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糖尿病并發(fā)癥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率高,其中周圍血管病變所致下肢缺血可致足潰瘍,甚至截肢,是糖尿病致殘的重要因素,給病人及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及負擔。糖尿病下肢缺血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認為主要因為是動脈粥樣硬化同時伴側支循環(huán)受損,其中側支血管能力形成受損占重要地位。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內皮祖細胞(EPC)在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循環(huán)EPC的相對數(shù)量較少,而在創(chuàng)傷或缺血時顯著增加。但糖尿病患者
2、EPC增殖能力遠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與活化內皮細胞的粘附、增殖以及形成小血管的能力下降,缺血組織對外源性生長因子反應性也降低。臍血中存在內皮祖細胞,其數(shù)目高于同等量外周血,取材無創(chuàng)傷,易找到HLA相合的供者,可長期保存。使用臍血內皮祖細胞治療糖尿病血管病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但目前國內外尚缺乏此方面的實驗研究。故本研究采用鏈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結扎大鼠雙后肢股動脈形成下肢缺血,應用射線照射減輕大鼠排斥反應,抽取足月產婦臍
3、血,分離臍血單核細胞,培養(yǎng)細胞7天,獲得內皮祖細胞,經尾靜脈注射或者局部肌肉注射,將內皮祖細胞移植入大鼠。熒光示蹤內皮祖細胞,觀察大鼠雙后肢潰瘍變化情況,通過對腓腸肌中Ⅷ因子與VEGF表達的研究,探討臍血內皮祖細胞治療糖尿病下肢缺血的效果及方法。方法:1、臍血內皮祖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取產婦足月產臍血50 ml,運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獲得單核細胞,利用內皮祖細胞貼壁的生長特性,培養(yǎng)細胞7天,貼壁生長細胞即含內皮祖細胞。將培養(yǎng)細胞消化
4、,‘用細胞表達因子(CD133,CD34,KDR)經流式細胞儀鑒定內皮祖細胞,并計數(shù)活細胞數(shù),達到移植有效活細胞數(shù)。2、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組:將20只體重約200~25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常規(guī)喂養(yǎng)一周后,隨機選取15只給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STZ)55 mg/kg復制糖尿病模型,5只正常大鼠給予檸檬酸緩沖液等容量注射作為正常對照組。上述大鼠分為四組:①糖尿病股動脈結扎后經尾靜脈注射EPC治療組(Diabetes
5、+ligation+intravenous injection,DLV):上述糖尿病大鼠射線照射后結扎雙后肢股動脈,復制缺血模型,再經尾靜脈注射EPC,觀察經尾靜脈注射EPC治療后下肢缺血的療效。②糖尿病股動脈結扎后局部肌肉注射EPC治療組(Diabetes+ligation+intramuscular injection,DLM):糖尿病大鼠射線照射后結扎雙后肢股動脈,右后肢局部注射EPC,觀察缺血局部肌肉注射EPC治療后下肢缺血的療
6、效。左后肢局部注射等體積磷酸鹽緩沖液(PBS)作為糖尿病股動脈結扎治療的對照組(Diabetes+ligation+control,DLC)。③糖尿病未處理組:糖尿病不結扎不注射EPC(Diabetes control withoutEPC injection and ligation,DC)。④正常大鼠股動脈結扎后經尾靜脈EPC移植治療組(Normal+ligation+intravenous injection,NLV):正常血糖大
7、鼠射線照射后結扎雙后肢股動脈,尾靜脈注射EPC。3、各組大鼠進行如下實驗:①熒光示蹤內皮祖細胞:用GFP(綠色熒光)在內皮祖細胞注射前轉染內皮祖細胞,轉染成功后移植入大鼠,一周后取腓腸肌組織作冰凍切片,觀察有無熒光表達并對比熒光強度,示蹤內皮祖細胞是否到達缺血部位。②腓腸肌HE染色與Ⅷ因子免疫組化染色觀察毛細血管數(shù):注射內皮祖細胞后21天,處死大鼠,無菌操作取腓腸肌,固定,脫水,石蠟包埋,行HE染色和Ⅷ因子的免疫組化染色,通過觀察肌纖維
