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番茄病害番茄病害(tomatodiseases)全世界已報道近70種,中國有50余種。其中最重要的是番茄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和早疫病,較重要的還有苗期病害、褐色腐敗病、潰瘍病和貯藏病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及灰霉病。由于各地氣候條件、栽培技術水平不同,病害種類、主次不盡相同,如菌核病、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均可為害幼苗,造成較大損失。病毒病病毒病(virusdieases)20世紀30年代中國廣東、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
2、等省已有記載。50年代各地普遍發(fā)生,其中以花葉病、條紋病(條斑?。┖娃~病危害最大。病原:主要為TMV、番茄花葉病毒(ToMV)CMV、PVX、PVY。從樣本檢出率看,TMV比例最高,CMV第二,PVX,PVY第三。另外在我國還發(fā)現有番茄黑環(huán)斑病毒(TBRV)、番茄瑚萎病毒(TSWV)、煙草環(huán)斑病毒(TRSV)、絨毛煙斑駁病毒(VTMV)、苜?;ㄈ~病毒(AMV)、三葉煙壞死花葉病毒(RCNMV)、煙草壞死病毒、白三葉草花葉病毒(WCMV
3、)和煙草蝕紋病毒(TEV)等。并已發(fā)現TMV的株系分化現象,有0、1、2和1.2四個株系,其中0株系為優(yōu)勢株系,其次為l株系,2和1.2株系僅在少數城市發(fā)現。CMV的株系劃分,目前尚不成熟,所用鑒別品種,并不帶有抗病基因。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番茄花葉病(TMV)和條斑病(ToMV)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越冬野生寄主植物、帶有病殘株種殼碎屑的土壤以及污染了病毒的種子,其次是吸煙者污染的手和衣服。傳染途徑主要是摩擦傳染。番茄蕨葉病(CMV)的初侵染源為
4、多年生的野生或栽培寄主植物。此病毒可由摩擦傳染,但更為重要的是由介體蚜蟲(如桃蚜、棉蚜等)作非持久性傳播。番茄輕花葉病和重花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帶毒的馬鈴薯種薯長出的病株,前者摩擦接觸傳染,后者還可由馬鈴薯長管蚜和桃蚜等作非持久性傳播。影響發(fā)病的因素:氣候:花葉病發(fā)生適溫2025;條斑病在雨水多的年份利于發(fā)??;蕨葉病在高溫干旱的氣候條件下利于發(fā)病。管理:土壤中鈣、鉀元素缺乏利于花葉病發(fā)生。品種:品種之間抗病性有差異。晚疫病晚疫病(lat
5、eblight)1847年在法國首次報道,德國人H.deBary(1861)證明晚疫病菌的致病性。中國最早記載于1936年,現在許多省份均有此病,特別是多雨多霧、地勢較高的地區(qū)為害嚴重。該病分布很廣,常造成嚴重損失。病原物為致病疫霉(Phytophthainfestans),病菌寄主范圍較窄,除番茄外,還侵害馬鈴薯和茄子。具2~4個生理小種。病菌主要在馬鈴薯的病薯內越冬。厚壁孢子能否在土內越冬,中國無明確報道。在中國北方,除馬鈴薯外,病
6、菌還可在溫室番茄上越冬;在南方,田間的自生番茄、馬鈴薯可成為病菌的冬季寄主,越冬后產生孢子囊,通過風雨傳播,直接侵入葉片或從莖的傷口、皮孔侵入。潛育期一般3~4d,病斑上產生的孢子囊,通過雨水、氣流傳播,并可隨風自南吹向北方。病菌侵入寄主的適宜溫度為10~l5℃,氣溫上升達25℃左右時,病斑出現最快。因此長期陰雨后轉晴,氣溫上升,特別是雨后2~3天病害迅速蔓延。品種抗病性明顯不同。低溫、陰雨、濕度高、露水大,早晚多霧、多露的氣候條件容易
7、發(fā)??;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種植過密、偏施氮肥、土壤瘠薄等也易誘發(fā)本病。早疫病早疫病(earlyblight)害。引起花葉、黃化、壞死、矮化、畸形等癥狀。世界已報道有10多種病毒,我國主要的是黃瓜花葉病毒(CMV)和煙草花葉病毒(TMV)。根據TMV的性狀、寄主范圍及癥狀,在種下可分為辣椒黃色花葉型株系及辣椒枯斑株系。上述二種病毒分布廣,寄主多,占辣椒病株的比率最大,此外還有煙草蝕紋病毒(TEV),馬鈴薯X病毒(PVX),馬鈴薯Y病毒(PV
