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讓孩子(初中階段)愉快寫作的竅門,2007年香港教育城中文學科天地8月論壇湛婉媚老師,愉快的因素,重視學生經(jīng)驗: 分數(shù)不太低,老師有讚賞;具平等的態(tài)度: 沒有整段劃,只有給建議;重互相的促進: 寫前多探究,寫後多欣賞。,重視學生經(jīng)驗: 以認同為宗,以讚賞為旨,字數(shù)下限定低些,減少字數(shù)不足要扣分的情況;鼓勵學生盡量寫,字數(shù)夠便給合格;鼓勵學生盡量構思,盡量從自己真實的經(jīng)歷(事)、感受(情)入手;鼓勵
2、學生盡量創(chuàng)作,盡量從自己閱讀的經(jīng)驗(仿作)、觀察的世界取材(創(chuàng)作)。,批改的態(tài)度: 不高高在上,只有專業(yè)和親切,以欣賞學生為綱,以提高學生為領;不打擊學生自信,不令到學生沮喪;盡量從學生的水平來欣賞;盡量不從自己的水平來打擊;行批以發(fā)掘閃光點為主,改善建議為次;用詞中肯具體,學生才會明白和接受;總批從大處著眼,從立意選材、結構組織給意見,具熱情及期望。,重學生的互動: 寫前多探究,寫後多欣賞,寫作前多安排優(yōu)良篇章
3、,透過閱讀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深化學生對單元人文性目標的認知;按人文性目標安排短講、討論等活動,促進學生的思想交流和思維互動,達成互相促進的目的;不在堂上作,讓學生能有心靈平靜地創(chuàng)作的空間;批改後要安排評講,能朗讀或上載網(wǎng)上共享更佳;批改要快,要保障學生寫作時的熱情和衝動不流失,要讓學生對老師的評講有期望;評講時,要以欣賞之情為主,提高之理為副;前者要真摯,後者要切中。,配合課程的工具性發(fā)展,中一至中三是一連貫性學習過程,老師
4、應清晰掌握學生所在螺旋學習框架中的層次,有所本、有所延展,能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又能提高學生想學的意識,才叫成功的寫作教學;讓學生知道各種記敍、描寫、抒情、說明和議論的寫作手法都是寫作的工具或公式,像數(shù)學公式一樣,善加運用,便能科學地完成寫作的任務;參閱系列三的「閱讀能力鞏固練習」,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分析作者的立意、選材、寫作手法,再內(nèi)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配合課程的(不)人文性發(fā)展,分析高中階段的三個學習目標;分析九個學習範
5、疇;分析不同出版社單元框架的學習重點;分析不同出版社的單元教學用篇章;分析課程發(fā)展處的單元架構示例;結論:因「材」施「教」 ﹦形成教學差異修補、豐富:閱讀及作文教學的人文性,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一工具性部份),記敍:記敍六要素、記敍的方法、 敍事寫人、敍事抒情、借事說理描寫:景物描寫說明: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 借事說理基礎:閱讀與寫作、生活與觀察文學:詩歌欣
6、賞,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二工具性部份),記敍:(記敍六要素、記敍的方法、敍事寫人、敍事抒情、借事說理)記敍的線索和人稱描寫:(景物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說明:(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借事說理)說明的層次基礎:(閱讀與寫作、生活與觀察)想像與聯(lián)想、立意與選材文學:(詩歌欣賞)散文欣賞抒情:詠物抒情議論:論點與論據(jù)綜合:比較閱讀,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三工具性部份),記敍:(記敍六要素、記敍的方法、敍事寫人、敍事
7、抒情、借事說理)【記敍的線索和人稱】記敍的線索、方法和人稱描寫:(景物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說明:(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借事說理)【說明的層次】說明的語言基礎:(閱讀與寫作、生活與觀察)【想像與聯(lián)想、立意與選材】選材與剪裁、佈局與謀篇文學:(詩歌欣賞)【散文欣賞】詞曲欣賞、小說與戲劇欣賞抒情:【詠物抒情】透過記敍和描寫來抒情議論:【論點與論據(jù)】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綜合:【比較閱讀】比較閱讀,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
8、(中四工具性總結部份),記敍:(記敍六要素、記敍的方法、敍事寫人、敍事抒情、借事說理)、【記敍的線索和人稱】、『記敍的線索、方法和人稱』 記敍手法(理清脈絡)描寫:(景物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景物描寫(觀察與描摹)說明:(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借事說理)、【說明的層次】『說明的語言』說明手法(條分縷析)抒情:【詠物抒情】、『透過記敍和描寫來抒情』抒情手法(體會與表達)議論:【論點與論據(jù)】、『論證的方法、議論的
