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介紹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風,,,目的要求,掌握中風的診查要點及辨證論治。 熟悉中風的概念、范圍及病因病機。 了解中風的預防調(diào)護。,(一)定義 (definition)(二)沿革 (expound of impotence in ancient TCM books)(三)范疇 (corresponding Wester medicine diseases),一.概述 (general introduction),二.病因病機(etiology and

2、pathogenesis),(一)病因 (etiology)(二)病機 (pathogenesis)(三)病位   (四)病理性質(zhì) (五)病理因素 (六)病理演變,三.診查要點(diagnose and distinguish diagnose),(一)診斷依據(jù) (gist of diagnose)(二)病證鑒別 (distinguish diagnose)(三)相關(guān)檢查(laboratory ex

3、amination),四.辨證論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an overall analysis of signs and symptoms),(一)辨證要點 (points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二)治療原則 (principle of treatment)(三)證治分類 (differentiation for syndro

4、me classification),(一)定義 (definition) 中風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語言不利為主癥的病證。病輕者可無昏仆而僅見半身不遂及口眼口內(nèi)喁斜等癥狀。因其發(fā)病突然,亦稱之為“卒中” 病機概要:氣血逆亂,產(chǎn)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二)沿革 (expound of impotence in ancient TCM books) ① 《內(nèi)經(jīng)》中沒

5、有中風的病名,但有關(guān)中風的論述:在病名方面有仆擊,大厥、薄厥;偏枯,偏風、身偏不用,風痱等病名。在病因方面,認識到感受外邪,煩勞暴怒可以誘發(fā)本病?!鹅`樞?刺節(jié)真邪》: “虛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內(nèi)居營衛(wèi),….發(fā)為偏枯?!?此外,還認識到本病的發(fā)生與體質(zhì)、飲食有密切的關(guān)系。如《素問?通評虛實論》: “……仆擊,偏枯……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二)沿革 (expound of impotence in ancient TCM boo

6、ks)②歷代醫(yī)家對中風的病因和治法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和發(fā)揮:在唐宋以前,以“外風”學說為主,多從“內(nèi)虛邪中”立論。如《靈樞》所說“真氣去,邪氣獨留”;東漢?張仲景認為“絡(luò)脈空虛”,風邪人中是本病發(fā)生的主因,并以邪中深淺、病情輕重而分為中經(jīng)中絡(luò)、中臟中腑。在治療上,主要以疏風散邪,扶助正氣為法,《千金方》小續(xù)命湯和《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大秦艽湯,均為代表方。,(二)沿革 (expound of impotence in ancient

7、TCM books)唐宋以后,突出以“內(nèi)風”立論,是中風病因?qū)W說的一大轉(zhuǎn)折。劉河間則主“心火暴盛”。李東垣認為屬“正氣自虛”。元代王履提出“真中”、“類中”病名。張景岳認為本病與外風無關(guān),而倡導“非風”之說,并提出“內(nèi)傷積損”的論點。同代醫(yī)家李中梓將中風中臟腑明確分為閉,脫二證。至清代葉天士始明確以“內(nèi)風”立論,并提出滋液熄風,補陰潛陽,以及開閉、固脫等法。,(二)沿革 (expound of impotence in ancient

8、 TCM books) ③ 王清任指出中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氣虛血瘀”所致,立補陽還五湯治療偏癱,至今仍為臨床常用。近代醫(yī)家張伯龍、張山雷等總 結(jié)前人經(jīng)驗,進一步探討發(fā)病機理,認識到本病的發(fā)生主要在于肝陽化風,氣血并逆,直沖犯腦。至此對中風的病因病機和治法認識漸趨深化。,(三)范疇 西醫(yī)學中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與之相近,包括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它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局限性腦梗塞、原發(fā)性腦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9、等,均可參照本節(jié)進行辨證論治。,正常顱腦,腦出血,缺血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一)病因 (etiology)1、內(nèi)傷積損2、勞欲過度 3、飲食不節(jié)4、情志所傷5、氣虛邪中,(一)病因 (etiology)內(nèi)傷積損 肝腎陰虛,肝陽偏亢 肝風內(nèi)動 產(chǎn)生病理 陽氣虧虛,血行不暢 瘀血形成 因素: 陰陽失調(diào)勞欲過度 陰津耗傷,陽氣暴張

