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數(shù)理邏輯ch3命題邏輯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二 篇 數(shù) 理 邏 輯,邏輯學( logic ) 是一門研究思維形式及思維規(guī)律的科學。數(shù)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 是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推理過程的一門數(shù)學學科。,數(shù)理邏輯又稱符號邏輯、現(xiàn)代邏輯。,其顯著特征是符號化和形式化,即把邏輯所涉及的“概念、判斷、推理”用符號來表示,用公理體系來刻劃, 并基于符號串形式的演算來描述推理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第 3 章

2、 命題邏輯,3-1 命題及其表示法,3-2 聯(lián)結詞,3-3 命題公式與翻譯,3-4 真值表與等價公式,第3章 命題邏輯,3-5 重言式與蘊涵式,3-6 其他聯(lián)結詞,3-7 對偶與范式,3-8 推理理論,第3章 命題演算及其形式系統(tǒng),3-1 命題及其表示法,我們把對確定的對象作出判斷的陳述句稱作命題(propositions or statements),當判斷正確或符合客觀實際時,稱該命題真(T

3、rue),用“T”或“1”表示;否則稱該命題假(False),用“F”或“0”表示。要點:確定的對象 作出判斷 陳述句,通常把不含有邏輯聯(lián)結詞的命題稱為原子命題或原子(atoms)(自然語言中的單句),把由原子命題和邏輯聯(lián)結詞共同組成的命題稱為復合命題(compositive propositions or compound statements)(自然語

4、言中的復句)。,命題的符號化(標示符): 可以用以下兩種形式將命題符號化: ?.用(帶下標的)大寫字母; 例如:P:今天下雨。 ?.用數(shù)字。 例如:[12]:今天下雨。 上例中的“P”和“[12]”稱為命題標示符。,,命題常元(proposition constants) 我們把表示具體命題及表示常命題的p,q,r,s等與f,t統(tǒng)稱為命題常元。,命題變元(proposition varia

5、ble) 是以“真、假”或“1,0”為取值范圍的變元,它未指出符號所表示的具體命題,可以代表任意命題 。,指派 當命題變元用一個特定命題取代時,該命題變元才能有確定的真值,從而成為一個命題。稱對命題變元進行指派,對任意給定的命題變元p1,…,pn的一種取值狀況,稱為指派或賦值(assignments) ,用字母?,?等表示,當A對取值狀況 ? 為真時,稱指派?弄真A或?是A的成真賦值,記為?(A) = 1;

6、反之稱指派?弄假A或?是A的成假賦值,記為? (A) = 0。,3-2 聯(lián)結詞,否定詞“并非”,合取詞“并且”,析取詞“或”,條件詞“如果……,那么……”,雙條件詞“當且僅當”,(1)否定(negation ) 定義3-2.1 設P為一命題,P的否定是一個新命題,記作“┐P”。若P為T, ┐P為F;若P為F, ┐P為T。聯(lián)結詞“ ┐ ”表示自然語言中的“并非”(not )。,表3-2.1 否定詞“┐”的意

7、義,“見假為真,見真為假”┐p讀作“并非p”或“非p”。,(2)合?。?conjunction ) 定義3-2.2 兩個命題P和Q的合取是一個復合命題,記作P∧Q。當且僅當P、Q同時為T時, P∧Q 為T,其他情況下, P∧Q的真值都是F。合取聯(lián)結詞 “∧”表示自然語言中的 “并且”(and )。,3-2.2 合取詞“∧”的意義,p∧q讀作“p并且q”或“p且q”,見假為假,全真為真。,(3)析取詞(disj

8、unction) 定義3-2.3 兩個命題P和Q的析取是一個復合命題,記作P ∨ Q。當且僅當P、Q同時為F時, P ∨ Q 為F,其他情況下, P ∨ Q的真值都是T。析取聯(lián)結詞 “∨ ”表示自然語言中的 “ 或”(or )。,表 1-2.3 析取詞“∨”的意義,見真為真,全假為假。,p∨q讀作“p或者q”、“p或q”。,(4)條件詞(implication) 定義3-2.4 給定兩個命題

9、P和Q,其條件命題是一個復合命題,記作P → Q。當且僅當P的真值為T,Q的真值為F時, P → Q 的真值為F,其他情況下, P → Q的真值都是T。條件聯(lián)結詞 “→ ”表示自然語言中的 “如果…,那么…” (if…then…)。,表3-2.4 條件詞“ → ”的意義,p→q中的p稱為條件前件,q稱為條件后件,前真后假為假,其他為真。,(5)雙條件(two-way-implication) 定義3-2.5 給定兩個

