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白細胞功能異常疾病的臨床分子特征及機制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慢性肉芽腫病患兒臨床與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
  探討26例慢性肉芽腫?。–GD)患兒的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及基因突變特征。
  方法:
  1.收集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收治的26例CGD患兒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并分析總結。
  2.流式細胞術分析患兒中性粒細胞呼吸爆發(fā)功能,并計算中性粒細胞氧化指數(shù)NOI(刺激后平均熒光強度/刺激前平均熒光強度)。

2、>  3.PCR直接測序法分析患兒 CGD相關基因(CYBB、CYBA、NCF1、NCF2)。
  結果:
  1.一般情況:26例患兒均為男性,15例(57.7%)來自我國西南地區(qū),平均起病年齡2.3月,平均診斷年齡1.4歲,14例(53.8%)有家族史(男性親屬早年夭折)。
  2.臨床表現(xiàn):26例患兒均有反復發(fā)熱,肺炎(24例,92.3%)、腹瀉(13例,50%)、皮膚黏膜及皮下組織感染(14例,53.8%)、肝

3、脾腫大、肝功能異常(12例,46.2%)為本組患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21例接種卡介苗的患兒中14例(66.7%)發(fā)生BCG接種異常反應(卡疤化膿、BCG淋巴結炎、肺結核)。此外,3例(11.5%)發(fā)生肝膿腫,2例(7.7%)?;寄蚵犯腥?br>  3.實驗室檢查:本組患兒多出現(xiàn)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多有CRP增高。淋巴細胞分類未見明顯異常,免疫球蛋白正?;虼鷥斝栽龈撸渲?例(34.6%)出現(xiàn)IgE明顯增高。除2例患兒

4、NBT正常外,其余21例(80.8%)NBT均明顯降低,多數(shù)PMA刺激后為0。僅50%患兒找到致病病原菌。
  4.呼吸爆發(fā)試驗及基因突變分析:患兒 NOI多數(shù)低于2(1.365±0.1018),明顯低于正常值(正常人>100),患兒母親 NOI正?;虻陀谡V?;21例(80.8%)患兒發(fā)現(xiàn) CYBB基因突變,1例(3.8%) CYBA突變,4例(15.4%)尚未明確致病基因,發(fā)現(xiàn)15名XLR-CGD攜帶者。
  結論:

5、r>  CGD患兒多于生后即發(fā)生嚴重的細菌及真菌感染,患兒伴有BCG接種異常反應及男性親屬早年夭折家族史,白細胞總數(shù)顯著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NBT異常,免疫球蛋白正?;蛏撸瑒t需警惕CGD。流式細胞術檢測中性粒細胞呼吸爆發(fā)功能可快速診斷CGD,基因檢測可進一步確診患者、發(fā)現(xiàn)攜帶者,有產前診斷意義。
  第二部分慢性肉芽腫病患兒記憶B細胞減少的相關因素研究
  目的:
  探討CGD患兒是否存在外周血記憶B細胞(MB

6、C)減少的現(xiàn)象,尋找其減少的原因;并探索IFN-γ治療CGD患兒,減少反復感染的可能機制,為臨床運用IFN-γ治療和預防反復感染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
  1.流式細胞術檢測 CGD患兒 MBC百分比、CD4+T細胞表面CD40L表達量、Tfh細胞及其表面PD-1百分比。
  2.不同濃度 sCD40L(1μg/ml、1.5μg/ml、2μg/ml)與正常兒童外周血PBMC共同刺激培養(yǎng)24h、36h、48h,流式細

7、胞術檢測MBC數(shù)量的變化。
  3.分別用不同濃度的外源性H2O2(10μmol/L、30μmol/L)、IFN-γ(2000U/ml、3000U/ml)與 CGD患兒外周血 PBMC共同刺激培養(yǎng)24h,流式細胞術檢測MBC數(shù)量的變化。
  結果:
  1.CGD患兒 MBC百分比(1.267%±0.1416%)較健康對照兒童(2.824%±0.27%)明顯降低(P<0.0001)。
  2.CGD患兒CD4+T

8、細胞表面CD40L百分比(8.186%±2.736%)較健康對照兒童(46.43%±4.619%)明顯降低(P<0.0001)。
  3.CGD患兒外周血 Tfh細胞(5.625%±0.5005%)與健康兒童(6.269%±1.177%)無顯著差異(P=0.5614)。PD-1百分比(9.039%±1.984%)與健康兒童(18.26%±10.11%)無顯著差異(P=0.7546)。
  4.外源性補充sCD40L不能促進健

9、康兒童MBC增高,MBC百分比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逐漸降低(P=0.0028)。
  5.外源性補充H2O2、IFN-γ對CGD患兒MBC無明顯刺激作用,相反,MBC百分比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逐漸降低(P<0.0001)。
  結論:
  CGD患兒外周血MBC減少可能是患兒反復感染的原因,MBC減少可能與CD4+T細胞表面CD40L表達減少相關,雖然CGD患兒外周血Tfh細胞數(shù)量正常,但仍需進一步分析Tfh細胞表面CD40L表達

10、情況以明確Tfh細胞功能是否正常。IFN-γ并不通過刺激CGD患兒外周血MBC增殖發(fā)揮治療作用。
  第三部分3例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病Ι型的臨床及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
  探討3例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病Ι型(LAD-1)患兒的臨床特征和CD18蛋白表達異常及基因突變特征。
  方法:
  1.總結3例患兒臨床資料,常規(guī)免疫學篩查除外常見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
  2.流式細胞術檢測白細胞表面CD18分子

11、。
  3.PCR測序分析患兒及其父母ITGB2基因。
  結果:
  1.臨床表現(xiàn):患兒均自新生兒起以臍炎起病,之后經(jīng)歷反復皮膚黏膜及軟組織感染(肺炎、中耳炎、鵝口瘡、牙齦炎伴乳牙早脫),其中2例(例1、例2)有臍帶脫落延遲史(>21天),2例(例1、例3)有慢性皮膚感染及傷口愈合延遲(>1月),1例(例1)家族中有早年夭折患兒。
  2.實驗室檢查:患兒均有外周血白細胞總數(shù)顯著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因反復感

12、染,常伴有貧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增高,淋巴細胞分類、NBT無明顯異常。
  3.CD18流式分析:患兒白細胞表面 CD18分子表達明顯降低,例2為重度缺陷(CD18在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上分別為0、0.23%、0),例1、例3為中度缺陷(例1:9.49%、0.04%、0.45%;例3:10.14%、0.67%、2.54%),但所有父母CD18表達均>90%。
  4. ITGB2基因分析:發(fā)現(xiàn)5種突

13、變位點(c.167_168insGG、c.1884C>A、c.533C>T、c.817G>C、c.1768T>C),其中2種為新型突變(例1 c.167-168insGG、c.1884C>A),并發(fā)現(xiàn)5名攜帶者。
  結論:
  自幼反復嚴重皮膚黏膜及軟組織感染,尤其伴有臍炎、臍帶脫落延遲,傷口愈合延遲,反復牙齦炎伴乳牙早脫,白細胞總數(shù)顯著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伴免疫球蛋白正?;蛏叩幕純盒杈?LAD-1。流式細胞術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