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龍麥龍麥3030(龍(龍977146977146)品種名稱品種名稱:龍麥30(龍977146)審定編號審定編號:蒙認麥2006001號2004年經(jīng)黑龍江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黑審麥2004001。品種來源品種來源:海拉爾農(nóng)墾(集團)農(nóng)牧業(yè)管理部黑龍江省農(nóng)科院育種所小麥室以龍90—05098為母本,龍90—0635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特征特性特征特性:幼苗:幼苗直立,生長慢。植株:株高85—90cm,稈強,分蘗
2、及成穗能力強。穗:紡錘型穗,長芒,穗層整齊。籽粒:紅色,子粒飽滿,角質粒,千粒重在35—38g左右。品質:2005年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蛋白質含量15.9%,濕面筋含量34.4%,沉降值47.33ml,吸水率62.0%,面團穩(wěn)定時間12.5分鐘,最大抗延阻力477.3EU,延伸性19.6cm,降落值310S,面包體積780ml,面包評分76.5。產(chǎn)量表現(xiàn)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5年參加內蒙古東部旱作小麥生產(chǎn)試驗,平均
3、產(chǎn)量333.69kg畝,比對照龍麥26增產(chǎn)12.24%,平均生育期89天,比對照龍麥26早4天。栽培要點栽培要點:種植密度42—45萬株畝;一般施純N4—5kg畝,純P2O54—5kg畝,純K2O2—3kg畝較為適宜。N肥的追肥方式以23作底肥,13作種肥和后期葉面追施。種植區(qū)域種植區(qū)域: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嶺北地區(qū)種植。師欒師欒021021審定編號:審定編號:國審麥2007016品種名稱:品種名稱:師欒021選育單位:選育單位:河北師范大
4、學、欒城縣原種場品種來源:品種來源:94119430省級審定情況:省級審定情況:2004年河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特征特性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對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緊湊,葉色淺綠,葉小上舉,穗層整齊。穗紡錘型,護穎有短絨毛,長芒,白殼,白粒,籽粒飽滿,角質。平均畝穗數(shù)45.0萬穗,穗粒數(shù)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葉干尖重,后期早衰。莖稈有臘質
5、,彈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鑒定:抗寒性中等??共⌒澡b定:中抗紋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稈銹病。2005年、2006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質(干基)含量16.30%、16.88%,濕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穩(wěn)定時間14.8分鐘、15.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積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
6、面包體積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評分85分、92分。產(chǎn)量表現(xiàn)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5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1.7公斤,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0.14%;2005~2006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91.5公斤,比對照石4185減產(chǎn)1.21%。2006~2007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0.9公斤,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1.74%。栽培要點:適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0萬~15萬苗,后期注
7、意防治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等。洲元洲元93699369審定編號: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07040號選育單位:選育單位:山東洲元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品種來源:品種來源:PH8222為母本,86634為父本雜交,系統(tǒng)選育而成。品種來源品種來源:湖北省農(nóng)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用“(2078川農(nóng)8539百農(nóng)64)”經(jīng)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小麥品種。審定編號:審定編號:鄂審麥2004003。特征特性:特征特性:屬半冬性品種。株型較緊湊,幼苗生長半匍匐,葉色
8、淡綠,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穗紡錘形,小穗排列較稀疏,長芒,白殼,白粒??购?、抗倒性較強,后期熟相好。區(qū)域試驗中株高85.3厘米,畝有效穗25.4萬,每穗實粒數(shù)34.3粒,千粒重37.6克。全生育期209.9天,比鄂恩1號長3天。抗病性鑒定為中感赤霉病、紋枯病,感條銹病、白粉病。2004年品質測定容重83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3.22%,濕面筋含量24.8%,沉降值35.6毫升,吸水率57.6%,穩(wěn)定時間4.6分鐘,主要品質指
9、標達到國家專用小麥中筋標準。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1~2003年度參加湖北省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299.50公斤,比對照鄂恩1號增產(chǎn)4.84%。其中,2001~2002年度畝產(chǎn)294.33公斤,比鄂恩1號增產(chǎn)3.71%;2002~2003年度畝產(chǎn)304.67公斤,比鄂恩1號增產(chǎn)5.96%,兩年均增產(chǎn)極顯著。適宜范圍:適宜范圍:適于湖北省麥區(qū)種植。鄭麥鄭麥366366審定編號:審定編號:豫審麥2005006選育單位:選育單位:
10、河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品種來源:品種來源:豫麥47/PH82—2—2特征特性:特征特性:半冬性多穗型強筋小麥品種,全生育期230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苗期長勢旺,抗寒性較好,幼苗起身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遇“倒春寒”不育小穗增多;株型緊湊,株高70厘米左右,葉片寬短上舉,抗倒性好;穗層整齊,落黃一般,后期有早衰現(xiàn)象;長方形穗,大穗中粒,籽粒角質;成產(chǎn)“三要素”為:畝成穗40萬個左右,穗粒數(shù)38粒左右,千粒重36克左右。據(jù)農(nóng)
11、業(yè)部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容重794gL、籽粒粗蛋白質含量(干基)為15.29%、濕面筋含量33.2%、形成時間9.2min、穩(wěn)定時間13.9min、最大抗延阻力470E.U.,面包體積850cm3,面包評分93分,綜合品質評價該品系各項指標均達到國標一級強筋麥標準??剐澡b定:抗性鑒定:2003~2005年經(jīng)河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兩年成株期綜合抗性鑒定和接種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葉銹、葉枯病,中感紋枯、白粉病。產(chǎn)量表現(xiàn):產(chǎn)
12、量表現(xiàn):在20022003年度國家黃淮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區(qū)試中,平均畝產(chǎn)544.9kg,比優(yōu)質強筋對照種藁城8901增產(chǎn)7.22%,達極顯著水平。20042005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82.9kg,比優(yōu)質強筋對照品種增產(chǎn)6.5%,達極顯著水平。栽培技術要點:播期以10月10~25日為宜;畝播種量6~8公斤,基本苗以每畝12~15萬為宜,晚播可適當增加播量;基肥應本著重施氮肥、搭配鉀肥、適當減少磷肥的原則。一般畝施農(nóng)家肥3~4方,尿素12~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09年青島小麥良種補貼品種簡介
- 強筋小麥無公害高產(chǎn)高效生產(chǎn)技術
- 夏邑2018年優(yōu)質強筋小麥綠色高產(chǎn)高效
- 水氮運籌對強筋冬小麥品質的影響.pdf
- 滑優(yōu)質強筋小麥標準化栽培技術集成
- 小麥品種概況
- 小麥品種介紹
- 玉米品種簡介
- 蘭花品種簡介
- 葡萄品種簡介
- 栽培措施對強筋小麥產(chǎn)量與品質的調控效應.pdf
- 擬轉讓品種清單及品種簡介
- 國審新麥26號強筋小麥品質與產(chǎn)業(yè)化
- 盤錦水稻品種簡介
- 新奇紐扣品種簡介
- 強筋小麥產(chǎn)量及蛋白組分的肥料調控效應研究.pdf
- 2014小麥國審品種
- 分次施鉀對強筋冬小麥籽粒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pdf
- 氮肥運籌對強筋小麥產(chǎn)量、品質和養(yǎng)分吸收利用的影響.pdf
- 水分運籌對強筋小麥籽粒產(chǎn)量和品質的調控效應.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