甲,解析 如圖21-3乙所示,過F軸上的某一點作一條平行于a軸的直線,與三條圖線有三個交點,可以看出三個交點對應的縱坐標a的值不同,a的值越小,運動狀態(tài)越難改變,慣性越大,質量也就越大,可見三條圖線
2、對應實驗中物體的質量不同,且斜率越小的,質量越大. 圖21-3乙 答案 小車的質量,三、實驗誤差分析 例3 用圖21-4甲所示的裝置研究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作用力的關系.研究的對象是放在長木板上的小車,小車的質量為M,長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小車前端拴著細輕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著沙桶.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的作用力F等于沙和桶的總重力mg.用改變沙的質量的辦法來改變小車的作用力F,用打點計時器測出小車的加速度a,
3、得出若干組F和a的數(shù)據.然后根據測得的數(shù)據作出a-F 圖線.,圖21-4 一學生作出圖21-4乙所示的圖線,發(fā)現(xiàn)橫軸上的截距OA較大,明顯地超出了偶然誤差的范圍,這是由于在實驗中沒有進行下面的步驟,即 . 解析 細繩對小車的拉力F達到一定的數(shù)值前,小車仍靜止,表示木板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同時也表明該同學做實驗時,沒有給實驗裝置平衡摩擦力. 答案
4、 給實驗裝置平衡摩擦力,變式訓練2 如果此學生根據測得的數(shù)據作出的a-F圖線如圖21-5所示,則: 圖21-5 (1)實驗中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應該怎樣處理這種情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當力F為零時,加速度不為零,就說明當力為零時,小車仍在長木板上向下加速,其原因就是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傾角過大,使得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小車所受滑動摩擦力,所以應重新調整木板,平衡摩擦力. 答案 (1)平衡摩擦力時,長木板的傾角過大 (2)減小長木板的傾角,重新平衡摩擦力,四、實驗注意事項 例4
6、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當作用力一定時(懸掛的重物或沙桶重力不變),探索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裝沙的小桶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測出小車的質量M和沙及沙桶的質量m,直接用公式 求出,解析 在平衡摩擦力時,不
7、應將裝沙的小桶通過定滑輪連在小車上,而是在木板后端墊上適應厚度的薄片,再觀察小車能在木板上帶著紙帶勻速下滑即可,故選項A錯誤,B正確;操作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再放開小車,故選項C錯誤;牛頓第二定律是本實驗要達到的目標,不能把它作為理論根據來計算加速度,其加速度只能從紙帶提供的數(shù)據計算得出,故選項D錯誤. 答案 B,互動平臺 育才老師教你探索問題 在《新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是同學們重要的學習目標,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大
8、致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出問題 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xiàn)象或實驗觀察中發(fā)現(xiàn)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并能表述這些問題,樹立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觀念. (2)猜想與假設 根據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對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明確探究目的和已有條件,能設計實驗過程并選擇所需器材;嘗試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變量的初步意識.,(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9、 能通過實驗和觀察收集證據,通過信息資源收集資料,嘗試評估有關數(shù)據、資料的科學性;能按說明正確使用簡單的儀器,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識. (5)分析與論證 能初步描述實驗數(shù)據或有關信息,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比較,能進行因果推理,能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 (6)評估 有評估探究過程和結果的意識,注意假設與探究結果間的差異,注意探究過程中未解決的矛盾及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進一步改進探究方案,樹立吸收經驗教訓的意識. (7)
10、交流與合作 能寫出探究報告且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識,有團隊精神,合作中既注意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課時22 牛頓第二定律 課前導航 “螳臂當車”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薄 ≌埬闼伎迹骸 ◇蹞踯囖H的力能否使車產生加速度?若能,該加速度又有多大?對車的運動狀態(tài)影響如何?,基礎梳理,知識精析 一、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1、 1.對牛頓第二定律“五性”的理解 (1)“瞬時性”:牛頓第二定律表明了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a為某一瞬時的加速度,F(xiàn)即為該時刻物體所受的合外力. (2)“矢量性”:公式F=ma是矢量式,任一瞬時,a的方向均與合外力方向相同. (3)“同一性”:一是指加速度a相對于同一個慣性系;二是指式中F、m、a三量必須對應同一個物體或同一個系統(tǒng). (4)“同時性”:牛頓第二定律中F、a只有因果關系而沒有先后之分
