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體重指數(shù)和孕期體重增長水平與妊娠期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的相關性.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調(diào)節(jié)受損、高血壓、血脂異常以及胰島素抵抗為共同病理生理基礎,以多種代謝性疾病合并出現(xiàn)為臨床特點的一組臨床癥候群。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 smellitus,GDM)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

2、現(xiàn):GDM和HDCP患者體內(nèi)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脂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有共同的高危因素—肥胖,二者在發(fā)病上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且遠期發(fā)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風險顯著增加。有學者提出來將GDM和HDCP統(tǒng)稱為妊娠期代謝性疾病,嚴重者甚至可能會發(fā)展為妊娠期代謝綜合征(gest

3、ational metabolic syndrome,GMS)的新觀點。而GMS則是指在妊娠期存在的孕前超重(和)或肥胖、糖代謝異常、血壓升高、血脂異常等多重代謝異常聚集的現(xiàn)象。
  GMS的特殊之處在于:妊娠婦女在孕期特殊激素環(huán)境和生理特點的作用下,體內(nèi)本來就處于一定程度的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高血脂狀態(tài),以適應胎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也有人將此稱為生理性代謝綜合征,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4、 Heart Association,AHA)也因此在2011年發(fā)布的女性心臟病防治指南中指出:妊娠作為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的應激試驗,提供了一個評估女性終生風險的獨特機會。所以由于這種孕期特殊的代謝環(huán)境,應賦予GMS特殊的診斷標準,即要針對孕期特殊代謝環(huán)境對MS診斷標準做適當調(diào)整后作為GMS診斷標準。無論是MS還是GMS均可增加遠期發(fā)生CVD和T2DM的風險,所以及時的診斷和發(fā)現(xiàn)GMS是對其進行及時診療干預措施的重要前提,以改善妊娠結(jié)局

5、和降低遠期不良預后的發(fā)生率。
  關于非孕期MS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肥胖是MS的始發(fā)因素;用來衡量肥胖的指標之一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與血脂成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水平均成

6、正相關,且肥胖可能通過脂聯(lián)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等多種脂肪細胞因子進一步誘導機體IR的發(fā)生,而IR作為MS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可導致機體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壓、血脂紊亂等出現(xiàn)。
  鑒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妊娠和肥胖均可使體內(nèi)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糖脂代謝異常。而如果肥胖和妊娠這兩種因素同時存在,即肥胖者進入妊娠期或者妊娠期由于攝入的營養(yǎng)過多等因素導致肥胖,則均可能使IR和血脂異常進一步加重,發(fā)展

7、為病理性的糖脂代謝紊亂,進而引起血管內(nèi)皮損傷,低度炎癥和氧化應激狀態(tài)等促使GDM、HDCP的發(fā)生,而這些危險因素的聚集就有可能進一步發(fā)展成GMS。
  目的:
  通過分析孕婦孕前BMI和孕期體重增長水平與孕晚期發(fā)生GMS組分-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相關性,進一步探討孕前及孕期營養(yǎng)過剩在GMS發(fā)病中的作用,為GMS的預防和診療工作提供基礎理論依據(jù)。
  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收集2013年0

8、1月至12月來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就診的單胎宮內(nèi)孕33-36周的28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其中61例為GDM患者(A組),79例為HDCP患者(B組),33例為GDM合并HDCP患者(C組),和107例同期年齡、孕周相似的來院進行常規(guī)圍產(chǎn)期保健的正常孕婦(D組)。且其中孕前BMI≥24kg/m2的98例孕婦存在孕前超重或肥胖,而孕前BMI<24kg/m2的182例不存在孕前超重或肥胖。
  2.診斷標準
  2.1、GDM:(

9、1)初次產(chǎn)檢空腹血糖FPG≥5.1mmol/L,但<7.0mmol/L者診斷為GDM;(2)FPG≥4.4mmol/L,但小于5.1mmol/L者,于妊娠24-28周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FPG≥5.1mmol/L,1h后血糖≥10.0mmol/L,2h后血糖≥8.5mmol/L。1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標準診斷為GDM。
  2.2、HDCP:參照《婦產(chǎn)科學》第七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3、GMS診斷標準:(1)

10、孕前體質(zhì)量超重和(或)肥胖,BMI>25kg/m2;(2)血糖升高,診斷為GDM;(3)血壓升高,血壓(bloodpressure,BP)≥140/90mmHg(1mmHg=0.133kPa);(4)脂代謝異常,空腹血TG≥3.23mmol/L。具備其中3項或全部者即可診斷為GMS。排除標準:妊娠前合并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血液病和多囊卵巢綜合征者,妊娠期感染、多胎妊娠和輔助生育技術妊娠者。
  2.4、肥胖或超重:

11、參考《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試行)》中的界限值:BMI在(18.5-23.9)kg/m2為正常,在(24.0-27.9)kg/m2為超重,大于等于28kg/m2為肥胖。
  3.研究方法
  3.1、對研究對象來診時詢問其年齡、孕周、產(chǎn)次等一般情況和孕前體重;正確測量血壓;并囑當晚12點后禁食水,并于次日清晨測量空腹身高、體重,留取清潔中段尿行尿液常規(guī)檢查(對可疑子癇前期的孕婦加測24h尿蛋白定量分析)并抽取5m

12、l空腹肘靜脈血送入檢驗科測定空腹血糖(FPG)以及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3.2、檢測方法:血脂和血糖檢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包,計量資料用((x)±s)表示,多組定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Dunnet-t法,兩組定性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雙變量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

13、析,危險因素分析采用二元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檢驗水準α=0.05。
  結(jié)果:
  1.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的分析
  HDCP組、GDM組、HDCP合并GDM組及正常組在孕婦的年齡、孕周、產(chǎn)次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HDCP組、GDM組、HDCP合并GDM組和正常組糖脂代謝指標及孕前BMI和孕期體重增長水平的比較
  HDCP組、GDM組、HDCP合并GDM組TG、FPG、

14、孕前BMI及孕期體重增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1);HDCP組與HDCP合并GDM組HDL水平低于對照組,而LDL、TC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孕前BMI與GMS組分的相關性分析
  孕前超重或肥胖組中GMS其它組分(BP≥140/90mmHg、GDM、TG≥3.23mmol/L)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孕前非超重和肥胖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孕期體重增長水平

15、與孕晚期糖脂代謝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對研究對象中具有相似孕周(34-35周)和孕前BMI(21-22kg/m2)的82例孕婦進行孕期體重增長水平與孕晚期糖脂代謝水平的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示:排除孕周和孕前BMI的影響后,孕期體重增長水平與孕晚期TG水平成線性正相關(r=0.796,P<0.05)。
  5.GMS在四組研究對象中的發(fā)病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
  GMS在HDCP、GDM、HDCP合并GDM組及正常對照組中的發(fā)病

16、率分別為20.25%(16/79)、11.48%(7/61)、75.76%(25/33)和0。以GMS為應變量,以孕前BMI及孕期體重增加水平為自變量,采用二元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對全部研究對象進行GMS危險因素分析結(jié)果示:孕前BMI及孕期體重增加水平均是GMS的危險因素(OR=1.42,95%CI為1.24~1.67,P<0.05;OR=1.27,95%CI為1.11~1.45,P<0.05)。
  結(jié)論:
  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