10、命題P和Q,其復合命題P ? Q稱作雙條件命題。當P和Q的真值相同時, P ? Q 的真值為T,否則, P ? Q的真值都是F。雙條件聯(lián)結詞 “? ”表示自然語言中的“當且僅當”(if and only if)。,,3-2.5 雙向條件詞“ ? ”的意義,p?q讀作“p與q互為條件”,“p當且僅當q”。,相同為真,相異為假。,定義3-3.1 以下四條款規(guī)定了命題公式(proposition formula) 的意義:,(1)單

11、個命題常元或命題變元是命題公式,也稱為原子公式或原子。 (2)如果A是命題公式,那么┐A也是命題公式。 (3)如果A,B是命題公式,那么(A∧B),(A∨B),(A→B),(A?B)也是命題公式。 (4)只有有限步引用條款(1)、(2)、(3)所組成的符號串是命題公式。 命題公式又稱為合式公式Wff(Well formed formula ) Wff的正例

12、和反例見其他書上表述。,3-3 命題公式與翻譯,聯(lián)結詞的優(yōu)先級 命題公式外層的括號可以省略;聯(lián)結詞的優(yōu)先級:┐、∧、∨、→、?。 利用加括號的方法可以提高優(yōu)先級。范例:如下的Wff : P∧Q→R等價于Wff : ((P∧Q)→R )等價于Wff : (P∧Q)→R不等價于Wff : P∧(Q→R),自然語言的語句用Wff 形式化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① 要準確確定

13、原子命題,并將其形式化。,② 要選用恰當?shù)穆?lián)結詞,尤其要善于識別自然語言中的聯(lián)結詞(有時它們被省略),否定詞的位置要放準確。,③ 必要時可以進行改述,即改變原來的敘述方式,但要保證表達意思一致。,④ 需要的括號不能省略,而可以省略的括號,在需要提高公式可讀性時亦可不省略。,⑤ 要注意語句的形式化未必是唯一的。 自然語言的語句用Wff 形式化的例子可見其他書上表述。,3-4 真值表與等價公式,定義3-4.1(真值表)

14、在命題公式Wff中, 對于公式中分量一切可能的指派組合,公式A的取值可能用下表來描述,這個表稱為真指表(truth table) 。,定義3-4.2 ( 等價公式) 給定兩個命題公式A和B,設P1,P2, …, Pn為所有出現(xiàn)于A和B中的原子變元,若給P1,P2, …, Pn任一組真值指派,A和B的真值都相同,則稱A和B是等價的或邏輯相等。記作A?B 等價證明方法1:可以用真值表驗證兩個Wff是否等價。,常用的等價等值式

15、 E1 ┐┐A?A 雙重否定律 E2 A∨A?A 冪等律 E3 A∧A?A 冪等律 E4 A∨B?B∨A

16、 交換律 E5 A∧B?B∧A 交換律 E6 (A∨B)∨C?A∨(B∨C) 結合律 E7 (A∧B)∧C?A∧(B∧C) 結合律 E8 A∧(B∨C) ? (A∧B)∨(A∧C) 分配律 E9 A∨(B∧C) ? (A∨B)∧(

17、A∨C) 分配律 E10 ┐(A∨B) ?┐A∧┐B 德摩根律 E11 ┐(A∧B) ?┐A∨┐B 德摩根律 E12 A∨(A∧B) ?A 吸收律 E13 A∧(A∨B) ?A 吸收律,E14 A→B?┐A∨B

18、 E15 A? B? (A→B)∧(B→A)E16 A∨t?tE17 A∧t?AE18 A∨f?AE19 A∧f?fE20 A∨┐A?t 排中律E21 A∧┐A?f 矛盾律E22 ┐t?f, ┐f?t 否定律 E23 A∧B→C?A→(B

19、→C) E24 A→B? ┐B→┐A 逆否律E25 (A→B)∧(A→┐B) ?┐A,,1律,0律,,定義3-4.3 如果X是Wff A的一部分,且X本身也是一個Wff,則稱X為公式A的子公式。 定理3-4.1 (替換原理Rule of Replacement ,簡記為RR)如果X是Wff A的子公式,若X ? Y,如果將A中的X用Y來置換,所得到的新公式B與公