12、.F發(fā)生變化,a同時變化,包括大小和方向. (5)“獨立性”:若a為物體的實際加速度,則F必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而作用于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生的加速度也都遵循牛頓第二定律,與其他力無關,而物體實際的加速度則是每個力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2.m與F和a的關系 物體的質量與物體所受的力和物體的加速度無關,我們不能根據m=得出m∝F,m∝的結論.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公式m=:物體的質量m在數(shù)值上總等于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F與物體所產生的
13、加速度a之比. 3.對公式G=mg的理解 (1)在初中學過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G=mg,當時指出g=9.8 N/kg. (2)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又學了g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9.8 m/s2. (3)通過學習本章的牛頓第二定律,對公式G=mg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g是由于地面上的物體受重力而產生的加速度.,二、牛頓第一、二定律綜合理解 1.牛頓第一定律并不是牛頓第二定律F合=0時的特殊情形,因為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體
14、不受外力的運動狀態(tài),是一種理想情況. 2.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第一定律指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從而完善了力的內涵;而第二定律則進一步定量地給出了決定物體加速度的因素. 3.要研究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做什么運動,必須知道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牛頓第一定律是研究力學的出發(fā)點,是不能用牛頓第二定律來代替的.,三、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1.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一般步驟 (1
15、)認真分析題意,明確已知條件和所求量. (2)選取研究對象.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整體.同一題目,根據題意和解題需要也可以先后選取不同的研究對象. (3)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畫好受力圖,指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4)選正方向或建立坐標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的方向為某一坐標軸的正方向. (5)求合外力. (6)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必要時還要對結果進行
16、討論,對于不切實際、不合理的解要舍去.,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結合力的正交分解法解題. (1)正交分解法是把一個矢量分解在兩個互相垂直的坐標軸上的方法,其實質是將復雜的矢量運算轉化為簡單的代數(shù)運算. 表示方法: (2)為減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標系時,確定x軸正方向有兩種方法: ?、俜纸饬Χ环纸饧铀俣取 ⊥ǔR约铀俣萢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把力分解到坐標軸上,分別求合力:Fx=ma,F(xiàn)y=0. ?、诜纸饧铀俣榷环纸饬?/p>
17、 若分解的力太多,比較煩瑣,可根據物體受力情況,使盡可能多的力位于兩坐標軸上而分解加速度a,得ax和ay,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方程組Fx=max,F(xiàn)y=may.,方法指導 一、力與運動關系的理解 例1 如圖22-1所示,輕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長時恰好到達O點,將質量為m(視為質點)的物體P與彈簧連接,并將彈簧壓縮到A由靜止釋放物體后,物體將沿水平面運動.若物體與水平面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則關于物體運動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18、 ) 圖22-1 A.從A到O速度不斷增大,從O到B速度不斷減小 B.從A到O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從O到B速度不斷減小 C.從A到O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從O到B加速度不斷增大 D.從A到O加速度不斷減小,從O到B加速度不斷增大,解析 設物體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分析物體受力情況可知從A到O的過程中,彈簧對物體的彈力kx向右,摩擦力μmg向左,取向右為正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kx-μmg=ma,開
19、始階段,kx>μmg,物體P向右加速,但a隨x的減小而減小,當kx=μmg時,加速度a=0,此后a隨x的減小而反向增大,因a與速度反向,物體P的速度減小;物體P由O到B的過程,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彈簧對物體的彈力方向向左,摩擦力μmg也向左,取向左為正方向,有:kx+μmg=ma,a隨x的增大而增大,故此過程a與v反向,物體的速度不斷減?。C上所述選項B、C正確.,答案 BC 點評 (1)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變化情況,由物體的合外力變化來
