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的文學觀念及其漸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蔡邕的文學觀念及其漸變摘要:蔡邕的文學觀念與他的人生經歷,反映出東漢晚期各種社會因素的變化。蔡邕早期篤嗜儒學學說,執(zhí)意維護文學觀念的經學價值與正統(tǒng)性,但經歷了各種人生磨難后,其文學觀念發(fā)生變化,形成了發(fā)憤著書與抒寫真情的文學觀念。他的碑志文寫作也折射出文學審美觀念的漸變。蔡邕文學觀念的禪代,成為漢魏之際文學觀念變化的先驅。關鍵詞:漢魏時代;蔡邕經歷;發(fā)憤著書;文學變遷蔡邕是東漢晚期多才多藝的官僚與文士,對于漢魏之際的文學思潮變遷有過重要

2、的影響作用。蔡邕通過自己的特殊人生經歷與感受,對于文學的價值、功用以及創(chuàng)作緣起等問題進行過論述,有些是自覺的,有些則是率興而發(fā),并沒有系統(tǒng)的體系。晚近以來,關于蔡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人生經歷方面,而對于蔡邕在漢魏之際文學觀念方面的承先啟后研究得并不多。文學觀念與文學創(chuàng)作有所不同,它既呈現于文學作品之中,也通過思辨而得以表現,轉化為文學理論批評,對于這種中介性文學概念的研究,需要我們通過綜合考辨的方式加以探賾索引,鉤深致遠。

3、一、蔡邕文學觀念與經學淵源蔡邕生活在動亂不安的東漢晚年,經歷了太多的人生磨難,他的文學觀念,鮮明地受到時代與人生經歷的浸染,具有感時傷亂與個體寫作的色彩,內在矛盾相當深刻,與生活在承平時代純粹從思辨角度烈色彩。首先,蔡邕的文學觀念生發(fā)于他深厚的經學修養(yǎng)。《后漢書蔡邕傳》記載:建寧三年,辟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補河平長。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

4、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兩,填塞街陌。蔡邕在熹平四年(175年),聯(lián)合其他官員,在漢靈帝允許下校定《六經》文字,表面看來是文字校訂,實際上是一場對于儒家經典的重新訂正與詮釋,通過官方核定的經書來端正人心,使讀書人統(tǒng)一在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文本上面。這種校訂六經的文字工作,實即蘊含著文學觀

5、念的弘揚。六經不僅是思想的寶典,而且也是文學的源頭。這種思想自戰(zhàn)國荀子、西漢揚雄倡導宗經、征圣、原道三位一體的文學觀以來,生生不息。關于六經與文學的關系,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篇》有過系統(tǒng)的論述。這種文章原出六經的說法,蔡邕在早期的文學觀念中,恪守這一觀念。蔡邕自己在《釋誨》中也曾描述過這種人生志向:“方將騁馳乎典籍之崇涂,休息乎仁義之淵藪,盤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與為友。”這一志向浸潤著他當時的文學觀念。其次,蔡邕的文學觀念也有著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