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與理想的“幻化”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現(xiàn)實與理想的“幻化”</p><p>  紀連彬,1960年生于哈爾濱市,1978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82年畢業(yè)。曾任黑龍江省畫院副院長、黑龍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現(xiàn)為文化部中國國家畫院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華全國青聯(lián)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作品曾獲“全國慶祝建軍60周年美展”金獎,“中國首屆工筆山水畫展”金叉獎,“全國首屆山水畫展”銅獎,“第八屆全國美

2、展”,“第十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作品獎。1997年被中國文聯(lián)評為“中國畫壇百杰”,2004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德藝雙馨藝術家”。曾舉辦6次個人畫展,出版17本個人畫集。 </p><p>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俗性的感性享受欲望甚囂塵上,人們把目光從理想的天空收回到腳下的現(xiàn)實;把對生命意義的追問與自省置換為日?;顒拥奈镔|要求;那種自我超越的、充滿深刻內在矛盾的“崇高”、“悲劇”等審美范疇被當作一個遙遠的神話故事逐

3、出了日常生活體驗。在這樣的文化情境中,當代美術在很多方面出現(xiàn)了平面化、碎片化、世俗化的傾向。以超越性為自身價值根基的藝術在世俗化的潮流中不是被冷落,便是被消費文化所利用。在此境況下,藝術要承載什么,如何重建自身的價值再一次成為問題,其意義遠遠超過了“怎么畫”的問題。畫家紀連彬也要在這種生存狀態(tài)中遭遇這一問題的拷問,我們在此也帶著這一問題來觀照紀連彬的創(chuàng)作。 </p><p>  紀連彬在《心象的幻化》文章中說:“

4、我喜歡夜,在黑色的空間里,生命沒有了修飾和偽裝,大地與夜空充滿了生命的隱秘,千萬精靈掙破凍土而出,我全身心的細胞感知向你悄然涌來,在虛空中歌唱。”我們可以由這段文字走進紀連彬的心靈世界。這個心靈沁潤在夜一般的寂寥之中,充滿了對生命韻致與意義的冥想。正是這種來自生命冥想的感動和振奮給紀連彬的畫筆灌注了理想的光輝。這種理想是“千萬精靈掙破凍土而出”般對現(xiàn)實沉淪的抗爭,在抗爭中追問人的生存意義,虔誠守護和歌唱生命的神圣性。 </p>

5、;<p>  在這種理想的驅使下,紀連彬要讓自己的藝術承載一種圣潔而純真的精神,要讓自己的作品將人的意緒引向一個充滿宗教感的精神世界中去,以擺脫現(xiàn)實的紛攏。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成為一種世俗情趣的表達。這一目標不僅是藝術家個人精神世界的表達,也是對藝術超越性價值的堅守與弘揚,對于當代文化的世俗化潮流無疑具有鮮明的批判意義。 </p><p>  在這種理想的感召下,紀連彬的目光從東北黑土地投向了雪域高原

6、西藏。西藏在紀連彬的眼中不是一種獨特的少數(shù)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而是一個充滿神靈敬畏的精神領地,一個質樸原始而又流淌著生命激情的人生境界。所以,這一題材在紀連彬的筆下得到了意象化的表現(xiàn)。這一意象主要由騰盤繞的祥云構成。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云是一個祥和、高貴、充滿靈氣、象征天界的意象。中國傳統(tǒng)紋樣中的云紋就蔚為大觀。云的形態(tài)變化萬千,流轉自如,不僅是民族審美情感的表征,也是積淀了民族形式美感的藝術語匯。這一語匯在紀連彬的畫面中得到了新的表現(xiàn)。

