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分支桿菌屬與放線菌屬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支桿菌屬與放線菌屬,,分枝桿菌屬(Mycobacterium),,又稱抗酸桿菌 (acid-fast bacillus)?! ”揪鷮俜N類頗多,可分為3組:①結核分枝桿菌(模式種);②非結核分枝桿菌;③麻風分枝桿菌。,一、  結核分枝桿菌 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是結核病的病原菌,俗名結核桿菌,1882年由科霍(Koch)發(fā)現(xiàn)。 對人有致病性的有人型、牛型和非洲型結核桿菌。,形態(tài)與染

2、色,生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培養(yǎng)特性  培養(yǎng)特點:饞、懶、丑?! ○?-營養(yǎng)要求較高,必須在含血清、卵黃、馬鈴薯、甘油以及含某些無機鹽類的特殊培養(yǎng)基(羅氏)上才能生長良好?! ?-生長緩慢,14~18h分裂1次,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2~5w才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菌落。  丑--典型菌落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顆粒狀,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黃色,如菜花樣。,生物學特性,抵抗力對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強: 耐干燥 耐酸堿

3、對濕熱敏感;在70%~75%乙醇中數(shù)分鐘即被殺死;對紫外線敏感。,生物學特性,變異性  結核分枝桿菌易發(fā)生菌落、毒力以及耐藥性的變異:BCG就是牛型結核分枝桿菌毒力變異株;耐藥菌株,尤其是耐異煙肼菌株。,致病物質(zhì),致病性與免疫性,不產(chǎn)生內(nèi)、外毒素以及侵襲酶。其毒力可能與下述物質(zhì)有關: 1.脂質(zhì) :磷脂 索狀因子 蠟質(zhì)D

4、 硫酸腦苷脂  2.蛋白質(zhì) :如結核菌素(tuberculin)   3.莢膜,致病性與免疫性,所致疾病   人型結核分枝桿菌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損傷的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易感機體,引起多種臟器組織的結核病(tuberculosis)。以肺結核為最多見:  1.原發(fā)感染(primary infection)   2.繼發(fā)感染(reinfection)亦稱復活感

5、染(reactivation type tuberculosis,or reactivation tuberculosis),致病性與免疫性,免疫性  人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有相當強的免疫力:(1)結核的免疫為有菌免疫或稱傳染性免疫。(2)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機體后,可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3)結核病的細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細胞免疫以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為主:即致敏淋巴細胞與抗原相遇,釋放淋巴因子(主要是IFN-γ),作用于巨噬細胞

6、,促使細胞內(nèi)溶酶體含量增加。其中酶的活性增高,吞噬能力增強。,結核菌素試驗(tuberculin test)1.原理 結核菌素(OT或PPD)注入皮內(nèi)后如受試者已感染結核,則結核菌素與致敏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在局部釋放淋巴因子,形成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性炎癥,若受試者未感染過結核則無反應。2.方法3.結果分析 (1)陽性 注射部位硬結、紅腫直徑0.5-1.5cm之間。 (2)強陽性 硬結直徑超過1.5cm以上;

7、 (3)陰性 注射部位有針眼大的紅點或稍有紅腫,硬結直徑小于0.5cm。4.應用 (1)選擇BCG接種對象及測定接種效果,結核菌素反應陰性者應接種BCG;(2)結核菌素試驗對嬰幼兒可做診斷結核病之用;(3)可在未接種BCG的人群中作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4)可借用其測定腫瘤病人的細胞免疫功能。,微生物學檢查方法,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鑒定動物接種用于結核分枝桿菌的分離和毒力測定。常用的動物為豚鼠。免疫學

8、診斷1.結核菌素試驗 嬰幼兒陽性結果可結合臨床癥狀做出診斷。在成人可作為判定機體細胞免疫的一種指標。2.ELISA 檢測抗PPD的IgG,肺結核病人的陽性率為80-90%。3.全血干擾素測定法 以診斷結果與結核菌素試驗相當,且具有受BCG接種史影響小、又能區(qū)分非結核分枝桿菌的優(yōu)點,同時還可避免結核菌素試驗在操作上與結果判斷上存在的多種主觀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預防接種 卡介苗(BCG)接種。治療   ①第一線抗結核藥物

9、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 和鏈霉素?! ?②第二線抗結核藥物有對氨水楊酸、吡嗪酰胺、乙硫異煙胺和環(huán)絲氨酸等。 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株的增多使結核病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個新的嚴峻事實。,防治原則,結核桿菌對一些藥物的耐藥機制已被證實: 利福平耐藥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編碼RNA聚合酶b亞基(rpoB)的基因突變所致。 鏈霉素的耐藥機制主要是編碼核糖體S12蛋白的rpsl基因發(fā)生突變以及編碼16S rRNA的

10、rrs基因發(fā)生突變。 異煙肼的耐藥與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酶的失活有關。編碼該酶的KatG基因的缺失,堿基插入或突變,使得酶分子活性嚴重降低或失活以及熱穩(wěn)定性發(fā)生改變。 Banerjee等研究發(fā)現(xiàn),由inhA基因編碼的酶可能是異煙肼和乙硫異煙肼共同的靶子,因此inhA基因的突變導致了對這兩種藥物的耐藥。,防治原則,第二節(jié) 麻風分枝桿菌 麻風分枝桿菌(M.leprae)是麻風病的病原菌,1873年由挪威學者Arma

11、uer Hansen從麻風患者的皮膚結節(jié)中分離發(fā)現(xiàn)。 麻風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粘膜和神經(jīng)末梢的損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組織和器官,形成肉芽腫。,麻風分枝桿菌迄今仍不能人工培養(yǎng)。用從組織獲得的麻風分枝桿菌感染小鼠足墊或接種至犰狳(armadillo,一種南美洲的野生動物),成為研究麻風的動物模型。 組織內(nèi)的麻風分枝桿菌與結核分枝桿菌相似,并表現(xiàn)明顯的抗酸特性,在病人破潰皮膚滲出液的細胞中呈束狀排列。麻風分枝桿菌為典型

12、的胞內(nèi)寄生菌,有麻風分枝桿菌存在的細胞胞漿呈泡沫狀,稱為麻風細胞。,瘤型麻風 為進行性和嚴重的臨床類型,傳染性強,為開放性麻風。如不治療,往往致死。細菌侵犯皮膚、粘膜及各臟器,形成肉芽腫。形成結節(jié)性紅斑或疣狀結節(jié),面部結節(jié)融合可呈“獅面”狀。結核樣型 此型麻風常為自限性疾病,較穩(wěn)定,損害可以自行消退。傳染性小。病變主要在皮膚,侵犯真皮淺層。界線類綜合征 患者表現(xiàn)為介于上述兩類型之間的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疾病可向兩類型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