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消費性價值對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研究“伊斯特林悖論”的新思路.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類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幸福,教育活動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物質文明得到了極大提高,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充當著人們獲得幸福的主要籌碼,似乎是只要收入提高了就可以獲得幸福。教育是提高收入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提高受教育者的生產力價值、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增加收入就成了教育活動的唯一目的,這也成為各國重視教育對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的重要理論基礎,也是父母傾其所有對子女進行教育投資的重要原因。然而,這種觀念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受到

2、了極大挑戰(zhàn):人們的收入提高了,卻并不比以往生活的更幸福;壓力過大導致的亞健康狀況越來越嚴重;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同時,我們充分享受物質文明的技能卻并沒有隨之而提高等,人們對開始教育感到失望,甚至認為教育對獲得幸福感有副面影響,這是對教育的經濟價值的不正確認識。 教育的經濟價值包括生產性價值和消費性價值,前者主要是通過收入為實現(xiàn)主觀幸福感提供經濟基礎和可能,而包括健康、消費技能、消費方式等內容的教育的消費性價值卻直接影響到消費目

3、的能否實現(xiàn)而影響主觀幸福感。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育活動中卻存在著很大誤解:教育過于重視對學生生產能力的培養(yǎng),對教育的消費性價值沒有充分了解,更談不上發(fā)揮教育的消費性價值對主觀幸福感的積極作用。 因此,關于教育的經濟價值問題,我們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思維范式:教育不僅具有生產性價值而且具有消費性價值,我們的學校教育不僅要促進人作為生產要素的人力資本的發(fā)展,而且,人作為消費主體,通過教育還應該改善健康狀況,提高消費技能,完善消費方式等。唯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