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講義,,,,,,血液和骨髓瑞氏染色形態(tài)學(xué)檢查法,通過分析血液和骨髓中有核細胞數(shù)量、相對構(gòu)成比、形態(tài)改變,了解骨髓造血功能狀態(tài)和異常改變的形態(tài)學(xué)檢查方法。,形態(tài)學(xué)檢查方法的價值,發(fā)現(xiàn)血細胞構(gòu)成和形態(tài)異常 了解骨髓造血功能狀態(tài) 對血液病提供確診依據(jù)或提供重要線索 是各種血液病形態(tài)學(xué)檢查的基礎(chǔ),形態(tài)學(xué)檢查方法的局限性,不能了解骨髓結(jié)構(gòu) 不能了解細胞分子生物學(xué)特性和功能,骨髓血細胞檢查適應(yīng)癥,患者多次檢查外周血有異常 患者
2、有原因未明的肝、脾、淋巴結(jié)腫大 查明感染的原因 查明惡性腫瘤有無轉(zhuǎn)移 助診類脂質(zhì)沉積病 對血液病進行鑒別診斷和療效觀察,骨髓血細胞檢查禁忌癥,凝血因子嚴(yán)重缺乏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穿刺部位有炎癥或畸形晚期妊娠的婦女做髂骨穿刺要謹慎,內(nèi) 容,第一部分 標(biāo)本制作第二部分 單個血細胞形態(tài)第三部分 骨髓和外周血有核細胞構(gòu)成比第四部分 骨髓報告書寫格式和骨髓申請單,第一部分,標(biāo) 本 制 作
3、,(一) 血液和骨髓標(biāo)本的來源,部位:一般在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穿刺, 必要時行胸骨穿刺,兒童還可以選擇 脛骨。骨髓穿刺成功的標(biāo)志: 抽吸骨髓時患者感銳痛,骨髓液外觀 紅色粘稠性、有骨髓小粒、油滴。顯 微鏡下見有骨髓成分(如幼紅細胞、 幼粒細胞、巨核細胞、漿細胞、網(wǎng)狀 細胞等),(二)血液和骨髓標(biāo)本制作,見幻燈,(三)血液和骨髓標(biāo)本瑞氏染色,選擇標(biāo)
4、本:選取長短厚薄適宜的涂片 (骨髓 2張、血片2 張)進行瑞氏染色。染色原理:瑞氏染液含美藍和伊紅兩種成 分,美藍偏堿性,與細胞內(nèi)酸性 物質(zhì)有親和力(胞 漿),染成藍色;伊 紅偏酸性,與細胞內(nèi)堿性物質(zhì)有親和力 (胞核),染成紫紅色濃度: 瑞氏染
5、液:緩沖液=1:2,時間1小時 (根據(jù)細胞數(shù),室溫調(diào)整 ),偏酸 合適 偏堿,(左)中間為長短合適標(biāo)本(右)骨髓外觀,骨髓小粒,,(四)觀察部位的選擇,光學(xué)顯微鏡使用,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低倍鏡(10倍):判斷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滿意,小粒、油滴分級;骨髓增生程度;估計小粒造血細胞面積;計數(shù)全片巨核細胞數(shù)目;尋找瘤細胞團。油鏡下(100倍):觀察單個血細胞形態(tài)
6、。,第二部分,正常血細胞形態(tài),(一) 骨髓血細胞分化,正常情況下,在造血干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整個演變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造血干細胞逐級分化形成各系列、各階段的骨髓血細胞,造血干、祖細胞在形態(tài)上無法鑒別,只有分化發(fā)育為各系列原始、幼稚細胞后,其形態(tài)學(xué)特征才較明顯,才能辨認。,血細胞分化模式(供參考),1-1 血細胞成熟過程規(guī)律,胞體:大—小 ( 巨核 小—大)胞漿:細胞越幼稚,染色越深;細胞越成熟,染色
7、 越淺淡,以胞漿染色判斷有核紅細胞、粒細 胞、巨核細胞成熟度。 胞漿染色:深藍(原始)---藍色(早幼)---淺藍 (中幼)---粉色 顆粒變化:由無顆粒(原始)---噬天青顆粒(早 幼)---特異性顆粒(中性粒、嗜酸粒、嗜堿 粒)。 胞漿量: 有少----多,胞核:體積:有大---小
