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人體寄生蟲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體寄生蟲學 Human Parasitology,病原生物學教研室 李曉霞,,個人簡 介,教研室簡介,課程簡介,概 況,基 本 簡 介,李曉霞:山東煙臺.招遠人, 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生物學。在該領域共發(fā)表科技論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包括SCI 2篇,一級學報3篇,其他均為核心期刊。辦公地點:病原教研室(5樓541) 電

2、話:0538-6222493(辦公室) 郵 箱: xxlitsmc.edu,個人簡介,,病原學教研室簡介,病原學教研室是醫(yī)學微生物學教研室與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合并而成,承擔著學院《醫(y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的教學工作,是學院較有影響的教研室 。,現(xiàn)有教師12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7名,具有博士學位人員5名,具有碩士學位人員5名,形成穩(wěn)定合理的科研和教學梯隊。,人員組成,教研室優(yōu)化組合的病原生物學學科是校級重點建設學科

3、,2019年9月,被評為泰山醫(yī)學院課程建設一類課程,學科業(yè)已獲國家教委碩士培養(yǎng)授予權,目前在讀研究生6人。,學科建設,科研概況,---研究方向:,病原體感染與優(yōu)生,媒介生物學,分子病毒學,醫(yī)院內(nèi)病原體感染,氣載病原生物學,近幾年獲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院唯一),三等獎2項,廳級獎勵10余項,院級獎勵多項,發(fā)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論文6篇,核心期刊論文30余篇。,科研獲獎與論文,本教研室還與第四軍醫(yī)大學、北京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4、、北京地壇醫(yī)院、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山東大學、濟寧醫(yī)學院、山東省寄生蟲病防治所及蚌埠醫(yī)學院等院校建立了廣泛的聯(lián)系,開展學術交流及科研合作。,對外交流,歡迎報考病原學教研室碩士研究生!,,人體寄生蟲學,范疇,定 義,課 程 簡 介,人體寄生蟲學定義,人體寄生蟲學(human parasitology) 也稱醫(yī)學寄生蟲學(medical parasitology ),是病原生物學的一部分;是預防醫(yī)學及臨床醫(yī)學的一門基礎課程。

5、是研究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活動、生存繁殖規(guī)律,闡明寄生蟲與人體和外界環(huán)境因素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學習的目的:控制、消滅和預防寄生蟲病。,,醫(yī)學蠕蟲學: 小桿綱(線蟲綱) 吸蟲綱 絳蟲綱 醫(yī)學原蟲學: 葉足綱

6、鞭毛蟲綱 孢子蟲綱 纖毛蟲綱 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學: 昆蟲綱 蛛形綱,,,,,人體寄生蟲學研究的范疇,?,人體常見寄生蠕蟲(線蟲),常見人體寄生蠕蟲(吸蟲),人體常見寄生蠕蟲(吸蟲),人體常見寄生蠕蟲(絳蟲),醫(yī) 學 節(jié) 肢 動 物,,,閉卷考試成績

7、=80%期末+20%平時平時成績=實驗+出勤+課堂表現(xiàn)期末試題:名詞+選擇+判斷+問答,人體寄生蟲學考核,總 論,人體寄生蟲學總論,引言寄生蟲的生物學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寄生蟲感染的特點 寄生蟲感染的免疫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第一章 引 言,晚期血吸蟲病,絲蟲象皮腫,先天性弓形蟲病,包蟲病,利氏曼病,腦囊尾蚴病,鼠疫,一、寄生蟲的危害性,3、范疇:,二、我國寄生蟲病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8、引 言,一、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A:對人體健康的危害,B: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巨大的損失,現(xiàn)代熱帶病 (WHO 2000)---十大 瘧疾(malaria) 血吸蟲?。╯chistosomiasis) 絲蟲?。╢ilariasis):淋巴絲蟲和盤尾絲蟲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錐蟲?。╰rypanosomiasis):非洲錐蟲和美洲錐蟲

9、 麻風?。╨eprosy) 結核病(tuberculosis) 登革熱(date-fever,,一、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全球主要寄生蟲感染的情況,,蟲種 感染人數(shù) 年死亡人瘧原蟲 4-4.9億 220-250萬血吸蟲 2億 50-100萬淋巴絲蟲 1.28億 盤尾絲蟲 85

10、00萬錐蟲病 1800萬(美洲錐蟲)利什曼病 1200萬,,,1、種類多(229種);2、我國舊五大寄生蟲病(1956年): 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利什曼原蟲?。ê跓岵。?、鉤蟲病。3、腸道寄生蟲感染仍然十分嚴重;4、組織內(nèi)寄生蟲病在我國西南、西北地區(qū)也是常見和多發(fā)病種;,二、我國寄生蟲病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5、食物源性寄生蟲?。?種類和發(fā)病人數(shù)不斷增加,6、出現(xiàn)境外寄生蟲病,二、我國寄生蟲病