20、確定,只要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確定了合外力的變化規(guī)律,即可由牛頓第二定律確定加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 (2)物體速度的變化由物體的加速度決定.速度與加速度同向,速度增加;速度與加速度反向,速度減?。?變式訓練1 如圖22-2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從它接觸豎直放置的彈簧開始,到彈簧壓縮到最大限度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 圖22-2 A.加速度變大,速度變小 B.加速度變小,速度變大 C
21、.加速度先變小后變大,速度先變大后變小 D.加速度先變小后變大,速度先變小后變大,解析 小球與彈簧剛接觸時的速度豎直向下,剛開始階段,彈簧彈力較小,mg-kx=ma,a向下,隨彈簧壓縮量x的增大而減小,因a、v同向,速度增大,當mg=kx以后,隨著x的增大,彈力大于重力,合外力向上,加速度向上,小球的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相反,小球做減速運動,直到彈簧的壓縮量最大.綜上所述,選項C正確. 答案 C,二、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 例2
22、 如圖22-3甲所示,天花板上用細繩吊起兩個用輕彈簧相連的質量相同的小球.兩小球均保持靜止.當突然剪斷細繩時,上面小球A與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為( ) 圖22-3甲 A.aA=g,aB=g B.aA=g,aB=0 C.aA=2g,aB=0 D.aA=0,aB=g,解析 牛頓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和加速度的瞬時對應關系,合外力不變,加速度不變,合外力改變,則加速度也瞬間改變,分析某瞬間物體的受力
23、情況,求出合外力,即可得出物體某瞬間的加速度. 剪斷細繩之前設彈簧彈力大小為F,對A、B兩球在斷線前分別受力分析如圖22-3乙所示. 圖22-3乙,由二力平衡可得: F=mg,F(xiàn)繩=mg+F=2mg 剪斷細繩瞬間,細繩拉力F繩瞬間消失,而彈簧的彈力F瞬間不發(fā)生變化(時間極短,兩球沒來得及運動),此時對A、B分別用牛頓第二定律(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
24、有: mg+F=maA,mg-F=maB, 可得:aA=2g,方向豎直向下,aB=0,所以選項C正確. 答案 C,,解析 首先確定研究對象,先選整體,求出A、B共同的加速度,再單獨研究B,B在A施加的彈力作用下加速運動,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圖22-4乙 將m1、m2看做一個整體,其合外力為F,由牛頓第二定律知,F(xiàn)=(m1+m2)a,再以m2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22-4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25、: F12=m2a,以上兩式聯(lián)立可得: ,選項B正確. 答案 B,變式訓練2 (1)例3中,若兩個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其他條件不變,則物體A對B的作用力為多大?(兩物體仍做加速運動) (2)例3中的兩個物體,放在光滑的傾角為θ的斜面上,用力F推著向上加速運動,則物體A對B的作用力多大?
26、 甲,解析 (1)將m1、m2看做一個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μ(m1+m2)g=(m1+m2)a 再以m2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如圖甲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12-μm2g=m2a 聯(lián)立解得:F12= F.,,互動平臺 育才老師與細心同學關于“螳臂當車”的對話 細心:老師,我現(xiàn)在知道了“螳臂當車”的物理原理. 育才:那你說說. 細心:螳螂
27、擋車轍的力能使車產生一個相應的加速度,但由于力很小,而車的質量又很大,所以根據牛頓第二定律a=可知,這個力產生的加速度很小,對小車運動幾乎不產生影響.因此,螳螂盡管使出了全力,甚至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但還是絲毫未能改變車的運動狀態(tài). 育才:看來你還真知道了不少!,粗心同學與細心同學關于“推車不動”的對話 粗心:我能提起80 kg的物體,說明我的力約為800 N,可我去推一輛停著的小汽車卻推不動它.若按牛頓第二定律a=計算的話,
28、這個推力產生的加速度也不算很小,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細心:看你還真粗心呢!你的推力產生的加速度是不算很小,但汽車同時還受到一個等值、反向的靜摩擦力,它可也要產生加速度,因此汽車能否運動應看合加速度. 粗心:明白了,雖然每一力都能各自獨立產生加速度,但幾個力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時,表現(xiàn)出來的應是合外力的加速度(或者是每個力產生的加速度的合成).看來思考問題還真要向你學習!,課時23 力學單位制 課前導航 究竟哪一個是加速度
29、的國際單位 由加速度的定義式a=可知,當速度單位是m/s,時間單位是s時,加速度的單位是m/s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a=可知,當質量單位是kg,力的單位是N時,加速度的單位是N/kg. 請你思考: 加速度的這兩個單位中,究竟哪一個才是它的國際單位呢?,基礎梳理,知識精析 一、力學單位制分類 1.選定基本單位的原則 (1)在力學中有最基本的地位. (2)可使基本單位的數(shù)目最少. 因為力學研究物體在
30、運動變化過程中力與運動的關系,因此聯(lián)系物體自身屬性的量(質量)和反映空間尺度的量(長度)以及時間,必然與物體受力后的運動變化聯(lián)系得最密切、最普遍,所以這三個物理量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事實也表明,用這三個量作基本單位,可使力學的單位數(shù)目最少,所以在力學中規(guī)定m、kg、s為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2.力學中的單位制分類 (1)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為m、kg、s(長度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導出單位為m/s、m/s2、N等),比較如下表.