10、 風陽上擾 風、 火、 氣血逆亂 中風飲食不節(jié) 脾失健運,濕聚生痰 痰濕內(nèi)蘊 痰、氣、 直沖犯腦情志所傷 肝氣瘀結(jié),氣郁化火 肝陽暴亢 瘀,,,,,,,,,,,,,,,,,,,(二)病機 (pathogenesis)基本病機:總屬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病理基礎(chǔ):肝腎陰虛。因肝腎之陰下虛,則肝陽易于上亢,復加飲食起居不當,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氣血上沖于腦

11、,神竅閉阻,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中風病機復雜,但歸納不外虛(陰虛、血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氣滯)、血(血瘀)六端。,(三)病位 病位在心腦,與肝腎密切相關(guān)。,(四)病理性質(zhì) 病理性質(zhì)多屬本虛標實。肝腎陰虛,氣血衰少為致病之本;風、火、痰、氣、瘀為發(fā)病之標,兩者可互為因果;發(fā)病之初,邪氣鴟張,風陽痰火熾盛,氣血上菀,故以標實為主;如病情劇變,在病邪的猛烈攻

12、擊下,正氣急速潰敗,可以正虛為主,甚則出現(xiàn)正氣虛脫。后期因正氣未復而邪氣獨留,可留后遺癥。,(五)病理因素主要為風,火,痰、瘀,其形成與臟腑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如肝腎陰虛,陽亢化火生風,或五志化火動風;脾失健運,痰濁內(nèi)生,或火熱煉液為痰;暴怒血菀于上,或氣虛無力推動,皆可致瘀血停滯。四者之間可互相影響或兼見同病,如風火相煽,痰瘀互結(jié)等。嚴重時風陽痰火與氣血阻于腦竅,橫竄經(jīng)絡(luò),出現(xiàn)昏仆、失語,喁僻不遂。,(六)病理演變①有中經(jīng)絡(luò)和中

13、臟腑之別。輕者中經(jīng)絡(luò),重者中臟腑。若肝風夾痰,橫竄經(jīng)絡(luò),血脈瘀阻,氣血不能濡養(yǎng)機體,則見中經(jīng)絡(luò)之證,表現(xiàn)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伴神志障礙。②若風陽痰火蒙蔽神竅,氣血逆亂,上沖于腦,則見中臟腑重證,絡(luò)損血溢。瘀阻腦絡(luò),而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六)病理演變 ③恢復期因氣血失凋,血脈不暢而后遺經(jīng)絡(luò)形證。④臟腑者病情危重,但經(jīng)積極搶救治療,往往可使病人脫離危險,神志漸趨清醒,但因肝腎陰虛,氣血虧損未復,風、火、痰,瘀之邪留

14、滯經(jīng)絡(luò),氣血運行不暢,而仍留有半身不遂, 口歪或不語等后遺癥,一般恢復較難。,1.主癥: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言語謇澀等特定的臨床表現(xiàn)。輕癥僅見眩暈,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2.兼癥:常有眩暈,頭痛、心悸等兼癥,病發(fā)多有情志失調(diào)、飲食不當或勞累等誘因。3.發(fā)病特點:多急性起病,好發(fā)于40歲以上年齡。發(fā)病之前多有頭暈,頭痛、肢體一側(cè)麻木等先兆癥狀。,(一)診斷依據(jù),(二)病證鑒別,1、與口僻

15、相鑒別: 中風 口僻 共同點 都有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語不清的表現(xiàn) 不 半身不遂 有 無 同 點 神志障礙 有

16、 無,,,,,,,,,,,,(二)病證鑒別,2、與厥證、痙證、癇證相鑒別 中風 厥證 痙證 癇證共同點 發(fā)病時都可有神志改變: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發(fā)病年齡 中、老年

17、 無明顯多發(fā)年齡 無明顯多發(fā)年齡 青少年 不 神志改變 較長 短暫 較短 短 的時間 四肢抽搐,項背 中風閉證可見抽 無 有

18、 有 強直,角弓反張 搐,但時間較短 口眼歪斜,半身 有 無 無 無 同 不遂,言語不利 口吐白沫, 無

19、 無 無 有 口中異常叫聲 點 預后 有偏癱失語 無 無 無后遺癥

20、 等后遺癥 , 但反復發(fā)

