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iC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第三代寬帶隙半導體。由于它具有寬帶隙、高臨界擊穿電場、高熱導率、高載流子飽和漂移速率等優(yōu)點,在高溫、高頻、高壓、高功率和抗輻射微電子器件中有著重要的應用。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及實驗技術的不斷提高,對SiC表面原子和電子結構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本研究以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參考大量文獻,針對現(xiàn)有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通過廣義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論方法系統(tǒng)研究了3C-SiC
2、(001)的(2×1)、(2×2)、(3×2)等表面重構模型的原子與電子結構,進一步確定其表面結構的真實構型。3C-S1C(001)表面是極性表面,采取H原子鈍化的層晶超原胞模型。理論計算分析了3C-SiC,2H-SiC,4H-SiC,6H-SiC這幾種多型體的幾何構型、晶格常數(shù)、能帶結構、價帶寬度、基態(tài)密度等結構特性參量,并與實驗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模擬方法與結果的正確性。 3C-SiC(001)-(2×1)表面計算結果表明該表面為非
3、對稱性的Si二聚體結構,二聚體Si原子間鍵長為0.232nm,鍵的扭曲為0.011nm;電子結構計算結果表明,在費米能級處有明顯的態(tài)密度,表面呈金屬性。在帶隙附近存在四個表面態(tài),一個位于費米能級附近,一個位于費米能級以上5eV處,另外兩個位于費米能級以下的價帶中。在帶隙及帶隙附近我們發(fā)現(xiàn)了四個明顯的表面能帶,分別由σ鍵構成的成鍵態(tài)和反鍵態(tài),π鍵構成的成鍵態(tài)和反鍵態(tài)組成。 計算了3C-SiC(001)-(2×2)表面的原子及電子結
4、構。結果表明該表面為對稱性的C二聚體結構,二聚體C=C雙鍵長為1.37A;在費米能級處有明顯的態(tài)密度,表面呈金屬性。表面C原子在帶隙及帶隙附近有三個明顯的表面態(tài)帶,一個位于費米能級以下1eV處,另兩個位于費米能級附近,其中一個位于價帶頂附近,另一個處于導帶中,這兩個帶相差1eV左右。在費米能級以下的價帶中,也有三個明顯的表面態(tài)帶,其中兩個位于費米能級以下3eV左右,還有一個位于價帶底。費米能級附近的態(tài)帶分別是由表面C原子的p軌道形成,π
5、鍵構成的成鍵態(tài)和反鍵態(tài)組成。 對Si富集的3C-SiC(001)-(3×2)表面TAADM重構模型的原子與電子結構進行了詳細分析。計算結果表明:該表面為非對稱的二聚體結構,其鍵長為2.24A;表面有4個明顯的表面態(tài)帶,其中費米能級附近的2個表面態(tài)帶是由于表面Si原子懸掛鍵的成鍵態(tài)和反鍵態(tài)所形成的。費米能級附近的帶系寬度為1eV左右,表面呈半導體性質。計算得到的能帶結構圖和電荷密度圖,分別同ARPES和STM實驗數(shù)據(jù)吻合得很好。
6、 論文還探討了3C、2H、4H、6HSiC的價帶結構,發(fā)現(xiàn)其價帶均由兩個子帶組成。對于3C-SiC,低能量子帶部分主要由Si3s、Si3p和C2s組成;高能量子帶部分主要由Si3s、Si3p、Si3d和C2s、C2p組成。在高能量子帶部分,其低能區(qū)主要由Si3s和C2p組成,高能區(qū)主要由Si2p和C2p組成。其價帶頂位于布里淵區(qū)的Γ點,具有三重簡并;導帶底位于布里淵區(qū)的M點,具有二重簡并。對于2H-SiC與4H-SiC,其低能與高
7、能子帶的構成與3C-SiC一致。2H-SiC的價帶頂位于布里淵區(qū)中心Γ點,具有二重簡并,緊接其能量以下是單重態(tài)。導帶底位于K點,具有單重態(tài);第二導帶底則位于M點附近。4H-SiC的價帶頂位于布里淵區(qū)中心Γ點,具有二重簡并,緊接其能量以下是單重態(tài)。導帶底位于M點,不同于2H-SiC能帶;第二導帶底也位于M點,與導帶底僅相差0.13eV。6H-SiC的價帶主要由Si3p和C2p組成;導帶端也有很強的Si3p和C2p特征。在離價帶頂7.2e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吸附對SiC表面重構影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SiC表面鈍化的第一性原理熱力學研究.pdf
- SiC材料P型摻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SiC材料n型摻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SiC表面碳團簇及其鈍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若干表面體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摻N的4H-SiC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BaTiO3-SiC異質結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23325.表面吸附與生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TiO-,2-體相摻雜與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23875.鉭鈮酸鉀鈉(001)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空位缺陷Si與SiC的結構與導電性.pdf
- SiC襯底外延生長GaN界面結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Ag在MgO(001)面吸附與沉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石墨烯表面性質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TiO2表面摻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鎳與磷化鎵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鎳與磷化鎵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
- 氮摻雜對β-SiC結構及性能影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鐵電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