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2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模塊2導學模塊概述本模塊我們將探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內涵,并通過案例研討使大家深入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常見表現方式和問題誤區(qū),分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框架和各種有效性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結構要素;教學模式;單元教學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探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方法信息技術對課程結構要素影響分析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問題研討記錄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效方法整合表知識地圖模塊2導學重難點講解本模塊的重點是理解提高信

2、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這是后續(xù)模塊學習的基礎。而難點是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動態(tài)思維。中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定義為: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yōu)化。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已不僅僅是學科教學的輔助工具,它貫穿于學科教學的過程之中,改變著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那么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結合以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效果呢?這就需要我們去尋找二者的有

3、機整合點。而要尋找到這樣的結合點,又必須首先了解課程的結構要素。課程是由一系列的結構要素組成的,例如:目標、學習活動、教學方法、時間、環(huán)境等。對于課程結構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說法。泰勒(RalahW.Tyler)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他把課程編制過程分為(1)教學目標的確定,(2)學習經驗的選擇,(3)課程內容的組織,(4)教學結果的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泰勒原理注重對目標、效率和行

4、為的控制,強調通過控制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來促進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泰勒原理對應著課程結構的四要素:目標、內容、過程、評價。無論是教學周期很長的宏觀課程,還是只有單個課時的微觀課程,都包含了這幾個課程結構的要素。如圖2—1所示。圖21課程結構的四要素目標:指課程所需要達到的各類教學目標,按照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法,包括認知、情感態(tài)度、運動技能等三類。在我國的新課程標準中,把課程目標劃分為三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