20、式A等價,即A ? B。等價證明方法2:證明思路: “討論指派法”等價證明方法3: “等價代換法”。,定義3-5.1 對命題公式A,如果對A中命題變元的一切指派均弄真A,則A稱為重言式(tautology),又稱永真式.,如果至少有一個指派弄真A,則A稱為可滿足式(satisfactable formula or contingency)。,定義3-5.2如果對A中命題變元的一切指派均弄假A,則稱A為不可滿足式或矛

21、盾式(contradiction or absurdity)或永假式 。,3-5 重言式與蘊涵式,,定理3-5.1 任何兩個重言式的合取或析取,仍然是一個重言式。證明思路:“討論指派法”A為T,B為T, A與B析取(或合?。┤詾門,  定理3-5.2 一個重言式,對同一分量都用任何Wff置換,其結果仍為一重言式。證明思路:“討論指派法” 真值與分量的指派無關,置換后與仍為T。 定理3-5.3

22、 設A、B是兩個Wff,一個重言式, A?B當且僅當A ?B為一重言式。關于“當且僅當”的證明思路:雙向證明法,從“A?B”出發(fā)推出“A ?B為一重言式”;再從“A ?B為一重言式”出發(fā)推出“A?B” 。,定義3-4.2‘ ( 等價公式的另一種定義)當命題公式A?B為重言式時,稱A邏輯等價于B,記為A ? B,它又稱為邏輯等價式(logically equivalent or equivalent)。,定義3-5.3

23、 當命題公式A→B為重言式時,稱A邏輯蘊涵B,記為A ? B,它又稱為邏輯蘊涵式 (logically implication)。,,定理3-5.4 設P、Q為任意兩個命題公式,P?Q的充分必要條件是P?Q且Q?P 。 證明思路: 本定理的結論是“P?Q” 本定理的條件是“P?Q且Q?P ” 如果能從條件“P?Q且Q?P ”推出結論“P?Q”,說明條件是充分的; 如果能從結論“P?Q”推

24、出條件“P?Q且Q?P ” , 說明條件是必要的。 先證必要性:XXXXXX 再證充分性:XXXXXX ,關于等價式和蘊涵式的性質(zhì): (1)A?B當且僅當 ?A?B (2)A?B當且僅當 ?A→B (3)若A?B,則B?A 等價對稱性 (4)若A?B,

25、B?C,則A?C 等價傳遞性 (5)若A?B,則┐B?┐A 蘊涵逆否性 (6)若A?B,B?C,則A?C 蘊涵傳遞性 (7)若A?B,A?A‘,B?B’,則A‘?B’ 蘊涵等價代換 (8)若A?B,C?B,則A∨C?B (9)若A?B,A?C,則A?B∧C,設A為永真式,p為A中命題變元,A(B/p) 表示將A中p的所有出現(xiàn)全

26、部代換為公式B后所得的命題公式(稱為A的一個代入實例),那么 A(B/p)亦為永真式。,◆代入原理(Rule of Substitution),簡記為RS,3-6 其它聯(lián)結詞,3-6.1 異或詞“∨”的意義,p ∨ q讀作“p異或q”,相同為假,相異為真。,,(1)不可兼析取(異或) 定義3-6.1 兩個命題公式P和Q的不可兼析取是一個新命題公式,記作P ∨ Q。當且僅當P、Q真值不同時, P ∨ Q 為T,其他

27、情況下的真值都是F。,,,,,異或聯(lián)結詞的性質(zhì): (1) P∨Q?P∨Q 交換律(2)(P∨Q)∨R ?P∨(Q∨R) 結合律(3)P∧(Q∨R)?(P∧Q)∨(P∧R)分配律(4)( P∨Q )?(P∧ ┐ Q)∨( ┐P∧Q)(5)( P∨Q )? ┐(P?Q)(6)( P∨P )?F,F(xiàn)∨P ? P,T ∨P ?

28、┐P 定理3-6.1 設P、Q和R為命題公式,如果 P∨Q?R,則P∨R?Q ,Q∨R?P, 且P∨Q∨R為一矛盾式。 證明思路利用性質(zhì)(6)。,,,,,,,,,,,,,,,,,,,表3-6.2 異或詞“?”的意義,p ? q讀作“p和q的條件否定”,前真后假為真其余為假。,(2)條件否定 定義3-6.2 設P和Q是兩個命題公式, P和Q的條件否定是一個新命題公式,記作P ?