8、,成熟紅細胞無核染色質(zhì):細致疏松---粗糙緊密快狀核膜:不顯著---顯著核仁:清楚---不清---消失胞核與胞漿體積之比: 大----小 細胞發(fā)育成熟過程:由原始---早幼---中幼---晚幼---成熟細胞,以紅細胞系統(tǒng)的成熟過程為例,1-2 單個血細胞觀察順序,1. 細胞大小、形狀 2. 胞漿量多少、顏色、顆粒、3. 細胞核形狀、染
9、色質(zhì)結(jié)構(gòu)(粗細、凝聚)4. 核仁數(shù)目、大小。5. 核、漿比例。,(二):各系列各階段細胞形態(tài),紅細胞系統(tǒng):臨床四階段劃分(原始 紅 ,早幼紅,中幼紅,晚 幼紅) (有些學(xué)者提出六階段劃 分:原始紅 ,早幼 紅,中
10、幼紅I,II,晚幼紅 I,II)細胞的分化成熟本身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只是被人為地進行了定義分類而已。紅細胞系統(tǒng)占骨髓有核細胞15-25%,原始紅細胞,細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5—25μm胞核圓形或橢圓形,居中染色質(zhì)粗顆粒網(wǎng)狀,深紫紅色,核仁2—3個,胞漿濃(深)藍色,著色不均,邊緣著色深,核周淺染(相當(dāng)于高爾基體部分和線粒體),無顆粒,有鈍偽足。0.03-0.05%,,,IDA
11、骨髓中原始紅(明顯核仁及鈍偽足),早幼紅細胞,圓形,直徑15---18μm核圓形,略偏位,染色質(zhì)開始凝聚,核仁消失或不明顯。胞漿量增多,藍色,核周明亮淡染區(qū),無顆粒。0.92-0.41%,,,中幼紅細胞,胞體圓形,直徑8—18μm核圓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質(zhì)凝聚小塊直至碎墨塊狀,核周邊出現(xiàn)透亮的縫隙。核、漿各占半,漿灰蘭色,淡蘭色,嗜多色性(堿性核糖體與橙紅色血紅蛋白混合所致)。7.41-1.91%,中幼紅II,晚幼紅細胞,直徑
12、7—13μm,核圓形,偏位明顯,染色質(zhì)凝聚成大塊或團塊狀(I),甚至固縮不能看出任何結(jié)構(gòu)(碳核)(II)胞漿量增多,淡灰或粉紅色。核/漿進一步變小。此階段細胞基本沒有分裂能力。10.75-2.36%,晚幼紅I,晚幼紅II(炭核),成熟紅細胞,呈雙面凹圓盤形,直徑7-8μm,中央為1/3淡染區(qū),原始紅、早、中、晚幼紅比較,巨幼貧(Meg),葉酸、VB12 缺乏,骨髓中出現(xiàn)巨幼細胞, 分早巨幼紅細胞、中巨幼紅細胞、晚巨幼紅細胞三個
13、階段,與相對應(yīng)階段的正常幼紅細胞比,其特點:1 胞體大 2 胞漿豐富 3 核發(fā)育落后于漿,染色質(zhì)疏松,,早巨幼紅細胞,中巨幼紅細胞,晚巨幼紅,早巨幼和早幼紅鑒別,中巨幼和中幼紅,晚巨幼和晚幼紅,病理情況下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H----J小體,成熟紅細胞或幼紅細胞胞漿內(nèi)1個或多個直徑1μm暗紫紅色小體 見于HA、MDS、巨幼貧,球形紅細胞,小而實心,中心淺染區(qū)消失,見于HS。,多嗜性紅細胞,胞漿灰紅或灰蘭色,為晚幼紅脫
14、核后,反映骨髓造血旺盛,HA時多見,再障時少見。,Cobat環(huán),淡紫紅色線條,“8”形,圓形。多見于HA。,橢圓形紅細胞,見于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口形紅細胞,紅細胞中心一條蒼白裂隙,似金魚嘴。,淚滴形紅細胞,多見于骨髓纖維化。,紅細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涂片紅細胞大小顯著,直徑相差2-3倍 ,多見于HA,MDS巨幼貧等,MDS(超巨大紅細胞),堿性點彩晚紅細胞,紅細胞胞漿有許多大小不一,形狀不