21、 作,不易 根治,,,,,,,,,,,,,,,,,,,,中風與西醫(yī)急性腦血管病相近,臨床可作腦脊液、眼底及CT、MRI等檢查:局限性腦梗塞

22、,頭顱CT和MRI可顯示梗塞區(qū);出血性中風在起病后1周CT能正確診斷大腦內(nèi)直徑在MRI剛的診斷比CT可靠;原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早期CT掃描,可顯示破裂附近腦池或腦裂內(nèi)有無疑血塊,腦內(nèi)或硬膜下血腫及是否合并腦出血。,(三)相關(guān)檢查,1、辨中經(jīng)絡(luò)、中臟腑:有無神志的變化。2、中臟腑辨閉證與脫證 病機 主癥 治法閉證 邪氣內(nèi)閉清竅

23、 神昏,牙關(guān)緊閉 祛邪開竅醒神 ,病性屬實 ,口噤不開,兩手握固, 大小便秘,肢體強痙脫證 五臟真陽散脫 神昏,目合口張,手 扶正固脫,救陰回陽

24、 于外, 病性屬虛 撒肢冷汗出,二便失 禁,四肢松懈癱軟,(一)辨證要點,,,,,,,,,3、閉證當辨陽閉與陰閉 病機 神志 主癥 舌象 脈象陽閉 痰熱內(nèi) 躁擾

25、不寧 面赤身熱 舌質(zhì)紅, 脈滑數(shù) 閉清竅 ,氣粗口臭 苔黃膩陰閉 痰濕內(nèi) 靜臥不煩 面白唇暗, 舌質(zhì)暗, 脈沉滑 閉清竅 四肢不溫, 苔白膩

26、 或緩 痰涎壅盛,(一)辨證要點,,,,,,,,,,4、辨病期根據(jù)病程長短,分為三期:急性期為發(fā)病后二周以內(nèi),中臟腑可至一個月;恢復期指發(fā)病二周后或一個月至半年內(nèi);后遺癥期指發(fā)病半年以上。,(一)辨證要點,中經(jīng)絡(luò):平肝熄風,化痰祛瘀通絡(luò) 閉證:熄風清火,豁痰開竅,通腑

27、泄熱中臟腑 脫證:救陰回陽固脫 內(nèi)閉外脫:醒神開竅與扶正固脫兼用恢復期:扶正祛邪,標本兼顧,(二)治療原則,,(三)證治分類,中經(jīng)絡(luò)1、風痰入絡(luò)證 癥狀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fā)生口眼喁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guān)節(jié)酸痛等癥;舌脈: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 證機概要:脈絡(luò)空虛,風痰乘虛人中,氣血閉阻。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luò)。 方藥:真方白丸子

28、加減(化痰通絡(luò))。,(三)證治分類,中經(jīng)絡(luò)1、風痰入絡(luò)證 常用藥: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風化痰);天麻、全蝎(熄風通絡(luò));當歸,白芍,雞血藤、稀薟草(養(yǎng)血祛風)。 加減: ① 語言不清者—加菖蒲、遠志;②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脈細澀者—加丹參,桃仁,紅花,赤芍。,,(三)證治分類,中經(jīng)絡(luò)2、風陽上擾證 癥狀 :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然發(fā)生口眼喁斜,舌強語謇,或手足重滯,甚則牛身不遂等癥; 舌脈:

29、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 證機概要:肝火偏旺,陽亢化風,橫竄絡(luò)脈。 治法:平肝潛陽,活血通絡(luò)。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平肝熄風鎮(zhèn)潛)。,(三)證治分類,中經(jīng)絡(luò)2、風陽上擾證常用藥: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珍珠母、石決明(鎮(zhèn)肝潛陽);桑葉、菊花(清肝泄熱);黃苓.山梔(清肝瀉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氣血下行)。 加減: ①夾有痰濁,胸悶,惡心,苔膩—加陳膽星、郁金; ②頭痛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③腿足重滯—加杜仲,寄