29、Q。當且僅當P的真值為T,Q的真值為F時, P ? Q 為T,其他情況下的真值都是F。 根據(jù)此定義,可知 P ? Q ? ┐(P → Q),(3)與非 定義3-6.3 設P和Q是兩個命題公式, P和Q的與非是一個新命題公式,記作P ? Q。當且僅當P和Q的真值都為 T時, P ? Q 為F ,其他情況下P ? Q的真值都是T 。 根據(jù)此定義,可知 P ? Q ? ┐(P∧Q)P ? Q的3個 性質(zhì)見P-26頁

30、。,全真為假見假為真。,表3-6.3 與非詞“?”的意義,(4)或非 定義3-6.4 設P和Q是兩個命題公式, P和Q的或非是一個新命題公式,記作P ? Q。當且僅當P和Q的真值都為 F 時, P ? Q 為T ,其他情況下P ? Q的真值都是F 。 根據(jù)此定義,可知 P ? Q ? ┐(P ∨ Q)P ? Q的 性質(zhì)與聯(lián)結詞性質(zhì)留給大家自己推算。,表3-6.4 或非詞“?”的意義,全假為真見真為假。,

31、3-7 對偶與范式,定義3-7.1 設給定的命題公式A僅含聯(lián)結詞 ┐,∧,∨,A*為將A中符號∧,∨,t,f分別改換為∨,∧,f,t后所得的公式,那么稱A*為A的對偶式(dual)。 顯然, A 也為A*的對偶式。,定理3-7.1 設公式A和A*中僅含命題變元p1,…,pn,及聯(lián)結詞┐,∧,∨;則 ┐A(p1, p2 …, pn) ?A*(┐p1, ┐p2 …, ┐pn) A(┐p1, ┐p2 …

32、, ┐pn)? ┐ A*(p1, p2 …, pn)  證明思路:利用德摩根定律 P∨Q ? ┐(┐P∧┐Q) A ? ┐ A* 推廣到p1, p2 …, pn ,,,定理3-7.2 設公式A和B中僅含命題變元p1,…,pn,如果A?B,則A*?B*。,文字(letters):指命題常元、變元及它們的否定,前者又稱正文字,后者則稱負文字。,析取子句(disjunctive c

33、lauses):指文字或若干文字的析取。,合取子句(conjunctive clauses):指文字或若干文字的合取。,互補文字對(complemental pairs of letters) :指形如L,┐L(L為文字)的一對字符。,定義3-7.2 命題公式A‘稱為公式A的合取范式(conjunctive normal form)如果 (1)A' ? A (2)A‘為一析取子句或若干析取子句的合取。

34、 A‘形如:A1∧A2∧…∧An (n?1),定義3-7.3命題公式A‘稱為公式A的析取范式(disjunctive normal form),如果 (1)A' ? A (2)A‘為一合取子句或若干合取子句的析取。 A‘形如:A1∨A2∨…∨An (n?1),求一個命題公式的合取范式或析取范式的步驟: ?. 將公式中的聯(lián)結詞化歸成僅含∨ 、∧、┐;

35、 ?. 利用德 . 摩根定律將否定符號┐直接內(nèi)移到各個命題變元之前; ?. 利用分配律、結合律將公式歸約為合取范式或析取范式。定義3-7.4 n個命題變元的合取式,稱作布爾合取或小項,其中每個變元與它的否定不能同時出現(xiàn),但兩者必須出現(xiàn)且僅出現(xiàn)一次。 一般來說,n個命題變元共有2n個小項。,根據(jù)定義可知,沒有兩個小項是等價的,且每個小項都只對應P和Q的一組真值指派,使得該小項的真值為T。

36、 以上結論可推廣到三個以上的變元情況,并且由此可以作出一種編碼,使n個變元的小項可以很快地寫出來。 小項有如下性質(zhì): ?. 每一個小項當其真值指派與編碼相同時,其真值為T,在其余2n -1種真值指派情況下均為F。 ?. 任意兩個不同小項的合取式永假。 ?. 全體小項的析取式永為真。 2n -1 ? mi =m0∨m1

37、 ∨ …∨m 2n -1 ?T i=0,定義3-7.5 對于給定的命題公式A,如果有一個等價公式A’,它僅由小項的析取所組成,則稱A’為A的主析取范式(major disjunctive normal form)。 一個公式主析取范式可以構成真值表的方法寫出。 定理3-7.3 在真值表中,一個公式的真值為T的指派所對應的小項的析取,即為次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利用等價公式推演主析取范

