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反復誤診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2例報道,安徽省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yī)院,高偉明 喻緒恩 石永光 胡文彬 王訓 楊任民,目 的,回顧2例反復誤診的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患者臨床表現(xiàn)、體征及輔助檢查,以了解其臨床特點。,方法與結果 病例1,患者,男 ,35歲,因“左下肢無力、變細34年,加重2年”就診。查體:行走時左下肢拖步,左下肢肌力Ⅲ°,雙上肢及右下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張力正常,

2、左側上下肢腱反射(+),右側上下肢腱反射(++),雙側Babinski’s sign(-)。左下肢膝關節(jié)上6cm處較右側細2.5cm,四肢針刺覺正常。,方法與結果 病例1,肌電圖:左側臀大肌,雙側脛前肌、腓腸肌MUP時限增寬、波幅增高,可見巨大電位;左側臀大肌、股四頭肌大力收縮時呈單純相;左側腓腸肌可見纖顫電位和正銳波;舌肌、胸鎖乳突肌、脊旁肌肌電圖正常;感覺、運動傳導速度正常。,方法與結果

3、 病例2,患者,女,34歲,因“右下肢無力、變細32年,加重伴疼痛、肉跳1月”就診。查體:雙上肢肌力Ⅴ°,雙下肢肌力Ⅳ°,四肢肌張力正常,雙側橈骨膜反射(++)、雙側膝腱反射(+),雙側Babinski’s sign (-)。雙下肢可見不自主肌肉收縮,呈波浪狀。右下肢膝關節(jié)上6cm處較左側細2cm,右側臀部肌肉較左側萎縮,四肢針刺覺正常。,方法與結果 病例2,肌電圖:

4、雙脛神經H反射未引出,右脛前肌、右股內肌、右腓腸肌放松時可見自發(fā)電位,右股內肌小力收縮時MUP時限增寬、波幅增高,大力收縮呈混合相。肌肉病理:肌纖維大小不等,大量肥大纖維,可見少量劈裂纖維,偶可見鑲邊空泡,脂滴含量輕度增多,符合神經性肌強直病理損害。,結 論,對殘留或不殘留神經系統(tǒng)癥狀的脊髓灰質炎患者,多年后(15年或更長時間)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癥狀加重或新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包括三個方面:新近逐漸加重的肌肉無力、疲勞和疼痛。癥狀可累及原來病變一

5、側下肢,也可累及未曾受累的對側,重者甚至累及雙上肢及延髓肌群。,討 論,,定義: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 (post-poliomyelitis syndrome,PPS )是指脊髓灰質炎患者在患病多年后(15年或更長時間)出現(xiàn)的神經系統(tǒng)綜合征,表現(xiàn)為新發(fā)的肌無力 、疲勞感及肌萎縮,常伴患肢和肌肉的疼痛。癥狀常呈緩慢進展,多呈不對稱性,可累及原來病變肌肉,同時也可累及原來未曾受累下肢,甚至累及雙上肢及延髓肌群。,病

6、因及發(fā)病機制,病因、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有兩種學說:其一,運動神經元過度負荷學說,由于殘余的運動神經元長期過度負荷,導致殘余的正常運動神經元及其軸突逐漸變性、凋亡而出現(xiàn)PPS ;其二,認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有脊髓灰質炎病毒持續(xù)存在,其依據(jù)是PPS患者腦脊液中脊髓灰質炎病毒 IgM 抗體的存在,但是目前尚無脊髓灰質炎病毒在腦脊液中存在的確切證據(jù)。,臨床表現(xiàn),PPS主要包括三大癥狀 新近出現(xiàn)的逐漸加重的肌肉無力、疲勞和疼痛。肌肉無

7、力是主要癥狀,一般緩慢進展,不對稱,可發(fā)生于原來癱瘓的肌肉,也可發(fā)生于未曾受累的肌肉,這可能與急性期前角細胞廣泛受累有關。肌肉無力多累及肢體近端,表現(xiàn)為上下樓梯困難,并隨病情發(fā)展行走功能逐漸受影響。,臨床表現(xiàn),疲勞感可表現(xiàn)為全身性,也可以局部肌肉為主,為類似流感樣的疲憊感,體力活動后明顯,晨輕暮重。疼痛也很常見,可為肌肉或關節(jié)疼痛,肌肉疼痛通常為酸痛、燒灼痛或抽筋樣疼痛。,輔助檢查,1.血常規(guī)、肌酶譜、腦脊液檢查等往往無異常。2.

8、肌電圖:受累肌肉及未受累肌肉均出現(xiàn)廣泛失神經改變,大力收縮時峰值電壓明顯升高,甚至高出正常范圍 10倍,提示脊髓前角廣泛受損。3.肌肉病理:發(fā)現(xiàn)50%的PPS患者的肌肉活檢有明顯的炎性細胞浸潤,并且有T 細胞激活和IgG 、IgM 水平升高。,診斷標準,Mulder等 1972 年提出經后人修改的診斷標準:①有脊髓灰質炎病史并遺留下運動神經元損害表現(xiàn),并經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和電生理證實; ②損害的神經功能(完全或不完全恢復)穩(wěn)定達

9、 15 年以上; ③新出現(xiàn)的急、慢性進行性肌無力伴肌肉易疲勞、肌萎縮或全身無力; ④排除內科、神經科、骨科等疾病引起的以上癥狀。,本報道中2例患者臨床特點,早年有明確脊髓灰質炎病史,且遺留一定神經系統(tǒng)癥狀及體征。間隔30-40年后再次發(fā)病,表現(xiàn)為原患側肢體癥狀加重,且范圍漸擴大。臨床以肌肉無力、疲勞和疼痛為主。電生理證實有下運動神經元受損。,鑒別診斷,肌萎縮側索硬化,治 療,治療上目前此病缺乏有效治療方案,有人嘗試性使用丙種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