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語詞匯深度習得語義及語用障礙之認知解析——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觀.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對二語詞匯的研究就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傳統(tǒng)的“二分法”觀(知或不知)到全新的“多維度”詞匯習得觀,從關注學習者詞匯的廣度知識(詞匯量)進入詞匯知識深度的研究即對單個詞各種知識習得過程的研究。目前,有關詞匯深度知識的框架和模型已經建立,在此基礎上,國內外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表明,二語學習者在詞匯深度習得特別是語義和語用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詞匯寬度和深度習得發(fā)展的不平衡,語義網絡的不健全,以及

2、詞匯語用產出能力的滯后等,但是很少有研究能對這些問題提出合理的解釋。
  后期維特根斯坦關注日常語言,主張將語言的研究還原到語言的原始運用中,提出語言是植根于生活形式中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語言游戲,語言的意義發(fā)生于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具有豐富的語義和語用蘊含。本文借用維特根斯坦的后期語言哲學觀,從范疇與語境角度出發(fā),分別闡析了二語詞匯語義及語用習得障礙產生的內外在原因,并進一步嘗試性地提出了一些克服這些障礙的建議。
  本文的

3、研究結果如下:
  語義方面,維特根斯坦主張語言的意義來源于它在語言游戲中的使用,語言游戲的多樣性以及對生活形式的依賴性,表明了語義的多樣性、語境依賴性和動態(tài)性,推翻了傳統(tǒng)的意義指稱論。與此同時,語言游戲的家族相似性揭示了范疇邊界的模糊性和范疇成員的不平等性,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經典范疇理論,促進了原型范疇理論的建立,為我們研究語義范疇和語義網絡的建構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原型范疇的作用下,詞語的各意義之間建立了一種橫向上以原型意義為中

4、心的輻射型的,縱向上以基本范疇意義為中間層次性的等級型的語義網絡,以便有效的提取和運用。然而大多數(shù)二語學習者受傳統(tǒng)指稱意義理論的指導,總是采用英漢對照的方式背誦記憶詞匯,一味追求意義上的精確對等,忽視了詞義之間的關系,形成的是一對一式的線型關系,過于分化、離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詞語的提取和運用。
  語用方面,維特根斯坦將他的語言研究帶回語言的日常使用,認為語言游戲是在生活形式這個大的場景下展開的。所有的語義及語用規(guī)則都是植根于

5、生活形式中的。語言不是單純的言語活動,而是同我們的社會生活,歷史文化交織在一起的。一個詞語的意義和使用總是植根于它所在的文化背景。因而詞匯的習得不應看作簡單的詞匯記憶和儲存,還應關注詞語隱含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知識。然而,大多數(shù)二語學習者盲目擴大詞匯量,追求意義的對等,恰恰忽視了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一旦進入語言交際,必然限制其語用能力,導致語用失誤。
  以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為我們外語詞匯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在詞匯的教學中,要注重詞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