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三版)課后思考題答案第1頁共10頁第一章第一章1歷史唯物主義關于教育起源問題提出什么理論?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類社會特有的教育活動是起源于人類參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和人類自身身心發(fā)展的需要。2氏族公社時期教育活動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產勞動的教育(2)生活習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藝術教育(5)體格和軍事訓練。3試述原始時期教育的特點?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權利平等(2)以生產經驗為教
2、育內容,內容包括多個方面(3)教育活動在生產生活中進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傳身教(5)男女教育有別,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還沒有專職場所和專職人員。第二章第二章1奴隸社會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時?有哪些歷史性變化?答:形成于夏代。歷史性變化:(1)教育目的:原始社會時期是為使社會成員適應群體生活和群體生產活動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階級的成員及后代培養(yǎng)成能射善戰(zhàn)的武士。(2)教育內容:原始社會包括生產勞動教育、生活習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藝
3、術教育、體格和軍事訓練;在夏代,變化有重視軍事訓練、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3)教育方式與手段:原始時期在于言傳身教,教育在生產活動中進行;在夏代,教育主要為學校教育,夏都設東序為大學,西序為小學,地方上也有學校。(4)等級性:原始時期教育權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顯的等級性。2六藝教育的內容是什么?答: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五禮:“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以兇禮哀邦國之憂以賓禮親邦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六儀:祭祀之容,賓客之容,朝廷之
4、容,喪紀之容,軍旅之容,車馬之容。樂:詩歌、音樂、舞蹈。樂教包括樂德、樂語和樂舞。射:射箭的技術訓練御:駕馭馬拉戰(zhàn)車的技術訓練書:文字數(shù):數(shù)的順序名稱、記數(shù)的符號、甲子記日法、朔望的周期、計數(shù)的方法、十進位和四則運算??傊?,六藝教育既重視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識3春秋時期歷史性的教變革有何表現(xiàn)?答:表現(xiàn):私學取代官學?!肮賹W衰廢”“私學興起”。由于世襲制度、王權衰落、戰(zhàn)爭動亂導致了官學衰廢。而階層的變化與教育的更新需要私學的興起。與官學相比,
5、私學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個體經濟基礎上,私學的社會階級基礎是以新興地主階級為首的,包括工、農等自由民反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的階級聯(lián)盟。私學在組織上政教分設,教育對象為平民,私學的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yè),是專業(yè)化的腦力勞動者;教育思想上,私學思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三版)課后思考題答案第3頁共10頁和文事而輕視科技與生產勞動;墨家教育內容主要是: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學和技術教育、文史教育、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教育。(4)兩派在教學方法上也各有特色,儒家:
6、學思行結合;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好學與事實求是的態(tài)度。墨家:主動;創(chuàng)造;實踐;量力。4比較孟子與荀子教育思想的不同答:(1)兩人都提出了分工思想,認為人類靠分工協(xié)作得以生存,而荀況提出“群”其范疇更廣并表現(xiàn)了明顯的社會等級意識。(2)兩者教育理論基礎不同,孟子:“性善論”;荀況:“性惡論”。(3)教育思想上,孟軻以“內發(fā)說”為特征特別強調學習中個體的自覺?!吧钤熳缘谩薄坝贫M”“教亦多求”“專心致志”。而荀況提出“外鑠說”重視個人知識
7、的積累。(4)孟軻在教育作用與目方面的看法:教育是擴充“善性”的過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倫”;荀況認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偽”,目的在于培養(yǎng)“大儒”,基本主張是“學惡乎始?惡乎中?曰……..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保?)教育內容上,荀況重視古代典籍的學習,尤其是儒家經典的傳播。(6)荀況對學習過程有相當完整而系統(tǒng)的分析:聞見知行5評法家教育思想的得失答:從進化的歷史觀引出了“法后王”的主張,從富國強兵的愿望導出對“耕戰(zhàn)”的倡導
8、,這些都是進步的,而后來走向輕視傳統(tǒng)文化的極端,和否定教育文化的偏頗就消極了。法家主張絕對的“性惡論”,只講法治而棄置人治,實際是否定了教育存在的價值。盡管法家不少主張適應了完成統(tǒng)一的需要,但法家對人們所理解的教育持否定態(tài)度。法家教育思想勇于實踐,不僅會摧殘教育本身,還會窒息思想文化的發(fā)展。6評《學記》對教育理論的貢獻及歷史地位答:學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和教學活動的理論總結。它主要論述教
9、育的具體實施,偏重于說明教學過程的各種關系,主要包括關于教育作用與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等。《學記》為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樹立了典范,它的出現(xiàn)意味著中國古代教育思維專門化的形成,是中國教育理論發(fā)展的良好開端。第四章第四章1.評述秦朝的文教政策與措施?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個中心原則,及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君主集權的封建統(tǒng)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據統(tǒng)治地位。(2)措施及評價答:①統(tǒng)一文字:利于統(tǒng)一政令的推
10、行和各地間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漢字走向統(tǒng)一,規(guī)范化,定型化;同時文字的統(tǒng)一,對中國文化和教育的發(fā)展有重大意義,對維護中國統(tǒng)一,形成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②嚴禁私學:具體表現(xiàn)—焚書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思想的統(tǒng)一,滿足加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治的需要。它是文化專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發(fā)展,堵截了文化傳播的途徑。③吏師制度—進一步加強思想統(tǒng)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現(xiàn)了一種法律之外無學,官吏之外無師的局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綜合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三課后思考題答案
- 教育綜合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三版)課后思考題答案
- 教育綜合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三版)課后思考題答案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課后習題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第三版課后習題答案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doc
- 《中國教育史》思考題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習題答案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筆記答案
-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重點總結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考試重點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配套習題及答案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習題重點答案詳細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配套習題及答案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分章強化習題
-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1-16章配套習題
- 中國教育史第三版課后習題答案
- 中國教育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