38、式的步驟: ?. 化歸為析取范式。 ?. 除去析取范式中所有永假的析取式。 ?. 將析取式中重復出現(xiàn)的合取項和相同的變元合并。 ? . 對合取項補入沒有出現(xiàn)的命題變元,即添加(P ∨ ┐ P)式,然后,應用分配律展開公式,再經(jīng)過整理。,定義3-7.6 n個命題變元的析取式,稱作布爾析取或大項,其中每個變元與它的否定不能同時出現(xiàn),但兩者必須出現(xiàn)且僅出現(xiàn)一次。 一般來

39、說,n個命題變元共有2n個大項。 大項有如下性質(zhì): ?. 每一個大項當其真值指派與編碼相同時,其真值為F,在其余2n -1種真值指派情況下均為T。 ?. 任意兩個不同大項的析取式永真。 ?. 全體大項的合取式永為假。 2n -1 ? Mi =M0∧M1 ∧ …∧M 2n -1 ?F

40、i=0,定義3-7.7 對于給定的命題公式A,如果有一個等價公式A’,它僅由大項的合取所組成,則稱A’為A的主合取范式(major conjunctive normal form)。 一個公式主合取范式可以構成真值表的方法寫出。 定理3-7.4 在真值表中,一個公式的真值為F的指派所對應的大項的合取,即為次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利用等價公式推演主合取范式的步驟: ?. 化歸為合取范

41、式。 ?. 除去合取范式中所有永真的合取項。 ?. 將合取式中重復出現(xiàn)的析取項和相同的變元合并。 ? . 對析取項補入沒有出現(xiàn)的命題變元,即添加(P ∧┐ P)式,然后,應用分配律展開公式,再經(jīng)過整理。,5-1 命題邏輯推理理論,定義5-1.1 設A和C是兩個命題公式,當且僅當A→C為一重言式,即A ? C,稱C是A的有效結論?;駽可由A邏輯推出。 序列H1, H2,

42、…, Hn和C是命題公式,當且僅當 H1∧H2∧…∧Hn ? C稱C是一組前提H1, H2, …, Hn的有效結論?;駽可由H1, H2, …, Hn邏輯推出。 判別有效結論的過程就是論證過程,論證方法有“真值表法”、“直接證明法”和“間接證明法”。 (1)真值表法,(1)真值表法 設P1, P2, …, Pn 是出現(xiàn)于前提H1,

43、H2, …, Hm和結論C中的全部命題變元,假定對P1, P2, …, Pn作了全部的真值指派,這樣就能對應地確定H1, H2, …, Hm和C的所有真值,列出這個真值表,即可看出 H1∧H2∧…∧Hm ? C是否成立。 因為若從真值表上找出H1, H2, …, Hm真值均為T的行,對于每一個這樣的行,若C也有真值T,則上述蘊涵式成立;或者找出C的真值為F的行,對于每一個這樣的行,H1, H2,

44、…, Hm的真值中至少有一個為F,則上述蘊涵式也成立。,(2)直接證明法 直接證明法就是由一組前提,利用一些公認的推理規(guī)則,根據(jù)已知的等價或蘊涵式,推演得到有效的結論。 P規(guī)則(前提引入):前提在推導過程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引入。 T規(guī)則(結論引用):在推導中,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公式重言蘊涵著公式S(結論),則公式S可以引入推導之中。 常用的蘊涵式和等價式見書上所羅列。

45、 直接證明法例題1:,(3)間接證明法 定義5-1.2 設P1, P2, …, Pn 是出現(xiàn)于前提H1, H2, …, Hm中的全部命題變元,對于P1, P2, …, Pn的一些真值指派,如果能使H1∧H2∧…∧Hm 的真值為T,則稱公式H1, H2, …, Hm是相容的。如果對于P1, P2, …, Pn的每一組真值指派,使得H1∧H2∧…∧Hm 的真值均為F,則稱公式H1, H2, …, Hm是

46、不相容的。 不相容的概念用于命題公式的證明: 設有一組前提H1, H2, …, Hm,要推出結論C,即要證H1∧H2∧…∧Hm? C,記作S ? C,即┐C →┐S為永真,或 C∨ ┐S 為永真,故 ┐C∧S 為永假。因此要證H1∧H2∧…∧Hm? C,只要證H1, H2, …, Hm與┐C是不相容的。,間接證明法的另一種情況(CP規(guī)則) 若要證明H1∧H2∧…∧Hm?(R→C)

47、。 將H1∧H2∧…∧Hm記作S, 即要證 S ? (R→C) 或要證 S ? ( ┐R∨C) 故 S→(┐R∨C) 為永真式 因為 S→(┐R∨C) ? ┐S∨(┐R∨C) ?(┐S∨┐R )∨C ?┐(S∧R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