8、Y),苜?;ㄈ~病毒(AMV),蠶豆萎蔫病毒(BBWV),辣椒葉脈斑駁病毒(PeVMV)。辣椒各種病毒都能在寄主植物的活體內越冬,但煙草花葉病毒,具有極強的抗逆性,在干燥的煙葉(含煙絲)和尚未腐爛分解的根部組織內仍有傳染能力。早春含有病毒的寄主植物通過介體昆蟲或接觸汁液摩擦引起初侵染,以后引起再侵染,病毒種類不同,傳染途徑亦不同。黃瓜花葉病毒由汁液摩擦傳染和由介體蚜(如桃蚜、棉蚜等)作非持久性傳播;煙草花葉病毒主要是汁液摩擦接觸傳染。馬鈴
9、薯X病毒是汁液接觸摩擦傳染。其它病毒如馬鈴薯Y病毒、煙草蝕紋病毒、蠶豆萎蔫病毒、辣椒葉脈斑駁病毒均由蚜蟲傳毒。番茄斑萎病毒的傳毒介體昆蟲是煙薊馬和豆薊馬,且為持久性傳播,同時還具有汁液摩擦傳染的能力。氣溫與病毒關系密切,溫度不僅對傳毒昆蟲有影響,且直接影響病毒侵入寄主后顯癥。栽培管理對病毒病發(fā)生有一定影響。氮肥過多過少均使病情加重;田間中耕除草、整枝打葉、分次采收造成病健株間摩擦,增加煙草花葉病毒的接觸傳染機會;種植密度過稀,如遇高溫,
10、地面干燥,影響植株根系發(fā)育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辣椒疫病辣椒疫病(Phytophthablight)1918年首次報道,中國1940年報道,現在各地發(fā)生普遍,葉、莖及果實均被害。病原物是辣椒疫霉(Phytophthacapsici)。病菌寄主范圍廣,除辣椒外,還可侵染茄子和番茄、甜瓜等。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壁孢子在土中或留在地上的病殘體內越冬。產生孢子囊進行初侵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孢子囊通過雨水、風雨和灌溉水傳播。萌發(fā)時可直接產生芽管或
11、游動孢子入侵。溫濕度與病害發(fā)生關系非常密切,氣溫在20~30℃時適合孢子囊產生,在25℃左右時最適合游動孢子的產生和侵入。氣溫適宜,連陰雨,菜地排水不良,加之病菌潛育期短,再侵染次數多,很快導致病害流行,如遇干旱或控制澆水,病害不再發(fā)展。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甜椒類常不抗病,辣椒類比較抗病或耐病。連作時間長,地勢低洼,過于密植,氮肥過重,均易引起發(fā)病。茄子病害茄子病害(eggplantdiseases)根結線蟲病根結線蟲病是園藝植物上一種
12、十分重要的線蟲病害。根結線蟲種類繁多,全世界已報道的種類達70余種,我國報道的有16種。其中危害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是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incognita,爪哇根結線蟲MJavanica花生根結線蟲Mavenaria和北方根結線蟲M.hapla4種。這4種在我國都有發(fā)生,其中華北以花生根結線蟲和北方根結線蟲兩種為主,東北的溫室中以北方根結線蟲為主,南方地區(qū)4種均有。癥狀特點:根結線蟲僅危害根部,以側根及支根最易受害。受害根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茄科蔬菜苗期病害
- 茄科蔬菜主要病害及防治
- 茄科蔬菜自動嫁接技術的研究.pdf
- 茄科蔬菜立枯絲核菌的遺傳分化及分子檢測.pdf
- 茄科蔬菜灰霉病菌對嘧霉胺抗藥性研究.pdf
- 茄科蔬菜青枯病菌的PCR檢測及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茄果類蔬菜主要病蟲害和防治
- 茄科、玄參、桔梗、木樨、唇形、菊科
- 紫草科旋花科-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
- 淺談春季茄果類蔬菜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 設施茄果類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 茄果類蔬菜新品種及優(yōu)質高效生產技術-涇川縣蔬菜辦
- 隴東地區(qū)日光溫室茄果類蔬菜穴盤育苗技術
- 長江流域冬春季茄果類蔬菜大棚育苗技術
- 葫蘆科蔬菜病害
- 茄果類蔬菜砧-穗殘株高效再利用技術研究.pdf
- 基于斜接面接合的茄科蔬菜針接式嫁接機關鍵技術研究與優(yōu)化.pdf
- 秸稈型育苗基質對茄果類蔬菜秧苗素質的影響.pdf
- 茄科自動嫁接機的設計與研究.pdf
- 蚓糞復合基質對茄果類蔬菜幼苗生長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