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生理監(jiān)測下耳前鎖孔顳下入路切除巖斜區(qū)腫瘤.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巖斜區(qū)位于顱底深部,以顳骨巖部背面與枕骨斜坡連接部的巖斜裂為中心,上至后床突,下至枕骨大孔,內側至斜坡中線,外側至第Ⅴ、Ⅶ和Ⅷ腦神經。常見于巖斜區(qū)的腫瘤有腦膜瘤、神經鞘瘤、膽脂瘤、脊索瘤、軟骨瘤及軟骨肉瘤等。巖斜區(qū)腫瘤種類多樣,生長方式各異,且位置深在,解剖關系復雜,神經血管密集,涉及中后顱窩,常與腦干、海綿竇、Meckel腔、椎基底動脈及其分支,以及多組腦神經關系密切,手術難度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至今仍是困擾神經外科

2、醫(yī)師的難題。選取適當?shù)氖中g入路是治療巖斜區(qū)腫瘤的關鍵,它不僅直接影響腫瘤的切除程度,而且也極大影響患者的手術預后。
  目的:
  1.探討電生理監(jiān)測下耳前鎖孔顳下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巖斜區(qū)腫瘤的手術技巧,以提高手術療效,減少術中不良事件及術后并發(fā)癥;
  2.術后長期隨訪以觀察其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齊魯醫(yī)院神經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8例耳前鎖孔顳下入路切除巖斜區(qū)腫瘤患者的

3、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表現(xiàn)、治療方式、預后、隨訪等。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5歲;病理類型:腦膜瘤8例,三叉神經鞘瘤6例,聽神經瘤2例,脊索瘤2例。腫瘤直徑3-6.5cm。腫瘤位于小腦幕上5例,位于小腦幕上下8例,橋小腦角區(qū)5例,其中累及斜坡11例。根據腫瘤術前影像學特點,均采用耳前鎖孔顳下入路切除腫瘤,術中輔以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
  術后通過門診或電話隨訪,隨訪時間6-26個月,

4、分析該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癥狀的改善情況。
  結果:
  本組18例巖斜區(qū)腫瘤均經電生理監(jiān)測輔助下耳前鎖孔顳下入路顯微手術切除,其中15例腫瘤全切除(83.3%),2例次全切除(11.1%),1例大部切除(5.6%)。17例未處理Labbe靜脈,1例予游離粘連蛛網膜?;嚿窠洸糠职?6例,全部包裹但穿入小腦幕的節(jié)段于鏡下可見1例,全部包裹需切除部分腫瘤以其顯露穿入小腦幕的節(jié)段1例,術中均在游離滑車神經穿入小腦幕的節(jié)段后于其后

5、方切開小腦幕。18例相關顱神經均鏡下解剖保留。住院時間16-64天,平均住院時間26天。術后隨訪6-26個月,出現(xiàn)動眼神經麻痹1例,術后9天出院時已恢復;復視2例,其中1例4月后恢復,1例6月后復查明顯緩解,后失隨訪;面部感覺減退3例,1例2月后基本緩解,2例6月后恢復;面癱1例,6月后痊愈;無腦脊液漏、偏癱、失語及死亡病例。
  結論:
  1.耳前鎖孔顳下入路顯微手術是治療主要位于中、上斜坡的巖斜區(qū)腫瘤的理想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