15、整嗜堿性點狀物,靶形紅細胞,紅細胞周邊、中央著色深,間隔空白帶,見于地貧,(小細胞低色素)中心淺染,成熟紅細胞中淺染區(qū)擴大,多見于IDA、MDS(RAS)地中海貧血慢性感染,紅細胞緡錢狀排列,紅細胞沿長軸一個個 相聯(lián)多見于漿 細胞疾病,2 粒細胞系統(tǒng),在正常骨髓中約占45%-70% 中性粒細胞在粒細胞系統(tǒng)占絕大部分, 嗜酸性粒細胞小于5%,嗜堿性粒細胞小 于1%嗜酸
16、粒細胞增多,見于CML,嗜酸粒細胞增多癥, 嗜酸粒細胞白血病,過敏性疾病等;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見于CML,嗜堿性粒細胞白血 病。,粒細胞系統(tǒng),原始粒細胞 早幼粒 中幼粒(特異性顆粒) 中性顆粒 嗜酸性 顆粒 嗜堿性 顆粒 中幼粒 中幼粒
17、 中幼粒 晚幼粒 晚幼粒 晚幼粒 桿狀核 桿狀核 桿狀核 分葉核 分葉核 分葉核,原始粒細胞,原粒I型:1.細胞核圓居中或稍偏 2.染色質(zhì)細致 淡紫紅色細顆粒網(wǎng)狀,均
18、勻 平坦,無濃聚。3.核仁明顯 淡蘭色小核仁3-5個,外 凸4.胞漿中無顆粒 淡藍色,量少 。
19、 5.胞體圓形或橢圓行 直徑12—20μm,,原粒II型:在I型基礎(chǔ)上胞漿有少數(shù) 細小顆粒(無具體標(biāo)準(zhǔn))但無Golgi區(qū),早幼粒,1.核有偏位,2.Golgi區(qū)發(fā)育(核附近有淡染區(qū)),3.染色質(zhì)聚集,顆粒增多4.胞體較原始細胞大胞漿稍多5.核仁1-4個或消失 占1.57±0.6,原粒I型 II型 早幼粒,中幼粒(胞漿出現(xiàn)特
20、異性顆粒),顆粒鑒別 中性顆粒:非常細小密集,呈粉黃底色, 不透亮 嗜酸性顆粒:比中性顆粒大,大小一致,圓 形, 桔黃色或灰黃色嗜堿性顆粒:大小不一,暗褐色,分布散 亂,覆蓋核上,中性、嗜酸性、嗜堿性顆粒比較,中幼粒階段特點,胞體圓形或橢圓性,直徑15-20μm核偏于一側(cè),腎型或半圓
21、型染色質(zhì)粗網(wǎng)狀,凝聚,核仁消失。注:以顆粒的特性劃分嗜酸性,嗜堿性,中性粒細胞,自中至晚、桿、分葉核粒細胞的劃分,完全以細胞核的變化為依據(jù)。,中性中幼粒(半圓型),中性中幼粒(腎型),中性晚幼粒,直徑10-16μm,胞核腎型,有凹陷,凹陷度在假設(shè)圓徑1/2-3/4,小于1/2為中幼粒,大于3/4為桿狀核,中性桿狀核,直徑10-13μm,胞核如桿狀、帶狀,胞核之凹陷度大于3/4,染色質(zhì)凝固塊狀。,中性分葉核,直徑10-13μm,核呈
22、分葉狀,葉與葉之間有一絲相連或完全斷開,中性粒細胞的核分為2-5葉,嗜酸性中幼粒,嗜酸性晚幼粒和桿狀核,嗜酸性粒細胞分葉核,分為2葉呈“八”字狀,嗜堿性中幼粒,嗜堿性晚幼粒,嗜堿性桿狀核,嗜堿性分葉核,由于大量嗜堿性顆粒散布在細胞核上,分葉狀態(tài)看不清楚。,3 淋巴細胞系統(tǒng),劃分原始、幼稚、成熟淋巴細胞原始淋巴細胞:外形: 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0-20μm;胞漿: 天蘭色,蘭色窄帶繞核,透亮,無顆粒;胞核
23、: 居中,略偏位,有切跡;染色質(zhì):深紫紅色,粗糙,較厚實,正副染色質(zhì)不 透亮,排列成粗網(wǎng)狀 核仁: 模糊1-2個,有凹陷見于ALL,或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幼稚淋巴細胞,體積與原淋相似胞核有小凹陷染色質(zhì)粗糙核仁消失胞漿淡蘭色偶有少許嗜天青顆粒(ALL,CLL),成熟淋巴細胞,直徑5-18μm染色質(zhì)致密塊狀有的有假核
24、仁胞漿量少蘭色,透亮少許嗜天青顆粒大淋巴細胞胞漿量多存在于正常骨髓中約占15%-25%,晚幼紅和淋巴細胞鑒別,尤其小淋巴細胞與碳核樣晚幼紅鑒別:(多見于IDA、AA)相同點:胞體小,胞漿量少,無顆粒,核致 密、固縮,無結(jié)構(gòu)。不同點:晚幼紅胞漿顏色接近成熟紅細胞, 核膜不如淋巴細胞光滑、刀切樣。,淋巴細胞與晚幼紅比較(IDA,AA),4 單核細胞系統(tǒng),原始單核