11、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7、我國目前常見多發(fā)寄生蟲?。?如血吸蟲病、瘧疾、囊蟲病、鉤蟲病、包蟲病、旋毛蟲病、阿米巴病,,我國已經(jīng)在1958年基本消滅黑熱病,2000年全國實現(xiàn)阻斷絲蟲病傳播,基本控制瘧疾和血吸蟲病。,我國已報道的寄生蟲有229種----Trematode (吸蟲) 47 種Cestode (絳蟲) 16 種Nematode (線蟲) 35 種Protozoan (原蟲) 4

12、1 種其他 90 種,,二、我國寄生蟲病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2024/3/28,新現(xiàn)寄生蟲病,再現(xiàn)寄生蟲病,新識別的和未知的寄生蟲病,一些早已被人們所知,發(fā)病率已降至很低,不再被視為公共衛(wèi)生問題,但現(xiàn)在又重新流行 的寄生蟲病,自學,認清形勢,明確任務,醫(yī)學生肩負使命,責任重

13、大!,第二章寄生蟲的生物學,,兩種生物共同生活的現(xiàn)象,稱為共生(symbiosis),按利害分為:1、共棲(commensalism) + +2、互利共生(mutualism)+ +3、寄生(parasitism): + - 寄生物(parasite)? 宿主(host)?,一、寄生關系及其演化,鮣魚與大魚,(1)共棲,互利共生,,白蟻與鞭毛蟲,,(3)寄生,,寄生(parasitism),兩種生物共同生活,一方受益,

14、另一方受害,稱為寄生。受益者稱寄生物 ( parasite);受害者稱宿主(host)。,,寄生物,寄生蟲、病毒、細菌等已放棄了自由生活方式,而暫時或永久地寄生于人或動物的體表或體內(nèi)以獲取營養(yǎng),賴以生存,并損害對方,這類過寄生生活的生物統(tǒng)稱為寄生物。,,寄生蟲(parasite),---其中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則為寄生蟲。,概 念,,寄生關系的演化,1、形態(tài)改變2、生理功能的變化3、侵襲力的變化4、免疫逃避

15、功能的形成5、基因變異,自由生活free liviing,,共同生活symbiosis,,互利共生共棲關系寄生關系,,(了解),,,直接型,,,,生活史(Life cycle),間接型,二、寄生蟲生活史、寄生蟲與宿主類型,——寄生蟲完成一代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土源性蠕蟲,生物源性蠕蟲,中間宿主,-,+,,寄生蟲及其類型,?寄生蟲的分類1.按寄生性質(zhì)分類,,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 parasite):血吸蟲

16、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 parasite):糞類圓 線蟲 機會寄生蟲(opportunistic parasite):弓形 蟲、隱孢子蟲,,,2.按寄生部位分類 體內(nèi)寄生蟲:蛔蟲 體外寄生蟲:虱、蚤,3.按寄生時間久暫 長期性寄生蟲: 蛔蟲 暫時性寄生蟲: 蚊子,宿主及其類別,宿主(host) :被寄生蟲所寄生并遭到損害的

17、人或動物。終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蟲或有性生殖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蟲或無性生殖保蟲宿主(Reservior host):脊椎動物轉(zhuǎn)續(xù)宿主(Paratenic host or Transport host ): 蠕蟲幼蟲 非正常宿主 發(fā)育停滯,,,,保蟲宿主,寄生蟲、宿主與生活史的概念的理解圖,1)生物的分類系統(tǒng),界(Kingdom)

18、 門 (Phylum) 綱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屬 (Genus) 種 (Species),寄生蟲的生物學分類,寄生蟲命名的雙名制原

19、則,學名:拉丁文屬名在前,種名在后(斜體)。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 1758 ( 屬名) ( 種名) 命名者 命名時間中文譯意:蛔 類似 蚯蚓的中文譯名: 似蚓蛔線蟲,2)寄生蟲的分類,原生動物亞界無脊椎動物,肉足鞭毛門頂復門纖毛門,扁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棘頭動物門節(jié)肢動物門,動物界,,,,習慣上

20、分為:醫(yī)學蠕蟲、醫(yī)學原蟲、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三大類。,一、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系,(一)寄生蟲對宿主的影響(寄生蟲的致病作用),第三章 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寄生蟲感染的特點,(二)宿主對寄生蟲的抵抗(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作用),(一)寄生蟲對宿主的影響(寄生蟲的致病作用),1. 掠奪營養(yǎng) 2. 機械性損傷(入侵—移行—定居—繁殖) 3. 毒性與免疫損傷,鉤蟲引起的貧血,奪取營養(yǎng),,蛔蟲在

21、小腸寄生,蛔蟲性腸穿孔,蛔蟲性腸梗阻,,機械損傷,蛔蟲減肥經(jīng)“何潔一夜暴瘦”炒作后,被不少網(wǎng)友效仿。對此,消化科專家特別提醒各位愛美人士,蛔蟲減肥沒科學依據(jù),會造成腸梗阻、膽絞痛,甚至致死!,葉玉卿,血吸蟲病,蚊咬所致嚴重過敏,,毒性與免疫損傷,血吸蟲病的肝脾腫大,(二)宿主對寄生蟲的抵抗(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作用),? 非特異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三種結果:完全清除;部分清除;寄生蟲病,特點:

22、 ※ 誘導的免疫不如病毒、細菌的強 ※ 抗原復雜,因共同抗原的存在,種間 常有交叉免疫性 ※ 很少出現(xiàn)完全保護性免疫,二、寄生蟲感染的特點,,感染階段(Infective stage),指寄生蟲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體能力的發(fā)育階段。即:寄生蟲感染人體的階段,,寄生蟲侵入人體并能生活或長或短一段時間,這種現(xiàn)象稱為寄生蟲感染。,寄生蟲感染 (parasite infection),概 念,,,寄生蟲病 (p

23、arasitosis),有明顯臨床癥狀的寄生蟲感染,稱寄生蟲病。,,( 一)帶蟲者、慢性感染和隱性感染(二)多寄生現(xiàn)象(三)幼蟲移行癥和異位寄生,寄生蟲感染的結果,隱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是人體感染寄生蟲后,既沒有臨床表現(xiàn),又不易用常規(guī)方法檢獲病原體的一種寄生現(xiàn)象。,,帶蟲者(carrier) ----人體感染寄生蟲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可傳播病原體,稱為帶蟲者(carrier

24、)。,概 念,,,慢性感染---人體感染寄生蟲后沒有臨床癥狀和體征或出現(xiàn)癥狀后未經(jīng)徹底治療,而轉(zhuǎn)入慢性持續(xù)感染階段。多寄生現(xiàn)象( polyparasitism ) --人體同時感染兩種或兩種以上寄生蟲的現(xiàn)象。,幼蟲移行癥(larva migrans)--有些寄生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動物)后,不能發(fā)育為成蟲,這些幼蟲在體內(nèi)長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變。 犬弓首線蟲是犬腸道內(nèi)常見的寄生蟲。,,異位寄生(ectop

25、ic parasitism)--是某些寄生蟲在常見寄生部位以外的組織或器官內(nèi)寄生,可引起異位的損害,出現(xiàn)不同的癥狀和體征。,第四章--寄生蟲感染免疫-自學,特異性免疫類型-消除性免疫 如皮膚利什曼病患者痊愈后對同種病原具有完全的永久性的免疫力。-非消除性免疫 帶蟲免疫—瘧原蟲 伴隨免疫---日本血吸蟲,,,,,1,2,3,4,基本環(huán)節(jié),流行特點,防治原則,第五章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影響因素

26、,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傳染源 易感人群 傳播途徑,,,,,傳染源: 感染了寄生蟲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帶蟲者和保蟲宿主。,傳播途徑: 寄生蟲從傳染源排出、借助某些傳播方式,侵入另一宿主的全過程。 1)經(jīng)水傳播:血吸蟲,阿米巴 2)經(jīng)食物傳播:豬帶絳蟲,華支睪吸蟲 3)經(jīng)土壤傳播:蛔蟲,鉤蟲 4)經(jīng)空氣傳播

27、:肺孢子蟲、蟯蟲 5)經(jīng)節(jié)肢動物傳播:瘧原蟲,絲蟲 6)經(jīng)人體直接接觸傳播:陰道毛滴蟲,疥螨,感染途徑,,,地理環(huán)境氣候,中間宿主節(jié)肢動物,(二)寄生蟲病流行的影響因素,(三)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1)地方性:2)季節(jié)性:3)自然疫源性: 人獸共患寄生蟲:在脊椎動物和人之間自然傳播的寄生蟲。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在動物中之間傳播的各種寄生蟲,當人進入這些地區(qū)后,這種動物源性寄生蟲病傳染給人,并在人群之間傳播。這類疾病稱

28、為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流行的地區(qū)稱為自然疫源地,防治原則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防治措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措施,群防群治加強監(jiān)測,制止疫情,,,,傳染源,易感人,傳播途徑,,,,X,X,X,(四)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Human ParasitologyParasiteParasitic zoonosesOpportunistic parasiteLife cycleInfective stage

29、Definitive hostIntermediate host,Reservior host;carrierconcomitant immunity premunition,小 結,概念--,◆ 寄生蟲對人的危害 ◆ 寄生蟲病流行環(huán)節(jié)、影響因素、流 行特點和防治原則,---簡答,參考書目1.現(xiàn)代寄生蟲病學。陳興保主編,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92.醫(yī)學寄生蟲學彩色圖譜。朱靜和主編

30、,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33. Foundations of parasitology .Gerald D. Schmidt, Larry S. Roberts, St. Louis : Times Mirror/Mosby College Pub., 19894. 分子寄生蟲學.潘衛(wèi)慶、湯林華主編.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9,寄生蟲學網(wǎng)絡資源 1.寄生蟲世界: martin.parasitology.mcgill.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