31、 (2)厘米、克、秒制:基本單位為cm、g、s,導出單位為cm/s、cm/s2,達因等(1達因=10-5N).,二、單位制的意義 1.對一個物理量進行定量描述,僅僅用一個數(shù)是不夠的,一定要在數(shù)后帶有單位,同一個物理量,選用不同單位其值不同. 2.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沒有統(tǒng)一的單位,給人們的相互交流帶來很多不便,不容易對某一事物形成統(tǒng)一認識. 3.在利用物理方式進行運算時,為了在代入數(shù)據時不致使表達式
32、過于繁雜,我們要把各個量換算到同一單位制中,這樣計算時就不必一一寫出各量的單位,只要在所求結果后寫上對應的單位即可.,方法指導 一、區(qū)別基本單位、導出單位、國際單位 例1 現(xiàn)有下列物理量或單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只填代號) A.力 B.米/秒 C.牛頓 D.加速度 E.質量 F.秒 G.厘米 H.長度 I.時間 J.千克 K.米 (1)屬于物理量的是________. (2)
33、在國際單位制中,其單位作為基本單位的物理量有________. (3)在國際單位中屬于基本單位的是________,屬于導出單位的是________. 答案 (1)A、D、E、H、I (2)E、H、I (3)F、J、K B、C,,解析 在應用公式進行數(shù)量運算的同時,也要把單位帶進運算.帶單位運算時,單位換算要準確.可以把題中已知量的單位都用國際單位表示,計算結果的單位就是用國際單位表示的,這樣在統(tǒng)一已知量的單位后,就不必一一寫出
34、各個量的單位,只在數(shù)字后面寫出正確單位即可.選項A中Δx=1.2 cm沒變成國際單位,選項C中的小車質量m=500 g沒變成國際單位,所以選項A、C錯誤、B、D正確. 答案 BD 點評 (1)題目中的物理量必須統(tǒng)一到同一單位制中,一般是選取國際單位制. (2)只有采用國際單位制,公式F=kma中的k才能取1. (3)當各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單位時,運用公式進行運算時,公式中的各量不必寫上單位,只需在最后的數(shù)值后面寫上正確的單
35、位即可.,,三、單位制的綜合應用 例3 水平傳送帶AB以v=200 cm/s的速度勻速運動,如圖所示,A、B相距0.011 km,一物體(可視為質點)從A點由靜止釋放,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則物體從A沿傳送帶運動到B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s.(取g=10 m/s2) 分析 傳送帶勻速運動,當物體在A點靜止釋放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體的運動可能有兩種:一直加速運動;或先加速后勻速.所以首先判斷是屬
36、于哪種情況,針對該情況列方程求解,具體解題時先要統(tǒng)一單位.,,互動平臺 育才老師與細心同學關于“力學基本單位”的對話 細心:老師,基本單位是不是任意選擇的? 育才:當然不是,基本單位的確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細心:一切物體都離不開力的作用,為什么不把力的單位作為力學中的基本單位呢? 育才:力學是研究物體運動變化過程中力與運動的關系,因此聯(lián)系物體自身性質的量(質量)和空間尺度的量(長度)以及時間,必然與物體受力后運動變
37、化聯(lián)系得最密切、最普遍,所以這三個物理量也最基本.事實也表明,用這三個量做基本單位,可以使力學中的單位數(shù)目最少.,細心同學和粗心同學關于“單位制”的對話 粗心:國際單位制與國際制單位是相同的嗎? 細心:國際單位制是國際上制定的一種通用的適合一切計量領域的單位制,國際代號為SI.它包括:①國際制單位;②國際制詞冠;③國際制單位的十進倍數(shù)單位與分數(shù)單位. 而國際制單位是由基本單位、輔助單位和導出單位三部分構成. 由此可見,國
38、際單位制與國際制單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中國際單位制包括國際制單位,例如:克、毫米、千歐等雖不是國際制單位,但它們是國際單位制的單位. 粗心:哦!原來如此.,課時24 牛頓第三定律 課前導航 頂牛比賽 圖24-1,如圖24-1所示,身高和質量可認為相同的小張和小李,穿同樣的鞋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通過一輕桿進行頂牛比賽,企圖迫使對方后退.設小張和小李對桿的推力分別為F1、F2,小張和小李兩人身體因前傾而偏離豎直方
39、向的夾角分別為α1、α2.已知傾角α越大,此刻人手和桿的端點位置就越低,最終結果小張獲勝. 請你思考: 1.小張和小李對桿的推力(F1、F2)哪個大? 2.兩人身體因前傾而偏離豎直方向的夾角(α1、α2)關系又如何? 3.你認為小張獲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建議找一位同學去試試),基礎梳理,知識精析 一、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1.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認識 (1)同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同時產生,同時變
40、化,同時消失. (2)同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產生的機理相同,因此一定是同種性質的力.例如:物體受的支持力與其反作用力(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均屬于彈力. (3)異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各自產生效果,永遠也不存在相互抵消、兩力平衡的問題. (4)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對稱的,等大,共線反向.作用力也可叫反作用力,作用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同時也是反作用力的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如A作用B與B作用A“對稱”.
