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課題《蘭亭集序》計劃課時計劃課時3課時授課班級授課班級授課時間授課時間年月日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悟。2、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教學重點教學重點理清課文線索,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教學難點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tài)度輔助教具輔助教具板書板書[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一、導入。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

2、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儀式(古代以二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祈、消災的儀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寫的好,又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于是蘭亭,(蘭渚之亭)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吧

3、。時代背景:魏晉時期,政治嚴酷、社會動蕩,“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名士們普遍存在著對死的恐懼及對生的焦慮。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他們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虛無。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謂“一死生,齊彭殤”。有的人談玄悟道,有的人歸隱山林。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删驮谝粫r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jīng)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但是,魏晉人在表面看似頹廢、消極、悲觀的

4、死亡感慨中,深藏著他們對人生、生命強烈執(zhí)著的追求和留戀。二、誦讀課文三、講解第一、二段1、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明確:記敘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相關情況。(板書)“記敘集會盛況”。2、這是一個怎樣的集會?時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集會的目的:修禊事也。集會的人: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集會的環(huán)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3、如果你是詩人,置身于如此美景中,你會做什么?舉行的活動:流觴

5、曲水,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心境: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請大家描繪此情景4、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直到今天,每年的三月三日,還會有許多書法家、文學家、畫家匯集此地,流觴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現(xiàn)代人的豪情。5、學生試背第一、二自然段。四、講解第三段較思考死亡重要,對死亡采取的是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從而忽視了個體生命面對死亡時所應有的態(tài)度。西漢以后,經(jīng)過統(tǒng)治階級改造的儒家思想一統(tǒng)天下,士大夫將以仁義道德為核心

6、的倫理觀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理想作為自我價值的最高實現(xiàn),希望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人生價值,他們面對死亡所表現(xiàn)也是儒家那種視而不見的風范。道家:“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莊子德充符》)“生死存亡為一體”(《莊子大宗師》)道家的莊子對死亡則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談特談死,“死生”一詞在《莊子》一書中至少出現(xiàn)過24次。他意識到死亡的恐懼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死與生的問題是莊子人生哲學的底層。與儒家對死

7、亡的視而不見不同,莊子創(chuàng)立了“至人”、“真人”、“神人”的“游”的境界來作為他的人生理想,最終用虛幻的理想境界掩蓋了現(xiàn)實人生的苦難,也掩蓋了他對死亡的恐懼感。所以莊子說“生死存亡為一體”,他以自然天命作為生死的本體,主張將個體的人完全返回到自然狀態(tài),讓人在混沌的世界中聽從天命,取消生死差別,這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反過來掩蓋了他哲學中死亡意識的光芒。魏晉士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保ú懿佟抖谈栊小罚肮γ癫俏沂拢?/p>

8、亡貴賤付皇天?!保U照《擬行路難》)時至魏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長期分裂動蕩時期,社會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中,整個社會都在生死線上煎熬、掙扎上。濃厚的死亡意識籠罩著這一個時代,魏晉時代的人對死的恐懼和由之引發(fā)的對生的焦慮,這種感受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舊的虛幻的群體社會徹底解體了,昔日士大夫們賴以生存的儒家權威思想全面崩潰了。“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保U照《擬行路難》)士大夫的內心充滿對時光易逝和生命飄忽的無限感慨,死亡是令

9、他們感到恐懼和哀傷的幽魂,驅之不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阮籍《詠懷》)他們將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飄忽的輕煙,充滿對生之無常和死之無奈的感慨。此時,玄學興起,玄學家致力于“援道入儒”,力圖把儒家提倡的道德規(guī)范建立在道家自然本體論思想的基礎之上。一般是在哲學上講自然本體論,在政治上調和儒道,在人生方面追求玄遠、超絕,

10、成為魏晉士大夫的精神寄托。以“竹林七賢”為例,三國魏時,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為當時名士,游于竹林,號為七賢。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云:?死便據(jù)地以埋?”。(《晉書劉伶?zhèn)鳌罚┤罴皶r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晉書阮籍傳》)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與山巨源絕交書》)無論放浪形骸,還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對“人生苦短”

11、的無奈,尤其是前者,對死亡意識的表現(xiàn)已達極至??傊?,魏晉人的死生意識是從個體的生命出發(fā)的對死的恐懼及對生的焦慮,是對人的生存困境的觀照和思考,是對儒家生死觀的反叛和對道家生死觀的深化。它不憑仁義道德,也不憑自然萬物來消解人的個體存在,從而消解死亡意識,而是直接面對死亡思考,因此,魏晉時代是文化觀念充分開放的時代,不再單純拘泥于儒或道。正如李澤厚所說,是“人的覺醒”的時代(李澤厚《美的歷程》)。正是在人的覺醒的人文思潮里,魏晉人在表面看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