8、間毛細血管數(shù)情況了解內皮祖細胞治療后側支循環(huán)有無改善,內皮祖細胞治療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療效。③RT-PCR檢測雙后肢腓腸肌VEGF mRNA表達:注射內皮祖細胞后21天,處死大鼠,無菌操作取腓腸肌,行RT-PCR檢測VEGF mRNA表達,從基因水平研究內皮祖細胞治療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療效。4、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DLC組與DLM組、DLV組、NLV組、DC組間應用單因
9、素方差分析及SNK-q檢驗,DLV組與DLM組間使用配對設計均數(shù)比較t檢驗,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結果:1、分離的臍血內皮祖細胞的鑒定:流式細胞儀測定培養(yǎng)7天細胞CD34含量最高,CD133次之,KDR含量最少,提示為早期內皮祖細胞。2、大鼠一般情況及大鼠雙后肢缺血變化情況:與正常大鼠比較,糖尿病組在注射STZ兩天后開始出現(xiàn)明顯多飲、多尿、毛發(fā)干枯。結扎股動脈后到21天處死期間,注射內皮祖細胞的后肢,其缺血及潰瘍愈合較未注射內皮
10、祖細胞后肢改善明顯,愈合速度加快。尾靜脈注射肢與局部注射肢改善差別不明顯。糖尿病大鼠與正常大鼠潰瘍恢復無明顯差別。3、內皮祖細胞的熒光示蹤情況:注射內皮祖細胞腓腸肌中有熒光表達,熒光亮度強,尾靜脈注射與局部注射熒光亮度相似;DLC組腓腸肌中有熒光表達,但很少;DC組腓腸肌無熒光表達。4、腓腸肌HE染色與Ⅷ因子免疫組化染色情況:各組每低倍鏡視野毛細血管數(shù)均值:DLC(4.75±0.957),DLM(18.5±8.737),DLV(18.7
11、5±4.349),NLV(21±2.944),DC(17±3.162)。注射內皮祖細胞與DC組腓腸肌中毛細血管數(shù)多于DLC組腓腸肌中毛細血管數(shù),分布密集,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尾靜脈注射與局部注射相比毛細血管數(shù)無明顯差別(P>0.05)。5、VEGF mRNA的表達情況:各組VEGF mRNA2-△△CT均值:DLC(1.029±0.293),DLM(2.707±0.946),DLV(2.621±0.414),NLV(3.
12、121±1.734),DC(3.414±0.677)。糖尿病注射EPC(DLM、DLV組)、正常尾靜脈注射EPC(NLV組)以及糖尿病未結扎股動脈未注射EPC(DC組)大鼠腓腸肌VEGF表達較糖尿病結扎股動脈未注射EPC(DLC組)腓腸肌增高,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尾靜脈注射與局部注射肢腓腸肌VEGF表達無明顯差異(P>0.05)。糖尿病大鼠尾靜脈注射與正常大鼠尾靜脈注射無明顯區(qū)別(P>0.05)。結論:1、臍血內皮祖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臍血內皮祖細胞移植治療下肢缺血的實驗研究.pdf
- 人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鼠下肢缺血的研究.pdf
- 激活內皮祖細胞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有助于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的細胞移植治療.pdf
- 同源內皮祖細胞對大鼠糖尿病潰瘍模型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研究進展.pdf
- 糖尿病大鼠骨髓內皮祖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pdf
- 自體轉基因內皮祖細胞移植治療下肢缺血的實驗研究.pdf
- 骨髓內皮祖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模型大鼠周圍神經病變的實驗研究.pdf
- 低溫對人臍血內皮祖細胞的影響.pdf
-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糖尿病小鼠下肢缺血的治療研究.pdf
- 臍血內皮祖細胞分離、誘導分化及擴增.pdf
- 臍血干細胞對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療作用及機制.pdf
- 骨髓動員治療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的研究.pdf
-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聯(lián)合臍血干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初步研究.pdf
- 人卵黃囊內皮細胞對臍血造血干-祖細胞擴增的研究.pdf
- 犬臍血內皮祖細胞移植對心肌梗死作用的研究.pdf
- AGEs通過MAPK通路抑制內皮祖細胞對2型糖尿病大鼠損傷血管的修復.pdf
- 臍血內皮祖細胞糖基化修飾及其在缺血性動物模型的應用.pdf
- PGC-1α促進MSCs移植治療糖尿病下肢缺血的作用研究.pdf
- 2型糖尿病外周血內皮祖細胞的誘導分化及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