41、,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二、深刻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的適用條件:牛頓第三定律與所選的參考系無關,這是因為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參考系的不同而使物體的相互作用的性質發(fā)生任何變化. 2.定律敘述中“總是”的理解: 這里的“總是”是強調對于任何物體,在任何條件下,這兩個相等的關系都成立.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不管物體大小形狀如何,例如大物體與大物體之間,或大物體與
42、小物體之間,還是任何形狀的物體之間,其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 (2)不管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何.例如靜止的物體之間、運動的物體之間或靜止物體與運動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的. (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產生和消失是同時的.,三、牛頓第三定律的意義 牛頓第一、二定律是對單個物體(質點)而言的,只解決了一個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問題.但自然界中物體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個物體在受其他物體作用的同時也會對其他物體有力的作
43、用,不討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就不能較全面地認識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也就無法解決現(xiàn)實中的許多問題.因此,只有牛頓第一、二定律還不夠,必須加上牛頓第三定律才能構成比較全面地反映機械運動的一套定律.,四、牛頓三個運動定律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特別提醒: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時,常借助牛頓第三定律將物體受力進行轉換.,方法指導 一、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例1 如圖24-2所示,甲、乙兩人的質量相等,分別站在質量也相同的兩條小船上.開始時兩船均靜
44、止.甲的力氣遠比乙的力氣大,現(xiàn)讓甲、乙兩人各自握緊繩子的一端,并用力拉對方.兩人均相對船靜止,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24-2 A.甲船先到達中點 B.乙船先到達中點 C.兩船同時到達中點 D.無法判斷,解析 甲對繩的作用力與繩對甲的作用力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等大反向.乙對繩的作用力與繩對乙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總是等大反向.而由輕繩狀態(tài)可知,繩所受的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等大反向.由此可知
45、繩對甲、乙兩人的力等大,兩船運動的加速度時刻大小相等,因而只能同時到達中點,選項C正確. 答案 C,二、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理解 例2 若物體靜置于水平面上,則( ) A.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 B.物體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體對桌面的壓力就是物體的重力,這兩個力是同一種性質的力 D.物體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平衡的
46、力,解析 要分析各力的關系,首先要對物體受力及物體對桌面的作用力進行正確的分析,如圖所示,因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FN與G是一對平衡力,故選項A正確;因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且必為性質相同的力,這里的壓力從性質上講是彈力,與重力是性質不同的力,故選項B、C錯誤;由于支持力和壓力是物體與桌面相互作用(擠壓)而產生的,因此FN和FN′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選項D錯誤. 答案 A,點評 (1)判斷一
47、對力是相互作用力還是平衡力或者兩者均不是,關鍵要抓住這對力是否符合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的特點. (2)在判斷一對力是否為相互作用力時不要只關心兩個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還要看是否發(fā)生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即看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否有對稱關系.,變式訓練1 如圖24-3所示,P和Q疊在一起,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對力中屬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圖24-3 A.P所受的重力和Q對P的支持
48、力 B.Q所受的重力和Q對P的支持力 C.P對Q的壓力和Q對P的支持力 D.Q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Q的支持力 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同種性質的力,僅從這點來講,選項A、B均不正確;P對Q的壓力和Q對P的支持力,Q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Q的支持力都是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選項C、D正確;另外可直接從對稱關系上分析:P對Q,Q對P;Q對桌面,桌面對Q,所以選項中的C、D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 CD,三、牛頓第二
