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制度因子的財政風險分析框架——模型及實證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的財政風險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所面臨“公共風險”的一個側面,它反映了、并將持續(xù)反映著政府財政“兜底”各種改革風險的能力水平。中國潛在財政風險向顯性財政風險轉化的內因在于長期以來的國有經濟體制和財政體制的不健全,而政府的公共政策對財政風險的爆發(fā)具有“催化”的作用。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既要具備總攬全局的戰(zhàn)略眼光,更要有重點、有步驟、有次序地設計出一套財政風險的防范與化解機制,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財政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并為中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

2、創(chuàng)造條件。 近年來,理論界普遍認同中國財政風險積聚的原因是相關制度的缺失、不完善和不均衡,但既有的分析范式與分析視角卻難以明確解答中國財政風險的制度根源、影響程度以及制度重構和制度創(chuàng)新著力點等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將制度因子納入到財政風險的“內因”作量化地考察。文章構建了一個包括國有化率(GYHL)、市場化指數(shù)(SCH)、財政分權指數(shù)(CZFQ)和交易費用率(JYFY)這四個制度因子在內的財政風險影響模型。逐步回歸后發(fā)現(xiàn)國有化率(G

3、YHL)和財政分權指數(shù)(CZFQ)對財政風險的影響最大,并解釋了國有化率(GYHL)和財政風險指數(shù)(CZFX)呈反向變動的原因。實證分析的結果提醒我們必須做好微觀制度層面處于核心地位的國企改革的文章,同時要把握好宏觀“政制”改革層面中財政分權改革的范圍和限度,這樣才能從實踐上保證我們有重點、有次序地開展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的具體工作。除文獻綜述外,文章共由七章組成。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論鋪墊,在評述他人財政風險定義的基礎上給出了本文所界定的財

4、政風險范疇;第二章在分析財政風險的類型、特征與表現(xiàn)的同時,重點指出了中國財政風險的制度根源及現(xiàn)有財政風險水平評估;第三章探討了中國財政風險形成的外因和內因,為篩選作為計量分析的“制度因子”奠定了基礎;第四章首先評述了目前流行的財政風險指標的兩種確定方式,并給出了筆者選用的財政風險指標及其選用原因;第五章篩選了作為計量的“制度因子”,重點說明了篩選這些制度因子的原因;第六章構建了包括制度因子在內的財政風險影響模型,并對實證結果作了扼要解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