25、、幼稚單核、成熟單核細胞 原始單核細胞:外形: 不規(guī)則形或圓形,直徑14-25μm胞漿: 灰蘭色,淺蘭色 ,似毛玻璃,不透 亮,有偽足,無顆粒。胞核: 不規(guī)則,有折疊扭曲染色質(zhì):纖細網(wǎng)狀,淺紫紅色,淡薄。核仁: 大,1-3個(見于單核細胞白血病),,幼稚單核細胞,染色質(zhì)纖細有凝聚,或粗網(wǎng)狀核仁可有可無胞漿量多,灰蘭色許多細小沙礫狀嗜天青顆粒急、慢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幼
26、稚單核細胞(無核仁),成熟單核細胞,胞體稍小直徑12-20μm核居中或偏一側(cè)形狀不規(guī)則染色質(zhì)凝聚如篩底或粗線條狀胞漿量多,灰蘭色散布細小粉紅色顆粒在正常骨髓中<5%,5 漿細胞系統(tǒng),源于B細胞,劃分為原始,幼稚,成熟漿細胞原始漿細胞:胞體: 15-25μm胞核: 偏位于細胞一端,圓形或橢圓行染色質(zhì): 粗顆粒網(wǎng)狀, 紫紅色,有核仁胞漿: 較多,深藍或灰蘭色,近核處有一半圓
27、 形透明區(qū),無顆粒。(見于漿白、MM),原始漿細胞,幼稚漿細胞,(漿細胞樣淋巴細胞):染色質(zhì)開始凝聚,有核仁或消失,胞漿量多,灰蘭色,有時少許紫紅色小顆粒(見于漿白、MM),成熟漿細胞(MM),橢圓形,直徑8-20μm,核圓形明顯偏位染色質(zhì)粗凝塊 胞漿豐富,灰蘭色,無或少許嗜天青顆粒近核處明顯半圓形淡染區(qū),正常骨髓成熟漿細胞(<2.5%),骨髓瘤細胞,雙核,可見核仁胞漿深藍色近
28、核處淡染區(qū)不很明顯,火焰漿 (多見于IgA),含念珠樣空泡,葡萄樣漿細胞(Rusell小體),6 巨核細胞系統(tǒng),特點:1.巨核細胞自原巨至裸核不做細胞整體分裂,僅僅是DNA的核內(nèi)復(fù)制,染色體由2倍體可增至128倍體,細胞形態(tài)也由圓形變?yōu)椴灰?guī)則形,胞體明顯由小到大。血小板的生成是巨核細胞走向解體的過程。2.產(chǎn)生血小板的能力與其倍體數(shù)有關(guān):倍體數(shù)越高產(chǎn)生血小板越多。一般從8倍體開始產(chǎn)生血小板,病理情況下可提前或不產(chǎn)生。3.臨床劃分
29、:原始巨核-幼稚巨核-成熟巨核(包括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成熟無血小板形成巨核)-裸核-血小板。,原始巨核細胞,原始巨核:從細胞的倍體數(shù)看,此階段2-32倍體,但在光鏡下8倍體以上的細胞才能識別。胞體: 較其它系統(tǒng)原始細胞大,胞體直徑15- 45μm,邊緣常不規(guī)則,有皺褶狀突起胞漿: 量少,深藍色,不透明,無顆粒。胞核: 形狀不定,圓形或橢圓形多見染色質(zhì):暗深紫紅色,粗糙顆粒狀,
30、排列緊密。核仁: 1-2個,,淋巴樣小巨核細胞(酶標(biāo)染色),胞體<10um胞質(zhì)量很少嗜堿性云霧狀有毛狀或泡狀突起胞核類圓形有核仁倍體為2n少數(shù)為4n,幼稚巨核細胞,倍體數(shù)8-32 胞體: 增大30-50μm,形狀不規(guī)則,常有偽 足。胞漿: 增多,或深或淺的 藍色,近核處染色 變淡,可有嗜天青顆粒。胞核 :
31、 多形,不規(guī)則。染色質(zhì):開始凝聚,粗糙,核仁: 不清。,成熟巨核細胞,倍體數(shù)16-64,直徑50-70μm,最大100μm,是正常骨髓中最大的細胞。外形: 不規(guī)則胞核: 形狀不規(guī)則染色質(zhì):粗糙,凝聚,呈塊狀或條索狀。胞漿: 豐富,粉色,紫紅色小顆粒,云霧 狀。胞漿或周邊有血小板(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否則為成熟無血小板形成巨核,,,,裸核,巨核細胞發(fā)育成熟后,胞漿解體形