49、、第三定律相結合 例3 如圖24-4甲所示,質量為M的木板放在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上,一個質量為m的人站在木板上.若人相對于木板靜止,木板的加速度為多大?人對板的摩擦力多大? 圖24-4甲 解析 人和木板相對靜止,可用整體法求出加速度;求人對板的摩擦力,可先求板對人的摩擦力再由牛頓第三定律求之.,先以M、m為一整體,受力分析如圖24-4乙,取沿斜面向下為正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M+m)gsin
50、θ=(M+m)a 解得:a=gsin θ 以人為研究對象,設木板對人的 圖24-4乙摩擦力為F人,方向沿斜面向下,受力分析如圖24-4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sin θ+F人=ma 且a=gsin θ. 可得F人=0,由牛頓第三定律得:人對板的摩擦力也為零. 答案 gsin θ 0
51、 圖24-4丙,變式訓練2 (1)例3中,若木板相對斜面靜止,則人必須沿斜面以多大的加速度向什么方向加速運動? (2)例3中,若要使人保持與斜面相對靜止,木板必須沿斜面以多大的加速度向什么方向加速運動? 解析 解法一 (1)先分析木板受力,要使木板相對斜面靜止,則木板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為零,人必須給木板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且與板的重力Mg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 θ等大反向,由牛頓第三定律知,板給人的靜摩擦力方向沿斜
52、面向下,大小為f′=f=Mgsin θ.再以人為研究對象分析,設沿斜面向下為正方向,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θ+f=ma人,a人= 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2)先分析人的受力,要使人相對斜面靜止,則人無加速度,木板必須對人有一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f,大小為mgsin θ,由牛頓第三定律知,人對板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大小為mgsin θ,再分析板的受力情況,取向下為正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省廣州市育才中學2011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跨越高考講座講座課件(1)新人教版必修1
- 廣東省廣州市育才中學2011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跨越高考講座講座課件(6)新人教版必修1
- 廣東省廣州市育才中學2011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跨越高考講座講座課件(2)新人教版必修1
- 廣東省廣州市育才中學2011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跨越高考講座講座課件(3)新人教版必修1
- 2008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講座
- 必修二2016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全套課件新人教版
- 2018屆高考人教版英語一輪復習課件必修三unit-1
- 2013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五章第1節(jié) 功、功率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2
- 2018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詩歌專題課件 新人教版
- 2013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二章第2節(jié) 摩擦力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
- 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必修二
- 12019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全一冊課件打包14套新人教版必修2
- 2011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教案1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2-7陳情表課件新人教版必修50al
- 2012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1章-第1單元課件 必修1
- 2011高考生物一輪復習5-1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課件新人教版必修2
- 2018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解課件必修1+第1單元+單元總結升華與高考探究講座
- 2013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二章第3節(jié) 力的合成與分解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
- 2012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1章-第2單元課件 必修1
- 2012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1章-第4單元課件 必修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