30、生。,(三)證治分類,中經(jīng)絡(luò)3、.陰虛風動證 癥狀 :平素頭暈耳鳴,腰酸,突然發(fā)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指困動,甚或半身不遂 ;舌脈:舌質(zhì)紅,苔膩,脈弦細數(shù)。 證機概要:肝腎陰虛,風陽內(nèi)動,風痰瘀阻經(jīng)絡(luò)。 治法:滋陰潛陽,熄風通絡(luò)。 方藥: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補肝腎之陰,熄風潛陽)。,(三)證治分類,中經(jīng)絡(luò)3、.陰虛風動證 常用藥:白芍,天冬,玄參,枸杞子(滋陰柔肝熄風);龍骨,牡蠣、龜板、代赭石(鎮(zhèn)肝潛陽);牛膝.當歸(活

31、血化瘀,且引血下行);天麻,鉤藤(乎肝熄風)。 加減: ①   痰熱較重,苔黃膩,泛惡—加膽星、竹瀝、川貝母;② 陰虛陽亢,肝火偏旺,心中煩熱—加梔子,黃芩。,(三)證治分類,中臟腑1、閉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閉, 口噤不開,兩手握固,大小便閉,肢體強痙。 (1)痰熱腑實證 癥狀 :素有頭痛眩暈,心煩易怒,突然發(fā)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料,舌強語謇或不語,神識欠清或昏糊

32、,肢體強急,痰多而黏,伴腹脹,便秘 ;舌脈:舌質(zhì)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澀。 證機概要:痰熱阻滯,風痰上擾,腑氣不通。 治法:通腑泄熱,熄風化痰。 方藥:桃仁承氣湯加減(通腑泄熱,順降氣血)。,(三)證治分類,中臟腑1、閉證(1)痰熱腑實證常用藥:桃仁、大黃、芒硝,枳實(通腑泄熱,涼血化瘀);陳膽星.黃芩,全瓜蔞(清熱化痰);桃仁、赤芍,丹皮(涼血化瘀);牛膝(引氣血下行)。 加減:①頭痛,眩暈嚴重者—鉤

33、藤,菊花、珍珠母; ②煩躁不安,徹夜不眠—加生地、沙參、夜交藤。,(三)證治分類,中臟腑1、閉證(2)痰火瘀閉證 癥狀 : 除上述閉證的癥狀外,還有面赤身熱,氣粗口臭,躁擾不寧;舌脈:苔黃膩,  脈弦滑而數(shù)。 證機概要:肝陽暴張,陽亢風動,痰火壅盛,氣血上逆,神竅閉阻。治法:熄風清火,豁痰開竅。 方藥:羚羊鉤藤湯加減(涼肝熄風,清熱化痰,養(yǎng)陰舒筋)。,(三)證治分類,中臟腑1、閉證

34、(2)痰火瘀閉證 常用藥:羚羊角(或山羊角),鉤藤,珍珠母、石決明(乎肝熄風);膽星,竹瀝,半夏,天竺黃、黃連(清熱化痰);菖蒲、郁金(化痰開竅)。 加減: ①若痰熱阻于氣道,喉間痰鳴轆轆—服竹瀝水、猴棗;②肝火旺盛,面紅目赤,脈弦勁有力—加龍膽草、山梔,夏枯草,代赭石、磁石;③腑實熱結(jié),腹脹便秘,苔黃厚—加生大黃,元明粉、枳實。④痰熱傷津,舌質(zhì)干紅,苔黃糙者—  加沙參,麥冬、石斛、生地。,(三)證治分類

35、,中臟腑1、閉證 (3)痰濁瘀閉證癥狀 :除上述閉證的癥狀外, 還有面白唇暗,靜臥不煩,四肢不溫,痰涎壅盛;舌脈:苔山膩,脈沉滑緩。 證機概要:痰濁偏盛, 上壅清竅,內(nèi)蒙心神,神機閉塞: 治法:化痰熄風,宜郁開竅。方藥:滌痰湯加減(化痰開竅)。,(三)證治分類,中臟腑1、閉證 (3)痰濁瘀閉證常用藥:半夏.茯苓,橘紅,竹茹(化痰);郁金、菖蒲、膽星(豁痰開竅);天麻、鉤藤,僵蠶(熄風化痰)。