32、成血小板后只剩一胞核。,血小板,星形、逗點狀不規(guī)則形,直徑2-5μm 淡蘭色 胞漿有淡紫色小顆粒,小堆、散在分布,血小板大片狀分布(ET),正常血小板(小堆分布) 血小板減少(散在分布),7 骨髓中其它正常細胞,成骨細胞:分布: 數(shù)個或成堆出現(xiàn),或單個出現(xiàn)胞體: 橢圓形,直徑25-40μm胞漿: 漿多,藍灰色,不均勻,泡沫狀, 距核遠處,淡紫區(qū),少許紫紅
33、色嗜 天青顆粒胞核: 圓形,偏一側(cè)染色質(zhì):深紫紅色,粗顆粒核仁: 小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涂片中,注意與漿細胞鑒別,成骨細胞與漿細胞鑒別(AA),距核遠處淡染區(qū),橢圓,近核(核旁)處淡染區(qū),半月形。,破骨細胞,骨髓中最大多核細胞,60-100um胞體: 外形多不規(guī)則,周邊不整齊,如撕 紙狀。胞漿: 豐富,淡藍、灰蘭色,胞漿中粗大
34、 不均一、分布不均的嗜天青顆粒胞核: 2-數(shù)十個核,圓形或橢圓形,每個核 1-2個核仁。染色質(zhì):粗網(wǎng)狀,多核巨核細胞,胞體大,漿豐富,云霧狀,充滿大小較均勻一致的、細小的紫紅色顆粒,核圓形或橢圓形,染色質(zhì)濃聚。,破骨細胞與多核巨核細胞鑒別,相同點:胞體大,不規(guī)則,漿豐富,有顆 粒,多核。不同點:破骨細胞胞體周邊不整齊,撕扯 狀,胞漿顆粒大小不
35、一、分布不均 勻,核索條狀。多核巨核細胞周邊 較整齊,顆粒大小均勻一致,紫紅 色細小顆粒,胞漿云霧狀,核深紫 紅色、濃聚。,破骨細胞和多核巨核鑒別,組織細胞,外形:形態(tài)多樣性,周邊不整,撕紙狀,長 軸25-50μm胞核:大小一致,圓形、橢圓形,染色質(zhì)紫 紅色粗網(wǎng)狀,有核仁胞漿:豐
36、富,灰藍或淡蘭色 嗜天青顆粒,或 有空泡。具有吞噬功能:色素顆粒、血細胞(噬血細 胞),噬血細胞,組織細胞吞噬 色素顆粒,組織嗜堿細胞(肥大細胞),外形:細胞黑紫色塊,輪廓圓形、橢圓形、 不規(guī)則形 、帶狀、蝎尾狀,直徑5- 30μm。胞漿:充滿圓形、大小相同、直徑0.3- 1.5μm,紫色或淡紫色嗜堿顆粒,多
37、 覆蓋核上,核要比周圍染色淺。胞核:不易辨認。骨髓,體內(nèi)廣泛分布,顆粒含有組織胺核肝素。,,蝎尾狀,脂肪細胞,是組織細胞攝取脂肪滴形成胞體:直徑30-50um,圓形或橢圓行,邊緣 不整齊胞核:較小,形狀不規(guī)則,常被擠在一邊, 核染色質(zhì) 致密,無核仁胞漿:充滿大量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脂肪細胞與葡萄樣漿細胞鑒別,退化細胞,形成機制:有的細胞已衰老;或 脆性較大;
38、 在推片時人為將其推破。外 形:呈扁平狀,無立體感,胞漿散 亂,蘭色淡薄,形如竹藍,又名 藍狀細胞意 義: ALL時較多,有助于ALL診斷。,紅細胞造血島,中央為組織細胞周邊繞以有核紅細胞,Auer小體,形態(tài):胞漿內(nèi)出現(xiàn)1根或數(shù)根酷似細棒或針狀 的小體,結(jié)構(gòu)均勻一致。意義:細胞漿內(nèi)出現(xiàn)Auer小
39、體是急性白血病 的特征之一。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這種小體較 粗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較細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缺如 APL可有多量的Auer 小體,如束柴狀.,8 小粒分級(1),肉眼及低倍鏡下觀察:(-) 無骨髓小粒(+)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較遠(++)骨髓小粒較密集,涂片后于血膜尾部 甚易發(fā)現(xiàn)
40、(+++)骨髓小粒十分密集,彼此緊密相 連,涂片后于全片都易發(fā)現(xiàn),小粒分級(2),估計小粒造血細胞面積: 各種細胞(除脂肪細胞外)占整個骨髓 小粒面積的百分比 。在正常骨髓中,小粒造血面積 50-75%。,小粒分級(3),顯微鏡(100 倍油鏡):細胞成份分析:造血細胞、非造血細胞。 造血細胞:為幼稚粒、有核紅細胞,巨