9、應用』 論證的方法(思考辨析)文學:(詩歌欣賞)【散文欣賞】詞曲欣賞、小說與戲劇欣賞、散文欣賞(品味鑑賞)、詩歌欣賞(品味鑑賞)綜合:【比較閱讀】比較閱讀、認知與反思(綜合能力),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五工具性總結部份),記敍:(記敍六要素、記敍的方法、敍事寫人、敍事抒情、借事說理)、【記敍的線索和人稱】、『記敍的線索、方法和人稱』、 記敍手法(理清脈絡)描寫:(景物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景物描寫(觀察與描摹)
10、、人物描寫(描摹賞析)說明:(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借事說理)、【說明的層次】『說明的語言』、說明手法(條分縷析)抒情:【詠物抒情】、『透過記敍和描寫來抒情』、抒情手法(體會與表達)議論:【論點與論據(jù)】、『論證的方法、議論的應用』、論證的方法(思考辨析)、議論的應用(質(zhì)疑與評價)文學:(詩歌欣賞)【散文欣賞】詞曲欣賞、小說與戲劇欣賞、散文欣賞(品味鑑賞)、詩歌欣賞(品味鑑賞)、詞曲欣賞(品味鑑賞)、小說欣賞(品味鑑賞)綜合:
11、【比較閱讀】、認知與反思(綜合能力)、理性思考(綜合能力),判斷活動,請判斷以下短語/詞組屬於工具性抑人文性。請判斷以下人文性短語/詞組是中性的抑具有價值判斷的。請判斷這些人文性短語/詞組是否具有人生指導作用,即傳統(tǒng)「文以載道」的功能。,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一人文性部份),漫談讀與寫( )大千世界( )家喻戶曉的人物( )親情暖心間( )詩國古今遊( ),生活有真趣( )晨昏四時景致佳( )奇趣大自然
12、( )古代建築與科技( )道理此中尋( ),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二人文性部份),天馬行空( )夢想的軌跡( )人間掠影( )香港風貌( )心的接觸( ),別出心裁( )草木寄深情( )中國的山川文物( )為學與求知( )情以物遷( ),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三人文性部份),牡丹綠葉( )舊日的足跡( )我的回憶( )生活情思( )情感的寄托( ),匠心獨運( )
13、人生舞臺( )智慧人生( )說之以理( )擷取友情的果子( ),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四人文性部份),人生的承擔( )趣談淺說( )生活的智慧( )寫氣圖貌盡物色(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情文並茂( )漫步詩林( )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 ),現(xiàn)時最普及的單元框架(中五人文性部份),宋元妙韻( )美麗與醜陋( )議論縱橫( )小說世界面面觀( )有理當說清( ),寫
14、作練習的設題考慮,回應單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學習目標;深化人文性的內(nèi)涵是本,工具性是末;多設開放題,讓學生能決定分享甚麼經(jīng)驗或創(chuàng)作甚麼情意;配合說話、小組討論活動以豐富思維,促進學生的互動和提高。,老師在寫作教學上的任務,培素養(yǎng):以讀豐富思維、 以寫驗證認知!煉思維:以說、聽豐富思維、 以寫驗證認知!養(yǎng)激情:以評語鼓勵寫!提技巧:以批改示範寫!,培素養(yǎng):以讀豐富
15、寫,座右銘: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材,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積學:讀教學用篇章、閱讀理解訓練篇章、老師推介書本、雜誌、網(wǎng)站、報章副刋等等(以名家感悟豐富思維和寫作手法,兼可比較閱讀,學習多角度思考)。,煉思維:以說深化寫,短講是要求學生邊想、邊寫、後說的思維(鋪排結構、立意選材)及口頭表達能力(個人聲情素質(zhì))的練習;小組討論是要求學生邊想、邊寫、邊說、邊聽、再想(重整、分析、延展、評鑑、再創(chuàng)造:思維的深度及濶度)、再說(討論的態(tài)度
16、、情志素養(yǎng))的練習。,養(yǎng)激情:以評語鼓勵寫,人性是樂於表達自己,尋求認同的;人性是樂於創(chuàng)作,尋求成功的;要用謙虛的、包容的心評改,因為時代不同了,學生的生活模式、對人情事理的理解,都是他的寫作素材,都是老師備學生(認識學生)、教學生處事待人的資料,要重視他的經(jīng)歷和情感,感謝他的「分享」 。,提技巧:以批改示範寫,改作文不是老師的改寫練習;不是「滿江紅」便是盡了老師教學的責任;重點改寫是老師寫作技巧的示範作,應就遣詞、造句、修
17、辭技巧作提高建議及說明,只需重點示範,讓學生心悅誠服的質(zhì)比量重要。,不為考試而寫:卷Ⅱ,記敍、描寫、抒情、論說,是為了表深情、對人生的觀察和思考而存在,寫作手法/工具性雖然重要,但更應重視文章的思想感情,即學生的生活體驗、思維能力和感悟,這些人文性內(nèi)容。考試題目只是限制了取材和作法,但文章立意的高下在人文性,不在工具性。,為考試而寫:卷Ⅴ,綜合能力卷的設計,是撮取、解釋、重整、分析、評鑑和延展創(chuàng)新資訊的綜合考卷,是讀聽、思維考核,是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