36、 加減:①兼有功風者—天麻,鉤藤; ②有化熱之象者—加黃芩、黃連。③見戴陽證者—宜急進參附湯、白通加豬膽汁湯救治。,(三)證治分類,中臟腑2、脫證(陰竭陽亡) 癥狀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白遺,肢體軟癱;舌脈:舌痿,脈細弱或脈微欲絕。 證機概要:正不勝邪,元氣衰微,陰陽欲絕。 治法:回陽救陰,益氣固脫。 方藥: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昧,(三)證治分類,中臟腑2、脫證(陰竭

37、陽亡)常用藥:人參、附子(補氣回陽);麥冬,五味子、山萸肉(滋陰斂陽)。 加減:①  陰不戀陽,陽浮于外,津液小能內(nèi)守,汗泄過多者—加龍骨,牡蠣。②陰精耗傷,舌干,脈微者—加玉竹、黃精。,(三)證治分類,恢復期 中風病急性階段經(jīng)搶救治療,若神志漸清,痰火漸平,飲食梢進,漸人恢復期,但后遺址有半身不遂??谕帷⒄Z言謇澀或失音等:此時們須積極治療并加強護理。 1、風痰瘀阻證 癥狀 :口眼歪斜、舌強言

38、謇澀或失語, 半身不遂,肢體麻木; 舌脈:苔滑膩,舌暗紫,脈弦滑。證機概要:風痰阻絡(luò),氣血運行不利。 治法:搜風化痰,行瘀通絡(luò)。 方藥:解語丹加減。,(三)證治分類,恢復期1、風痰瘀阻證 常用藥:天麻、膽星、天竺黃,半夏、陳皮(熄風化痰);地龍、僵蠶、全蝎(搜風通絡(luò)):遠志,菖蒲宣竅,稀簽草,桑枝,雞血藤,丹參,紅花(祛風活血通絡(luò))。 加減::① 痰熱偏盛者—加全瓜蔞,竹茹,川貝母;②兼有肝陽上亢

39、,頭暈頭痛,面赤,苔黃舌紅,脈弦勁有力—加鉤藤、石決明、夏枯草;③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 。,(三)證治分類,恢復期2、氣虛絡(luò)瘀證癥狀 : 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 ;舌脈:舌質(zhì)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 證機概要:氣虛血瘀,脈阻絡(luò)痹。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luò)。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luò) )。,(三)證治分類,恢復期2、氣虛絡(luò)瘀證常用藥:黃芪(補氣以養(yǎng)血);桃仁、

40、紅花、赤芍、歸尾、川芎(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經(jīng));地 龍,牛膝(引血下行,通絡(luò))。 加減: ①  血虛甚—加枸杞、首烏藤; ②肢冷,陽失溫煦—加桂枝; ③ 腰膝酸軟—加川斷、桑寄生,杜仲。,(三)證治分類,恢復期3、肝腎虧虛證癥狀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    拘攣變形,舌強不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 舌脈

41、:舌紅脈細,或舌淡紅,脈沉細。 證機概要:肝腎虧虛,陰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治法:滋養(yǎng)肝腎。方藥:左歸丸合地黃飲子加減。,(三)證治分類,恢復期3、肝腎虧虛證常用藥:干地黃,首烏、枸杞、山萸肉(補腎益精);麥冬、石斛(養(yǎng)陰生津);當歸,雞血藤(養(yǎng)血和絡(luò))。加減: ①若腰酸腿軟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 ②腎陽虛—加巴戟天,蓯蓉,附子、肉桂; ③夾有痰濁—加菖蒲、遠志,茯苓。

42、,五、其他療法,1、屬痰熱內(nèi)閉者,無論中經(jīng)絡(luò)或中臟腑諸證,均可用清開靈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靜滴,每日2次。缺血性中風病可辨證選用脈絡(luò)寧注射液治療。 2、風火、痰熱證可配合灌服牛黃清心丸,每次l-2丸,每日3-4次。痰多化熱者,可配合服用鮮竹瀝,每次lOml,每日2-3次,或用穿琥寧靜滴治療。,五、其他療法,3.治半身不遂外敷藥方:穿山甲、大川烏頭、紅海蛤各lOOg,搗為末,每用15—20g,另將蔥白搗汁

