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四大家治療溫熱病斑疹臨證經驗及用藥規(guī)律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古以來,傳染性疾病就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斑疹作為傳染病的一種特殊而重要的體征,早就為歷代醫(yī)家所重視,有關斑疹的概念,較早記載于《金匱要略》。隨著人類疾病譜的不斷變遷及中醫(yī)學的發(fā)展,關于斑疹的病因病機,歷代醫(yī)家有著不同的認識。張仲景認為發(fā)斑的致病因素是“陽毒”;巢元方認為是人體感觸冬月寒毒或溫毒,伏而不發(fā),至春夏外邪引動發(fā)為斑;李東垣認為發(fā)斑的原因有“下之太早”、“失下”與“胃熱胃爛”三種;張子和認為病因是心經受熱;張景岳則認

2、為誤表、誤下、誤清、誤補皆能成斑;在明末時期,醫(yī)家吳又可對斑疹病因的認識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吳又可認為伏邪在血分不能外透,所以發(fā)斑。章谷虛認為溫邪自膜原入胃而發(fā)斑,或兼風熱入于經絡而為疹,熱閉營中,多成斑疹,火不郁不成斑疹;吳鞠通認為太陰溫病誤汗,汗不出者必發(fā)斑疹。關于斑疹的病位,葉天士認為發(fā)疹多屬氣分病變,發(fā)斑多屬血分病變。章谷虛指出疹從血絡而出,熱在心包;區(qū)別于斑屬從肌肉而出,熱在胃。病機方面,陸子賢認為疹屬太陰風熱,斑屬陽明熱毒

3、。斑疹作為溫病的一種特殊而重要的體征,不斷的被溫病學家討論與認識,斑疹對于溫熱類疾病具有診斷意義,其形態(tài)、色澤與分布情況可以反映邪氣的輕重,正氣的盛衰以及病勢的順逆。隨著人們對斑疹的概念也越來越明晰,辨證體系越來越完整,治療方法也越來越成熟有效。本文將重點整理研究明清時期葉天士、余師愚、吳鞠通、王孟英等中醫(yī)名家對斑疹治療的理論基礎和臨證經驗。葉天士治療溫熱病斑疹疾病首先考察病邪的性質以及在氣在血,主要運用清心涼膈散、清解蘊熱湯、犀角地黃

4、湯、黃連解毒湯作為主方進行加減,治療思路主要在于輕清宣散,調氣透熱,多運用上焦藥物及金銀花、薄荷等質地輕宣的藥物。余師愚主要運用清瘟敗毒飲及清心涼膈散等方劑治療溫熱病斑疹。吳鞠通主要運用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黃芩黃連方、化斑湯、竹葉石膏湯、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方、清宮湯等方劑治療溫熱性斑疹疾病,處方用藥終不離芳香透絡,辛涼解肌,甘寒涼血。王孟英治療溫熱病斑疹則常用犀角地黃湯、白虎湯、黃芩定亂湯、千金葦莖湯、清解蘊熱湯、竹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