41、 核 。 非造血細胞:為脂肪細胞、成熟淋巴細 胞、漿細胞、組織嗜堿細 胞、網(wǎng)狀細胞 等。,小粒分級(4),臨床意義:(結(jié)合年齡)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亞急及慢性粒細 胞白血病和紅白血病多為 (++)或(+++)
42、 淋巴細胞白血病多數(shù)無粒、無油。骨髓小粒造血面積及細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細胞為主, 造血細胞很少。 各種白血病及增生性貧血多在75%以上,以造 血細胞為主。 老年人生理性脂肪化,骨髓小粒較空。 嬰幼兒小粒較滿。,正常骨髓小粒,CAA骨髓小粒,油鏡下非造血細胞,油鏡下造血細胞,9 油滴分級(1),(-) 無油滴(+) 油滴少且小,呈
43、細沙狀,均勻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徑達1mm以 上,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油滴,不易 干燥。(+++)油滴聚集成片,油滴分級(2),臨床意義(注意年齡因素)1. 正常成年人骨髓一般(+-++),嬰幼兒-或+;老年人++-+++,生理性脂肪化2. 慢性再障:最為多見,達++或+++,各型急、慢性白血病多數(shù)為(-),少數(shù)為(+),CAA骨
44、髓(油滴++),油滴融合(+++),10 增生程度分級,增生程度 RBC與有核細胞之比 常見病增生極度活躍 1:1 各類白血病增生明顯活躍 10:1 各類白血病 增貧增生活躍
45、 20:1 正常骨髓、某些貧血 增生減低 50:1 慢性再障增生極度減低 300:1
46、 急性再障 、急停,臨床分類過程中,增生程度介入兩者之間,以+/-號表示。如:增生活躍+或-。,增生重度減低,增生減低,增生活躍,增生明顯活躍,增生極度活躍,( 一) 正常骨髓有核細胞構(gòu)成比,,第三部分,粒細胞系統(tǒng):占骨髓有核細胞百分比45-70%各 階段比例:原+早2.2%(<5%) 中性中幼粒約6±2% 中性
47、晚幼粒約8±2% 中性桿狀核約23±4% 中性分葉核約9±3 早+中+晚/桿+分 1/1.5-2.5 嗜酸性粒細胞(中幼粒-分葉核) <
48、5% 嗜堿性粒細胞(中幼粒-分葉核) 0-1%。,,紅細胞系統(tǒng):占骨髓有核細胞百分比15- 25%,各 階段比例: 原始紅細胞約0.2-1.3% 早幼紅約0.5-2.4% 中幼紅約10%
49、 晚幼紅約10% 粒/紅(G/E)= 2-4/1,淋巴細胞:約占骨髓有核細胞15-25% ,基本 上均為成熟淋巴細胞,在成人正常 骨髓中,基本見不到原、幼淋巴 細胞(嬰幼兒出外,約2-3%)單核細胞:約占骨髓有核細胞5%左右,基本 上為成熟單核細胞,在
50、正常骨髓 中基本見不到原、幼單核細胞, 且幼稚單核與成熟單核不易區(qū) 分。,巨核細胞系統(tǒng):(1.5x3cm)正常骨髓涂片 巨核細胞數(shù)目7-136個(臨床工作中巨核<10個視為偏少)分類可見 : 原始巨核(正常骨髓少見) 幼稚巨
51、核 成熟巨核(成熟有 血小板形成巨核、成熟無血 小板 形成巨核) 裸核血小板: 成堆,散在可見。每15-20個紅細胞 對1個左右血小板,視為血小板正常漿細胞: &
52、lt;2.5%,為成熟漿細胞,(二)外周血白細胞構(gòu)成比,白細胞包括: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 細 胞。1.粒細胞: 主要以中性粒細胞 為主,約占 50- 70%(其中桿狀 核<10) 嗜酸性粒細胞0-3% 嗜堿性粒細胞0-1%正常情況下,外周血中見不
53、到幼稚粒 細胞。,2.淋巴細胞:為成熟淋巴細胞,約占20- 40%。(4月-6歲的孩子,淋巴 與中性粒交叉)正常情況下, 見不到 原、幼淋巴細胞。3.單核細胞:為成熟單核細胞,約占0-8% 左右,正常情況下,外周血見