43、和上藥成餅,直徑5cm,外敷左、右腳心,再令其坐于密室,兩腳置于熱水盆中,使其出汗,見下肢發(fā)麻停用。每周2次。 4.治手足攣縮外洗方:槐枝、柳枝、楮枝、茄枝、白艾各50z,煎水3桶,浸泡手足至腕踝以上,每次15~20分鐘,每日一次。,六、預后 (prognosis),中風病患者的轉(zhuǎn)歸取決于其體質(zhì)的強弱、正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及診療的正確及時與否,調(diào)養(yǎng)是否得當?shù)?。中臟腑者,神志由昏迷逐漸轉(zhuǎn)清,半身不遂趨于恢復,說明其向中經(jīng)絡(luò)轉(zhuǎn)

44、化,病勢為順,預后多好。若出現(xiàn)頑固性呃逆、嘔血、厥脫者,此為中風變證,多致正氣散脫。若邪盛正傷,雖經(jīng)救治,終因正氣已傷,致病程遷延成為中風病后遺癥者,常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癡呆等,要抓緊時機,積極治療,同時配合外敷熏洗及針灸按摩,并適當鍛煉,以提高療效。中風病后遺癥期,若偏癱肢體由松懈癱軟變?yōu)榫袛伆l(fā)痙,伴躁擾不寧,此由正氣虛乏,邪氣日盛而致,說明病情較重。若頭暈,偏身麻木,舌質(zhì)暗紅,脈細弦而數(shù),多有復中危險,若復中病情重者,

45、預后較差。,七、調(diào)攝護理 (prevention and look after),朱丹溪:“眩暈者,中風之漸也。元?羅天益:“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風之患”。《證治匯補?預防中風》:“平人手指麻木,不寸眩暈,乃中風先兆,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jié)飲食,遠房幃,調(diào)情志?!憋嬍成弦耸城宓紫铮煞矢屎裎?、動風、辛辣刺激之品,并禁煙酒,要保持心情舒暢,做到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避免疲勞,以防止卒中和復中。既病之后,應(yīng)加強護理

46、。遇中臟腑昏迷時,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面色、呼吸、汗出等變化,以防向閉脫轉(zhuǎn)化。加強口腔護理,及時清除痰涎,喂服或鼻飼中藥少量多次頻服?;謴推谝訌娖c肢體的被動活動,進行各種功能鍛煉,并配合針灸;理療、按摩等。偏癱嚴重者,防止患肢受壓而發(fā)生變形。語言不利者宜加強言訓練。長期臥床者,保護局部皮膚.防止發(fā)生褥瘡。,結(jié)語,中風病以發(fā)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僅有口歪,半身不遂,或語言不利為臨床特征。 中風有原始病因和

47、誘發(fā)因素:原始病因以情志不調(diào),久病體虛,飲食不節(jié),素體陽亢為主;誘發(fā)因素主要為煩勞、惱怒,醉飽無常、氣候變化等。病位在腦,涉及到心。病理基礎(chǔ)為肝腎陰虛。病理因素為肝風、痰火和血瘀。病機主要為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上沖于腦。輕者中經(jīng)絡(luò),重者中臟中腑。中臟又有閉脫之分,閉證邪勢盛,多見痰火內(nèi)閉;脫證正氣虛,可致陰竭陽亡。,結(jié)語,中經(jīng)絡(luò)的治療:平肝熄風,化痰通絡(luò)。中腑:通腑泄熱。中臟之閉證:熄風清火,豁痰開竅;脫證:救陰回陽固脫。

48、恢復期以經(jīng)絡(luò)病變?yōu)橹鳎浜厢樉闹委?,同時加強功能鍛煉,促進恢復。,研究進展,1、病因病機的探討;2、辨證論治的研究 :⑴辯證規(guī)范化、定量化研究 ;⑵通腑化痰法治療中風病 ;⑶活血化瘀法治療中風病;⑷預防與康復的研究。,病案訓練,黃某,男,68歲,2000年1月就診?;颊?月前出現(xiàn)突然昏仆,神志恍惚,言語不利,右側(cè)肢體癱瘓,經(jīng)西醫(yī)確診為“腦出血”,經(jīng)中西醫(yī)救治現(xiàn)神清,言語遲澀,右手腫脹,右側(cè)半身不遂,倦怠乏力,納差食少,面色晄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