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故意犯罪是犯罪的一般形態(tài),我國刑法規(guī)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刑事責任之所以重于過失犯罪,關鍵在于故意犯罪的主觀方面。而故意犯罪的主觀方面不僅包括犯罪故意,犯罪目的、犯罪動機等要素也是其中的主觀內容。本文就重點探討這些故意犯罪主觀方面的相關內容。 文章共分四章。第一章“犯罪故意概說”,第二章“明知——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第三章“希望”和“放任”—
2、—犯罪故意中的意志因素,第四章目的犯的目的——犯罪故意的特別要素。全文共21萬字。 第一章“犯罪故意概說”是對犯罪故意的概括性研究。犯罪故意是構成故意犯罪的最基本的主觀要素。本章介紹了犯罪故意的歷史發(fā)展,從犯罪構成的角度分析了犯罪故意這一主觀要素在犯罪構成體系中的地位,并且對犯罪故意進行了理論上的分類。文章認為,在我國犯罪構成體系中,犯罪故意無疑屬于犯罪構成的主觀要素,但在大陸法系的犯罪構成體系中,犯罪故意究竟是屬于責任要素還是
3、屬于構成要件要素或者違法性要素則存在較大的爭論。在理論上,可以對犯罪故意進行不同的分類,從而形成了確定故意與不確定故意、預謀故意與突發(fā)故意、事前故意與事后故意、結果故意與行為故意、實害故意與危險故意、目的故意與非目的故意等多組概念。 第二章“明知——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探討的是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明知是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在犯罪構成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知”才能“故犯”,所以犯罪故意的成立,有賴于一定的明知。對于明知的內容
4、,文章認為應當包括行為、結果、因果關系等事實性的要素,同時也包括違法性的認識。在我國刑法理論上,不僅存在違法性認識是否必要的爭論,而且與之相對應,還存在著社會危害性的認識是否必要的爭論,文章認為,社會危害性不是認識的內容,而違法性認識則是構成犯罪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缺乏這種明知,則屬于認識錯誤。而認識錯誤,往往阻卻犯罪故意的成立。所以在本章中,對認識錯誤的有關問題也作了一定的探討。在英美國家,存在著即使不明知,也仍然成立犯罪的嚴格責任,
5、但在我國刑法中,這種嚴格責任并不存在。對于共同犯罪,共同的認識因素是成立犯罪共同故意的基礎,但這種共同的認識因素與單獨犯罪的認識因素有所不同。本章最后討論了明知的認定問題,認為對于行為人明知的認定,需要運用司法推定這一手段。 第三章“希望和放任——犯罪故意中的意志因素”探討的是犯罪故意中的“希望”和“放任”。希望是直接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而放任是間接故意的意志因素。認識犯罪故意,必須正確地解讀希望和放任這種心態(tài)。尤其是對于間接故
6、意而言,更是應該從意志因素入手,劃清間接故意的界限,以此區(qū)別犯罪故意與犯罪過失。而放任實際上就是一種“不希望但接受”的心理態(tài)度。本章最后,對罪過理論上一些新的觀點(必然的間接故意說、復合罪過說、客觀的超過要素說等)進行了介紹,并逐一進行了評析。文章認為必然的間接故意說是不妥當?shù)?,復合罪過說理論上沒有可靠的依據,在體系上也欠妥當,不僅與刑法的基本原理不相符,而且也與現(xiàn)行刑事立法不協(xié)調,不應該提倡。而客觀的超過要素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進
7、一步完善。 第四章“目的犯的目的——犯罪故意的特別要素”探討的是目的犯中的特別目的。文章首先分析了刑法理論上的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對于目的犯的理論發(fā)展和變遷作了必要的介紹,進而從理論上對目的犯之目的的定位、范圍及其本質等基礎性問題進行探討,著重分析了目的犯的犯罪形態(tài)。文章認為目的犯的目的是犯罪故意之外的主觀要素,可以是法定的,也可以是非法定的,在本質上目的犯的目的是犯罪動機。最后以非法占有目的為例,進一步論述目的犯之目的的相關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間接故意犯罪的未遂.pdf
- 論故意犯罪中的明知.pdf
- 故意犯罪中的違法性認識研究.pdf
- 對曾經故意犯罪的細化考量設想
- 論故意犯罪實行行為的著手.pdf
- 論故意犯罪停止形態(tài)畢業(yè)論文
- 10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
- 毒品犯罪主觀故意認定問題研究.pdf
- 經濟詐騙犯罪主觀故意的推定.pdf
- 從“大學生掏鳥案”來看故意犯罪明知問題
- 對“曾經故意犯罪”的嫌疑人如何適用強制措施
- 對“曾經故意犯罪”的嫌疑人如何適用強制措施
- 論保險人法定免責事由之故意犯罪認定立場
- 淺議犯罪故意
- 論犯罪的間接故意.pdf
- 論間接故意的構造.pdf
- 論行政犯罪的故意.pdf
- 犯罪故意問題研究.pdf
- 犯罪故意的明知要素研究.pdf
- 犯罪故意明知問題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