54、 不到原、幼單核細胞。,4.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大致均勻,正常情況下,外周血見不到有核紅(但有學(xué)者認為<2)5.血小板呈小堆 或散在分布。每15-20個紅細胞對1個左右血小板視為正常。,骨髓報告書寫格式,,第四部分,骨 髓(計數(shù)200個有核細胞),1 判斷骨髓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滿意 小粒( ) 油滴( )2 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G= %
55、 E= % G/E=3 粒系百分比(增高、大致正常、減低),各階段 比例如何(左移、大致正常、右移),各階 段粒細胞形態(tài)有無異常。4 紅系百分比(增高、大致正常、減低),組成, 幼紅細胞形態(tài)如何,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如何。,,5 淋巴、單核細胞比例形態(tài)如何6 低倍鏡全片共見巨核細胞 個,分類25個,其中,原始巨核 個,幼稚巨核 個,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
56、核 個,成熟 無血小板形成巨核 個,裸核 個。血小板數(shù)量、分布。(單個散在、小堆、大堆、大片狀),形態(tài)(有無大血小板或不聚集)7 骨髓小粒 細胞面積、成分。8 有無寄生蟲、轉(zhuǎn)移瘤9 其它,血 片(計數(shù)100個白細胞),1 判斷白細胞數(shù)增多、大致正常、減少。2 粒細胞比例增高、大致正常、減低,形態(tài)如何。3 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如何,計數(shù)100個白細胞未見/見有核紅 個。4 淋巴單核細胞比例形態(tài)如何5 血小板數(shù)量、分布。,形態(tà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ppt課件
- 扇貝血細胞的形態(tài)學(xué)研究.pdf
- 骨髓造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檢查賀
- 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異常變化分析
- 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分解
- 項目1正常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教學(xué)資源
- 全血細胞減少形態(tài)學(xué)診斷的變化.pdf
- 中華稻蝗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的研究.pdf
- 血細胞形態(tài)
- 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xué)
- 櫛孔扇貝血細胞形態(tài)學(xué)研究和抗病功能基因的克隆.pdf
- 血細胞與尿沉渣形態(tài)學(xué)檢查室間質(zhì)量評價活動說明
- lm血細胞形態(tài)
- 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xué)檢查
- 外周血細胞形態(tài)
- 正常血細胞形態(tài)
- 常見血細胞形態(tài)
- 形態(tài)學(xué)血細胞流水線樣本傳輸單元結(jié)構(gòu)優(yōu)化設(shè)計與研究.pdf
- 全國血液細胞形態(tài)學(xué)精講
- 2 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xué)檢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