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醬油的生產涉及到多種有益微生物的聯合協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乳酸菌和酵母菌,他們的主要作用是發(fā)酵糖類產生小分子醇、醛、酸、酯、酚類等風味物質,這是醬油風味產生的主要途徑。 從采用傳統釀造工藝的中國醬油發(fā)酵醬醅中分離篩選嗜鹽乳酸球菌,對其進行形態(tài)、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rDNA序列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其分類地位?;?6SrDNA序列的系統發(fā)育分析表明篩選菌株與嗜鹽四聯球菌的親緣關系最近,從而初步確定其為嗜鹽四聯球菌。實驗表明所
2、篩菌株能在NaCl質量濃度為18%,發(fā)酵溫度為35℃,pH為5的環(huán)境非常好地生長產酸,非常適合醬油的有機酸發(fā)酵過程,為投入生產打下基礎。 為建立一種快速簡便測定醬油中揮發(fā)性風味成分的分析方法,以頂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2-辛醇為內標,研究了萃取頭、萃取時間、離子強度、萃取溫度對醬油樣品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萃取的影響,優(yōu)化了分析條件,建立了快速測定醬油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方法。該方法對醬油中常見揮發(fā)性風味成分有良好的重復性和
3、回收率,對常見揮發(fā)性物質的定量比較準確。用優(yōu)化的方法,即涂層厚度為85μm聚丙烯酸酯(PA)纖維頭,于45℃下對NaCI質量濃度為250g/L的醬油樣品頂空吸附40min,于250℃下解吸2min,采用GC-MS對解吸物進行了分離鑒定。醬油樣品的分析結果表明,其揮發(fā)性風味物質中含量較高的是醇、酸、酯和酚類,此外還有一些羰基化合物和雜環(huán)化合物。 對多菌混合階梯發(fā)酵釀制醬油的工藝進行了探討性研究,實驗表明采用多菌種混合順序變溫發(fā)酵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菌種醬油制曲工藝及其對醬油風味影響的研究.pdf
- 傳統蝦醬中風味微生物的分離及快速發(fā)酵技術的研究.pdf
- 釀造醬油發(fā)酵過程風味變化規(guī)律及工藝優(yōu)化的研究.pdf
- 脹袋醬油中產氣微生物的分離、鑒定與特性研究.pdf
- 微生物微生物
- 微生物其他微生物
- 空氣微生物水體的微生物
- 微生物工藝原理答案
- 蝦頭酶解產物微生物混合發(fā)酵工藝及其風味成分的變化.pdf
- 利用物理及微生物法改善什剎海水體的研究.pdf
- 微生物油脂及其制備工藝的研究.pdf
- 發(fā)酵米粉的微生物鑒定和品質改善機理研究.pdf
- 微生物油脂的分離提取工藝研究.pdf
- 利用復合酶和微生物改善煙葉品質的研究.pdf
- 木薯生物煉制微生物油脂過程工藝研究.pdf
- 微生物技術治理納污塘及改善河道水質的研究.pdf
- 基于微生物的可控生物制造:微生物的生物打印.pdf
- 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
- 海水養(yǎng)殖廢水的微生物修復研究——關鍵微生物的誘變及固定化.pdf
- 微生物膠結尾砂及其工藝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