7、畫家以寫意筆法勾出的云繚繞翻騰,交錯盤旋,奔涌鼓蕩,充滿力度和體積感,而沒有了傳統(tǒng)繪畫中所描繪的那般輕靈飄逸。在他的作品中,云所具有的張力甚至強過了那連綿橫亙的峰巒,使人感覺峰巒向后退去,而云團則像自由的精靈,翻滾著、涌動著撲面而來,將人的目光由腳下帶到天空,讓人的心胸隨著云團戰(zhàn)摯和鼓蕩不斷開闊、升騰……可以想象,“云”在紀連彬的藝術里已不僅僅是一種象征符號和自然現(xiàn)象,而是極具表現(xiàn)性的意象,它承載著畫家心靈的活力與驚悸,又是畫家沉潛到內

8、在世界的一種方式。正如紀連彬所說的“畫畫就是我的精神寄托”。試</p><p>  在紀連彬的畫中,云團不僅是有張力的,也是輝煌和神圣的。如果說那種張力來自云團的形態(tài)和凝重的線條,那么輝煌和神圣則出于以藤黃和青色為主調的色彩。這兩種色彩使畫面頓時變得響亮而輝煌,壯麗而又有些許神秘,極富視覺沖擊力。這種常見于古代廟堂之中的色彩固然有其象征含義,但在紀連彬的畫中,它又是極富有情感的,在讓視覺振奮的同時,也把人的想象引

9、向了自然:青色讓人想象到純凈的天空,黃色則讓人聯(lián)想起透過云層灑向大地的太陽的輝光。兩種色彩隨著云團的變幻相互穿插,讓視覺眩暈的同時,又讓情思神游于幻境。 </p><p>  紀連彬強調藝術的“幻化”,“幻化”既是一種藝術處理手法,又是一種藝術感悟方式,后者支撐著前者。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幻化”沒有因描繪夢想而走向神秘,也沒有因超越塵世而走向空寂,他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充盈著昂揚健朗的氣度和質樸的生活感,就像藏

10、族民歌一樣高亢而嘹亮。奔涌的云團和響亮的色調雖然營造了一派神圣輝煌的氛圍,但置身于這種氛圍的人物卻是自然而真實的。如《高原》中藏民的面部以重墨勾劃,膚色自然,人物特征鮮明,身上的佩飾也畫得很具體,身體雖與云團相交織,但輪廓結構依然可見?!断樵啤分械牟刈迳倥愿挥辛Χ群妥兓木€寫出,顯示出畫家扎實的寫實功底。人物形象的線條雖在云團中穿行,但又與云團的用筆保持一定的距離。使人物沒有消匿于云團中??梢哉f,紀連彬的“幻化”是立足于現(xiàn)實的,是將現(xiàn)

11、實與理想意象交織在一起的“幻化”而不是讓現(xiàn)實形象被幻境所遮蔽。由此可見,紀連彬的“幻化”是關注現(xiàn)實生活,并將現(xiàn)實生活加以理想化的表達,這種理想化的表達不是依靠一種形式的美化或“典型情節(jié)”完成的,而是借助云團、色彩所特有的形式趣味和象征意義來表達的。這種藝術手法的背后隱含著紀連彬對于現(xiàn)實的尊重與美好企盼。這種“現(xiàn)實主義”</p><p>  正是這種正視現(xiàn)實的心態(tài)讓紀連彬在抒發(fā)浪漫夢想時擺脫了文人情趣的委婉陰柔,而

12、富有剛健大氣、放歌理想的風范。這正是抵御世俗化的潮流泛濫的精神支柱。在當代以抗拒世俗化為指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有的是藏身于古典藝術形態(tài)和情趣中,以躲避現(xiàn)實的紛雜,但這種方式卻難以在當代審美文化條件下起到積極的建設作用;還有一種傾向就是放棄對理想的表達,而是沉溺于個人的瑣碎感受中,如“新生代藝術”;再有一種就是通過讓藝術比世俗還要世俗來達到批判世俗的作用,如“艷俗主義”,這是一種藝術“自我犧牲”的做法,如果藝術都犧牲了,我們又用什么來抵御世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